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土地问题是一个贯穿中国几千年发展史的重大问题,即使在今天,中国农业和农民问题的核心依然是土地问题,这一根本性的基本判断仍然不可置疑。郭晓鸣等所著的《统筹城乡发展与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变革——基于成都"试验区"的实证研究》以对"成都试验区"的实证研究为基础,深入探讨了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变革的重点领域,在分析农村土地流转的宏观背景、制度变迁、发展态势以及成都"试验区"农村土地流转基本现状的基础上,重点从法律视角、相关利益主体视角、耕地保护视角、农民利益保护视  相似文献   

2.
正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表明了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点和方向。多年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探索在各地一直没有停止过,上海市奉贤区以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对集体建设用地权能不完整、实现方式单一等阻碍统筹城乡发展的制度性问题破冰,积极  相似文献   

3.
内地农村土地流转何去何从?——重庆实践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靖祥  陆铭 《公共管理学报》2011,8(4):85-95,126,127
基于对重庆农村土地流转实践的调研,本文认为,城市规模扩张(城市化)、农民的非农就业和农业规模经营要求是土地流转的动力。在不同形式的土地流转过程中,土地产权仍不够明晰、农民惧怕风险和社会保障不健全是土地流转的主要阻碍因素。在利益分配方面,政府对土地流转的过度介入对农户的权益保护不利,急需完善市场和健全法制。同时,重庆的实践说明,要在城市化进程中推进土地流转,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关键是靠农业用地转为非农业用地过程中产生的土地增值收益。因此,建设用地指标的跨地区流转和劳动力的跨地区流动是未来可试验的方向,但应实现土地与户籍制度改革的联动,这是有利于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的举措。  相似文献   

4.
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农村土地流转问题成为国内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其中集体建设用地问题尤为复杂.分析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原因,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给出了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流转改革是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收益分配问题是推进集体经营性用地入市的关键,而农民如何选择收益分配方式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土地财产权益实现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湖北省武汉市12村523户农户进行抽样调查,采用Logistic模型对农户选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收益分配方式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农户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总收入水平、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收益分红稳定性对农户选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收益分配方式有负向影响;是否拥有投资性资产、村务公开评价、集体领导信任度评价和分红占收入比重对农户选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收益分配方式有正向影响;家庭人口数量、职业身份、集体土地运营及管理认知对农户选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收益分配方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前成都试验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已进入纵深推进的新阶段,面临先行先试与政策法律制度、财政支出与财政收入、改革自主权与改革授权、城市与农村、条条与块块、政府与市场、政府与农民之间的突出矛盾。在统筹城乡的新形势、新要求下,面对这些矛盾和问题,成都试验区深化改革必须继续坚持统筹城乡、"四位一体"的科学发展战略,找准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分阶段、分步骤、积极稳妥推进。  相似文献   

7.
依据统筹城乡发展的进程把耕地流转划分为三个阶段,在建立农户耕地流转假设的基础上,预测了成都市不同阶段耕地的最优经营规模、流转量和流转率。耕地流转缓慢的根本原因在于耕地的社会压力过重,为使耕地有效流转,必须不断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不断建立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断为农业隐含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提供更广阔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在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成都实验中,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可以分为集体组织主导和集体成员主导两种模式。集体组织主导模式的特征是农户参与、组织决策,农户通过分红等方式间接取得流转收益,具有低流转成本、高代理成本的特点;集体成员主导模式的特征是农户决策、组织确认,农户通过联建协议等形式直接取得流转收益,是一种高流转成本、低代理成本的路径。上述两种模式提供了三个方面的政策启示:一是构造一个具有包容性的流转市场;二是深化产权制度改革,理顺收益分配关系;三是调整国土部门职能,强化土地用途管制。  相似文献   

9.
张梦丽  欧阳枫一 《学理论》2013,(19):107-108
为了破解多年来制约经济发展的土地瓶颈问题,改革和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嘉兴市进行"两分两换"土地流转制度的探索。嘉兴实施的"两分两换"土地流转制度使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这是土地流转的一种帕累托改进,但由于这个改进过程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其效率缺失也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10.
农民自发型、村集体推动型以及政府主导型等不同的土地流转模式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的作用机理各不相同,但都有不同程度的增收效果。在实践中,各地实施土地互换、采用土地股份合作、设立农村土地银行等不同的土地流转方式助推农民增收,成效显著。然而,农村土地流转在助推农民增收的同时,也面临着农村土地流转相关法律和制度不完善、现行农村土地流转模式助推农民增收的效应有待提高、农民参与农村土地流转存在障碍、农村土地流转助推农民增收的服务与监督体系存在缺失等一系列现实问题。应从完善农村土地流转相关法律制度、完善现行土地流转模式、促进农地流转中的农户参与、完善农地流转的服务与监督机制等方面探索其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