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一位企业党委书记针对下岗分流中的不公平、不合理现象,一针见血地指出:不要做下岗分流中的“变形金刚”! 这位书记的警语不是空穴来风,他提出的这种现象亦非个别。从基层反映的情况看,至少有以下走样变形、掺杂使假的表现: 抓阄定去留。人多要下岗,谁去谁留?有的单位领导来个省事办法:抓阄决定。结果一家医院里的护士班,愣是使一位年轻有为的女护士抓到“下岗”的阄。  相似文献   

2.
“抓头头,头头抓”,这是我们开展诸多工作的传统做法,堪为经验之谈。做好下岗分流、实施再就业工程中思想政治工作同样用得上。 这里,“头头抓”自不必细言。这“抓头头”,有着更直接、更现实的意义。因为下岗分流工作中,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对象,自然首先是领导干部。 这样说,并非无的放矢。大量材料证实,对待下岗分流、实施再就业工程这一时代难题,一些企业领导中,明显地表露出:①无奈情绪。不是打心眼儿里自觉自愿地去做下岗分流工作,  相似文献   

3.
甘肃省再就业工程实施中的问题和对策初探林军王建平国有企业实行“减员增效、下岗分流”的改革措施,是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转换体制、调整经济结构、转变企业经营机制的必然要求和结果。为了解决大批下岗人员的生活和工作问题,我国推行了再就业工程。甘肃省自1995...  相似文献   

4.
中国有句成语叫“通情达理”。在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实施再就业工程这一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中,我们觉得很是用得上这一成语。 这里,“通情”是前提,是基础,“情通理方至,情阻理难达”。各级组织、领导,只有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让职工“通情”“同情”,才能“达理”,才能道理上明白、行动上爽快地接受。 而欲做到“通情”,根据一些地方、企业的实践,重要的工作在于三个方面: 一是政策交底。要让广大职工心里明白“为什么要下岗、哪些人下岗、下岗以后怎么办,待遇怎么样、  相似文献   

5.
“下岗分流再就业”工程关系到国企改革的成败,牵动了社会最敏感的神经是目前千千万万企业职工所忧之“最”。因此,它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 当前,职工对“下岗分流再就业”,思想活跃,心态各异,担忧颇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种种: 1、时运不济,怨天尤人。一生啥好事也没遇到,只遇到两个字——“吃亏”,这是较大部分下岗职工  相似文献   

6.
下岗、再就业问题,干部分流问题,实际是端什么“饭碗”的问题。不同地区谋“饭碗”难度各异。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政府门口有讨“饭”吃、要岗位的人,让人感到“饭碗”问题的确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沿海发达地区,因为经济发展快,“饭碗”不是问题。没有“饭碗”自己造,干部职工自立意识强,自谋职业成风,已不再有人找政府要饭碗了。今天在这个企业下岗,明天可到别的企业上岗;今天被单位炒了鱿鱼,明天可谋一份新“差事”。看来,“饭碗”问题的解决,取决于经济发展。有些人认为,只有国有企业的饭碗才算饭碗,只有吃财政“…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及“买方市场”的出现,富余人员分流下岗.已成一种必然n做好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是今年政府的一项突出工作。那么,作为下岗职工,笔者认为要走出如下几个认识上的误区,方能雄起图强。一、走出对下岗现象认识不清的误区。职工下岗不是改革的目的,而是改革的必然产物。过去是“短缺经济”,“低工资,厂就业”,富余人员表现为“隐性”。现在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买方市场”的出现,富余人员下岗分流,就表现为“显性”。下岗,也并非不光彩之事。古今中外,任何一个国家、一届政府,都没有也不可能实现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8.
从目前情况看,人们对改革特别是下岗分流的种种疑惑和错误理解,已逐步升格为阻碍改革进展的顽固的“人的障碍”。因此,在下岗分流的改革教育中,我们要着重引导职工走出五个思想误区: 第一,走出“社会主义制度无比优越,下岗分流就是给社会主义制度抹黑”的认识误区 这一误区的根源,在于部分职工对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认识偏差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因而在新的条件下,遇到新的问题又“回潮”。走出这个认识误区,至少要引导职工从两个层次进行思考:第一个层次,  相似文献   

9.
“不好好干,你就下岗回家去”;“再这样不尊重领导,就让你下岗”……。 近来到基层调研,听到工人们向我们诉说不少有关用“下岗”威吓他们的事儿。这堪称“以下为吓”吧。 在这同时,也还了解到一些“以下代改”、“以下代教”、“以下代管”的种种反映与表现。 “以下代改”,即以下岗分流代替国有企业改革的全部。目前,在一些企业,言必称“下岗”,左一个下  相似文献   

10.
当前,铁路企业实施“减员增效和下岗分流”,直接涉及到职工的切身利益,必然有进有退,有得有失,眼前的、长远的、局部的、整体的利益不可避免地发生碰撞,诱发的各种思想认识问题甚至包括不稳定因素的产生是不可回避的。因此,实施“减员增效和下岗分流”,不仅是重大...  相似文献   

11.
“腾笼换鸟”,意为把笼子里原来的鸟放飞,腾出笼子接收新鸟。在国有企业大批职工下岗分流、城镇就业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有些地方采取“腾笼换乌”的办法,辞退某些岗位的就业人员(主要是城市农民工),转而安排一部分下岗或富余人员替换上岗,从而缓解城镇的就业压力。“腾笼换鸟”是当前我国劳动就业领域出现的特有现象,自然有它一定的道理,但如果盲目地一味清退民工,换成下岗人员就业,又似乎不合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规律,且效果也不佳。如此看来“腾笼换鸟”不可笼统地论是非。主要看“腾”和“换”的具体对象以及如何“腾”、怎样“换”。当前,从社会就业的某些层面看,“腾笼换鸟”有其合理性、必要性,试举三例以佐之。  相似文献   

12.
职工下岗分流问题是当前社会生活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而且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技术进步和经济结构调整,职工下岗分流问题将会长期存在。所以,正确认识这个问题,寻求到思想、体制、机制上的根本途径和办法,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一、正确认识下岗分流问题关于职工下岗分流问题,党中央和国务院非常关注。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入,技术进步和经济结构调整,人员流动和职工下岗是难免的。这会给一部分职工带来暂时的困难,但从根本上说,有利于经济发展,符合工人阶级的长远利益”。有人说:“下岗是…  相似文献   

13.
2003年起,河南省对新办服务型企业安置下岗失业人员达30%以上的,实行3年内免征营业税等4种税。可是一些企业利用现行税收优惠政策,以安置下岗人员之“名”,享受税收优惠之“实”。  相似文献   

14.
职工有“三怕” 一怕改制“换汤不换药”。有一些单位职工反映,国有企业改革有近二十年了,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中,先后进行了一包三改、破“三铁”、下岗分流等一系列改革,但都没有发展壮大起来,这次公司改制,就真能发展起来吗?一些职工说:“现在社会上一些企业名为改制,  相似文献   

15.
一是对改革有“厌战”情绪。有部分职工反映,企业改革从开始到现在已快二十个年头了,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中,职工已经受了一包三改、破“三铁”、集资上岗、投资入股、下岗分流等风风雨雨的磨炼,已具备了接受更严峻考验的心理承受能力,盼望深化企业改革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改制转轨的进程,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的干部职工面临下岗分流。实施下岗分流,由于直接涉及职工的前途命运,关系企业的兴衰和社会的安定,政策性强,难度很大,稍有不慎还可能引发意想不到的矛盾和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威力,保障下岗分流工作顺利进行,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围绕职工下岗分流这一难点如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谈谈一家之见。一、抓好形势和政策教育,理顺下岗分流职工的思想情绪职工下岗分流是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现实难题,也是整个社会的焦点。围绕做好职工下岗分流工作,从中央…  相似文献   

17.
时下,要说媒体宣传中的热点是什么,企业工作的难点是什么,各方关注的焦点是什么,虽然社会上会有不同看法,但比较趋于一致的认识却会说是:下岗分流。 至于它为什么会是热点、难点、焦点,原因较多,一言难尽。而这也不应是我们此间探讨的重点,我们倒是应该研究怎样科学地引导这一热点,怎样有效地化解这一难点?这其中,同样用得着,而且也必须遵循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因为,对于下岗分流来说,无论是媒体宣传,还是实际工作,任何片面性都会产生较大的副作用,不仅于事无补,反会是“火上浇油”。  相似文献   

18.
总结东风公司近年来减员增效的工作,我们认为,要搞好减员增效工作,关键是要突出一个“转”字,即“转岗分流”;抓住一个“活”字,即着力盘活人力资源,开发性分流富余人员。只有这样,我们的工作才能主动,推进的效果则更佳。为什么要实行“转岗分流”呢?1、提“转岗分流”容易得到职工的认同。长期以来,东风公司的职工有一种“优越感”,职工承受困难的能力较差。去年,我们在作方案时,提出的是实施“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和再就业工程”,但在调研时发现职工对“下岗”的提法有顾虑,而提“转岗分流”,职工普遍有认同感。我们认为…  相似文献   

19.
为加快亏损国有企业摆脱困境步伐,党的十五大提出了“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实施再就业工程”的方针。各地按市场经济规律,对企业人员臃肿的“通病”大胆施以“外科手术”,减人之后达到了增效目的,脱困势态良好。然而,也有一些企业在“减人”中未考虑企业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工作呆板,操作不当,减人非但不增效,反倒使效益大跌。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五大提出的一系列深化改革的战略举措.是确保党的伟大事业胜利跨入21世纪的根全保证,同时,也直接涉及到部队广大官兵的切身利益。诸如:党政机关要精简机构、裁减人员,企业要实行下岗分流,减员增效,而军队将在今后3年内裁减员额50万,如何安置?地方实行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军人及其家属经济桔据,财力有限,拿什么入股?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而军人只能是“吃皇粮”的,军地反差势必拉大?等等。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这些问题,军人的“后路”是不是会越走越窄?这是深入学习理解和贯彻落实十五大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