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知识导向型"权力道德教育范式主要体现为通过对权力主体道德知识的灌输,培育其权力道德意识、以期能够自觉践行权力道德价值的活动。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这种"知识导向型"权力道德教育范式已不能适应现时代权力道德教育的需要。必须转换教育范式,从"知识导向型"转向"生活导向型",让权力道德教育回归生活世界,使各级权力主体在生活中体味权力道德的真谛、自主体认,形成自主道德选择,培育权力道德自觉性。  相似文献   

2.
焦金波  程春萍 《学理论》2009,(25):185-186
卢梭是自然教育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的道德教育思想建构于自然教育理论之上,又贯穿其整个自然教育理论的始终。他关于道德教育要适应人的天性的发展和培养具有善良本性的"自然道德人"的教育目标,突显了人的自然主体性,强调了人的主体性发展,初步奠定了主体性道德教育的理论基础。这对我们在实际道德教育中以学生为主体,对学生实施体现其主体性的教育方式,发展学生的主体性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和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学校道德教育应根据学生的成长阶段和道德认识发展水平来确定道德教育目标,选择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在道德教育的目标、内容、方式等方面体现层次性、阶段性,从而实现道德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罗冰玲 《学理论》2011,(2):235-236
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需要我们做好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围绕学生人格素质的全面发展,针对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弱化的现状,牢固把握当今时代人才培养的主流,把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教育作为一个重点来抓,以培育新时代的有为青年。而大学生的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一样,不是与生俱来的,而必须通过后天的教育和自我学习逐步养成和提高的。影响大学生道德学习的因素很多,而学校道德教育对其影响尤其深远。因此,关注大学生学校道德教育的现状,调整大学生道德学习的教育策略是当今高校德育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王含之 《学理论》2013,(14):339-340
随着我国经济较快发展,物质生活日益丰富,我们面临着传统道德观念向现代价值的转变,其中较为突出的是未成年人道德的问题。未成年人犯罪越来越低龄化,许多未成年人由于家庭的影响产生不正确的人生观,在社会生活中缺乏良好的道德氛围,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未成年人的道德走向正轨。对策是:关注未成年人的成长发展和精神世界;尊重未成年人的独立与自由;加强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6.
梁永谦 《学理论》2011,(11):258-259
目前新疆高校在抵御"三股势力"维护高校稳定中存在许多问题也面临诸多挑战。学生干部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和校园群体性事件中都可以发挥能动的维稳作用,这有利于新疆高校维稳工作由被动维稳转变为主动维稳。学生干部参与新疆高校维稳作用的发挥应从加强对学生干部的思想教育工作、维稳技能的培训、建立通畅的维稳信息沟通渠道、建立维稳长效激励机制几个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5,(36)
在高校德育教育工作中,道德教育是重点工作,而在道德教育中,高校对大学生道德接受能力的培养无疑是重点中的重点。大学生道德接受能力的培养是大学生道德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促进高校德育教育的发展;是大学生形成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大学生道德素养的提高;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重要保障,有利于大学生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顺利走向社会,成为有用人才。大学道德接受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对大学生道德内化能力以及道德外化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3,(35)
公共精神是指在公民在具有独立人格的前提下,在参与公共生活时应具备的基本道德素养,是对公共事务和社会整体利益的主动关注、积极参与,致力于社会改良和进步的一种价值和行动。目前我国当代大学生存在缺乏独立人格、公共参与意识淡薄、社会公德行为失范、公共理性不足等现状。大学生公共精神建构的基本路径:构建全方位系统化的道德教育体系;提高教师队伍的道德系质;重视引导与实践教育。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5,(26)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是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顺利实施,离不开高校德育教师的认真配合与积极参与,高校德育教师可以通过树立先进的网络道德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创新大学生网络道德的教育方法,借鉴传统道德等途径来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0.
谢睿萍 《学理论》2012,(14):273-274
随着高校信息化进程加快和校园内互联网接入条件改善,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网络的开放性、虚拟性及网络道德的缺失也正在对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产生负面影响。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有:价值观和道德信念的迷失,社会责任感缺失,人格异常和心理障碍等等。在互联网时代加强当代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的基本策略是:加强网络监管;建立高素质的网络道德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开展网络道德教育课程;提高大学生网络自律意识和辨别能力;开展大学生网络教育。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人们习惯上把个人看作道德行为的主体,而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要求人们把群体也作为道德主体来认识。群体道德行为对社会生活具有重要能动作用,对道德生活具有重要导向作用。无论从群体情况看,还是从社会情况看,对群体行为的道德调控是可以成立的。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7,(5)
大学生道德表现是社会道德的重要风向标,大学生道德教育成效备受关注。通过对三所高校大学生被试的调查发现大学生道德状况在年级、性别和学校上存在一定的差异;针对当代大学生特点,开展新媒体在线实验,发现大学生道德教育在线培育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需要与现实课堂有机结合以保障道德教育的完整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强化道德教育成为中学思品课改革的重点,在其教材的设计细微之处也体现出了道德教育针对性与实效性的加强。新教材强调以生活为基础,力求在实际生活中、在生活细微处对青少年道德教育,以帮助学生做到道德的"内化"。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6,(3)
我国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但仅依靠教育是不够的,道德的内化和外化存在着施教主体彼此分化、相互掣肘,教育内容滞后、方式僵化,教育过程缺乏规范性、具体性、可行性等问题。机制的构建能够为大学生道德教育诸多问题的解决提供有效保障,这既是道德教育突破发展瓶颈的必然要求,也是贯彻落实国家方针政策、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5.
中国革命道德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高尚道德形态,开创了我国伦理道德发展的新阶段。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的今天,中国革命道德教育对于培育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的价值。克服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革命道德教育中的问题,深化大学生对革命道德内涵实质的领会把握,增强革命道德教育实效性的发挥是探究新时代大学生革命道德教育路径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由"社会管理"转为"社会治理"的新理念,这就要求现阶段我国城乡社区在道德建设过程中做出与之相适应的新方法与新策略。从城乡社区道德教育主体出发,通过对银川市永宁县现阶段社区道德建设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挖掘与整理社区道德教育内容、模式和方式。这不仅推进了银川市永宁县社区道德建设在社区教育内容、教育主体、师资队伍、教育基础设施、教育管理模式等方面的改革,也为创新新型社区道德建设提供了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6,(10)
哈贝马斯交往理论为增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提供了新视角。教育者与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构成交往关系,遵循主体间性原则,充分肯定、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和作用,通过平等对话,运用有效的语言表达,围绕社会现实生活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教育者的价值引导下,让学生在生活世界中展开自我经验、自我反思、自我选择、自我构建,从而在价值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下达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共识。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5,(4)
加强当代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是培养国家合格研究人才、提高高等院校学风建设和优化研究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目前研究生在学术道德方面的失范行为时有发生。此类问题的成因受学术制度、社会环境、高校教育和学生自身方面因素的影响。对此,应该从建立健全学术道德制度、营造良好社会学术环境、优化高校学术教育管理和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修养四方面进行思考,力求为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的建设贡献一分力量。  相似文献   

19.
七十年代以来,在美国的部分大专院校,兴起了所谓道德教育改革的运动,一改以往的道德教育主要是为了使学生了解西方传统道德的目的,从而采取了全新的内容和方式。在美国,各大、中学都设有伦理学课程,学生一般在一部分时间上道德教育课。然而,以往的道德教育采用“专权主义”的灌输方式,向学生灌输西方传统道德中诸如勤劳、节俭、勇敢、正义等社会准则,使道德教育变成了一种枯燥乏味的道德说教,难以被学生们接受。在这种情况下,道德教育改革运动应运而生。道德教育改革的倡导者S·西蒙、T·赛泽尔和科尔伯等认为,教师是“社会道德准则的处理者和倡导者”,教师在课堂不应进行“传统美德财富”的说教,而应使课堂民主化,把课堂变成一个“公正的社会”。在这里,教师把课堂变成对一些社会道德问题的讨论,学生从对社会问题的分析讨论中  相似文献   

20.
道德教育的目的在于受教育者德性的养成,而德性的培养不仅是对道德规范的获得与掌握,更重要的是道德智慧的生成。道德智慧能提升个体道德行为的自觉性、增强个体对道德事件的分辨力、是道德个体获得幸福、自由人生的保证,道德智慧是德性的核心要素,是德性的标尺。道德教育应扎根现实生活,通过道德思维能力的训练和道德情感的培养,唤醒道德主体的内在自觉,培养其道德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