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法院改革的宪法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目前正在进行两大战略转移:一为经济上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移;二为政治上向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转移。人民法院要在市场经济、依法治国的历史进程中,确保司法独立、司法公正,使人民法院成为公意的权威所在,成为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最牢固的支柱,则必...  相似文献   

2.
引言"法律需要被信仰,否则它形同虚设。"作为法律实施的主要方式之一,司法亦是如此。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进程的加快,人民法院工作在不断发展进步,司法公信力也在逐步提高。但是,民众信任和信赖司法的局面还远远没有形成,司法公信力还不够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人民法院工作科学发展。人民法院肩负着确保宪法和法律实施的重要职责,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任务更为突出、更加紧迫,这对人民法院树立司法  相似文献   

3.
司法公正,是法治时代的社会价值观念,也是法治国家的基本标志。人民法院作为国家审判机关,司法公正不仅是其全部活动的行为准则,而且是其司法行为要达到的最高目标。执行工作是人民法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执行权与审判权一样,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民法院的一项重要权...  相似文献   

4.
律师应当敢于监督法律的正确实施,敢于揭示不良现象,在不良现象面前不应保持缄默。本文仅仅体规律师对社会的责任心和正义感……──作者法律是神圣的,而人民法院最应当以自身的行为去体现和维护法律的神圣与尊严。我国正进入法治国家的行列,人民法院的每一举动都牵动着法治秩序的每一根神经、每一条脉络。如果人民法院不能依法办事,不能模范守法,那必将严重妨碍我国的法治秩序,必将产生司法腐败;而司法腐败是法治秩序中的一颗毒瘤,是社会生活中最严重的腐败!在任何一个法治国家,任何一项涉及公众性的收费都必须由法律、法规或规…  相似文献   

5.
相比改革开放前,人民法院正更多地分享社会治理的权力。现实中法院面临与党委、政府、人大、公众等关系的尴尬境遇,这既有社会环境及政治体制的原因,也有法院自身原因。在应然的现代司法理念之外,中国的法院还要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谐社会中人民法院有不同于西方国家法院的角色特质.  相似文献   

6.
法院文化建设的最高境界:追求司法的真善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法治,作为当代中国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内在地要求执政党要依法执政、政府要依法行政、司法机关要依法司法、公民要依法行为。人民法院,作为国家专门的审判机关,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是法治文化的主要践行者。因此,大力建设法治文化,人民法院有着自身的独特优势。人民法院要做社会主  相似文献   

7.
人民法院通过行使国家审判职能来惩罚犯罪、制裁违法、保护公民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这些职能主要通过公正裁判每一个案件来体现,而案件处理是否公正,则又由法官素质所决定。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一支廉洁、高素质法官队伍,就难以确保司法公正,就难以树立法治权威,也就难以完成新世纪人民法院在依法治国中所担负的重任。  相似文献   

8.
我国法治之路的精神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法治化进程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法治的精神和原则并没有深入社会机体中,整个国家和社会的法治状态还远未实现。在人们的头脑中,对涉及法治与人治问题等有关概念的内涵及相互关系的理解歧义尤在。旧的传统观念和习惯左右我们实际生活的现象更是...  相似文献   

9.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建设的重要论述.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于新时期人民法院工作的新要求和新期待,切实践行司法为民,大力加强公正司法.不断提高司法公信力。充分发挥人民法院的职能作用,现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人民法院在实施这一宏大工程中,担负着十分重要的历史使命。要充分发挥好人民法院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服务的审判职能作用,为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目标,必须坚持做到“五个到位”...  相似文献   

11.
序言 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清正廉洁、品德高尚的法官队伍,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条件,是人民法院履行宪法和法律职责的重要保障。法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对于确保司法公正、维护国家法治尊严至关重要。为规范和完善法官职业道德标准,提高法官职业道德素质,维护法官和人民法院的良好形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制定本准则。 一、保障司法公正 第一条 法官在履行职责时,应当切实做到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并通过自己在法庭内外的言行体现出公正,避免公众对司法公正产生…  相似文献   

12.
陈健 《中国审判》2009,(10):54-55
人民法院的队伍建设,不仅是一项基础性工作,而且是一项长期的社会系统工程。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给人民法院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江苏省吴江法院针对提高法官队伍综合素质和执法水平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人民法院如何迎接二十一世纪的来临?1999年8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在上海召开的全国高级法院院长座谈会上明确提出:抓住机遇,大力开展和深化人民法院各项改革,充分发挥人民法院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的重要作用,使人民法院以崭新的姿态跨入二十一世纪。肖扬院长在讲话中从三个方面对人民法院改革进行了阐述。一、积极推进人民法院改革,是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肖扬院长指出,依法治国,要求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完备的法律体系是前提,公正执法、司法是重心,健全的监督制度是保…  相似文献   

14.
喻中 《新法规月刊》2014,(4):134-137
人民法院独立审判是法治中国建设进程中的一个具体问题。对于人民法院独立审判应当予以完整地理解。从思维方式来看,不能把“人民法院独立审判”当作一个孤立的事物,不能只看到“人民法院”及其“独立审判”;相反,要看到人民法院独立审判永远都是政权建设、法治中国建设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从合理预期来看,应当理性地看待人民法院在履行独立审判职责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相比改革开放前,人民法院正更多地分享社会治理的权力。现实中法院面临与党委、政府、人大、公众等关系的尴尬境遇,这既有社会环境及政治体制的原因,也有法院自身原因。在应然的现代司法理念之外,中国的法院还要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谐社会中人民法院有不同于西方国家法院的角色特质。  相似文献   

16.
关于舆论监督与司法独立的两个话题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国家权力的行使进行监督是法治国家的基本原则之一。随着传媒业的发展,在对国家权力的监督中,新闻舆论监督成为十分重要的一种监督。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是国家司法权运作的具体过程,新闻媒体对人民法院审判活动的报道,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的重要途径。同时新闻舆论对审判活动进行监督,是促进人民法院改进工作、防止司法腐败的重要措施。我们在肯定新闻媒体利用舆论工具监督司法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应该看到,舆论自由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它可以起到宣传社会主义法制、监督司法权运作、防止司法腐败的作用,但是如果对这种自…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发展和逐步完善,人们的法律意识或权利意识有了较大提高,对司法公正中的量刑公正问题也越来越关注。人们在追求量刑公正时,不仅要求量刑结果公正,而且要求量刑活动本身是公开、公正的。基于此,继人民法院“二五改革纲要”中提出要制订“犯罪的指导意见,健全和完善相对独立的量刑程序”之后,人民法院“三五改革纲要”中更进一步提出要“规范自由裁量权,将量刑纳入法庭审理程序,研究制定《人民法院量刑程序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8.
引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①其中,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核心内容,它是社会主义各项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人民法院是党领导下的国家审判机关,必须接受党对人民法院工作的领导,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党的领导下依法独立审判。被喻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个晴雨表的法院行政审判工作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关系紧密,研究探索党的领导与行政审判工作的关系,对于加强党对法院行政审判工作的领导,落实社会主义的法治理念,更…  相似文献   

19.
人民法院是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而建立的。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发表公告,任命沈钧儒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标志着新中国人民司法事业的创建。新中国历史的五十年,也是人民法院风雨征程的五十年。伴随着共和国的成长,人民法院也走过了不平凡的峥嵘岁月。现在,我们正欣逢中华民族的盛世华年。在这个时代,人民法院的职能得到了最充分的发挥。“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和宏伟目标,给人民法院的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充分把握住这个历史机遇,深化人民法院的各项改革,促进人民法院工作的深…  相似文献   

20.
人民法院司法改革的基本理论与实践进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民法院司法改革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值此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为了深入推进人民法院司法改革,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科学发展,我们有必要回顾三十年来人民法院司法改革的发展历程,梳理人民法院司法改革的思想理论与实践进程,总结人民法院司法改革的基本成就、经验与教训,并在此基础上展望新时期新阶段人民法院司法改革的前景和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