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剑 《桂海论丛》2002,18(1):48-50
我国国有企业的经营绩效主要并不是来源于产权改革或私有化经济体制 ,而是更多的依赖于国企领导人的企业家才能发挥。在我国现阶段的国有企业重组过程中 ,国企经理人既要能够拥有协调企业与政府关系的能力 ,又要有企业经营能力。对国企经理人的企业家才能发挥应有控制权回报和明晰的产权激励 ,以及对企业家才能正确合理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童星 《理论月刊》2003,(4):131-132
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中独树一帜,呈现出巨大的发展空间与发展潜力;企业家作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核,已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稀缺资源.企业家管理一直是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管理中的一个弱项,其主要原因在于大多数企业家的素质较低、管理薄弱.科技型中小企业企业家应加强技术创新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社会中 ,经济的意义越广泛、越深刻 ,企业家的思想和行为就越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企业家对其经济往来行为负责 ,从道德自律的角度而言 ,它不仅仅只是迫于某种经济的、政治的或者社会的压力 ,本质上 ,它应该是企业家作为道德实践主体的一种自觉的自省追求 ,是一种自觉自愿的人伦责任。本文认为 ,这种责任的一个预制性观念前提就是企业家对企业伦理“金规则”的理解与遵循。  相似文献   

4.
企业家既是企业经营者、组织者和风险承担者,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在我国,企业家群体伴随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形成,他们中的一些人有人大代表的身份,成为直接影响政治的渐趋强势的力量。文章从我国社会结构变化这一宏观背景切入,指出了企业家参政的趋势和最高形式,归纳了企业家人大代表参政的具体方式,分析了企业家人大代表参政中的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路径。所有这些观察都追求一个目的,就是使有担当的政治家和优秀的企业家在企业家人大代表身上实现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文化与民营企业家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的阔步前进,民营企业家的悄然崛起,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重要的是中国传统管理文化的精华与时代精神相"融合",形成了颇有时代性、民族性的民营企业家精神.它是我国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认真总结,加以弘扬.要通过"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培养高素质现代民营企业家队伍,开拓民营经济新局面,再创民营企业辉煌.  相似文献   

6.
朱元根 《前沿》2005,(2):28-30
企业家精神的兴起推动了基于技术创新的高科技企业和基于业务创新的中小企业的大量创, 为经济增长提供了精神支持和条件, 本文在全面分析企业家精神的涵义的基础上, 结合中国企业和企业家成长的实际, 论述了企业家精神的本质特征, 分析了社会环境对企业家成长和企业家精神产生的巨大影响, 提出了培育我国企业家精神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一元主导与多样共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结构.“一元主导”是指坚持社会主义因素的一元化主导地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全局;“多样共存”是指允许和鼓励多种非社会主义因素与社会主义因素多样共存、健康互动、共同发展,使社会更加富于活力.这一格局的出现,既有一般的理论根源,又有特殊的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8.
推动民营经济新飞跃,首先是推动民营企业家新飞跃.推动民营企业转型升级,首先要推动民营企业家观念转型升级,造就一支宏大的、高素质的民营企业家队伍,将其作为推动民营经济新飞跃的重大举措来抓.  相似文献   

9.
优秀的的企业家是稀缺的社会资源,其稀缺程度远远超过资金和技术。本文从企业家的时代禀赋入手,进而论述了企业家生成的生态环境与生成内力,对于我国孕育企业家群体有着现实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涌现出了一批批优秀的企业家,在企业家精神的引领下带动企业快速崛起与蓬勃发展,并推动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突飞猛进.随着时代和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我国企业家精神的内涵也不断丰富和发展.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之际,进一步弘扬企业家精神,不仅是激发企业活力、做强做优做大企业的基本要求,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从我国政治民主化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在社会转轨变型过程中,私营企业主有提高自己经济、社会、政治地位的强烈愿望,必然寻求其他非制度方式和途径以提升个人的经济利益与政治地位.所以在私营企业主非制度性政治参与中,既有因其主观的利益驱使,又有由于客观局限性的因素所致.但是,随着中国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私营企业主的制度性政治参与正在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2.
私营企业主的经营管理活动和技术工作是一种劳动 ,能够创造价值 ;在私营企业主的收入构成中既有劳动收入 ,也有剥削收入。因此我们在定位私营企业主时 ,应遵循“三个有利于”原则 ,分类对待 ,具体人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3.
“走出去”拓展科技经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WTO挑战 ,我们的科技产业与企业必须加快技术创新 ,强化全球化竞争 ,融入国际经济与市场之中。对此 ,加快我国高新科技产业与企业“走出去” ,实施跨国经营是个必然的战略选择。近年来 ,不少地方科技与经济界主动到国外去发展高新科技产业与企业 ,不断扩大高新技术及产品的国际贸易市场 ,拓展科技经营 ,大大提高了科技产业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借鉴他们的成功做法 ,对于加快构建国际科技型产业企业 ,实行技术贸易与全球化经营战略创新是很有必要的。一、将高科技触角伸出去前些年 ,我们注重了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促进了我国以科技为先导…  相似文献   

14.
抗非典的经验教训表明,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可能只有和谐的一面;人与自然抗争的结果,常常取决于人与人的关系组织得如何;全球化对于非典的影响有如双刃剑--利弊俱全;"非典现象"是对人性的展现和考验,战胜非典只能靠人的理性即科学与技术,而不是人性的愚昧.  相似文献   

15.
赵明 《思想战线》2005,31(2):118-122
中国的法治理论有其不同于西方的独特语境.现代中国法学的开端与政治情势紧密相关,其合法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治情景的变换,对政治话语的追随和演绎乃是"法治"话语表明其合理性和正当性的主要路径,它因此而难以持守学术的独立性品格.当代中国法治理论和学说得以深入开掘和成功建构的语境,从根本上说仍需要法学家独立人格和学术品格的培育与塑造.  相似文献   

16.
韦有多 《桂海论丛》2002,18(1):24-26
中国共产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也是实施"以德治国"方略的领导核心.我们在实施"以德治国"方略的过程中,既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更要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努力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三个代表"与"以德治国"是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17.
“法治浙江”不仅需要制度层面的建设和完善,更需要主体意识的觉醒并在法治实践中充分发挥自主的能动作用。民主建设、地方立法、限制公权、法治氛围是培育塑造主体意识的重要途径,而主体意识则是法律适用、法律遵守和法律监督等得以良好实现的原动力。文章同时对发挥民间商团的主体作用和引导农村宗族势力等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Minglu Chen 《当代中国》2015,24(94):613-627
The number of entrepreneurs in the system of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s (PPCC) has increased dramatically in the last two decades. Although the political importance of these local assemblies is usually dismissed, entrepreneur participation suggests a need for further investigation. Based on research on a city-level PPCC, this article seeks to interpret this phenomenon further. In the process of investigating private entrepreneurs' involvement in the PPCC, this article aims to re-examine the role of the local PPCC and to highlight private entrepreneur PPCC members' attitude to and expectations from the Party-state.  相似文献   

19.
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具有复杂性、破坏性、危险性、持续性和不可预料性,处置时抢占舆论先机、化解负面影响和稳定群众心理情绪就显得非常关键。本文紧紧围绕温州"11·16"持枪劫持人质案,从破案前的舆情应对、破案后的宣传造势两个方面阐述了温州公安机关在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处置时公安宣传工作经验。同时认为,制定宣传和舆情引导预案是成功处置重大突发事件的重要一环;要实现宣传社会效果最大化,就应当重视"大宣传"格局的架构;加大对重大突发事件处置中宣传纪律教育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0.
普陀区地理位置优越,是上海的陆上要津."十一五"期间,普陀区将立足服从、服务上海总体发展战略,推进"三片五区"建设,构筑服务、辐射长三角的现代商贸服务区和国际大都市亮丽的"西大堂". 普陀的发展,关键是要从上海和长三角发展大局出发,在上海贸易中心和航运中心建设中,找到位置,体现特色,发挥作用.在未来发展中,普陀区要充分依托沪宁发展轴线,发挥陆上交通区位优势,实施空间整合战略,推进区域布局的优化,形成"三片五大重点地区"的总体空间格局,建设"商贸普陀"的基础性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