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孔子仁爱思想内涵及现实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夏 《传承》2008,(11)
仁是儒家传统的道德精华,也是孔子伦理道德体系的最高原则.孔子仁爱思想内涵丰富,基本内涵包括爱人、孝悌、忠、恕、恭、宽、信、敏、惠、礼等.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孔子的"仁爱"思想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刘夏 《传承》2008,(22):60-61
仁是儒家传统的道德精华,也是孔子伦理道德体系的最高原则。孔子仁爱思想内涵丰富,基本内涵包括爱人、孝悌、忠、恕、恭、宽、信、敏、惠、礼等。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孔子的"仁爱"思想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俊 《前沿》2015,(3):48-5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核心,反映了中国的现实需要和价值诉求。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学的仁爱思想与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儒学创始人孔子的"仁爱"思想中所包含的"仁者爱人"、"为仁由己"、"恭宽信敏惠"等内容,包含了核心价值观中的和谐、自由、诚信思想,因此,研究孔子的仁爱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的关系,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上,传统仁爱思想与西方博爱思想融合而成的近代仁爱精神成为清末民初革命志士追求振兴中华,改造中国,走近代化道路的重要精神支柱。其历史价值甚多,最主要者有四:仁爱诉求是革命志士的强大精神动力;大同境界为革命志士的终极理想追求;尚仁爱国乃革命志士的现实政治目标;崇尚仁政奏响民主共和时代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5.
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一周年之际,我们回顾在这场大灾难中中国人所表现的"大爱无言,大德无痕,大责无疆"的高尚精神.其实是在新时代以新理念弘扬了孔子的"仁者爱人"的精神.仁爱,既是儒家的核心思想和首要价值,也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基本价值观.同时,以仁为人的最高道德原则和人生价值理想,构成了生生不息的仁学.这是我们每个人安身立命之所在,亦是人之所贵,此乃汶川大地震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  相似文献   

6.
13世纪伟大的神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在他的巨著《神学大全》第二部分中集中论述了爱德,其中有几个问题是相关于爱德的秩序。将爱德秩序与儒家仁爱秩序观做一个比较就可以发现,托马斯.阿奎那的爱德秩序观为儒家的"仁爱"秩序思想提供一种"支持",彰显出儒家"仁爱秩序"在世俗世界里的普世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对社会治理活动的伦理审视中,我们发现,如果在人类以往的社会治理模式中,治理者的仁爱道德品性缺乏客观保障的话,那么在公共管理这种新型的社会治理模式中,则要求治理者必须把仁爱作为一种责任和义务来加以承当。公共管理者的仁爱是博爱与自爱的统一,他能够承当这一道德责任和义务是他成为合格的公共管理者所应具有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8.
狄更斯的《双城记》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淋漓尽致地揭露了当时腐朽社会的阶级矛盾及社会昏暗。作品中表现出"勿以暴抗暴"、仁爱救世的人道主义思想。《双城记》结构缜密,语言严谨、精确,具体展示狄更斯的人道主义精神。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讲仁爱     
“仁爱”,是我国儒家思想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核心价值理念、道德精神和行为规范,也是我国古代最基本、最重要的价值理念、道德精神和行为规范,是中华传统美德的象征。西方讲“博爱”,中国讲“仁爱”。  相似文献   

10.
陈可 《求索》2011,(2):133-134,123
现代婚姻伦理道德不会凭空产生,它首先来自于对传统美德的历史承继。儒家的"仁爱"思想作为一种伦理文化体系,存在着与现代婚姻伦理相通的"共时性",认同了这些思想并予以肯定的价值评价,做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诠释,再把这些通过现代诠释所获得的新涵义、新内容付诸社会实践,努力使其作为一种构成因素,熔铸于现代婚姻美德之中,重释夫妻人伦以期实现婚姻主体双方的共同幸福,则完成了传统伦理的现代价值再创造。  相似文献   

11.
弘扬儒家“仁爱”思想精华 加强师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仁爱”思想蕴含着深厚的爱国主义和师德思想精华。我们必须继承这份遗产,剔除其糟粕,弘扬其精华,加强师德建设。作为人民教师,首先要热爱学生,弘扬懦家“有教无类”、一视同“仁”及以严求爱、诲人不倦的敬业爱生精神。其次,要弘扬体现儒家“仁爱”的“忠恕”之道的精华,增进相互理解和尊重,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再次,要自尊自爱,为人师表,从内在精神到言行举止,全面加强自身思想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2.
赵恒君 《湖湘论坛》2015,28(2):119-123
关于儒墨两家思想比较研究,学界多有讨论和辩争,有主张二者是异名同实、本质为一的,也有认为原则有别的。对此,在立足前人之论的基础上,分析儒墨两家"仁爱"与"兼爱"的异同,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儒家讲"爱",发自人之内在性情,以"情"说"爱",由"爱"而"仁’;墨家讲"爱",以"情"为"理",由"理"说"爱"。儒家讲"爱",严于"利"之界限;而墨家"兼爱",则以"交相利"之"利"来诱导。儒墨"爱"之学说的差异使得儒墨两家不仅各趋一途,而且其现实性与理想性的亲和程度也大大影响到儒墨两家在后世的存续。  相似文献   

13.
<正>孔子在《论语·学而篇第一》中说:"本立而道生"。这里的"道",是指"原则",包括做人的原则。所谓道德,就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人与人关系中表现出来的行为规范。那么,这个"原则"的"本"又是什么?我们认为,这个"本",是"以人为本"的"本"。  相似文献   

14.
张武华 《人民论坛》2010,(6):235-237
仁爱、礼义、忠恕、明智和诚信是孔子德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对其进行正确评价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同时,孔子德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包括:德育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做学问先要学会做人"是德育教育的核心任务;培养主体意识需要建构一体化的德育体系。  相似文献   

15.
仁爱、礼义、忠恕、明智和诚信是孔子德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对其进行正确评价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同时,孔子德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包括:德育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做学问先要学会做人"是德育教育的核心任务;培养主体意识需要建构一体化的德育体系。  相似文献   

16.
2008年对于中国人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经受了极不平凡的历史考验,民族精神和文化品格得以再次升华,而且中国文化的发展以及由文化价值观所涉及到的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经历了一个引人注目的转折点.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的时间,恰是刚刚经历了中国与西方某些势力的价值交锋之后,这场地震提出的文化与价值问题,这些价值议题的影响,会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中华民族信奉仁爱的宗教价值和理想,以自强不息、厚德栽物作为其民族精神,以平等作为其政治追求,以和谐作为其文化精神.仁爱、自强、厚德、平等、和谐,就是当今中国的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先秦儒家的人本管理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莉 《前沿》2008,(2):178-180
人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也是儒家管理思想最鲜明的特色。先秦儒家人本管理思想,有着丰富的人本、民本、重人的思想,其最鲜明的特色体现在“仁爱”、“民为贵”、“和为贵”等思想。这些思想的精华对现代管理有着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也是一个精神困境全球化的时代。 信奉佛陀的人讲慈悲,信奉孔子的人注重仁,信奉耶稣的人强调爱。慈悲、仁、爱虽然是三个不同的词,但意思却是一样的。在全球化时代,我们可以用一个词——“仁爱”来概括它们的内涵和外延。 佛陀、孔子和耶稣并不反对我们持有财富,他们反对的是财富持有我们,大活人成为财富的奴隶。  相似文献   

19.
《松州》2015,(2)
<正>仁爱乃是儒家的核心思想,也是五伦之首。之不仅是一种伦理道德,更是通过对天地人思考体悟而达到的一种人生境界与生命体验。在中国历史上,上至皇室权贵、下至平民百姓,无不受其影响。一、关于仁的含意从书写方式看:"仁"左边为"立人",右边是"二"字。意为仁爱不是一个人的自我状态,而是两个人在一起时方能体现出来。指仁爱、仁心、仁德、仁厚、仁政的意思,(例:仁人志士、仁人君子、仁至义尽、仁爱慈善、仁爱宽厚,等)在国学中,仁乃"爱人"的意思(易中天说:  相似文献   

20.
《天津人大》2008,(12):1-1
作为医院负责人,她始终坚持“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以医疗质量为核心”的发展理念,满腔热情地为患者服务,率领全院医务工作者,改革创新,不断完善功能,优化就医环境,努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积极推进整体竞争力的提升。仁爱医院已成为医疗仪器设备国内领先,拥有数十位来自京、津、沪等地区的医疗专家,集医疗、预防、保健、科研为一体的现代化民营医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