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公共管理理念的跨越:从政府本位到社会本位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公共管理存在着政府本位和社会本位两种不同的管理理念。公共管理内在的公共性、社会性、管理性等特质,决定了必须超越政府本位理念,树立社会本位理念。在政府管理中,应渗透“人本、责任、服务”与“参与、互动、合作”的精神,推动政府管理走向社会治理,形成完整的公共管理观。  相似文献   

2.
权利本位是权利本位文化的特质。私法理念与权利本位的契合表明培育私法理念有利于权利本位文化的建构。传统中国因不具备私法理念生成的社会经济基础而未能孕育以私权神圣、人格平等和私法自治为基本内涵的私法理念。因此,中国传统义务本位的法律文化向权利本位文化转型过程中,培育私法理念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冷必元  肖世杰 《前沿》2006,(9):125-127
在个人本位思想基础上产生了罪刑法定各派生原则,但随着刑法理念的进化,刑事实证学派以社会本位为基础,忽视了罪刑法定各派生原则保障人权的基本蕴涵。刑法学界以“个人有利让步律”为指导,使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相结合,从而对罪刑法定派生原则进行了改造。罪刑法定保障人权的理念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4.
叙事本位、史论本位与实事本位--与何平教授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叙事功能的退化与史学危机"一文对叙事本位与历史叙事的弘扬非常精彩,稍嫌不足的是对"退化"与"危机"这两个全文立论基础的实证还不够充分.要振兴中国的史学,使史学成果真正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关键并不在坚持"史论本位"还是"叙事本位",而是必须坚持"实事本位".即不管"论"还是"叙",都必须树立确保所论所叙之事的真实、翔实与扎实的理念,以在最大程度上确保史学成果的公正、公信与公平.  相似文献   

5.
曾斯平 《求索》2013,(12):210-212
在知识产权保护的各种学说中.存在着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的冲突与争论。个人本位论认为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设计应当优先考虑个人的利益.社会本位论认为应当优先考虑社会公共利益。两种“本位论”的对立一方面体现了知识产权私权性与知识产品公共性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从理论上讲,二者具有同等的合理性和局限性.在实际中必须将二者放在特定的、具体的历史条件下去考察。  相似文献   

6.
西方个人本位法变迁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法律本位大体经历了从氏族到个人再经上帝/氏族到个人的三次变迁。其特点是愈益非集团化,也即个人本位化。它是通过个人权利/权力在法律上对各种团体形式的集团权力/权利的挤压、否定和部分替代来实现的,表现为个人本位与集团本位在法的支点上的不停转移。概括这一特定的历史现象,即是梅因所说的,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从权利法哲学的角度来审视这一现象,它无疑也是一场人的解放与人权展开的运动。  相似文献   

7.
民法本位是民法的根本指归.近、现民法本位未变,即都是权利本位、个人本位.个人本位比权利本位更为本原,称其为民为本位,则更确切.可在广义社会法下的经济法和行政法中确定社会本位乃至国家本位.民法本位是民法的出发点,民法价值是民法的归结点,均蕴含并体现在民法基本原则中.  相似文献   

8.
回应发展变化的社会现实,推动警务行为现代化的发展,首先面临的应是观念上的革新,即由义务本位范式向权利本位范式转变。权利本位研究范式在现代警务中的价值着重体现在重构警察权力与公民关系、树立以“相对人为中心”的执法理念、扩大相对人的参与,批判和否定义务本位范式,把警察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建立在民主、科学、理性的基础上,克服行政执法的官本位,树立民本住和服务观念,进而有助于实现公民与警察之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9.
对权利本位说的法哲学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权利本位说从“应然法”的角度 ,以“应有权利”为起点 ,应用价值分析的方法来说明在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上权利是本位 ,它研究的必然结论就是对民主精神和理念的肯定。  相似文献   

10.
教育体制改革实质是文化变革.教育体制改革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正视中国文化所面临的群体本位文化与个体本住文化之间的矛盾、世俗功利文化与超越性文化之间的矛盾,以及科学主义文化与人文主义文化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