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6 毫秒
1.
又到一年高考时节,有关高考新闻也多起来. 坚持高考的公平公正,一直是人们关心的课题.浙江省今年2月公布的高考体育加分新政策中规定,参加全国性比赛中获得"三模三电"等项目团体或个人全国前6名的学生,也可加分.这类比赛相当多,即使地市举行的比赛,只要冠名全国二字,就能获得高考加分的资格.  相似文献   

2.
在全国高考期间,福建省教育厅阳光高考信息平台公示了2008年福州、厦门、三明、漳州、莆田、龙岩等设区市的普通高考“注意录取”考生名单。通过公示后的考生可以享受加分或是同等条件优先录取等照顾。(据《福建日报》消息)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高考加分存废之争颇为激烈。高考加分有实质平等和令人信服的利益为其宪法根基,它应当规范但不应废除。高考加分在性质上是一种特殊行政许可,对于造假等违法加分的处罚应是一种行政处罚,两者都必须依法实施。长期以来高考加分的"法律"依据是教育部和省级招生委员会发布的招生规定,此种中央和地方双重许可的高考加分设置导致现行的高考加分严重失范。国务院应依其职权制定专门调整高考加分的行政法规,该行政法规应取消福利性加分,严格控制鼓励性加分,充分许可补偿性加分,并适度提升加分幅度。为保障高考加分权利,该行政法规还须就高考加分争议提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作出规定。  相似文献   

4.
花钱参加一些体育项目就可以拿到20分的高考加分.此类项目几乎被一些有权势家庭背景的学生所垄断,形成了新的教育不公平,浙江省"三槿三电"体育加分项目凸显了这种不公平.  相似文献   

5.
自从《教育部关于废止部分规章和其它规范性文件的通知》(教政法[2004]9号)废止《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暂行条例》以来,教育部有关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每年一颁布。其中有关规定高考加分的内容表现出随意性、混乱性和规定出台不透明性。本文从规章制定的程序要求出发,剖析我国高考加分规定法律定位、实质和程序缺陷及未来制度设想,以期促进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6.
“裸考”成为2006年高考关键词,《中国青年报》的一篇文章引发了对这一词的关注:据一位高三学生称,他们班能够得到高考加分的同学有20多个,高考一次能加20分。能够有加分资格的“有市三好学生干部、有二级运动员证书的、有获创造发明奖的,还有少数民族、华侨、牺牲警察的子女,爸爸妈  相似文献   

7.
《公民与法治》2010,(14):18-19
近日有报纸披露,今年湖南不少高考高分获得者为“武林高手”。他们因为武术项目获得了10分至20分的高考加分。这一消息再次引发公众对高考领域腐败问题的关注。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一些高校、教育部门负责人和有关专家。  相似文献   

8.
前不久,一条关于浙江省绍兴市13个权势家庭子女组成"高考加分俱乐部"的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加分原本是为了教育公平而制定的政策,然而随着五花八门的加分条款的出现,许多人认为加分正在制造出新的不公平.  相似文献   

9.
正我国的高考加分政策以1978年为界分为两个阶段:1978年前主要实行"优先录取"政策,1978年后主要实行"加分录取"政策。从优先到加分1950年,教育主管部门规定,高校招生对于"参加工作3年以上的革命干部和革命军人、兄弟民族学生以及华侨学生,考试成绩虽差,得从宽录取"。这一政策体现了照顾性与鼓励性兼顾的原则,符合当时的人才选拔环境和制度。1956年,高等教育部学生管理司发布的《全国高等学校1956年暑期招生录取、分配办法》进一步规定了优先录取的分数控制幅度,要求"在与一般考生成绩相同或相近(指总分少20分左右)时,就应该优先录取"。  相似文献   

10.
杨丽媪 《政府法制》2009,(13):14-15
前不久,一条关于浙江省绍兴市13个权势家庭子女组成“高考加分俱乐部”的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加分原本是为了教育公平而制定的政策,然而随着五花八门的加分条款的出现,许多人认为加分正在制造出新的不公平。在如此严肃的高考当中,分数上的高人一等难道真的就如此轻而易举吗?究竟还有哪些潜规则正在侵害着高考制度的公平?目前的高考加分制度又到底该不该彻底取消?  相似文献   

11.
声音     
《法律与生活》2011,(13):28-28
“钢琴弹得好加分,那杀猪杀得好,凭什么不给加分?美国哈佛等学校的学生弹琴好的多了去,人家都没什么加分!”——6月8日,北京理工大学一教授发微博称。网上出现“反对高考加分联盟”,截至目前已有数万人加入。  相似文献   

12.
张俊林 《江淮法治》2009,(14):60-60
这些年,伴随着高考备受争议的莫过于高考加分政策。今年更因为重庆31名考生“民族身份”造假事件的发生,使得全国上下,上至学者下至百姓,纸媒也罢,网络也罢,惊呼声、谴责声纷起,一时间众说纷纭。本刊新闻聊斋栏目约请了几位作者,来谈谈“加分政策”。  相似文献   

13.
这些年,伴随着高考备受争议的莫过于高考加分政策。今年更因为重庆31名考生"民族身份"造假事件的发生,使得全国上下,上至学者下至百姓,纸媒也罢,网络也罢,惊呼声、谴责声纷起,一时间众说纷纭。本刊新闻聊斋栏目约请了几位作者,来谈谈"加分政策"。  相似文献   

14.
正一直以来,我国对无偿献血是有一定的奖励政策的。根据《全国无偿献血表彰奖励办法》规定,公民献血达到一定数量后,本人和亲属可享受免费输血待遇。既然一人无偿献血全家受益,那通过浦江县出台父母无偿献血为子女中考加分政策有何不可呢?再者,目前我国不少地方都有中高考加分政策:见义勇为可以加分,文艺、体育、科技等方面获奖者可以加分。既然这些都可以加分,那无偿献血  相似文献   

15.
海棠红 《江淮法治》2009,(14):61-61
正高考加分政策。 至于照顾加分,例如华侨、归侨子女,我以为,完全没有政策加分的必要,考试的前提就是公平,华侨或者归侨的子女,应该和普通家庭子女一样考试面前一律平等。否则,难免我们的孩子会产生崇洋媚外的心理。  相似文献   

16.
辽宁省处置体优生高考加分问题联合调查组日前已经确认,本溪高中等存在国家二级运动员造假情况。一名高中生要通过体育特长获得加分,要经过比赛、办证、审核、测试四关。那么,这些学生是如何连闯四道关口获得lo分加分的呢?随着调查的深入,这样一起具有“标本”意义事件的内幕也逐渐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17.
北京考生杨天(化名)本有实力冲刺北大、清华,但因为他是"裸考",最终只能无奈填报了一所外地高校。据北京市高招办主任透露,高考考生总体照顾加分率超过了18%。泛滥的高考加分,严重破坏了教育公平。每一个人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梦想。对于高考生而言,不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大新闻网》披露:日前,根据中共浙江省奉化市委员会关于印发(2008年镇(街道)、市级机关目标管理考核办法》的通知精神,市级机关各部门也要考核人大工作。考核分值为最高的6分(总分为100),另有10%的加分项目。考核的执行单位为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考核的内容相当具体,有很强的操作性。  相似文献   

19.
正1500多名互不认识的家长自发地在网上组织起来,调查今年高考体育加分的"秘密"。家长的这一行动搅乱了辽宁体优生的一汪清水。线上集结线下抗议2014年6月23日,辽宁省高考出分日,学生们同时知道了自己在省里的名次。在排行榜中,来自本溪市高级中学(简称本溪高中)的高分数学生黑压压地占据着前列。细心的家长发现了其中的奥秘:在全省1072名体优生和高水平运动员名单里,来自本溪一地的人数最多,达到167人。抚顺、盘锦等地紧跟其后。依靠加分,这些地区的一些学校异军突起,甚至将省会沈阳的几所传统名校甩到后面。  相似文献   

20.
【新闻背景】2003年,福建省在普通高考录取照顾政策中新添了一项内容:凡获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荣誉称号的考生或其子女参加高考可获加分照顾:省级见义勇为先进分子的考生或子女给予加20分的照顾,区市级的加10分。然而,这种将对见义勇为行为的表彰与高考录取结合起来的政策一经面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