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目的本文通过探讨现场烟蒂的提取、检验、分析等一系列手段,探讨烟蒂痕迹物证在犯罪现场的作用。方法运用法医物证、理化、病理学等方法检验烟蒂物证。结果以法医学检验获得的有关证据,建立、规范现场烟蒂的提取、检验、分析等一系列手段。结论烟蒂痕迹物证在犯罪现场有个人识别、犯罪现场重建和心理分析等作用,均有利于刑事犯罪案件的侦破和为法律诉讼服务。  相似文献   

2.
从如何保证痕迹物证的可靠性、严肃性和法律性,以适应改革的庭审制度要求这一角度,论述了痕迹物证采集的程序、原则、方法及规范要求,为命案现场勘查痕迹物证采集规范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交通事故物证是指在交通事故发生后遗留在事故现场或从现场带走的能证明事故真实情况的一切痕迹与物品。根据痕迹物证的形态和形成特点,一般可将交通事故案件中的痕迹物证分为以下三类:(1)有形痕迹物证。车辆、伤亡的人体、现场路面及其它相关物体的表面上形成的撞击、刮擦、碾轧等痕迹称为有形痕迹物证;(2)附着痕迹物证。附着在车辆、人体及其它相关物体表面上的能证明事故发生情况的油漆、橡胶、塑料、油脂、纤维、毛发、  相似文献   

4.
在刑事现场勘查工作中,警犬技术人员在指挥警犬采用搜索物证技术勘查过程中,往往需要结合现场环境和客观条件的各种不特定因素,科学统筹,严密计划,规范使用,才能充分发挥警犬搜索物证的高效性和准确性。警犬技术人员制订和实施警犬使用方案,依照现场遗留物证和外围现场可能存在物证的种类,可大致将使用方案归为搜索血迹物证、搜索人体气味物证和搜索痕迹物证三类。  相似文献   

5.
案件现场发现的痕迹物证,具有复杂性和易变化性,容易混淆或丢失。要根据现场 痕迹遗留的时间、环境等外界条件,结合犯罪嫌疑人作案时的心理状态、动作等内在因素,综合分 析研究现场各种痕迹物证与作案者的关系,力求多发现犯罪的蛛丝马迹,提高案件现场痕迹物证 采获率和利用率。  相似文献   

6.
拜读《公安大学学报》1988年第5期中登载的冯剑刚同志写的“谈‘痕迹物证的发现和提取’的位置”一文(下简称冯文),笔者有不同看法,现提出来与冯剑刚同志商榷。冯文认为,“痕迹物证”(暂且借用,下同)的发现和取提,应属于现场勘查的内容。笔者认为,将“痕迹物证”的发现和提取,简单地或笼统地划入现场勘查的内容,是不妥当的。这是因为:一、“痕迹物证”的发现和提取的内容,是物证检验科学体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当前挖洞入室盗窃案件进行了研究 ,在分析其特点的基础上 ,提出对此类案件现场痕迹提取、分析、鉴定操作的规范技术方法与应注意的问题 ,旨在探求一条利用现场痕迹物证有效侦破此类案件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现场物证与技术系统的构建及价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治辉 《警察技术》2004,(1):33-34,45
现场物证是证明案件事实的重要证据,为了适应刑事诉讼发展的需要必须根据物证运用的规律及价值科学构建现场物证系统、现场物证保管系统、现场物证分析与鉴别系统和现场物证的鉴定系统,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物证及鉴定结论的证明价值.  相似文献   

9.
抛尸现场遗留物证较少,第一现场往往留有大量的有价值的痕迹物证。对抛尸现场进行认真细致、重点明确的勘查,并利用有限的痕迹物证准确分析第一现场特征、运输工具种类将为侦查破案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0.
在1例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中,将犯罪嫌疑车辆在现场留下的轮胎周长痕迹与该案件特定条件结合研究,将2辆犯罪嫌疑车辆中的黄色轻型普通货车排除,为案件侦破提供重要价值的线索。在刑事案件现场勘验中,对痕迹物证不能作出同一认定时,在案件特定的条件下,仍然能挖掘到有价值的信息;当目击者主观证言与客观痕迹物证矛盾时,要重视客观痕迹物证;现场证据规范性固定是获得高质量痕迹物证的保证;甄别现场杂乱的痕迹从而获得有价值的痕迹信息;既要从造痕体寻找痕迹物证,也要从承痕体寻找痕迹物证。  相似文献   

11.
命案现场勘验失误主要表现在:勘验人员对痕迹应发现而未发现,应提取而未提取;勘验不全面细致,忽略中心现场的周围;勘验处理程序不规范,操作不标准,失灭大量的有效物证;勘验责任范围不明,分工无序,出现勘查盲区;现场汇报以偏概全,误导侦查视线;描述不详,记录不明,图照不清,影响办案质量。减少命案现场勘验失误的措施有:制定命案现场勘验预案;实现现场勘查全面质量管理,规范痕迹物证的具体操作程序;确定命案现场指挥人员,保障勘验工作协调有序;强化勘验人员刑事诉讼意识;优化勘验器材的配备。  相似文献   

12.
物证的发现、提取、保管、检验、交接等环节是否符合法定要求,对于物证的证明力具有重要意义。物证的收集过程要做到符合程序法的规定,保证证据的完整性、独立性和合法性;物证的检验过程要保证检验机构的规范性、检验人员的专业性和检验程序的合法性;物证的保管与交接环节不仅要保证物证的原始性,同时还要注意协调好现场勘查人员、物证鉴定中心以及检验人员三者之间的联系,避免物证失去客观性。只有在各个环节都做到规范化、科学化,有法可依、有法可据,才能为规范警务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痕迹物证拍照是现场照相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利用照相的方法对发案现场的痕迹物证进行真实记录,为侦察提供线索,为起诉、审判提供法律依据,从而有力地打击刑事犯罪分子。就一般情况而言,对现场提取的手印、足迹等常见痕迹都是用黑白全色片或盲色片拍照,经暗房冲洗后得到正片使用。一般痕迹物证照片要求反差高,痕迹与载体对比度明显,细节特征反映细腻,便于比对观察和鉴定。质量好的照片,对鉴定有极大益处,质量不好的照片很可能使侦察工作走进死谷。在我们的实际拍照过程中.痕迹物证拍照质量的高低,要等负片冲洗或者正片印出才能确…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也日趋智能化、科技化。犯罪分子作案后为了逃脱罪责,采取各种手段破坏现场痕迹,使传统的手印、足迹、工具痕迹等明显的痕迹物证越来越少。而现场微量物证的发现、采取和检验在侦破案件中的作用就越来越明显。 微量物证是指罪犯在实施犯罪过程中,遗留附着在现场或从现场带走的能够用以揭露和证实犯罪行为的或为侦察破案提供线索和范围的能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量小体微的物质。它具有体积小、质量轻、较为隐蔽、不易察觉、不易毁灭等特点。 一、现场微量物证的形成规律 现场微量物证形成的理论…  相似文献   

15.
对戴手套作案现场的勘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犯罪案件现场存储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但是对戴手套作案的现场,会因为犯罪嫌疑人戴手套而使指纹等大量的痕迹物证隐匿起来,从而影响刑事技术人员对现场的勘验。捕捉、提取、分析和利用这些隐匿的信息,对侦查破案和起诉犯罪嫌疑人至关重要。在现场勘查时,应把常规痕迹与微量物证、有形的痕迹物证与无形的现象并举勘验;另外,还要注意尽力寻找指印。  相似文献   

16.
刑侦技术人员在勘查中要强化现场意识,多角度、关联性地挖掘现场痕迹物证所提供的各种信息,并将信息综合运用于现场分析与推定。本文通过对一例误报为他杀案现场中中心现场、关联现场的痕迹物证之间各个疑点进行综合分析,进而推定案件性质,经尸体检验及调查访问,与现场勘查的分析推定一一印证的案例,阐明了现场勘查中全面细致的痕迹检验和分析对于推断案件性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无论是民事诉讼、行政诉讼还是刑事诉讼,举证工作都是诉讼进程中的重点,而物证保管则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但是,我国相关法规并没有对物证保管作出明确规定,在司法实践中,刑事案件物证保管工作存在很多问题,已不能适应法治国家体制下的侦查和诉讼活动要求。公安机关规范刑事案件物证管理工作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8.
现场照相必须根据不同现场对象和拍摄内容,确定其照片画面的表现形式。实践证明,一套完整的现场照相,一般包括以下4大方面内容:一、现场方位照相。包括标定、判定、特定方位照片等具体表现形式。二、现场概貌照相。包括外貌、内貌、特貌概貌照片等表现形式。三、现场重点部位照相。包括中心、主要部位照片等表现形式。四、现场细目照相。包括痕迹物证、局部细节照片等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9.
扫描仪提取记录的现场中痕迹物证具有快捷、方便、经济且易于保存、检索、远程传输等特点。对变形、反差不强等效果差的现场痕迹,能快速传输到计算机中,经计算机图像处理后能获得理想的效果,扫描仪提取现场痕迹弥补了传统痕迹提取方法的缺陷,提高了工作效率。本文介绍通过反射扫描、透射扫描和调整扫描曝光量、改变客体扫描角度、变化辅助光的配光角度来提取不同种类客体上的痕迹物证方法。  相似文献   

20.
犯罪行为总是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完成的,在一定的时间内,犯罪嫌疑人不可能同时处于两个以上的空间位置,并且在现场留下多种痕迹、物证。这些痕迹物证也蕴藏着巨大的犯罪信息,这其中也包括时间痕迹。因此,现场分析中对时间痕迹的分析推断,对缩小侦查范围、明确侦查方向、认定和排除犯罪嫌疑人等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