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顾全 《群众》2023,(10):35-36
<正>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之举。近年来,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以“生态化、轻量化、市场化、艺术化、价值化”为抓手,全力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走出了“宜居、宜业、宜游”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振兴新路径,获“江苏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称号,镇党委获评江苏省乡村振兴先进集体。  相似文献   

2.
赵狄娜 《小康》2024,(4):46-49
<正>聚力新征程,要加快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找准新时代“三农”工作着力点,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是当前我国发展基层的重要方针战略,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基础性工程,对于实现区域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具有深远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聚力新征程,要加快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找准新时代“三农”工作着力点,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3.
徐志华 《群众》2023,(5):57-58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多年来,镇江新区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推动乡村振兴,稳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各项工作落实落地,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今年,镇江新区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扎实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乡村振兴工作部署要求,全面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力打好乡村振兴攻坚战,不断提升区域“三农”工作的“辨识度”和“含金量”,  相似文献   

4.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重庆市第六次党代会报告明确要求,要深入推动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方针,精准落实“五个振兴”要求,着力稳住农业基本盘,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当前,重庆市涪陵区正全力实施“乡村振兴新提升”战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扎实推进“五大行动”,积极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打造乡村振兴“升级版”,以实际行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夯实乡村产业发展基础近年来,涪陵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方针,围绕“保供固安全、振兴畅循环”工作主线,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决守好三条底线,精准落实“五个振兴”要求,着力稳住农业基本盘,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为乡村振兴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衢州市坚持“绿色发展、科学跨越、生态富民”的战略,始终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最具魅力、最富竞争力的独特优势,通过综合施策、全面治理,从局限中“跳”出来,从传统中“转”出来,切实把农村环境“治”好,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脉络“理”顺,走出了一条浩净健康生态美、美丽怡人乡村美、文化积淀人文美、业强民富产业美“四美融合”的美丽乡村建设新路子。去年,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和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分别对我市的农村环境保护和农村文化加油站工作给予了批示肯定。  相似文献   

6.
谷中原 《湖湘论坛》2020,33(1):5-12
“大力培育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农村社会组织”是国务院颁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的一个基本要求。持续地振兴乡村,实现“农业强、乡村美、农民富”,需要大力培育农村持续发展型社会组织。农村民力发展社会组织、农村生态发展社会组织、农村生计发展社会组织和农村民生发展社会组织等四类农村持续发展型社会组织对推动乡村民力、生态、生计、民生建设具有特殊的社会价值和社会功能。国家应大力孵化这四类农村持续发展型社会组织,并通过主体化、结构化、功能化措施,促进其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金政 《政策瞭望》2018,(7):21-22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的具体体现,是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战略。永康市大力推进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的“大美乡村”建设,以“大美”提升城乡“颜值”,通过深入实施街角小品、美丽连接工程等美丽乡村建设,整治污水、垃圾、赤膊墙等农村环境革命,农业提质、美丽经济、强村富民等产业发展,持续推动农村建设、改革、发展,朝着全域“大花园”  相似文献   

8.
黎慈 《桂海论丛》2023,(1):71-77
农村公共法律服务高质量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高质量发展意味着农村公共法律服务实现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飞跃,其宗旨在于让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全体农村居民,不断提升公共法律服务的群众满意度。当前,农村公共法律服务面临着工作基础相对薄弱、供给侧矛盾比较突出、服务体系转型相对艰难等现实困境,不能充分满足农村居民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日益增加的公共法律服务需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只有加快推动农村公共法律服务资源优化配置、深化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多元共建的农村公共法律服务模式,才能保障“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乡村全面振兴美好图景早日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9.
叶明华 《群众》2024,(2):25-26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溧阳市地处苏浙皖三省交界、宁杭生态经济带中心节点,“三山一水六分田”资源禀赋绘就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发展底色。近年来,溧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聚焦经济发展、开放创新、生态环境、城乡融合、共同富裕、社会治理,加快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先后入选全国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县城、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示范县等试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振兴实绩考核连续三年位列全省第一等次,江苏首个央视“乡村振兴观察点”落户溧阳。  相似文献   

10.
王荣平  张立冬 《群众》2024,(4):49-50
<正>“千万工程”不仅是一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更是一项涵盖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系统工程。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江苏是农业大省,在新征程上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必须学习好运用好“千万工程”经验,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加快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展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图景。  相似文献   

11.
刘翠侠 《群众》2021,(2):53-54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这对进一步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近年来,徐州市铜山区棠张镇跃进村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机遇,充分发扬全省首批“股田制改革试点村”、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核心区、省级“菜篮子”工程万亩永久性蔬菜基地等优势,奋力打造特色鲜明、民富村美的新乡村,为绘就宜居宜游宜业、百姓富裕安康的村美民富画卷集聚动能、凝聚力量。  相似文献   

12.
如何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全面推进“强基工程”建设?海安县委着眼新的实践,研究新的举措同时,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基层党建工作,全力推进以“民富、村美、风气好”为目标的“十村示范、百村先行、村貌整治”农村全面小康工程建设,构建农村三个文明建设和谐发展的新局面颇见成效。  相似文献   

13.
王际娣 《小康》2023,(14):62-63
<正>坦洲镇乡村振兴蹄疾步稳,“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成果显著。当前,坦洲镇正全力推进科技赋能农业产业发展,大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形成示范带动,同时积极探索农产品深加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奋力建设农业产业强镇。人勤春早争朝夕,策马扬鞭开新局。今年以来,中山市坦洲镇农业农村部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加快建设农业强镇,以“人勤春早争朝夕”的饱满热情,用“策马扬鞭开新局”的昂扬斗志,踔厉奋发,勇毅笃行,坦洲农业农村工作首季硕果累累。  相似文献   

14.
《政策瞭望》2023,(6):62-65
衢州市柯城区紧盯乡村发展人才短板,强化科学创新与农业农村的有效衔接,坚持“在创新中谋发展,在发展中谋均衡”,紧握科技特派员制度这一有力抓手,激发科技特派员服务热情和创新创业活力,让农业科学技术在田间地头上真正实现“逐梦乡村添活力,聚力共绘振兴图”。一、稳中求变,全力探索派驻工作新模式为发挥科技特派员“科技强农”精准滴灌效应,在坚持既有的行之有效做法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5.
高睿 《小康》2023,(14):64-65
<正>东莞市凤岗镇三面临深,如同一颗“钻石”镶嵌在深圳内核。无缝对接特区资源是凤岗得天独厚的优势。凤岗镇高标准规划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落地落实。同时,凤岗镇加强林地资源保护,用林业科技精准发力描绘绿美画卷。去年以来,广东省东莞市以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全域规划,统筹推进,着力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的“莞邑拾光”乡村振兴示范带,加快绘就乡村振兴美好蓝图。  相似文献   

16.
张玉荣 《小康》2023,(2):40-41
<正>南方电网广东广州供电局认真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宗旨,加快电力设施建设、加强模式创新变革、提升电力服务水平,全力做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电保姆”,全面增强乡村振兴的“电动力”,全方位优化营商环境的“电帮手”。  相似文献   

17.
《今日浙江》2012,(17):66-67
今年以来,衢州市委、市政府按照“四美”、“三宜”的要求,积极开展“浙江省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美丽乡村示范乡镇”、“美丽乡村精品村”和“美丽乡村‘五美’农户”创建活动,初步形成了市、县、乡、村、户一级抓一级与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县与县、乡镇与乡镇、村与村、农户与农户之间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江山市被评为首批“浙江省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龙游县通过了省有关部门先进县的评审验收,农村环境面貌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8.
<正>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要念好"三字诀",加快农村产业现代化步伐,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以产业美带动事业美,以事业美支撑乡村美。一要念好"转"字诀。美丽乡村建设首要解决的是生态环境问题,这其中,生活污染占少数,生产污染是大头,主要根源是产业层次低。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农村生产生活垃圾污水体量大幅增  相似文献   

19.
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对推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促进城乡一体化等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三门峡市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总结经验,完善规划,凝聚全力,有助于美丽乡村建设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民族要振兴,乡村必振兴。今年以来,佛山市三水区大塘镇坚持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牢牢把握主题教育总要求,全面落实关于“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等重要精神,深入落实广东省委“1310”具体部署,以“百千万工程”为抓手,聚焦佛山市委“推动乡村从个别美走向全域美”和三水区委“让城市有乡村更美好,乡村让城市更向往”工作部署,找准契合大塘实际的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新路径,砥砺奋发,先后荣获佛山市绿色清洁生产示范产业园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