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林建刚 《各界》2022,(3):12-17
何瑞琼 何瑞琼是诗人梁宗岱的原配.与江冬秀类似,她也是一位未曾受过多少教育的女性.年幼时,由双方父母包办婚姻.梁宗岱留学欧洲时,何瑞琼在家苦苦等待他学成归来.梁宗岱留学归来后,在徐志摩的力荐下,胡适邀请他担任了北大文学院教授.  相似文献   

2.
史飞翔 《各界》2013,(11):44-44
胡适比冯友兰大四岁,但却是他的老师辈人物。1917年,胡适到北京大学担任教授的时候,冯友兰还是北大三年级的学生。1930年,冯友兰曾将《中国哲学史》的书稿寄给胡适,向他请教,胡适除了提出对老子年代不同的看法外,对全书未做任何褒贬,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连日颇忙,  相似文献   

3.
章玉政 《各界》2014,(5):20-23
胡适先生曾担任过两所大学的校长,一所是众所周知的北京大学,另一所则是早已湮没无闻的中国公学。对于胡适本人来说,北大校长的辉光固然令他骄傲,但他执掌中国公学两年的过往却同样是一份荣耀、一份牵挂。值此中国大学纷纷探索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之际,胡适当日的治校理念或可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胡适生活在新旧交替、中西碰撞的时代,他不但有学者的学识、风度,也有士人的胸襟和风范. 千家驹在北大读书时,是个“闹市头儿”,当过“非常学生会”主席.1932年夏,他在北大毕业前夕,找不到工作,胡适主动帮忙.有一次,胡适出门在火车上,无意中在一个刊物上读到千家驹的文章,其中指出,中国民族工业不发达,抵制日货不是根本办法.不能怪中国人“五分钟热度”,而应该从如何发展我们自己的民族工业着手.  相似文献   

5.
胡志金 《各界》2022,(2):17-20
1946年7月,胡适就任北大校长,他在履历卡"出身"一栏赫然填上"梅溪小学、澄衷中学、中国公学".这三所学校,承载了胡适沪上求学的美好回忆,成为胡适一生的珍藏! 澄衷中学的前身,是由清末著名实业家叶澄衷于1900年捐资创办的国内第一所班级授课制学校——澄衷学堂.1905年春至次年秋,胡适在这里度过了一段最美的青春时光....  相似文献   

6.
张书克 《各界》2014,(8):2-2
1921年,在商务印书馆担任编译所所长的高梦旦多次向胡适提出,希望胡适从北京大学辞职,到商务印书馆去工作。高梦旦很诚恳,他说:“我们那边缺少一个眼睛,我们盼望你来做我们的眼睛。”胡适当然知道商务印书馆的重要性,在他看来,得着一个商务印书馆,比得着任何学校都更重要:商务印书馆的编译所也的确是一个很要紧的教育机构,是一种很大的教育势力。但胡适还是婉言谢绝了高梦旦的好意。胡适的想法是:自己还年轻(当时胡适30岁),还有自己的事情要做,至少还应当再做10年、20年自己的事业;至于编译所的事业,则是“完全为人”的事;他不应当放弃自己的事情,去办那完全为人的事情。  相似文献   

7.
《党政论坛》2014,(6):59-59
北大出了许多企业家,这让我非常自豪。我经常回忆,北大为什么会产生企业家?我一直以为清华才可能产生企业家,因为它搞科技。北大是学术的殿堂,是精神自由的三角地,是结束肉体的地方,是让灵魂再生的地方。企业、上市等等好像与北大无关。但是经历了这么多年的人生后,我明白了北大为什么会产生企业家。  相似文献   

8.
史飞翔 《各界》2014,(9):91-92
胡适很早就认识陆小曼。有一种传闻,说最初是胡适看上了陆小曼,但由于无法跟妻子江冬秀离婚,这才将陆小曼让给了徐志摩。这种说法大概属于戏说,于史无考。但是胡适与陆小曼的关系的确有些不一般,这却是事实。1925年,陆小曼给胡适写过两封英文信,很能说明问题。第一封写于6月初,内容如下:“我最亲亲的朋友:这几天我很担心你。你真的不再来了吗?我希望不是,因为我知道我是不会依你的。我只希单你很快地来看我。  相似文献   

9.
1949年1月风云变幻之际,擅长研究魏晋宗教哲学的知名学者汤用彤在胡适力荐下,出任北大校务委员会主任,相当于“留守校长”一职。1951年转任副校长,职权有限,并没有分管学校教学工作,多少管一些陌生的基建等边缘事务,但总体境遇似乎比马寅初校长还要好些。北大校长办公室副主任文重1953年初春告诉来访的上级统战部门人士:“相对来说,汤副校长在职权问题上还是解决得比较好的。”  相似文献   

10.
唐德刚是胡适的收山弟子,很多地方在介绍唐德刚的时候也说他是胡适的高足,其实唐德刚没有上过胡适的课.但胡适在介绍唐德刚的时候总是说:"德刚是我的学生."唐德刚说:"我没有上过你的课."他就说是"私淑弟子".两人的关系亲密得不得了,有人就说,唐德刚这时候遇到胡适,并给胡适做口述自传,是他的运气好.  相似文献   

11.
方直 《各界》2011,(9):87-89
胡适,现代著名学者。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说起胡适的婚姻,都知道他一生只结过一次婚,妻子是他母亲冯顺弟亲自给他物色的江冬秀。殊不知,婚姻之外他却有着一个深爱着的情人,中国农学界第一位女教授一一曹诚英。然而造化弄人,在痴情的曹诚英辗转海内外追随胡适长达数十年后,胡适依然未能给她婚姻。在这场传统婚姻和真...  相似文献   

12.
杨建民 《各界》2011,(4):87-88
1923年5月29日,正在南方休假的胡适,接到安徽老乡,也是协助他编辑《努力周报》的朋友章洛声的一封信。在信中,章告诉胡适,也是协办编辑工作的朋友高一涵,娶了一个妓女“来家做老婆”。当然,章洛声对此是不满意的。在信中,他表现出了自己的“不以为然”。  相似文献   

13.
《民主》2014,(1)
<正>关于胡适,最大悬疑就是老先生的博士学位问题。余英时先生认为这是无中生有,是1920年左右梅光迪先生挑起的,由此看来,这应是哥大时先生酝酿文学改良和任叔永、梅光迪等先生论争留下的"隐患"。但不管怎么争论,关于他的学位论文却不可能存疑,那就是《中国古代哲学方法之进化史》(1983年上海学林出版社印行中文版时译名为《先秦名学史》)。从这个名称,稍加一想,任何人即不难看出,不管我们后来给胡适加多少个头衔,胡适是从中国历史起步的,虽然中国传统文史哲不分,这个"史"还是构成了胡适存在的前提,胡适首先是个"历史学家"。  相似文献   

14.
写小说可以虚构,写历史却不可.内地不少书刊谈胡适1949年的事,说"共产党方面未放弃对胡适的争取"、"西山一带的中共广播电台已经明确宣布:只要胡适不离开北平,不跟蒋介石走,中共保证北平解放后仍让胡适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和北京图书馆馆长.""朋友传达了毛泽东给胡适的一个口信,说'只要胡适不走,可以让他做北京图书馆馆长.'"  相似文献   

15.
胡适的一生,哲言妙语无以计数。闲读《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受益良多。书中有一段谈及他"不带人"的大实话,堪称高论,而且对于时下的中国社会,仍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一个主管、首长调动,许多扈从随之进退,胡适就此说道:"我到任何机关都是不带人的。我不带人,什么人都是我的人;如果带了几个人,人家就有分别了,说这个是我的人,这是什么人的人了。"  相似文献   

16.
李传玺 《民主》2014,(1):61-63
关于胡适,最大悬疑就是老先生的博士学位问题。余英时先生认为这是无中生有,是1920年左右梅光迪先生挑起的,由此看来,这应是哥大时先生酝酿文学改良和任叔永、梅光迪等先生论争留下的“隐患”。但不管怎么争论,关于他的学位论文却不可能存疑,那就是《中国古代哲学方法之进化史》(1983年上海学林出版社印行中文版时译名为《先秦名学史》)。  相似文献   

17.
1920年春,顾顿刚即将在北京大学完成学业。为一家计,他必须回苏州,为一身计,他希望的是于学问上可以进步的职业。左思右想时,罗家伦托胡适为顾颉刚谋职。胡适曾是顾颉刚的老师.知道学生的处境后,便将他介绍到了北京大学图书馆。  相似文献   

18.
胡适的清廉     
李传玺 《党政论坛》2010,(10):51-51
“清廉”这个词应该是专指仕途之人的。胡适一生大部分时间在写文章教书办杂志,似乎与这个词不沾边,但他毕竟出任过国民政府驻美大使,后来也担任过所谓“中研院”院长,在国民党那样一个贪腐的环境中,胡适能否保持清廉,不致堕落成他一直批评的对象,  相似文献   

19.
胡竹峰 《各界》2014,(9):8-10
我喜欢看胡适的照片,他的样子,比起文章来,更养眼更迷人更舒服。鲁迅当然有文豪气质,论风流潇洒,还是胡适略胜一筹。胡适的脸,称得上相貌堂堂,胡适的身段,配得起“周正儒雅”四个字。从长相上说,废名太奇,茅盾太瘦,鲁迅太矮,徐志摩太嫩,穆时英太粉,钱玄同太憨,老舍太正,李叔同太古,巴金太薄,朱自清太板。沈从文面相不错,英俊清秀,但当时文化分量不够,看起来少了股味。丰子恺年轻时的像片我没见过,老来须发花白,清瘦脱俗,是个人物。李叔同有古意,于右任仙风道骨像胖罗汉,都有不俗模样。当真论起来,还是胡适最好看,最极致的书生之脸,最极致的书生之躯。  相似文献   

20.
看沈迈士     
看沈迈士黄永厚83年夏天在上海河南路上碰着了老柯(柯文辉,电视里《老科说国画》那大胡子变成老科了),我们怎样打发这暂短而又匆匆的相遇呢?他提议去看“五四”以后最后的一位北大元老。“你同行,不看就看不着了!”──他说。单凭这句“看不着”我就愿意奉陪。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