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薛西英 《理论导刊》2001,(11):36-37
一、农村小康生活问题的提出及其标准达到“小康水平”,这是邓小平经济发展“两步走”战略的内容。这个问题是在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提出的。1980年1月16日,邓小平同志在中央召开的干部会议上,向全党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指出“我和大平正芳的谈话不是随意说出来的”。1979年12月25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正式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经过二十年的时间,使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发展达到小康水平,然后继续前进,逐步达到更高程度的现代化。”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把“小康”确定为全…  相似文献   

2.
小君 《各界》2011,(9):51-54
160年前,1851年的1月1日,拜上帝会众首领为洪秀全38岁的生日祝寿。这一天,在广西金田村的地主韦昌辉家里,洪秀全宣称本日为“太平天国元年”。两天后,洪秀全发布檄文,拜上帝会的所有成员蓄发易服,头裹红巾,从东山大湟江口出发,开始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农民”战争,史称“金田起义”。从此,“太平军”这个马克思眼中的“魔鬼的...  相似文献   

3.
方亮 《党政论坛》2009,(14):38-38
4月27日,在喀山市举行的一场俄罗斯足球超级联赛上,一些年轻球迷打出了“生日快乐!爷爷!120!”的标语。这一画面在俄罗斯引起了极大反响。因为这个曾在二战的硝烟中浴血奋战的民族十分清楚谁在这个时候过120岁的生日,这个人便是希特勒。  相似文献   

4.
窃以为,“三讲”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要取得实效,需要练出一手抓“活的灵魂”的功夫c何谓“活的灵魂”?毛泽东同志曾引用列宁的话告诉我们说:“对具体的事物进行具体的分析,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c”具体,是事物存在的形态,凡事如果离开了具体的人和事,”一切都是虚幻的。我们在“三讲”教育和做思想政治工作中,应当掌握好这个“活的灵魂”c只有牢握好这个“活的灵魂”,才能在“三讲”教育中深入地剖析自己,从而有力地促进自己的进步;只有抓住这个“活的灵魂”,才能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从具体的事实出发,就事论理,增强说服力…  相似文献   

5.
一位大江截流现场指挥的自白●施勇峰撰文1997年11月8日,这一天,是一定要载入史册的。全球最大的水电工程———长江三峡枢纽工程顺利而圆满地完成了大江截流。在报纸上、电视中,只要一提到三峡工程,就要用“举世瞩目”这个词。这一次,我算是真正感受了这个词...  相似文献   

6.
木鸣 《党政论坛》2011,(22):13-13
最近,台湾掀起一场“‘九二共识’考据热”,一千人等通过各种表述证明,1992年没有这个名词、没有文字协议,因此,已经据此签署了15项协议的“九二共识”,便被认定不存在了。  相似文献   

7.
不解之缘     
我1966年毕业于哈军工,在研究室搞了较长一段时间科研,后因工作需要,调至政工部门,从此成了政工队伍中的一员,一干就是20年。这其间虽说当了两年多的所长助理,在别人眼里已经脱离“苦海”,可当组织上再次调我干宣传时,我又无二话地回到了这个岗位。我热爱这个岗位,因为它是党的工作的一部分,同样可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同样可以体现个人的价值。多年来,我为本所多次获市文明单位做出了努力;也为全所政研活动的开展做出了成绩,政研会多次被评为总公司、院及市的优秀政研会;在这个岗位上,我先后和其他同志合作,出了两本政工…  相似文献   

8.
学习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我们发现贯穿其中的一条红线,就是始终不渝地坚持人民军队的性质不变。1989年邓小平在离开军委领导岗位的时候,语重心长地指出:“我确信,我们的军队能够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性质。”他又说:“这个性质是,党的军队,人民的军队,...  相似文献   

9.
“中国只用了一代人的时间,取得了其他国家用了几个世纪才能取得的成就。在一个人口超过非洲和拉丁美洲人口总和的国家,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引人注目的发展。”这是世界银行在《2020年的中国──新世纪的发展挑战》研究报告中对中国的一段评价。“这个最引人注目的发展”,是中国几代人执着追求的世纪之梦。为了这个梦想,中国人付出了无数激情和牺牲,经历了无数挫折和失败;终于在新中国迎来50华诞之际,开始把这一梦想一步步变成现实。恩格斯曾经说:“人类的历史很忍耐地等待着被侮辱者的胜利。”追索历史,中国文明跃迁之路有着太多的…  相似文献   

10.
30年的体会     
31年工龄有30年与宣传思想工作为伍,农村(场)、学校、企业、机关中的共青团、工会、党的宣传工作我都干过。虽是酸甜苦辣一言难尽,但若允许重新选择,我还是愿意干宣传。我的体会是,当好一名宣传干部必须高立足,正人品,勤为本,职当业。高立足,就是政治上、理论上要尽量站得高,首先使自己成九“明白人”。登高方能望远,全局大局在胸,才能把鼓敲到“点”上。干宣传工作要特别注意及时接通自己信息网中的“天线”和“地线”。“天线”,指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的指示精神;“地线”,指群众的情绪、意见、倾向。古人云:“眼…  相似文献   

11.
葛兆光 《各界》2011,(5):20-24
戴上袖章冒充“红卫兵“当停留在贵阳南站已经一天多的火车,吭吭哧哧艰难地开动的时候,一直窝在座位下面的我高兴极了,把早就准备好的“毛泽东思想红卫兵”的袖章往左胳膊上一套。说来也奇怪,戴上这个袖章,就仿佛日月换了新天,打灵魂里把前几个月的霉气一扫而光,虽然这袖章是自个儿捡了红布缝的,那八个字也是自己悄悄用黄漆写上去的,  相似文献   

12.
近些日子来,我常常想起那一年,费翔唱《一把火》的那一年。《一把火》是春节唱的。到冬天大兴安岭真的烧了一场大火。这件令人遗憾且痛心的事发生后不久,新闻传媒又发布了远在千里之外首都工作的林业部长引咎辞职的消息,说是这叫“领导担担子”,做哪一级领导,就有那一级该挑的担子。这解释也很有道理。可不是,官大担子就重,官小担子就会轻一点。不管怎么样,一当上官,肩上大小就压着一副担子。既要当官,又不肯挑担子,这等便宜事世界上是不会有的。 “领导担担子”何其好!如果全国大大小小的领导(亦即官员)都能认真地对自己职…  相似文献   

13.
唐燕能 《各界》2014,(11):8-10
1948年春,蒋月泉曾参加过国民党领导的上海“戡乱建国”宣传总队,这个问题在1953年民主改革、1955年肃反中都作过书面交代,结论为一般政治历史问题。与蒋月泉情况完全相同的唐耿良也并没有因为这个问题影响他的入党。“文革”中,蒋月泉按照造反派的要求,把这一历史问题重新作了书面交代。蒋月泉承认,他在1949年春节曾接到评弹研究会通知,要他到上海电台参加义务播音,募捐慰劳“国军”。他去唱了一段开篇。这是他历史上的一个“污点”。  相似文献   

14.
一位因工作关系经常参加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的领导同志介绍说,一些领导干部在谈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时.几乎无一例外地称自己“学习不够认真”、“学习系统性不强”、“工作一忙就忘记了学习“。这在时下的领导干部队伍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去年底.某地党委组织部门在审阅基层领导干部上交的150多份述职报告中.惊奇地发现,竟有145份称自己“放松学习”。  相似文献   

15.
“帮助墨西哥就是帮助美国自己”本刊特约记者翟景升华盛顿专电“帮助墨西哥就是帮助美国自己”,这是美国总统克林顿在劝说反对者同意向墨西哥提供一揽子援助计划时再三讲的,后来又被美国传播媒介广为引用的一句话。这句话的确道出了美国同这个南方邻国之间的利害关系。...  相似文献   

16.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中央人民政府设6位副主席,其中就有高岗——这是何等显赫的高位。然而曾几何时,这个名字已很少被人提及,在历史中有如被“屏蔽”掉了。很多人只是听说过“高饶反党联盟”,至于高岗其人其事究竟如何,大都不甚了了。新近出版的一本《高岗传》,使我们有机会更为深入地了解这一党史上的“争议”人物。  相似文献   

17.
知止有定     
李传玺 《民主》2006,(10):47-47
老夫子曾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是说为学实事求是态度的重要,老夫子非常看重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培养,因此这种态度本身即是为学所涵养成的道德品质的一个外在表现。有人把“是知也”说成是“这也是一种知识啊”,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倒觉得毋宁把这个“知”说成是“智慧”更合适。当然这种态度是建立在“知”的基础上,即是对自己到底掌握了多少知识的一个清晰的把握,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向未知的领域进发,去学习更多的不熟悉没了解的知识,才能使自己在知识上更丰富,在人生的境界上更上层楼。而这里,又涉及到了古今所有哲人都关心…  相似文献   

18.
1976年10月6日,党中央一举粉碎了“四人帮”篡党夺权的反革命阴谋活动,从此,中国结束十年动乱的灾难岁月。粉碎“四人帮”后,中国面临着新的历史课题。当时遇到的首要问题是要不要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就在这个问题上,一场左右全局的政治较量展开了。这场政治较量的实质就  相似文献   

19.
访俄印象记     
不知应该说是有幸还是不幸,我于1991年8月中旬访问前苏联的时候,赶上了在莫斯科发生的那场震惊世界的“8·19”事变。苏联,这个被称为世界上“第二超级大国”的巨人轰然倒地,飘扬了七十多年的社会主义旗帜悄然落下,换上了昔日俄罗斯的三色国旗。这是一场在混乱中发生的自我否定,然而它又是那样地快捷和轻易,似乎没有遇到很大的阻力,甚至都没有让人看个清楚仔细。  相似文献   

20.
“崩溃论”、“威胁论”、“奇迹论”、“世纪论”、“机遇论”……中国人可从外部的评价中更好地认识自己“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屏幕,外人在这个屏幕上放映着他们的希望和恐惧。”美国学者大卫·兰普顿1998年在《外交政策》上说的这句话,在本世纪头几年里被演绎得更加淋漓尽致。2001年,由美国华裔律师章家敦那本《中国即将崩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