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校园文化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不仅有利于提升任课教师的执教能力,而且也利于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因此,本文拟在回顾远程开放教育和校园文化相关内容的基础上,从构建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四个层面对构建远程开放教育下的校园文化的相关问题进行逐一的说明和阐释.  相似文献   

2.
开放源代码软件的发展,既带来了软件开发模式的变革,同时也使得软件知识产权保护遇到更多的复杂性因素。本文通过分析著作权保护模式和专利权保护模式对开放源代码软件的影响,阐明了对开放源代码软件发展持有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陆建 《法制与社会》2012,(23):185+187
随着世界经济文化全球化发展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碰撞越演越激烈.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提出“文明对话论”即,世界上多元文化共存,通过进行对话和交流以及对各宗文化的反省和变革,能够促进多元文化之间的融合和理解,人类将会迎来一个崭新的世纪.目前中国哲学正处在重组变革的关键时期,文明对话有助于重塑中国哲学体系,使其更加完整和统一,以全新的姿态走向世界,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引言     
引言 自19世纪末以来,转型一直就是中国社会发展中一个挥之不去的主题.从君主专制政体下的"老大中国"向现代民族国家转型,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国家转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从独断意识形态主导的政治社会向市场主导的经济社会转型,从"独立自主"向"与国际接轨"转型,从精神狂热、本能压抑的禁欲时代向伦理颠覆、万象众生的开放时代转型……这是一个天翻地覆的过程.历经一个多世纪,中国一直处于历史大转型的进程中.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教育自觉的发生始于回归教学。素质教育的提出及其实践深化了对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的认识,逐步开启教育中人的自觉,由此而提示着当代中国教育自觉的深刻转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课堂教学模式的改进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建设,再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再到学校文化建设,带动了我国中小学教育的整体性变革,也带来当代中国教育自觉的进一步发展。新教育实验和新基础教育实践,着力强化了基础教育改革的整体性探索,促成当代中国教育从外在整体性改进到内在整合性提质的转变。当代中国教育自觉的进一步升华,乃是要把当代中国教育置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发展进程之中,从培养具体的人到培养具体的中国人,以深化个体成长成人之中的民族文化认同与生命自信。  相似文献   

6.
"大村庄制"能节约土地资源,保障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农村文化活动,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方向,而集镇化又是"大村庄制"发展的最终结果。但"大村庄制"或集镇化都涉及到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的变革。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开放是必然趋势,将促进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行政法律规范现代化是新时代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重要途径,是提升法治现代化、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必然要求.为回应现代化的现实需求,行政法将迎来一场历史性的变革:应做到积极促进传统行政法向现代行政法的转型,实现消极控权向积极制约监督的转变、公私法分立治理向融合治理的转变、单一规则向多元规则转变、更多的刚性向更多的柔性转变...  相似文献   

8.
吕斌 《法制与经济》2008,(16):100-102
“大村庄制”能节约土地资源,保障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农村文化活动,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方向,而集镇化又是“大村庄制”发展的最终结果。但“大村庄制”或集镇化都涉及到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的变革。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开放是必然趋势,将促进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刘贤 《时代法学》2010,8(1):114-120
基础教育,涉及到每个公民的基本素养和生活品质,关系着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命运。基础教育的盛衰,取决于教育资源配置的状况。教育资源既包括教育资金、设施等硬件部分,也包括教育政策、师资、校园文化等软件部分。一般来说,物质决定精神,硬件资源决定软件资源。而教育资源则不然,教育政策决定着资金的投向、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的配置。教育政策的不当,导致教育资源配置的不正当竞争,造成了地域之间、城乡之间教育资源配置的巨大差异。严重影响了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要实现教育的公平,必须强化国家对基础教育投资的责任、加大投资力度、创立公平公正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改革教育模式、规范资源配置行为、杜绝教育腐败,建立科学、和谐的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新体系。  相似文献   

10.
五四运动引发了中小学教育知识的第二次转型。这种转型既表现在教育知识观从知识本位向儿童本位的转向,也体现为教科书文体由文言向白话文的转变,同时还表现为教育知识取向从实用向人文性方面的转轨。无论哪一种转型,都引发了不同群体的批评。这种基于各自立场的批评与反批评,反映了人们对待教育知识转型过程中"经典"与"通俗"、"实用"与"人文"、"文化"与"兴趣"之间不同取向的矛盾冲突。  相似文献   

11.
农业现代化与农业教育改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实现农业现代化必然要受到其主体的农民的整体素质和价值观念的制约,要有相适应的农业人口智力结构作支撑,于是,能否建立起一个健全有力的农业教育体系就显得极为重要了。建国后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农业教育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而且还出现过严重的只讲数量不讲质量的弊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业教育在专业、内容结构,层次结构,体制结构,以及“三教”统筹等诸方面,相应地进行了规模很大的调整和改革。这种调整和改革为世纪之交的中国农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诊所法律教育的兴起对于提升法学教育的水平、深化我国的法学教育改革有着积极的作用。诊所法律教育的开展需要具备一定的基础条件,在当前,我国的诊所法律教育依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改进。  相似文献   

13.
朱春霞 《政法学刊》2005,22(5):118-120
在中国日益融入全球化进程的背景下,中国法学教育改革的步伐和力度也在不断加快加深。作为基础法学教育的本科法 学教育,“法律人”应作为中国法学高等教育的人才目标。它所具有完整的内涵包括:高尚的法治信仰是“法律人”的首要价值标准,严 谨的法律思维是“法律人”的必备技术,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是“法律人”的生存之本,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是“法律人” 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14.
The aim of this article is to give readers a brief insight into the legislative reforms underway in education and training (VET) in the countries of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 the New Independent States and Mongolia (the partner countries). It is also hoped that through this, readers will have a flavour of the process of reform in general. Legislative reform is an ongoing process. Since 1989, all countries of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 the New Independent states and Mongolia have addressed the issue of VET reform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ir new environment. Some have amended existing education laws, some have adopted specific new VET laws. Others still have undertaken a complete reform of their education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ystem. The important underlying message is the importance of VET and its reform to the overall democratic and economic processes of countries in transition.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15.
法律技术与法科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现代社会对法律人才需求的功利化趋势日益明显,对法律专业学生在法理造诣和法律技术上有着等质的要求。精通法律技术并能够运用法律技术服务于社会,是社会衡量和取舍法律人才的基本标准。这决定了法律技术培养在法律专业教育过程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并制约着整个法律专业教育过程。法学教育应当围绕着培养法科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一中心来进行。而为了适应培养法科学生实践能力的需要,我们有必要对我国法学教育的机制和模式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6.
法律教育四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任何国家的法律教育都必须面对和处理四大具有普遍意义的关系:学术教育与职业教育,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教育机构与职业机构,院校自治与公共管理。中国法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应以世界各国的法律教育的共同经验为基础,合理地处理好法律教育中的四对基本关系。  相似文献   

17.
李响 《时代法学》2014,(6):111-118
东亚国家的现代法学教育大多起源于19世纪末期,定型于20世纪中期,早已在岁月的冲刷下千疮百孔,无力承担建设完善法治社会的重任,急需发动大规模的改革加以修补。在这种情势之下,日本率先发动了法学教育改革,其以建立法科大学院为基础,以推行法学教育职业化与精英化为导向,以设置新型司法考试制度为保障。日本的举措既有成功经验可供借鉴,又有失败教训应当汲取,为我国法学教育的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法学本科教育改革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就其性质而言,法学本科教育是一种职业教育。因此让法学本科教育回归职业教育之本位乃当前中国法学教育改革所必须面对的问题。鉴于法律职业与人文精神之间的内在关联性,结合当前中国法学本科教育体制,未来中国法学本科教育有必要采行"一二一"原则,即在学制安排上,一年时间用于人文课程学习,两年时间用于专业课程学习,一年时间用于实践学习。为此,有必要适时调整法学本科教学大纲,增加人文必修课程,科学配置法学专业课程,并为实践学习设定刚性规范。  相似文献   

19.
论行政体制改革与宪政的互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体制改革与宪政的互动是二者关系的实质体现,它一方面要求宪政必须为行政体制改革的启动和展开提供基本框架,进而指引和规范行政体制改革;另一方面,行政体制改革也必须张扬宪政的价值诉求,实践宪政的制度安排,从而促进宪政的发展与完善.两者的相得益彰需要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社会体制、财政体制的配套改革以形成整体合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