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云同志对中国的工业化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尤其是对经济的规范运作的草创起着重要的领导作用.陈云同志主张建设规模要与国力相适应,项目建设要集中力量打歼灭战,正确处理将工农业的关系等工业化方针,至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学习陈云同志从国情出发探索发展道路的精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龚培兴 《求实》2005,2(9):4-6
陈云同志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时,坚持从国情国力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符合中国实际的发展思想。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处在难得的发展机遇期和矛盾凸现期阶段,陈云同志分析和解决中国发展的立场、观点、方法和体现出的科学精神,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渐进式发展道路的特征是:从国情出发,务实谨慎,稳中求进,避免重大的社会冲突和经济震荡,实现发展与稳定之间的良性循环。陈云是党内较早坚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应走渐进式发展道路的领导人之一。在陈云的视野中,国情、国力是走社会主义渐进式发展道路的客观现实条件;“摸着石头过河”是社会主义渐进式发展道路的指导思想;综合平衡是走社会主义渐进式发展道路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4.
问题解答     
问:陈云同志的经济思想具有哪些特点? 答:陈云同志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经济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对一系列重大问题提出了创造性的意见。《陈云同志文稿选编》是我们党领导经济建设经验的集中概括和总结,是一本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著作,具有极其鲜明的思想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实”。陈云同志认为,搞经济建设不能凭主观愿望,不能靠书本,根本的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即“不唯上,不唯书,要唯实”。“实”首先是要搞清我国国情,“实”就是要坚持实践第一,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实”就是要鼓实劲,讲究实效,凡是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是正确的决策、方针,陈云同志总是坚持不懈地加以维护;凡是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是错误的或不完善的,他总是努力加以纠正,或根据新情况,总结新经验,不断加以完善提高。一切经济工作都要扎扎实实,讲求经济效果,是陈云同志的一贯主张。  相似文献   

5.
偶尔闻听并从一些报刊上目睹了有关綦玉宽同志教育观点和办学模式的报道,引起笔者注意。近日又与綦玉宽同志进一步交流,对他的育才新两论——教育本源论和经济黄埔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教育本源论——“人类的文明是教育的结晶,教育引导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教育的使命是培养人才、建设高度精神文明的人类和高度物质文明的社会。”经济黄埔论——把我国教育放在国家经济建设的全局考虑,中国从传统农业大国转向现代工业大国,教育必须同经济紧密结合,创建中国经济战场上的黄埔学校,办学育人必须坚持精神文明建设统领物质文…  相似文献   

6.
陈云同志一九五七年发表的《建设规模要和国力相适应》的讲话,是对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经验的总结。这篇讲话提出了关系我国经济建设成败的基本原则——“建设规模要和国力相适应”,以及坚持这一原则的重要方法。但是,过去由于左的指导思想的影响,这  相似文献   

7.
陈云财政平衡观是马克思财政经济思想的中国化成果,其所表现出的建设要适应国情国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改善和服务民生、着力解决“三农”问题等科学内涵是和谐社会建构的基本依据、物质基础、核心价值和关键节点。将陈云财政平衡观的精髓运用到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必定会促进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8.
最近,陈云同志在总结我国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时指出:搞经济建设必须清醒地认识国情。他说:“我们是十亿人口、八亿农民的国家,我们是在这样一个国家中进行建设。”“我们必须认识这一点,看到这种困难。现在真正清醒认识到这一点的人还不很多。”陈云同志的这一经济思想,既尖锐地指出了我国经济建设多次跌交子、长期犯“左”的错误  相似文献   

9.
陈云同志在领导和组织80年代初国民经济调整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在清醒认识中国国情,科学估量经济形势的基础上,所提出和阐述的经济调整思想,适应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揭示了我国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推动了新时期经济工作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扭转了长期“左”倾错误造成的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的状况。学习和研究陈云经济调整思想,有助于我们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科学地认识中国的国情,提高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自觉性,更好地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0.
在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由中国宏观经济学会主办的“纪念陈云同志百年诞辰——陈云经济思想研讨会”于5月21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央文献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等单位的领导,陈云同志的夫人于若木及家人,曾在陈云同志身边工作过的同志,以及经济学界的部分专家学者等150多人参加了研讨会。一、陈云同志对我国财经工作的历史贡献陈云同志对党、对人民的贡献是巨大的、多方面的,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所建立的功勋尤为卓著。与会者从几个方面回顾了陈云同志对中国经济…  相似文献   

11.
为纪念陈云同志百年诞辰,2005年4月26日至28日,中共中央党史研究第二研究部、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科研部、陈云故居暨青浦革命历史纪念馆在上海联合召开“陈云生平与建设社会主义思想”研讨会。出席研讨会的有来自北京、上海、天津、吉林、安徽等地的60多名专家、学者,陈云同志夫人于若木及其子女,以及上海市领导、中央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驻上海督导组成员等出席研讨会。与会者围绕陈云生平和经济建设思想、党的建设思想、干部队伍建设以及陈云思想风范、人格力量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陈云在建国后领导经济工作…  相似文献   

12.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适合我国国情,符合客观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广泛深入地研究国情,了解我国的国力,研究我国发展的种种潜力,分析把这些潜力发掘出来的种种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是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那末我国国情的基本点是什么呢?有的同志认为,我国国情的明显特征是:  相似文献   

13.
王梦奎的《学习陈云同志新时期经济论著四题》,就经济调整、认识国情、按比例发展经济和正确处理计划与市场关系等方面谈了他学习陈云论著的体会,认为陈云的经济思想对于新时期的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作出了独特的贡献。这篇文章,不仅对于研究新时期的党史很有启发,对于我们深刻领会和贯彻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精神,也很有裨益。  相似文献   

14.
建设规模要和国力相适应──陈云对“一五”建设经验教训的总结及意义余钟波陈云参加主持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一开始就提出了如何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做好计划工作的问题。对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他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反对不顾现实条件的急于求成的错误倾向。当第一...  相似文献   

15.
陈云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他始终坚持并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领导经济建设,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远见卓识和杰出的领导才能。陈云在他的一生中留下了大最宝贵的历史文献。学习他的著作,可以鲜明地看出陈云指导经济工作的最大特点,就是始终贯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O本文从陈云重视国情研究、强调综合平衡以及最早主张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等方面,来探讨陈云如何坚持和运用实事求是原则,卓有成效地领导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重视国情研究:要把发展农业…  相似文献   

16.
作为党的第一、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主要成员的陈云同志,对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学习问题非常重视。早在延安时期,陈云同志就写了《学习是共产党员的责任》一文,对于推动当时全党的学习起了重要作用。之后,陈云在长期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又发表过一系列关于加强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学习的重要讲话和文稿。陈云关于加强党员干部学习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是他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研究。一、学习责任论首先,陈云把学习视为共产党员的“责任”。他指出:“我们过去还不曾把学习理论作为党员…  相似文献   

17.
胡丹 《理论导报》2006,(12):24-25
本文运用大量史实,剖析了我国农村改革“退与进“的特殊规律,为邓小平同志的“猫论“作出了全新解说.并结合当前“猫论“被人为扭曲,使之偏离原创价值轨道的现象给予了拨正,指明了与时俱进的“猫论“对新农村建设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陈云同志文稿选编》所发表的一九五六年至一九六二年的二十三篇文章,在总结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从指导方针到具体措施,作了大量精辟的论述。认真学习陈云同志的经济思想,将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的道路和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以下分四个方面谈些学习的体会。  相似文献   

19.
今天,我来到莫斯科,与俄罗斯的朋友们一起缅怀、追思我的父亲陈云同志,心情非常激动.我代表陈云同志的家人,感谢俄中友协组织的"陈云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会",并对大家的光临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的父亲陈云同志离开我们已经十年了,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他将一生都融入了中国的革命事业,尤其在中国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探索上,倾注了毕生心血.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经济思想是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论是邓小平同志在长期参与党的重要决策和指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过程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创造性运用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的结果,是一个从探索到形成、丰富和发展的过程.自党的“八大”邓小平同志进入党中央领导核心后,他同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陈云等党第一代领导人一起,为完成“一五”计划,克服“大跃进”、“人民公社”失误后出现的严重经济困难,实施“二五”计划,制定“三五”计划,进行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