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各级信访部门必须从政治的、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信访工作的重要性。当前,南宁市六城区大都存在信访工作领导体制、工作机制不够完善,城区、街道、社区三级信访网络不够健全,信访渠道不够畅通,信访信息不能共享等问题。因此,加强南宁市社区信访工作,就必须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建章立制,夯实基础;加快信访信息系统建设步伐;建立健全信访信息工作网络;用改革创新精神做好社区信访工作。  相似文献   

2.
有效应对严峻、复杂的形势,理性审视并有效摆脱当前信访工作面临的困境,牢牢把握信访维稳工作的主动权,是摆在公安机关信访部门面前的重要课题。公安机关应当从传统观念形成工作压力、职能定位的模糊导致工作无所适从、法治建设滞后造成的被动局面和理论研究欠缺显示的后劲不足等方面客观认识公安信访部门面临的现实难题;从信访是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途径、进行法制教育的重要渠道、服务领导决策的重要载体、公安执法活动的"反光镜"和推动法治进步的重要环节等方面,准确定位公安信访工作,从而牢固树立全警信访、法治信访、有限信访的先进理念,有效破解公安信访工作难题。  相似文献   

3.
在新时期的公安信访工作中,各级信访部门和信访工作人员要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的原则,方便信访人的原则和责任原则。这不仅是新《信访条例》和《公安机关信访工作规定》对公安信访工作提出的新理念、新原则,更是要求信访部门和人员将之贯彻、体现在工作实践中。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的信访工作中,如何处理好扬言闹事信访问题是信访部门经常会遇到的一个难点问题。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贯彻党中央维护政治稳定的总方针,处理好这类信访更具有现实政治意义。本文联系公安信访工作的实践,就此作粗浅的探讨。 一、扬言闹事信访的概念。 扬言闹事信访,是指信访人员为达到个人目的而在信访过程中表现出情绪反常,扬言如  相似文献   

5.
为紧密结合上级公安机关统一部署的信访"抓源头、打基础、强机制、促规范"活动,破解制约公安信访工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福州市公安局组织了专项调研活动,认真倾听福州地区基层公安队伍的心声。大家一致认为,要做好公安信访工作,就应加强公安信访源头治理、完善公安信访工作机制、加强公安信访部门队伍建设、依法规范上访行为。  相似文献   

6.
为紧密结合上级公安机关统一部署的信访"抓源头、打基础、强机制、促规范"活动,破解制约公安信访工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福州市公安局组织了专项调研活动,认真倾听福州地区基层公安队伍的心声。大家一致认为,要做好公安信访工作,就应加强公安信访源头治理、完善公安信访工作机制、加强公安信访部门队伍建设、依法规范上访行为。  相似文献   

7.
在新的时期,出现了群众多形式、多渠道举报和反映问题的方式,这使单纯的人员上访和寄信这样的传统信访方式发生改变。因此,媒体信访和地方党委、政府的信访部门要创新信访工作方式,加强交流与合作。只有把信访工作搞好了,国家稳定发展大局的根基才能更牢,社会管理能力才会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8.
实现信访治理手段和措施的法治化对推进整个信访工作法治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一些信访部门及工作人员的治理手段和措施存在偏离法治化轨道的异化现象,给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带来了不良影响。产生治理异化的主要原因有法律法规不健全、职能部门履行职责不到位、信访干部依法治理职责不明、考核评价机制不合理等。实现信访治理工作法治化,需要多措并举予以矫正:依法规范接访处访工作程序,实现有法可依;依法界定相关部门工作职责,确保各司其职;明确接访处访人员法定职责,确保各负其责;依法规范信访部门考核机制,增加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9.
中国信访制度的确立起源于中国共产党执政后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中国信访制度存在的不足与缺陷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政治公信力下降与基层社会失序,造成了有些上下级政府责权利失衡等问题。中国信访制度的改革应调整信访部门职能,充分发挥信访部门作为党委和政府的决策参谋职能,避免信访部门成为单纯的监督和考核机构。要坚决实行"三级"信访终结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信访工作考核机制和评价办法。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责权"对等的"责任政府",建立上下联动的化解社会矛盾的体制和机制。  相似文献   

10.
信访工作是党争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信访局长是这一重要工作的直接责任人。本刊近年来推出的先进典型中,吴天祥、王坤金都是信访局长,他们尽职尽责为群众解难.为党和政府分忧,受到群众的爱戴和党组织的褒扬。去年第9期.本刊全方位报道了我省重视信访工作的情况。 然而,也有这样一位信访局长.他接到群众来信反映问题不仅不督办.反而将信扣押;对群众来访用谎言敷衍,致使问题久拖不决。希望所有党员干部.特别是信访部门引以为戒。  相似文献   

11.
领导重视,始终把信访 工作纳入常委会重要议事 日程 三亚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把 人大信访工作作为倾听群众呼声, 了解群众疾苦,受理对"一府两院" 工作的批评、建议和申诉的"窗口" 来抓。一是主任带头抓,分管副主 任具体抓,其他副主任按各自分管 工作对口抓,信访部门专门抓,人  相似文献   

12.
论信访工作舆情功能的发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访既有权利救济的功能,也有政治参与,也就是民众反映社情民意的功能。信访一方面是群众表达舆情的渠道,另一方面也是相关信访部门上传舆情的管道,是国家管理者了解和把握舆情,并进行舆情疏导的重要途径,因此信访具有舆情信息功能。信访的舆情信息真实,是反映群众真实诉求的透镜;及时准确,可以起到社会预警作用。信访舆情信息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强化舆情信息功能成为信访工作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3.
公安信访问题关乎到和谐的警民关系构建,是推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公安信访部门要结合“四群工作”、“三访三评”工作,密切与群众关系,体察民情,提高信访事项的预见性,一是发挥信访部门在公安机关与人民群众之间的纽带作用,二是要充分发挥信访部门在上下级公安机关之间的“联络站”作用.  相似文献   

14.
企业和谐信访的基本定位是完善机制建设,强化信访基础工作,从源头上化解产生信访问题的矛盾,形成和谐信访新秩序。和谐信访机制建设以建立由信访部门牵头,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为基础;建立超前预警、源头化解机制是关键;建立责任落实、追究机制是保障。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涉法涉诉信访案件日趋增多,信访工作形势不容乐观。作为处理信访问题的第一道关口,信访接待对于解决问题和化解矛盾具有重要作用,信访接待的工作方法和接访艺术尤为重要。为充分发挥信访接待的积极作用,在对当前接访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探索如何充分运用信访接待的工作方法和接待技巧,并总结出八项重要的信访接待艺术,以促进涉诉信访工作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程铭  张荣田 《工会论坛》2009,15(6):16-17
基层信访工作者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其素质的高低,影响到信访工作质量,影响到队伍和谐稳定。结合油田稳定形势和工作实际,基层信访工作者应着力提升三种素质,全力以赴做好信访稳定工作,分担和减轻油田和基层单位的信访压力。  相似文献   

17.
信访工作的过程,实际上是信访工作者与工作对象之间思想信息的交流和转换过程,掌握和获取信访工作中的各类信息,是做好信访工作的基本保证。信访信息的获取,可采取观察、访问、座谈、问卷与民意调查以及听取反映等方法。同时,要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真伪分析、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心理分析和因果分析,寻根溯源并做好信访信息预测,把信访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8.
信访制度具有党群联系的桥梁功能、民主建设的监督功能、兵情民意的调查功能、科学决策的咨询功能、政策法律的宣传功能、信访者困难困惑的排解功能、社会稳定的维护功能;信访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用群众路线统揽信访工作;军队信访干部是党和军队形象在信访工作中的具体实践者,必须加强军队信访干部队伍建设;适应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和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必须积极推进军队信访工作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我国正经历着信访高峰的挑战,新《信访条例》自2005年5月实施以来,尽管中央高度重视,成效显著,但信访形势依然严峻。信访现象是社会各类矛盾交织的反映,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对构建和谐社会将构成不利.信访工作责任制度是信访工作的重要环节.《信访条例》中明确规定,各级国家机关必须设立信访机构,受理与其职权相对应的信访事项.信访机构是行政机构,其工作做得怎样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的大局.为此,本刊约请有关理论和实务工作者就信访工作责任制度的有关问题展开讨论,希望引起各方重视.  相似文献   

20.
我国正经历着信访高峰的挑战,新《信访条例》自2005年5月实施以来,尽管中央高度重视,成效显著,但信访形势依然严峻。信访现象是社会各类矛盾交织的反映,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对构建和谐社会将构成不利.信访工作责任制度是信访工作的重要环节.《信访条例》中明确规定,各级国家机关必须设立信访机构,受理与其职权相对应的信访事项.信访机构是行政机构,其工作做得怎样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的大局.为此,本刊约请有关理论和实务工作者就信访工作责任制度的有关问题展开讨论,希望引起各方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