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南海地区自古就是中国领土.随着南海地区丰富资源的发现,周边国家纷纷染指南中国海,侵占南海海域,对我国的主权提出了严峻挑战.对于南海相关各方,如何在维护地区和平的前提下解决南海争端就成了备受关注的话题.本文基于博弈论的视角,就相关各方解决南海争端的策略进行简要分析,以期为解决南海问题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2.
准确地分析美国的南海政策逻辑对于中国解决南海主权争端具有重要的意义。美国对南海争端的介入是由于其在南海地区的经济利益、安全利益、政治利益和文化传统所决定的。随着国际局势的发展,美国在南海争端上的干涉主义立场也从"多边协商体制"走向了"积极干涉主义"的道路。美国学者对美国在南海利益的界定,美国未来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将会增强其在南海争端上的影响力,具体来说,美国将运用国际法否定中国对于南海的领土诉求,利用经济实力干涉南海争端,加强在南海的军事存在,将与中国海军实力的差距保持在一个相对安全的范围内,构建多边安全机制,提倡运用国际多边机制解决南海问题,力求将南海问题多边化和国际化,这些都是中国政府和中国学者重点关注的问题。南海争端是非常复杂的,解决南海争端也是非常困难的。中国政府在解决南海争端时需要占据道德和舆论制高点,建设强大的海上力量,同时注重为发展中国经济服务,建立制度和法律保障机制,处理好美国在南海地区的利益关切,中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是有可能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张宇 《工会论坛》2010,16(5):145-146
从地理位置上看,南海处在“两洋”“两洲”的十字路口,扼守太平洋与印度洋海运要冲,是多条国际海运线和航空线拘必经之地,也是扼守马六甲海峡的关键所在。南海问题涉及中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和中国台湾六国七方,争议由来已久,情况复杂多变。区域内外各方战略利益在南海地区重叠碰撞致使南海海域成为区域内外关注的热点地区。日本因历来把东南亚地区看作其传统的战略势力范围和海上“生命线”,所以,比其他域外大国,日本更加积极介入南海争端,这对中国试图解决南海争端的努力形成一定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外交评论》2016,(3):25-44
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管辖权争端一直悬而未决。寻求最佳的和平解决路径,一向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已有的思路包括外交谈判、共同开发、信任措施建设等。2013年菲律宾单方面启动的仲裁程序掀起了国际社会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公约》)强制争端解决机制在南海适用性问题的辩论热潮。南海仲裁案的程序和实体问题、法律内涵、政治意义,后仲裁时代南海问题的发展走向以及对地区安全形势的影响,都值得深入研究。本文通过解读《公约》争端解决机制的内涵及特点,分析南海各争端方对第三方强制解决机制的不同态度以及在海洋争端解决方面的国家实践,比较菲律宾和中国对争端解决的政治立场和法律观点,以及中美两国有关南海问题的战略和政策考量,从法律和政治角度评估仲裁案在解决南海争端上的有效性和影响。《公约》的强制解决机制在国际法及争端解决上具有一定的价值,但在南海复杂的政治背景及多层次法律难题交织的困境下,菲律宾单方面提起的强制仲裁程序无助于两国争端的解决。反之,仲裁案开启以来的南海形势充满了更多、更严峻的不确定性因素。如何选择一个既符合南海各争端国利益及法律文化,又能满足各利益攸关方合法关切的争端管理或解决机制,应重新回到各国决策者的优先议程上来。  相似文献   

5.
南海问题错综复杂。利用临时安排制度既有利于维护我国海权,又有利于稳定南海地区局势,并在此基础上探求最终公平解决南海争端的途径。通过总结我国和其他国家共同开发的实践经验,我们能从中归纳出一些原则和方法,从而勾勒出一个适合我国与南海周边邻国共同开发南海资源的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6.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相关规定,一国若单方对他国提起争端解决的强制程序,须事先履行相关的法定义务,包括“用争端各方自由选择的和平方法解决争端”和“交换意见”等义务。这是国际法庭对其是否具有强制管辖权所须审核的内容。菲律宾在提起本案仲裁前并未真正履行这两项义务。  相似文献   

7.
菲律宾在南海争端案中的诉求本质上属于中菲两国在南海岛礁的领土主权争端和海域划界争端。仲裁庭不仅对这些事项没有管辖权,更不能就南海u形线的性质和地位作出裁决,因为国际社会存在时际法的理论。同时,中国基于历史性权利的南海U形线也得到《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多个条款的支持。  相似文献   

8.
世界贸易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主要体现在“乌拉圭回合”谈判达成的《关于争端解决规则和程序的谅解》(下称《谅解》),明确了争端解决的目标和原则。 《谅解》声明,争端解决的宗旨在于为多边贸易体制提供保障和可预见性,其目标就是维护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在有关协定中规定的权利和义务的平衡,达成能为争端各方接受的与有关协定的规则相一致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9.
中日两国在东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划界问题上一直存在较大分歧,学者们对东海划界原则等实体问题已多有论述,但大都忽略了对争端解决之法律程序的讨论.作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缔约国,中日两国均有义务遵守<公约>所规定的争端解决法律程序.该程序允许并鼓励争端当事方首先运用谈判协商等各方自行选择的和平方式,但又同时规定在已诉诸这种方式而争端仍未得到解决的情况下,任何一方有权启动包括诉讼、仲裁等在内的第三方强制解决程序.在<公约>框架下,中日东海划界争端在法律程序上存在走向何方的可能性呢?要回答这一问题,还必须注意到中国政府近期已根据<公约>第298条发表排除性声明的背景.论文力图根据<公约>的规定及相关背景情况,就和平解决中日东海划界争端的法律程序走向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10.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与沿海国的工业化使全球能源需求急剧扩大,新的蓝色圈地运动使国际海洋划界争端日益增多并复杂化。在亚洲,区域一体化进程、大国关系以及地缘政治都使中国有效地解决海洋划界争端变得更为艰难。海洋划界的国际法基础与司法实践以及东海与南海划界争端的国际法解读,为和平解决争端提供了合法性与历史经验。为了持久地解决海洋争端,中国必须提高其综合国力、坚持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确立海洋开发政策以及加强海洋法的教学与研究。  相似文献   

11.
国际法确定南海海权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海海权是指主权国家对南海各群岛和部分海域的领土主权以及其他海域的相关权利。南海问题的焦点在于周边各国对南海海权的争端,以及区外大国对南海问题的涉入而引起区内的安全问题。文章从国际法的角度确定南海海权的归属,并进一步阐明南海海权的确定对南海安全问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日本对中国南海的染指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二战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日本追随美国在南海问题上采取的是不干涉立场。冷战结束后,随着日本的经济发展和国力增强,更重要的是由于南海战略地位的重大提升,同样也是出于遏制和防范中国的目的,日本开始插手南海事宜,增强自己在南海地区的话语权,而且近年来积极联合美印及东盟国家对中国形成围堵之势。显然,日本的这一系列举动会给南海争端的解决带来不可预知的阻碍,也极大地恶化了中国的周边环境,甚至对亚太地区的安全格局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菲律宾无视它与中国之间《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存在与有效性,以变相的岛礁主权争端和海洋划界争端的方式,单方面提起南海争端强制仲裁。虽然此举不符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规定的条件,但并不意味着菲律宾启动该程序具有非法性。即使中国不接受该仲裁和不参与仲裁程序,也不影响中菲仲裁庭的合法成立及其程序的合法性与对中国不利裁决的有效性。因此,对待仲裁庭的后续书面程序和口诉程序,中国是维持现行政策还是重新参与,是值得重新评估的一个问题。重新参与后续程序应该是中国的一个适当政策选择。因为参与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南海"断续线"的法律地位——可以通过反驳《公约》对之不适用从而避免澄清其地位的棘手问题。更重要的是,依据"南方蓝鳍金枪鱼案"仲裁庭的推理与裁决和中国2006年声明以及国际海洋划界与外大陆架划界案例,《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属于《公约》第281条第1款中排除附件7强制仲裁的"协议",菲律宾的大部分实体请求属于不可裁决事项,因而仲裁庭应该裁定对本争端无管辖权或不可受理。即使中国继续奉行不参与政策,也不应该无所作为。中国可以采取"间接参与"的方式,在仲裁庭开始书面程序后,公开发表一份正式书面文件,以全面反对菲律宾提起仲裁和反对仲裁庭对争端的管辖权和可受理性。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我国与欧亚各国经贸往来不断增多,丝绸之路经济带各国的多方合作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丝绸之路经济带相关区域经济合作制度包括相关争端解决机制并没有建立,而国家间争端的解决,直接关系到丝绸之路经济带各国的切身利益及区域安全。本文从分析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争端解决机制的必要性入手,探讨了国际上存在的多种争端解决机制,最后提出了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争端解决机制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5.
《外交评论》2015,(4):45-60
当前,南海地区正处于"脆弱的平衡"态势被打破、新的战略均衡尚未形成的历史阶段。南海问题的特性和南海危机情势的发展决定了南海冲突难以避免。为有效、适度地管控长期处于不安全状态、不确定性有增无减的南海危机,加强各方对预防性外交的共同认知,从目标、风险、手段、规范和机制等方面入手,着眼于地区视野开展南海预防性外交尤为必要。作为南海争端的声索方和地区安全的利益攸关方,中国应改变以往被动反应的行为模式,综合运用"消极"的预防性外交与"积极"的地区合作两种方式,以议程为导向,构建多元、多层的结构和进程。  相似文献   

16.
《外交评论》2016,(2):37-59
审理菲律宾所提南海仲裁案的仲裁庭在2015年10月29日发表的《仲裁书》中判定,菲律宾《诉状》中所列第一、二项诉求反映的是南海海洋权利渊源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作用的争端,这个争端是关于《公约》的解释和适用的争端;关于仲裁庭对菲律宾第一、二项诉求所涉争端是否有管辖权的决定,留待实体审理阶段与实体问题一并处理。仲裁庭没有解释:为什么有权处理中国的历史性权利主张的性质和合法性这个实体问题;在尚未确定中国历史性权利主张的性质之前,凭什么判定菲律宾有关诉求涉及的是《公约》的解释和适用的争端。仲裁庭的论证有重大瑕疵。仲裁庭应准确把握当事双方的立场,客观评估争端是否存在;即使认定争端存在,仲裁庭仍需考察是否存在适用于争端解决的法律规则。尽管"历史性权利"和"历史性所有权"等概念的含义有不确定性,但历史上形成的权利受到国际法尊重,这是没有疑问的。因此,《公约》第298条有关规定的适用阻止仲裁庭审理有关历史性权利的实体问题。从一般国际法来看,涉及"历史性权利主张"的争端属于不适于交由法律解决而适合政治解决的政治争端,审慎的国际司法机构应避免对此行使管辖权。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争端解决机制之仲裁制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仲裁是中国-东盟《争端解决协议》确立的最主要的争端解决方式,将为解决中国与东盟各国的经济贸易争端发挥重要作用。文章对《争端解决协议》中的仲裁制度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缺陷与问题,并借鉴WTO和NAFTA的相关制度,提出了修改与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WTO体制下的报复权在实施中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争端解决规则及程序的谅解>对争端解决程序中的制裁和报复提供了具体明确的管制规则.但是,该协议在谁来判断败诉一方是否遵守争端解决专家小组或上诉机构的裁决或建议、报复权什么时候产生这两个关键地方规定的不十分明确.实践中,各成员方在执行过程中针对这两个问题产生了许多争议.产生这些争议的原因乃<争端解决规则及程序的谅解>不完善所致.在目前尚未修改该协议部分条款的情况下,解决这些争议的最好办法是争端各方协商,针对具体案件,在程序上做出合理且为双方都能接受的安排.  相似文献   

19.
试析国际争端解决中的非法律性第三方介入方法叶兴平一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国际社会里国与国之间争端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问题的关键是争端各方和国际社会采取何种态度或方法去解决这些争端,以使它们不至于升格为危及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武装冲突乃至战争。在长期实践中...  相似文献   

20.
2011年5月以来,南海争端高潮迭起,东南亚各国加紧行动,不仅加强了内部沟通,还极力争取外部协调,内外联动,以求推动在南海争端中造成一个针对中国的准联盟。他们采取协调立场、联合军演、共同开发以及多边施压等诸多方式,对抗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权益主张。该准联盟因多重动机汇聚而成,旨在通过多边主义、议题联系对中国进行软式制衡。因其内在局限以及东亚一体化的积极进展,中国对该准联盟不必做过激反应,但也应注意该准联盟对中国在国家形象、周边关系与地区合作上的负面冲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