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杨丽娟 《工会论坛》2011,17(3):156-159
科学发展观与中共党史学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是中共党史之根。一方面,它为中共党史提供了理论基础,使中共党史学明确了主线和新的重点,扩大了研究课题的范围;另一方面,中共党史为科学发展观提供了充分的论证。  相似文献   

2.
中共党史学科是在党史研究基础上形成的一门具有较强政治性、理论性和现实性的学科,广大党史工作者为中共党史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进行了长期而辛勤的探索和实践。胡绳是中共党史的重要研究者和组织者,也是党史学科体系的重要奠基者和培育者。胡绳在多年的党史治学历程中形成了丰厚的理论积淀和学术成果,提出了诸多具有引领价值和借鉴意义的学术观点和研究思路,在推动中共党史学科人才队伍成长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确立之际,探讨胡绳对中共党史学科的重要贡献,对于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建设具有重要历史启迪。  相似文献   

3.
中共党史学作为一门学科,对它的研究始于延安整风期间。其后,中共党史学研究先后经历了初建期、成型期、挫折期,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进入复兴期。进入复兴期后,随着更多资料的公布,中共党史学的研究更加深入,研究内容更加广泛,试图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共党史学的研究内容作出整理。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与社会主义时期中共党史研究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方面他是社会主义时期中共党史的积极研究者 ,另一方面 ,他作为我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所阐发的理论和思想本身就是社会主义时期中共党史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胡绳关于“中间势力”的思想,是他晚年在对中国近代史和中共党史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所取得的富有创新的理论成果。胡绳科学揭示了“中间势力”的内涵,较为系统地总结了“中间势力”的政治主张及其动摇分化的特点和历史作用等理论观点。这给中国近代史和中共党史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6.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比较系统地开展党史研究的第一个高峰期。毛泽东从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建设的战略高度出发,十分重视中共党史的研究工作,不仅积极倡导全党大兴学习党史之风,而且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对如何进行中共党史研究进行了许多深入思考和积极探索,在中共党史研究方面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共党史研究在拨乱反正中完成了指导思想的根本转变,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开拓了本学科的基本理论研究,初步构建了中共党史学的基本轮廓;打破了传统的单一僵化、封闭型的研究格局,向多学科交叉渗透、多种方法综合运用的开放型发展;形成了一支富有朝气和开拓精神的研究队伍;若干领域的研究视野开阔,成果卓著.进一步深化党史研究,应着重在解放思想、强化理论思维、加强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全面研究、注重经济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大胆借鉴国内外其它学科的认知理论和研 究方法、改进文风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8.
胡绳是久负盛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中国近代史、中共党史的研究专家.胡绳关于中间势力的理论观点,陈文桂在<一份珍贵的思想遗产--<读胡绳论"从五四运动到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共党史研究>2001年第1期)和周一平在<史学研究的创新之作--读<胡绳论"从五四运动到人民共和国成立">评介>(<近代史研究2003年第6期>)两篇文章中,对胡绳提出的"中间势力"理论观点做了介绍,但还没有人深入研究过胡绳"中间势力"理论,因此,有再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9.
蔡和森对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和森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卓越领导人和理论家,在中国革命的许多理论上都有重大建树.但是,以往人们在研究他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贡献时,对其它方面研究较多,而对他在中国社会性质问题上的理论贡献则探讨不多.本文以大量的中共党史文献为依据,论述了蔡和森对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探索和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14,(3):F0002-F0002,F0003
西安政治学院军队党的建设学系成立于1999年12月,主要承担全军、武警部队组织工作专业政治指挥军官任职培训和军队党的建设、军队组织工作方向博士、硕士研究生以及中共党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任务。设有军队党的建设理论、中共党史、军队组织工作3个教研室及军队党的建设研究所、延安学研究所等研究机构。  相似文献   

11.
龚育之是当代中国知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中共党史研究专家。他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的独到研究和突出建树主要表现在一面旗帜的思想、两个发展趋向的论述、20世纪中华民族的三个历史伟人的提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四个观点、中共党史中卷稿的五编构想。这些理论贡献现实地和深远地影响着我们党的历史研究和思想创新。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其中就涉及到关于党史、国史的重要论述。国内学界关于习近平与中共党史学理论问题的研究,主要包括历史观、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新阐释、重要党史人物评价、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论述、党史研究方法等内容。通过对学术史的考察与述评,深化习近平与党史学理论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13.
德沃金总喜欢对现实生活中的法律问题做深层的哲学思考。而这种对具体法律问题的思考首先 来自于他是一位哲学家,这使得他总是通过哲学的角度来审视法理学问题。正是依循这样的路径,德沃金从法哲 学的视角透视法律问题中的一般部分。其核心思想--通过平等关怀认真对待权利--将政治、政治哲学和法 理学融为一体。德沃金的理论已经为整个有价值的法理学观念增添了不少东西,他的理论将长期鼓励与激发大 西洋两岸的法学家与哲学家。而对于正处在法治发展中的中国来说,法律一致性观念已经超越了空间的限制并 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相似文献   

14.
卡尔·波普尔是当代西方著名的哲学家,他提出的"世界3"理论引起了学术界的强烈反响。波普尔阐述了"世界3"理论的生成建构,试图对主客观知识、身心关系及科学方法论问题加以思考。他详细分析了"世界3"的本质内容及其客观性、自主性、社会性的基本特征,论证了"世界3"既不是物质的也不是精神的世界,而是一个客观知识的世界。同时,鉴于学术界对波普尔"世界3"理论的研究,大部分学者都是在阐述这一理论的不合理之处和缺陷,忽略其合理性和可鉴性。因此,重新认识和挖掘"世界3"理论的价值性具有重要学理意义。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关于中共党史的论述充满深奥哲理,完整地体现与运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辩证思维的哲学",充满了辩证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认识和和我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论述具有丰富的理论意蕴和重大的实践价值,将指导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共党史和深化党史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丰富的教科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要在高校大学生中加强中共党史教育。加强大学生中共党史教育对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帮助大学生准确理解党和国家的历史、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传播等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当前高校大学生党史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学习中共党史的主体地位有待提高、学习中共党史的方式相对单一、中共党史教育活动未常态化等。针对这些问题,要不断提高当代大学生在党史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丰富中共党史学习的方式,学习和借鉴其他学科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17.
纪检监察学的确立首先要明确学科属性。而要明确学科属性,就要分析与思考纪监察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不清将直接导致该学科理论建构的混乱与学科功能的巨大差异。当前理论界提出的权力观、廉政观、社会良性运行观都混淆了研究对象与研究视角。纪检监察学具有政治学的基本属性,如何用"纪律"来确保"从严治党",这才是纪检监察学真正的、永恒的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8.
在国际关系学科正式成立百年之际,全球国际关系学的兴起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批评西方国际关系话语主导,提倡范式多元,主张挖掘不同历史文化资源以构建更加全球性的国际关系理论,是全球国际关系学的重要内容。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说明,文化是社会理论产生的一个重要资源。作为共有背景知识的文化,既在宏观层面建构了具有相似行为方式的实践共同体,也塑造了作为知识生产者的共同体成员近似的思维方式。任何社会理论都有着自文化的印记与自文化和他文化的互动交融。本文使用天下体系、道义现实主义和关系理论三个案例,说明"无外"、"道义"、"关系性"这些中华文化理念对构建国际关系理论的生成性作用,也试图在一般意义上阐释文化对于社会理论构建的沁润效应。使用本土文化资源丰富国际关系理论,对于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国际关系学是一个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讨李维汉对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的历史贡献,主要有:他关于"统一战线是一门科学"的有关思想,揭示了统一战线理论政策研究必须遵循的规律,为开启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作了理论上思想上的准备。他善于发现和把握统一战线理论增长点的理论思维能力,推动了深入、广泛地开展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为以后提出创立统战学学科建设打下了基础。当前,统战学学科建设依然是摆在广大统一战线理论科研和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构建统战学理论体系,加强统战学学科建设依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20.
德国刑法教义学历史悠久,同时也是德国刑法学的核心内容.在德国,犯罪概念的发展颇具特色,各种概念的基本内容有时候彼此补充,有时候又相互交织在一起.本文有选择地论及某些不同的犯罪概念,阐述了到目前为止的犯罪概念和犯罪体系的发展情况;将"归责"作为思考的起点,并以此为基础展开对犯罪理论的粗线条的梳理,尤其探讨了对于犯罪体系具有重要意义的转折--不法与责任的分离问题.最后,文章对权力理论的犯罪论进行了说明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