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目的回顾分析精神病人尸体检验案例的死亡原因及死亡方式,为医疗卫生服务和司法鉴定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物证鉴定中心2004—2019年受理并结案的精神病人尸体检验案例105例,分为疾病死亡、自杀死亡、意外死亡及他杀死亡4组,统计各组的常见死亡原因,分析各组之间年龄、病程、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性别的差异。结果105例中,男性60例、女性45例,精神病病程(12.9±10.4)年,死亡时年龄(51.3±11.4)岁,61.0%为精神分裂症。疾病死亡50例(47.6%),该组死者年龄最大、精神病病程最长、BMI最低,肺动脉血栓栓塞、呼吸系统感染、心脏性疾病是常见死亡原因。意外死亡26例(24.8%),交通事故是最常见死亡原因。他杀死亡15例(14.3%),全部为男性,颅脑损伤是最常见死亡原因。自杀死亡14例(13.3%),该组死者年龄最小,病程最短,高坠是最主要的自杀方式。结论了解精神病人的常见死亡原因有助于制定措施以降低该群体的死亡率。分析死亡方式时需要综合考虑死者的年龄、病程、性别等因素。  相似文献   

2.
孕产妇死亡医疗纠纷案法医病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孕产妇死亡医疗纠纷案的特点、主要死因及其防范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我室1985年至2003年12月的法医尸体解剖案例资料进行统计,并对其中存在医疗纠纷的孕产妇死亡案例进行分析。结果31例存在医疗纠纷的死亡孕产妇法医尸检案例中:(1)围产期死亡26例(83.9%),妊娠早期人工流产后死亡5例(16.1%);(2)产科出血引起的失血性休克死亡22例(71.0%),羊水栓塞死亡5例(16.1%),其它原因死亡4例(12.9%);(3)乡镇医疗机构17例(54.8%),地县级医院占7例(23.6%),市级医院占4例(12.9%),其他占3例(9.7%);(4)纠纷产生的原因中疑为误治14例(45.2%),误诊的9例(29.0%),抢救不及时的7例(22.6%),其他1例(3.2%)。结论孕产妇死亡医疗纠纷案主要发生在围产期,其次是妊娠早期;产科出血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乡镇及县级医疗机构易引起纠纷;引起纠纷的主要原因是误诊、误治和抢救不及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窒息死亡的法医病理学特点。方法对四川大学华西法医学鉴定中心1982年10月1日~2006年9月30日所作160例窒息死亡尸体剖验病理材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窒息死亡案例占整个法医学检案的9.9%,年龄:30~39岁的死者占整个研究对象的29.4%,平均年龄为31.25岁。性别:男性103例,女性57例。男女比例1.81∶1。死亡方式:意外死亡最多(63.1%),其次为自杀(24.4%)和他杀(12.5%)。死亡原因:缢死最多(21.9%),其次为CO中毒(17.5%)、溺死(16.25%)等。医疗纠纷共计39例,均为新生儿窒息,主要发生在乡镇医院和县级医院(76.92%)。结论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安全隐患意识等是减少窒息死亡的重要手段。提高城乡医疗水平,加强窒息急诊抢救的临床技能是防止窒息引起医疗纠纷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中毒死亡案件的法医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中毒性死亡案件和与中毒死亡有关的医疗纠纷案件的法医学特点,探讨此类案件的防护重点和鉴定要点。方法对四川大学法医学院1985~2004年106例中毒死亡尸体剖验病理材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性别:男性61例,女性45例,男女比例1.36:1;年龄:以21~40岁年龄组(60.38%)为主;死亡方式:意外死亡最多见(52.83%),其次为自杀(33.02%)和他杀(14.15%);死亡原因:CO中毒、有机磷类中毒、毒鼠强及药物中毒多见(72.64%);医疗纠纷:发生医疗不当12例(11.32%),7例为医源性中毒性医疗纠纷,5例为中毒后在医院抢救中发生的医疗纠纷,主要发生于乡镇医院和县级医院(83.33%)。结论加强毒物的管理、提高安全意识、加强法制教育、增加生产安全等是减少中毒性死亡的重要手段。提高城乡医疗水平,加强中毒急诊抢救临床技能是防止中毒性医疗纠纷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以判决宣告日为失踪人死亡日期的立法例面对汶川大地震中失踪人数量的巨大以及身份的复杂已无法适应.在以失踪日或遭遇意外事故日、判决宣告日、法定期满日、法官推定日为失踪人的死亡日期四种立法例中,立法者应根据确定性、合理性、灵活性、可行性四项原则,选择法官推定日为失踪人死亡日期的立法例并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过敏反应死亡案例分析,探索过敏反应死亡法医学鉴定标准,为法医学鉴定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上海地区1998—2008年59例诊断为过敏反应死亡案例,对案例中死者的临床病史、过敏反应临床表现、尸体检验结果等进行分析。结果 59例过敏反应死亡案例中有58例死于药物过敏(其中77.6%为抗生素),正规医院与非法行医各占37.3%和61.0%,过敏症状主要为呼吸困难、颜面发绀等,自接触过敏原至死亡从1 min到3 d,血清总Ig E浓度50~576.92 IU/m L,临床表现和病理解剖检查结果也有明显改变。结论在排除其他死因基础上,综合分析案情、病史、临床表现、尸检结果,可以得出过敏反应死亡的鉴定结论。其中案情调查(包括过临床病史、过敏原接触史、临床表现)对诊断过敏反应死亡具有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孕产妇死亡医疗纠纷案的特点、主要死因及其防范对策。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我室1985年至2003年12月的法医尸体解剖案例资料进行统计,并对其中存在医疗纠纷的孕产妇死亡案例进行分析。结果 31例存在医疗纠纷的死亡孕产妇法医尸检案例中:(1)围产期死亡26例(83.9%),妊娠早期人工流产后死亡5例(16.1%);(2)产科出血引起的失血性休克死亡22例(71.0%),羊水栓塞死亡5例(16.1%),其它原因死亡4例(12.9%);(3)乡镇医疗机构17例(54.8%),地县级医院占7例(23.6%),市级医院占4例(12.9%),其他占3例(9.7%);(4)纠纷产生的原因中疑为误治14例(45.2%),误诊的9例(29.0%),抢救不及时的7例(22.6%),其他1例(3.2%)。结论 孕产妇死亡医疗纠纷案主要发生在围产期,其次是妊娠早期;产科出血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乡镇及县级医疗机构易引起纠纷;引起纠纷的主要原因是误诊、误治和抢救不及时。  相似文献   

8.
李伟  罗成生 《法医学杂志》1995,11(3):122-122
豆薯子中毒死亡2例李伟,罗成生(1.福建省南平市中级人民法院;南平3530002.福建省建瓯市公安局;建瓯353100)豆薯子中毒死亡在法医检案中少见,国内仅见一例尸检报道[1]。笔者曾见二例豆薯子中毒死亡案例,其中尸检一例,现报告如下:1案例死者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窒息死亡的法医病理学特点。方法对四川大学华西法医学鉴定中心1982年10月1日-2006年9月30日所作160例窒息死亡尸体剖验病理材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窒息死亡案例占整个法医学检案的9.9%,年龄:30-39岁的死者占整个研究对象的29.4%,平均年龄为31.25岁。性别:男性103例,女性57例。男女比例1.81:1。死亡方式:意外死亡最多(63.1%),其次为自杀(24.4%)和他杀(12.5%)。死亡原因:缢死最多(21.9%),其次为CO中毒(17.5%)、溺死(16.25%)等。医疗纠纷共计39例,均为新生儿窒息,主要发生在乡镇医院和县级医院(76.92%)。结论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安全隐患意识等是减少窒息死亡的重要手段。提高城乡医疗水平,加强窒息急诊抢救的临床技能是防止窒息引起医疗纠纷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中国卫生法制》2013,(1):18-18
2012年11月(2012年11月1日零时至11月30日24时),全国(不含台港澳,下同)共报告法定传染病602634例,死亡1794例。其中,甲类传染病中鼠疫无发病、死亡报告,霍乱报告6例,无死亡。乙类传染病中除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白喉无发病、死亡病例报告外,其余22种传染病共报告发病305435例,死亡1774例;报告发病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依次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淋病,占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94%。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降低死亡时间推断误差的方法。方法收集常州市和南京市2003年1月一2013年1月256例已破命案.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死亡时间推断,与破案后获得的实际死亡时间进行比较,并根据死亡时间进行分组,计算死亡时间推断准确率,分析判断错误原因。结果早期尸体死亡时间(≤12h和13~24h)推断准确率分别为90%、89%,晚期尸体死亡时间(1—7d、1~2周、3~4周、1~6个月、7~12个月和1~5年)的推断准确率随时间的延长下降,分别为79%、76%、83%、79%、60%和50%。推断方法不当、水中尸体、极端温度、客观依据不足、抛尸以及变动或破坏现场是影响死亡时间推断准确率的常见因素。结论综合参考多项指标可降低死亡时间推断的误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中毒性死亡案件和与中毒死亡有关的医疗纠纷案件的法医学特点,探讨此类案件的防护重点和鉴定要点。方法 对四川大学法医学院1985~2004年106例中毒死亡尸体剖验病理材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性别:男性61例,女性45例。男女比例1.36:1;年龄:以21—40岁年龄组(60.38%)为主;死亡方式:意外死亡最多见(52.83%),其次为自杀(33.02%)和他杀(14.15%);死亡原因:CO中毒、有机磷类中毒、毒鼠强及药物中毒多见(72.64%);医疗纠纷:发生医疗不当12例(11.32%),7例为医源性中毒性医疗纠纷。5例为中毒后在医院抢救中发生的医疗纠纷,主要发生于乡镇医院和县级医院(83.33%)。结论 加强毒物的管理、提高安全意识、加强法制教育、增加生产安全等是减少中毒性死亡的重要手段。提高城乡医疗水平.加强中毒急诊抢救临床技能是防止中毒性医疗纠纷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器官病变患者输液中死亡医疗纠纷尸解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病人在输液过程中突然死亡比较常见。[1~ 3] 本文报道 1例多器官病变患者输液中死亡医疗纠纷尸解发现 ,结合医疗行为分析 ,对输液中死亡发生机理进行探讨。案 例患者 ,男性 ,35岁。因四肢无力就医 ,于 2 0 0 3年 5月 2日 11:4 0Am至 6 :12 pm ,在某医院门诊输液治疗中被人发现死于病床上 ,具体死亡时间、死亡过程不祥。死者家属认为其死因是输入空气所致。而院方认为死因不明 ,要求尸解查明死因。尸解发现 :死者身长 16 4cm ,消瘦 ,营养差。双侧球结膜轻度黄染 ,耳、鼻未见异常分泌物 ,口唇轻度紫绀。腹微隆凸 ,脐下 5cm皮肤有一横形手术…  相似文献   

14.
于都县18年凶杀案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他杀死亡案的检验是法医检验工作的重要内容,为了探索他杀案的一般规律,提高对他杀案的识别能力及防范能力,现将我县18年来检验的他杀死亡案例作如下统计分析.1 资料来源与方法本文资料来自本局法医室自1980年至1997年12月检验的他杀死亡案例,共140例,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要求逐年逐例查阅填表,然后统计出死者的性别、年龄、发案时间、加害手段发案原因等项目,并与正常人口资料及自杀死亡案对此分析.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法医病理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和探讨呼吸系统疾病引起新生儿死亡的病理学特点,为法医学死亡原因鉴定和相关医疗纠纷鉴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1993~2008年16年间攀枝花市公安局尸检档案中85例新生儿死亡案例。结果呼吸系统疾病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的首要因素(共56例,占65.88%),其中新生儿吸入性肺炎20例(23.53%)、新生儿感染性肺炎14例(16.47%)、新生儿窒息12例(14.12%)、新生儿肺透明膜病6例(7.59%)、新生儿肺出血4例(4.71%)。结论新生儿尸检应重视呼吸系统的检查,根据新生儿发病特点和肺部病理变化明确临床诊断和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16.
陕西地区75例刑事死亡案件的法医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刑事死亡案件进行系统的分析讨论,有利于发现其内在的规律,本文收集2001年1月至2004年12月陕西地区75例刑事死亡案件资料,分析死者年龄分布、损伤类型、损伤部位、死亡机制等法医学特征,并与其他地区同类资料进行比较,以期为法医学检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深圳市607例道路交通事故死亡案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欣  李志宏 《法医学杂志》2003,19(3):158-158,160
道路交通事故是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一个严重问题。本文对深圳市2000年发生的607例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的人员尸检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就深圳市人口的组成、死亡的高危人群、事故高发地点、肇事方式、死亡原因等多个方面加以探讨,以期找出发生原因,预防、降低事故的发生。1资料全部资料来自于深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事故处理科2000年道路交通事故死亡档案资料,共607例。2结果2.1一般情况在607例中,男性297例,女性310例,男、女比例为1∶1.04。年龄最小的1岁零10个月,最大的76岁。其中21~30岁243例,31~40岁182例。案发时间上,607例中发生在12~1…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监管场所非正常死亡案例进行筛选、收集,分析其影响因素及法医学特点。方法收集某鉴定中心2000—2015年间受理的监管场所在押人员非正常死亡案例25例,从性别、年龄、历年发案数、死亡原因、死亡方式等方面分析其特征,并对公安类监管场所和监狱类场所的案件性质进行对比。结果涉案死者均为男性,中青年人群为高危人群,历年发案数量呈逐年下降趋势。公安类监管场所的伤害案件发生率(64.7%)大于监狱类场所(12.5%),而监狱类场所的自杀率(62.5%)高于公安类(23.5%)。死亡原因以损伤和窒息为主,其他还有中毒和电击等。结论监管场所非正常死亡案件暴露出执法不规范、监管有漏洞、医疗水平差等问题。进行全面、细致的尸体解剖对于查明此类案件的死因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法医实践中,消化道或呼吸系统急性出血死亡并不罕见,但是咽—食道交界处出血死亡较少。由于出血部位特殊,在尸检时往往容易疏漏,现将笔者在法医实践中所遇的1例报道如下:1案情简介2004年2月5日中午,公安机关接死者亲属报案:“因2天未发现死者行踪,寻找中发现已死于自家寝室床下,下半身赤裸,多间房间凌乱,床上及地面到2分析讨论根据对死亡现场和尸体的勘查检验,金某被他人加害致死可以排除。结合模拟现场重建分析:金某应是在睡眠状态疾病发作,大量呕血及便血,在紧张、慌乱和恐惧下,下床寻找药物自救,并到卫生间清洁处理身上的污物,多次碰撞…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本系法医病理学教研室1974—1990年经系统尸体解剖,排除其他死因,最后鉴定为抑制性死亡的尸检共20例。结合文献,对抑制性死亡的特点、发生机理进行了讨论。认为抑制性死亡的法医学鉴定应十分慎重,除排除其他死因外,还需具备如下条件:死亡迅速,发生在相应刺激之后,有目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