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完善我国捐赠人税收优惠制度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慈善捐赠是由社会公益组织调节的第三次分配,它是均衡财富分配、弱化收入两极分化的一种途径,时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美国、英国等国都规定了一定的税收优惠来鼓励慈善捐赠,我国也有这方面的规定,但存在一定不足。借鉴英、美两国的经验,我国应该从增加能使捐赠人获得捐赠税收优惠的慈善组织数量、提高捐赠优惠比例、出台实物捐赠抵扣具体办法、统一内外资企业捐赠扣除额度等方面来完善慈善捐赠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2.
国内志愿服务一般不涉及税收问题。而在有些国家,志愿服务活动可参照慈善捐赠活动减税政策获得税收减免。国外研究表明,减税政策对慈善捐赠、志愿服务等具有显著积极影响,是促进慈善事业、志愿服务事业的重要手段。英国“C志愿计划”是国外较好案例,它在实践层面证明,税收政策与志愿服务密切相关,志愿服务税收减免政策可铸就多赢局面。国外研究和实践对我国发展志愿服务等公益事业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发展慈善事业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它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调节国民收入分配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但我国慈善事业存在着慈善意识薄弱、慈善组织少、捐赠水平低、富人捐赠少等问题.分析表明,这是慈善制度不完善、过分否定传统文化、公信力不强以及募捐忽视普通民众等原因引起的.因此,应采取完善捐赠制度、加强教育、完善慈善组织运营与监督机制等措施.  相似文献   

4.
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不公问题仍十分突出,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谁来分配",即国民收入的分配权属于人民,在我国就是要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行使分配权。市场在初次分配过程中不可能使收入分配自然而然公平合理,需要一系列法律制度作保障;在再分配过程中,则主要依靠法律、政策,特别是财政、税收杠杆来调节;另外也要通过慈善事业引导第三次分配,帮助完成国民收入合理分配的使命。  相似文献   

5.
慈善捐赠是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影响着第三次分配作用发挥。基于2014年、2016年和2018年三期CFPS调查数据,考察了互联网使用对家庭捐赠行为的影响效果及作用机制。当前互联网使用显著提高了家庭向亲属捐赠、其他人捐赠、社会捐赠的数额,同时互联网使用对上述三类捐赠的作用效果不同,具体而言对亲属捐赠的影响最大,对社会捐赠的影响次之,对其他人捐赠的影响相对较小。互联网使用通过丰富结构型社会资本和关系型社会资本提高家庭三类捐赠规模,并通过丰富认知型社会资本积累促进家庭向亲属捐赠。研究不仅深化了对“互联网+慈善”的理解,而且对促进公众参与慈善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四川汶川地震的救灾捐赠活动反映了我国以捐赠为主的慈善制度的主要特点,同时,也凸显出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瓶颈,主要表现为我国慈善文化缺失、有关慈善的法律规治不统一、激励机制不完善、监管体系不健全,这使我国慈善活动的不具有普及性和持续性。借鉴慈善事业发展比较成熟的发达国家的先进做法,我国应加强社会主义慈善文化建设、统一慈善立法、完善激励慈善活动的税收政策、健全慈善活动的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7.
必须把研究分配问题的视野拓展到公共服务或公共品的分配,构建四次分配的新理论。一次分配按生产要素的贡献大小进行分配;二次分配最能体现公平原则的是均衡;三次分配,即公共服务或公共品的分配,最能体现公平原则的是均等;四次分配,也就是捐赠和慈善,最能体现公平原则的是能力。依据四次分配理论,必须对我国现行的分配政策和相应配套措施进行适当的改革和调整。  相似文献   

8.
慈善事业是国民收入"第一次分配"、"第二次分配"外的重要手段,它在调节社会贫富差距、保持社会公平正义方面作用显著.以江西省吉安市慈善事业为例,近年来革命老区慈善事业发展有了长足进步,慈善理念广泛传播,募捐能力有效提升,扶贫济困价值全面彰显,但革命老区慈善事业在发掘社会慈善潜力、管理慈善资金、优化慈善队伍等方面仍然存在不少提升空间.文中从七个方面对革命老区慈善事业健康有序发展路径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9.
促进教育发展的税收优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税收优惠是间接增加教育经费的重要手段。我国目前实行的税收优惠政策在受教育者个人、民办学校、校办企业、教育捐赠上存在着一些不足。我国的教育税收优惠政策应在以下方面进行改进:加大对受教育者的税收优惠力度;调整民办教育税收政策;逐步取消校办企业税收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和个人的教育捐赠。  相似文献   

10.
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检视及其调整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存在许多问题:初次分配中,收入分配过分向非劳动要素倾斜而劳动要素报酬率过低;在再分配环节中,存在“五高五低”;第三次分配的调节作用有限。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不合理,既不利于扩大消费需求,也影响宏观调控效果,更带来诸多经济社会问题。调整优化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战略举措主要有:完善生产要素市场,通过市场发现生产要素价格;不断提高劳动报酬;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1.
在实现财富总量增加的同时,减小收入分配的不公平性,实现全民的共同富裕,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笔者为当前收入分配困局提出的建议是,两个加快,即加快城市化发展,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四个完善,即完善国民收入的第三次分配,完善政府转移支付制度,完善税收调节机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2.
公司慈善捐赠决策权源于股东权,属于股东共益权。这一权利与股东利益保护是对立统一的,在公司慈善捐赠决策权运行中必须保障决策公开、合理。由于目前我国公司慈善捐赠决策权行使混乱无序,决策不适当屡有发生,公司公信力屡受质疑,基于此,有必要完善公司慈善捐赠决策权主体,构建由股东(大)会、董事会、法定代表人以及公司慈善基金会组成的多元化公司慈善捐赠决策权主体体系,实现公司慈善捐赠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相似文献   

13.
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严重失衡有其体制性成因:分权式的财政税收体制导致企业税费负担加重,土地转让产生的巨大收益成为某些利益阶层获取的主要目标;选拔式的干部任用体制导致国民收入分配向地方政府、资本倾斜及劳动者收入增长缓慢;集中的资源控管体制导致社会矛盾日趋尖锐;断裂式的社会保障体制有时甚至扩大了收入分配差距。  相似文献   

14.
不同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第三次分配是由社会机制主导的资源配置活动。在推动共同富裕历史进程中,第三次分配的实现不仅能助推“先富”带动“后富”,而且能提升全社会的道德水平和精神文明程度,更好地助力精神生活维度的共同富裕。探索第三次分配推动共同富裕的实现途径,要考虑的基本问题就是第三次分配参与主体的主要构成及如何激发参与主体的活力。就第三次分配的参与主体而言,党员干部、广大青年学子、高收入群体以及慈善组织是主要构成部分;要激发第三次分配参与主体的活力,发挥其在第三次分配中的主体作用。同时,初次分配、再分配与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问题,也是关乎第三次分配能否实现的一大重点。  相似文献   

15.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受到诸多体制性因素的推动和制约,因而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失衡也就有其体制性根源:分权式的财政税收体制造成"经营城市"大行其道而导致企业税费负担加重,土地转让产生的巨大收益成为某些利益集团获取的主要目标;选拔式的干部任用体制造成投资偏向、资本偏向和企业偏向,从而导致国民收入分配向政府、资本倾斜及劳动者收入增长缓慢;集权式的资源控管体制造成国民收入分配越来越有利于政府利益集团、垄断利益集团、资本利益集团和权贵利益集团,从而导致社会矛盾日趋尖锐;而断裂式的社会保障体制对国民收入分配的正向调节作用并不明显,有时甚至是扩大了收入分配差距。  相似文献   

16.
2008年我国南方地区的雪灾和汶川大地震灾害发生后,我国绝大部分企业纷纷慷慨解囊,积极参与慈善捐赠活动,为灾区的恢复重建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但是在此之前,我国的企业很少参与慈善捐赠活动,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状况呢?今后如何建立企业慈善捐赠的长效机制,促使企业积极参与社会各种慈善捐赠,文中对此进行了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两种税收乘数的考察,不难看出,通过税收政策来调节国民收入或者通过降税来剌激经济增长,其作用是极其有限的,这一观点为政府增税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为主张税收政策对经济增长无效的观点提供了佐证。对于经济增长而言,税收政策可能至多是一项辅助性政策。  相似文献   

18.
国民收入分配存在一定的失衡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失衡的重要方面。三大产业就业结构与增加值结构失衡是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形成的重要原因。具体而言,三大产业的成本结构特征规定着初次分配中的劳动者报酬;三次产业的人均增加值、劳动报酬占比、人均劳动报酬与初次分配有其关联;产业结构上"要素反效率配置"限制着初次分配中的劳动报酬增长。  相似文献   

19.
慈善捐赠对于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还缺乏完善的慈善法律制度来规范慈善募捐等行为,致使募集人信息公开透明度不高,捐赠人的权利经常受到侵害。这严重打击了捐赠人的积极性和对我国公益事业的信心。本文从捐赠人权利的相关基础理论出发,通过调研和案例分析具体探讨了我国捐赠人权利行使的障碍和慈善捐赠行为的法律性质,以进一步推进捐赠人的权利保障和救济制度完善,促进慈善事业和慈善捐赠法律规范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慈善捐赠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关企业在慈善捐赠理念、规模及模式上都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两国不同的文化基础、市民社会发育程度及制度环境等因素所致。为促进我国企业积极从事慈善捐赠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就必须从培育现代慈善文化、营造良好的制度空间、规范政府在慈善捐赠中的角色定位与作用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