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八八六年,拉法格在《关于婚姻的民间歌谣和礼俗》这篇论文中,第一次科学地运用各民族的婚姻礼俗资料,“来回溯父权家庭的起源”。他指出:“在各族人民中,婚姻曾经产生了为数甚多的民歌,同时也形成了稀奇的礼俗;博古的学者搜集了这些材料,而历史学家却很少利用这些材料来追叙往昔人民的社会风俗。”各民族千姿百态的婚姻礼俗,是一种包罗万象的民俗事象及文化现象。它不仅与各族人民的生活和家庭形式相适应,而且与各民族历史上形成的宗教信仰、民族心理、社  相似文献   

2.
婚姻心理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民族文化价值观和文化心理的反映。其他民族一样,新疆维吾尔族人们也在漫长的社会发展中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的婚姻心理及其特点,这些心理的形成受诸多文化因子——居住环境、社会结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政治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本文通过对维吾尔族的婚姻心理,探讨了维吾尔族婚姻心理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3.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畸高。随着这些人口渐次进入婚龄,男性婚姻挤压就是必然结果。在区域发展不平衡、人口大规模流动的背景下,民族地区农村女性受婚姻收益最大化的驱动,在向发达地区劳务迁移的同时,实现了婚姻迁移,而民族地区农村男性在劳务迁入地婚姻市场缺乏竞争力,只能回乡择偶。这一新变化打破了本地婚姻市场性别结构平衡,导致男性的婚姻挤压尤其严重。民族地区农村男性婚姻挤压具有扰乱婚姻秩序、影响社会稳定和加重养老负担等社会后果和潜在风险。多措并举校正出生性别比失衡、提高民族地区农村男性的婚姻竞争力、探索对他们的关爱帮扶措施,是治理民族地区农村男性婚姻挤压的主要举措。  相似文献   

4.
《史记》记载了众多婚姻形态,如族外婚、媵妾婚、聘娶婚、政治联姻等,这些婚俗具有珍贵的文化价值:一是再现了当时民众原生态的婚姻生活,为研究古代婚俗提供了翔实的资料;二是它蕴含着不同的伦理道德观念和民族文化心理,为我们探讨民族文化心理的变化提供了依据;三是它投射出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影像,是研究古代政治、经济的珍贵材料。  相似文献   

5.
审视新中国成立初期民族地区婚姻纠纷的调解机制可看到,一方面,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与1953年的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运动并未在民族地区推行,而是实行了变通的稳定政策,保留了民族地区传统的婚姻调解机制;另一方面,在社会动员的背景下,国家元素影响了民族地区固有的婚姻调解机制,从而为迈向现代型的婚姻与法律关系奠定了基础。在此悖论逻辑的背后,透视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对民族地区的治理理念,即在保持民族地区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对民族地区社会进行渐进性的改造。  相似文献   

6.
中缅边境地区少数民族通婚圈存在着一个核心结构,即在本县范围和相邻缅甸村寨之间的民族内婚,中缅跨国婚姻一直存在于这一结构中。随着通婚地域扩大和族际通婚的增加,中缅跨国婚姻也呈现出了相同的变迁趋势。而通婚圈变迁的原因亦能解释中缅跨国婚姻的变化。在变迁中,民族习以为常的跨国通婚超越了民族内婚的涵义,其被凸显的过程是国家法规政策对其管理加强的过程,也是边民国家认同意识日益增强的表现。  相似文献   

7.
布依族的婚姻习俗和其他民族的婚俗一样,作为社会生活组织形式的婚姻与家庭都是随着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而发展,民族的婚姻习俗随着社会经济基础的变革而变革曲。然而,婚姻制度,家庭形式的变化不一定都能跟上社会经济形态发展的速度。即还不能与之保持“同步”。只能是伴随经济基础的变革而逐渐演变。因此,在某些文化尚不发达的民族中,婚姻制度往往落盾于社会经济基础发展的变化,往往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仍然保留和残存着以往社会的婚姻形态残余,或者称遗风。这是已被中外无数事实所证实了的。  相似文献   

8.
藏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藏族群众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创造出独具特色的藏族婚姻习惯法,对藏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藏族婚姻习惯法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动。纵向比较藏族婚姻习惯法的旧西藏时期和解放后至今两个时期,分析变迁之后的藏族婚姻习惯法和国家法之间存在的冲突,进一步提出未来藏族婚姻习惯法和国家法的融合之路。  相似文献   

9.
黄海,男,瑶族,湖南省江永县人,贵州省民族研究所研究员。1968年9月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分院(现中南民族学院)政治系,师从人类学家、民族教育家岑家梧先生。大学毕业后长期在贵州瑶族地区工作。黄海同志在长期的基层工作中,积极进行民族调查和民族研究,并用人类学、民族学知识,指导瑶麓瑶族进行婚姻改革,利用传统的“石牌律”制度,竖立了婚姻改革的新石牌,得到了广大瑶族同胞的拥护。同时不断学习布依族、水族、壮族、侗族等民族的语言,了解各民族习俗。1995年调贵州省民族研究所后,先后出版了《瑶山研究》、《瑶麓婚碑的变迁…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后,苗族的婚姻习惯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随着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制度在苗族地区的深入,苗族的婚姻习惯也受之影响,那些不利于自身发展的习惯被简化了,但云南苗民至今还保留着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婚姻习惯。尽管部分这些习惯与我国现行《婚姻法》基本原则存在冲突却依然被保留着。法律尊重少数民族婚姻习惯与《婚姻法》的施行之间的矛盾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而我国《宪法》和《立法法》为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苗族地区变通实施我国《婚姻法》提供了法律基础,列宁关于处理民族问题的论断也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人们总是艳称着苗族青年男女恋爱婚姻的自由,男女社会地位的平等。一般说来,这有一定的根据,因为苗族不仅封建社会尚未充分发展,而且据说苗族不曾经过奴隶制社会,这样,“男尊女卑”“男权、夫权”之类旧制度。旧礼教和旧意识加诸苗族妇女的束缚,较之汉族妇女自然要少得多。这的确是值得称道的事。然而,倘若据此即得出结论说,苗族妇女的社会地位从来就很高,男女之间早就完全平等,从而恋爱婚姻也是天生那么自由,那就未必尽然。要想弄清这个问题,除作社会调查而外,从大量民歌民俗中也可寻绎得出某种信息来。特别是有关婚姻的古老民歌,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拉法格说过,“在各民族人民中,婚姻曾经产生了为数甚多的民歌,同时也形成了希奇的礼俗,博古的学者搜集了这些材料,而历  相似文献   

12.
陈业强 《思想战线》2012,38(2):139-140
婚姻迁移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婚姻迁移既有经济的因素亦有文化的原因,既受社会制度变化的影响亦受女性主义思潮的影响。在当下中国社会急剧转型时期,关注怒江傈僳族妇女的跨省婚姻迁移,了解在不同民族互动过程中出现的文化冲突及适应问题,对于保护  相似文献   

13.
婚姻,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份。婚姻既受自然因素的影响,也受社会属性的制约。苗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既同于其他民族,又独具特点的婚姻形式和婚恋价值观。这一切与苗族传统居住方式所形成的民族习俗、文化心理等社会属性有着极大的关系。本文试从黔东南地区出发,就苗族传统居住方式的特点,以及它所产生的社会属性,来探讨它对婚姻的影响。 一、苗族居住方式的特点 历史上由于民族压迫与剥削的原因,形成了今天苗族人民居住在边远山区的状况。这些地方地形切割大,地面崎岖,交通阻隔,形成了与外界相对隔离的状态。这种地理形势,决定了苗族居住方式必然具有自己的特点。我们可以从其村寨座落和家庭的内部结构两方面具体、明晰地看到苗族的传统居住方式的特征。 苗族村寨一般由一百户左右组成,也有五、六百户甚至上千户的,如雷山县西江镇就有1217户。这些村寨一般选择在山坡上,或者是一个地势较高而且闭塞的坝子上,四面环山、逐级而上。选择这样一些地方居住的原因,是逃避和防御冲突的结果。对此,苗学研究权威凌纯声先生曾在《苗族的地理分布》上有过描绘:苗族居住在平均海拔一千公尺以上的地方,西南  相似文献   

14.
在前阶级社会中,家族是民族共同体的构成物,与民族(peoples)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民族学家历来很重视婚姻家族的研究,不论是J.J巴苛芬(1815—1887)或J.F.麦克伦那(1821—1881)或E.韦斯特马克(1862—1939),直至当代大多数民族学家,都注重研究这个问题。在婚姻家族调查研究方面取得最大成就的,要称L.H摩尔根(1818—1881),他发现了人类最古老的婚姻家族制度,说明了它们的发展规律。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摩尔根和前人  相似文献   

15.
赵莲 《中国民政》2011,(6):43-44
边民事实婚姻是指居住在边境一线地区的两国边民,男女之间缔结婚姻时不按照国家《婚姻法》和《婚姻登记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办理结婚登记手续,而是按照本民族的嫁娶习俗,摆酒席请客之后就结为夫妻、组成家庭的婚姻。这类婚姻在云南边境一线地区较为普遍。  相似文献   

16.
婚事多磨格外喜俗话说,好事多磨。朝鲜族的青年从恋爱到结婚,不知要经过几多波折哩。这些波折可不是情人们自己闹的矛盾,而是按风俗习惯人为制造的。能够度过这些难关,婚姻才显得格外美满。朝鲜族的婚姻早已废除了封建社会那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清规戒律,一律时兴自由恋爱。年轻的小伙子要是看上了哪一位姑娘,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向姑娘求婚。一般说来,求婚是艰难的,因为朝鲜族姑娘能歌善舞,会耕能织,对小伙子挑得也很苛刻。要求小伙子不仅具有朝鲜族的一切好品德,还要具有本民族的文娱体育爱好、技艺专长。摔跤是朝鲜族最喜欢的体育运动,如果哪个小伙子能在一年一度的摔跤比赛中获  相似文献   

17.
清代民国时期,农奴制度下的藏族居民在婚姻形态上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地域性和复杂性,存在着一夫一妻、一夫多妻、一妻多夫等多种婚姻家庭形态。考察西藏居民的婚姻家庭形态变迁,必须将其置于藏族特定历史阶段的生产方式、道德观念、宗教信仰、地理环境等因素中考量。尽管藏族的婚姻与家庭保留了较多的、落后的婚姻形式残余,但其中也有很多合理并与其地域特征相适应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所谓民族风俗习惯,是指各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在饮食、居住、服饰、婚姻、生育、丧葬、节庆、礼仪等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广为流行的喜好、  相似文献   

19.
在婚姻生活中,有时你幸福得像花儿一样,而有时又会伤心落泪,婚姻里是否也有规律可循?七年之痒是否存在?心理专家将婚姻分成了七个阶段,同时对每个阶段的感情和婚姻状况进行了分析和建议。让这些情感忠告,帮助我们把爱情和婚姻进行到底吧!  相似文献   

20.
试论近代少数民族婚姻形态的宗法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婚姻是人类生理、心理发展和繁衍后代的自然需要,是构成家庭、产生宗族的基础.我国近代少数民族的婚姻形态,处处渗透着宗法的色彩和内容,反映了宗法的族权、父权、夫权、神权在少数民族家庭婚姻生活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体现出浓厚的宗法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