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政府陷入财政金融政策困境。由于预算税收急剧恶化,景气对策愈来愈依赖公债发行,日本的国家和地方公债已达668万亿日元,相当于1.3倍日本的GDP。日本目前是西方七国中财政状况最糟糕的国家。为实现财政重建和经济复苏,日本政府出台一系列相关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2.
一、战后日本财政体制的变化——国债的大量发行及其国债财政体制的确立。 战后,日本的财政管理,大体上可划分为三个时期:(1)1945~1949年战后通货膨胀时期的财政管理。(2)1950年以后的基于平衡监督理念而进行的财政管理。(3)1965年以后大量发行国债的财政管理。战后,日本鉴于战前国债发行的经验教训,一直采取比较保守的财战政策,严格控制国债的发行。但是,自1964年起一度高速增长的日本经济开始出现下降趋势,到1965年便出现了严重的萧条景象。在国家税收急剧减少的情况下,日本的财政支出却大幅度地增加,日本自1950年以来所奉行的均衡预算出现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政府为了弥补财政预算的不足以及为了刺激经济的回升,终于放弃了1949年道奇计划以来所坚持的平衡财政的方针而实行赤字财政,决定发行1972亿日元的国债。至此,日本的财政管理模式开始山均衡财政向大量发行国债的财政转化。 如果说1965年日本发行国债是为了弥补年末财源不足而采取的紧急措施,那么1966年日本则是有计划的发行国债。1966年度预算,一般会计年初预算规模为43143亿日元,比上年度初预算增加了17.9%,而国家税收的增加不能满足如此庞大的支出。因此,依据财政  相似文献   

3.
2004年7月,日本内阁府编制出版了当年财政经济白书,副标题为《没有改革就没有增长Ⅳ),这是沿袭2001年财政经济白书而形成的,2001年白书的副标题为《没有改革就没有增长Ⅰ》,这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日本白书发生的变化之一,另一个变化是将经济白书改为经济财政白书。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企业文化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受到经济领域、社会意识等新变化浪潮的巨大冲击,日本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进而导致日本企业文化的发展呈现出诸多新特点。本文首先阐述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企业文化发展中呈现的四个显著特点,然后分析了我国借鉴日本企业文化的必要性,最后结合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不足与问题,提出几点建议和启示。  相似文献   

5.
杨茜 《日本问题研究》2004,(4):33-36,32
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后,随着经济增长率的不断下降,甚至出现了通货紧缩、经济衰退的严峻局面。面对日趋恶化的经济形势,日本政府采取了以扩大国内需求为主要目标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本文结合当前日本经济的情况,对10年来日本财政政策的效力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90年代以来日本的财政政策。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财政政策的实施及其效力为摆脱经济的长期萧条,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投入大量财政资金用于刺激景气,这突出的表现在:一方面,日本政府在减税的同时,不断扩大财政支出规模,即扩张预算。税收占国民收入比重下降,由1990年的27.2%下降到1999年的22.1%,后略有回升,2002年为  相似文献   

6.
日本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措施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扩展,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日益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日本经济陷入低迷,日本大学生的就业也面临很大的困难,这引起了日本社会各界的重视,并积极参与大学生就业的促进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日本的经验对我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英国和日本国有企业改革的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世纪70年代末,英国开始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主要是通过股份制形式,有计划、分 步骤、谨慎地推进国有企业私有化的进程,在某些行业尤其是竞争性行业取得了较好的成 效,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英国的做法从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逐渐影响到世界许多国家, 日本就是其中之一。总结英国和日本国有企业改革的经验,对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具有一 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平成30年间,日本经济发展停滞,税收低迷,社会保障支出迅速膨胀。财政出现了极为严重的"寅吃卯粮"现象。赤字国债的发行数额剧增,国债占比急剧上升,债务危机凸显。由于日本国内储蓄剩余丰厚,债务的外债依存比率较低,发行的国债基本上可在国内全部消化。虽然日本不会立刻出现类似于希腊等国的债务危机,但这种"寅吃卯粮"的现象显然是不可持续的。文章回顾平成30年间日本的政府财政状况发生的变化,并对此间日本政府曾经尝试过的几次重大财政改革加以探讨,最后从财政的角度展望"令和"。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初期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经济开始了长期的调整阶段,经济增长持续低迷,特别是自1997年以来,日本经济停滞进一步深化。到目前为止,已出现了战后未曾有过的连续两年的负增长,消费、投资低迷,金融体制不稳定,信用收缩,复苏乏力。本文主要分析20世纪90年代日本政府为促使其经济走出萧条实施的经济政策及其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0.
日本作为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在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惨重失败以后,却出人意料地在短短不到30年的时间内,快速地在战争废墟上异军突起,20世纪70年代一跃成为继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后的世界第三大工业国和经济强国。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日本经济盛极而衰,使学界愕然。特别是90年代以后,日本更是步入了漫长的衰退期。对日本的兴盛与衰落以及以后的走势,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这些学者中,有一位比较特殊,他就是森岛通夫教授。  相似文献   

11.
日本财政投融资体制改革的特点及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的财政投融资体制曾经对日本经济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但是,随着日本经济的不断发展,财政投融资的僵化体制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新的经济发展形势。在这一背景下,以市场筹集资金为核心的财政投融资体制改革便展开了。此次改革有如下特点:总体规模逐步缩小;资金来源更加多样化;资金运用方向有所调整;加强信息披露引入政策成本分析机制等。从日本财政投融资体制改革中我们可以借鉴的是改革方向的市场化、信息的透明和资金的重点集中投放。  相似文献   

12.
日本育英奖学金政策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是世界上最早在全国范围内向大学生提供财政资助的国家之一。日本政策向大学 生提供的直接资助是“日本育英奖学金”。该奖学金有两占与众不同,它不是只向少数学习 优异者奖授的奖学金,也不是向学生普遍提供无需偿还的助学金;它是以借贷方式“奖贷”给 那些学业优良且家庭经济状况不佳的学生的。半个多世纪以来,这种助学贷款政策不仅在 日本国内行之有效,而且也越来越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及各国高教 界的关注与赞赏。  相似文献   

13.
福泽谕吉(1834—1901)作为日本明治时代的杰出启蒙思想家,被誉为“日本文明之父”和“日本的伏尔泰”。在日本明治维新之后,他的思想得到极其广泛的传播,不仅影响了日本的国民和政府,而且在中国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20世纪初期被梁启超、陈独秀、杨贤江等人介绍和传播,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也有许多学者对其分类介绍和研究。如从其哲学思想、教育思想、道德思想、实学思想、文明史观、资本主义现代化思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在高新技术创新能力上的巨大差异,导致美、日间在产业结构和经济战略层次上的差距日益拉大,由此引发了日本研究生教育改革.本文主要介绍了其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背景,并分析了其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特点,以期对我国新时期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日本经济陷入了萧条漩涡,剖析导致日本经济长期萧条的深层次原因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实证分析表明,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90年代以来日本的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相对下降趋势。微观生产效率和要素配置效率的下降是导致日本全要素生产率增速下降的重要原因。微观生产效率下降主要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与国际市场份额萎缩导致企业技术进步减缓所致,要素配置效率下降主要源于结构调整滞后造成要素难以从低效率产业和企业转移到高效率产业和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速下降抑制了潜在产出的增长,并与需求不足引发的产出缺口一道,导致了日本经济的长期萧条。在中国目前提出供给侧管理的背景下,研究日本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原因及其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对于步入新常态的中国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日本职业高中课程改革给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越 《日本问题研究》2003,(3):37-39,43
日本作为职业教育发展较早的国家,历来有重视职业教育的传统。近几十年来,经济和科学的飞速进步又引发了日本职业教育内部的多次改革。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起,日本职教界提出了新的职业教育思想,适应产业经济的发展,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灵活措施,培养适应能力强的就业人员,发展开放型的职业教育,在改革职业科目和充实教育内容、设置灵活多样的教育课程等方面实施了一系列的措施。我国职业高中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兴盛、20世纪90年代的滑坡后,在新世纪又出现了复兴的可喜现象,这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和教育的全面发展都是一个好时机,抓住这一时机,提高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日本经济从战后以来到20世纪90年代初,基本处于高速增长或平稳发展状态,就业状况也非常稳定,失业率很低。即使在70年代初的第一次石油危机后,欧美各国失业率迅速升高,多数欧洲国家的失业率已达到2位数,日本也始终保持在2%左右,最高年份也不超过2.8%。按照凯恩斯经济理论,2%左右的失业率被认为是不存在非自发性失业的"充分就业状态"。但是,自"泡沫经济"崩溃以来,日本经济一蹶不振,失业人口剧增。完全失业率自1998 年4月突破4%大关以来,一直攀升,2001年终于突破5%大关。失业人口自1994年底为194万,到1998年底上升为294万,增加了整整一百万,1999年突破300万大关,到2003年一直居高不下。从衡量就业状况的另一重要指标"有效求人倍率"来看,1990年为1.43,到  相似文献   

18.
在世界范围内掀起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浪潮中,意大利作为老龄化危机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迫于财政压力开始对其养老金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成为“名义账户”的首批实践者。改革后,意大利确立了多支柱的养老金体系。近十年的运行实践表明,“名义账户”制在意大利取得了较大的成效,成为发达国家成功引入“名义账户”制的一个拓荒者。本文首先分析了意大利旧体系的弊端,交代了改革的背景和动因,分析了新制度带来的诸多新变化。最后,总结了新制度面临的问题、挑战、经验和教训,同时还指出,未来的改革进程具有许多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9.
"蛰居"是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社会病理现象,是一种丧失社会行为、自我封闭的消极生活状态。在当代日本急剧的社会转型中,蛰居经历了从萌芽、增多到社会问题化的演变过程。青少年蛰居萌芽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后已步入富裕社会的20世纪70年代末期。80年代,伴随着大众消费社会的到来和"不登校"问题的凸显,蛰居现象不断增多。90年代,日本进入泡沫经济崩溃后面临全面转型的多元化时代,蛰居逐渐由隐性现象向显性社会问题转化。21世纪以来,随着"格差社会"的出现及少子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愈演愈烈的蛰居现象已成为关系到日本社会未来发展不容忽视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从日本的邮政民营化改革来分析日本的经济改革举措以及今后的发展动向,可以较为全面和客观地描述日本的现实经济状况,有助于把握日本今后可能做出的政策选择.日本的邮政民营化改革政策并不明确,也并不完善,但日本政府却依然将之付诸实施,其目的就在于激发民间经济活力,试图自上而下地构建经济发展的新结构.这种结构既非原有的干预型,亦非完全的自由型经济体制.作为日本经济改革的"主体",邮政民营化具有再建财政和扶持民间经济的改革初衷,但实施过程中有可能出现诸多问题,改革的效果值得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