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制度分析是体制改革的重要层面,新制度主义为制度分析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以制度本身为分析变量,利用历史制度主义分析方法建立结构性制度变迁分析框架得出环境催生和推进了制度演进,制度与行为者的相互作用推动了制度变迁,价值理念决定了制度的目标方向。建立历史性制度变迁分析框架发现政治制度的路径依赖特征强化了体制改革的阻力,而找到历史否决点是推动改革的关键。因此,需要加快制度的程序化法制化,把握环境变化抓住机遇完善党的执政方式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核心价值观,处理好权力与利益的平衡博弈。  相似文献   

2.
我国多党合作制度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在我国的政治生活中,多党合作制度的制度结构已经适应了我国社会历史的发展,确立了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模式,产生了很好的制度效率,是不需要改变的0但社会发展的持续性及人的有限理性要求要不断进行制度变革与创新,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因此,在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中,主要是加强我国多党合作制度安排的制度设计,所以本文试图运用制度设计理论对如何提高我国多党合作制度效能的制度设计原则和要求作一个探索,以此来强化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适应性,提高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制度效能。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的政治生活中,多党合作制度的制度结构已经适应了我国社会历史的发展,确立了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模式,产生了很好的制度效率。但社会发展的持续性及人的有限理性要求要不断进行制度变革与创新,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因此,在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中,要研究如何运用制度设计理论完善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等各项制度安排的制度设计路径选择,以此来强化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适应性,提高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制度适应性效率,以应对国际、国内各种复杂的环境,更好地推进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4.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制度的执行力。实践证明,执行反腐倡廉制度意识强,贯彻有力,腐败就少,即使发生了腐败现象也比较容易遏制;相反,对反腐倡廉制度执行不力,制度就发挥不出应有效用,腐败行为就会层出不穷,难以遏制。笔者对反腐倡廉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就如何增强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多党合作制度与政党关系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党制度规定政党关系,中国多党合作制度为政党关系和谐提供了制度保障;中国多党合作制度功能的发挥,促进了政党关系和谐;进一步发展和谐的政党关系,关键在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多党合作制度。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在我国的政治生活中,多党合作制度的制度结构已经适应了我国社会历史的发展,确立了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模式,产生了很好的制度效率,是不需要改变的。但社会发展的持续性及人的有限理性要求要不断进行制度变革与创新,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因此,制度设计理论对在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中,如何加强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安排的制度设计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通过制度安排将公推公选制度定位为党政正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基本制度,是对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重要制度贡献。公推公选制度通过科学的制度理念、制度设计、制度适用和制度安排,在实践创新中以民主的精神、法制的精神、科学的精神彰显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核心价值理念,并在科学化意境中实现了选人用人制度在多轨制困境下的定向突围,为解决多轨制现状下选人用人的制度选择性问题、制度矛盾问题以及制度的自由裁量空间过大等问题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制度模型。  相似文献   

8.
作为对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察权的一种监督制约机制,人民监督员制度正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但自该制度诞生之初便争议不断,诸多焦点问题亟待厘清。本文首先从该制度实施现状出发,进而通过与人民陪审员制度的横向比较探讨了立法时机问题,并对该制度的正当性基础进行了分析,文中最后提出了完善该制度的设想。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与政治协商制度,是促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丰富和创新。本文从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政治协商制度的历史沿革、存续和发展;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特征、结构、框架;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坚持、完善和机制创新进行了有益的阐述,对党的制度建设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检察机关为了回应社会“谁来监督监督者”的质疑,创立了人民监督员制度。经过十多年的实践证明,该制度发挥了一定的积极功效。但是由于法律依据的缺位,以及该制度设计中存在的缺陷阻碍了该制度功能的进一步发挥。从应然的角度看,实现该制度的法制化和外部化是该制度追求的终极目标,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完善的制度构建,进一步明确人民监督员选任模式、监督范围、监督程序以及监督效力。  相似文献   

11.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2012年3月14日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该决定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这次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以下简称刑诉修正案)对多项制度进行了修订,其中,证据制度也是这次修订的要点。证据制度是刑事诉讼的基本制度,对于保证案件质量,正确定罪量刑具有关键作用。刑诉修正案对证据制度的修订重点完善了非法证据排除制度,强化证人出庭和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12.
辩诉交易制度是美国刑事诉讼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长期受到我国法学界的关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确立,为我们重新审视辩诉交易制度提供了契机。我国法学界尽管已经对辩诉交易制度的现状展开了充分的研究,但对其具体发展的历程和制约因素认识不足。乔治·费希尔教授的著作《辩诉交易的胜利——美国辩诉交易史》揭示了,辩诉交易制度经历了兴起、发展和彻底胜利三个发展阶段,是多方主体长期共同塑造的结果,而非顶层设计的产物。“激励机制”和“权力选择”共同作用,使得各方诉讼主体深入参与到辩诉交易之中,为该制度提供了持久的生命力。费希尔教授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为审慎地看待刑事协商制度,更加深入地分析诉讼制度对诉讼主体的影响,产生了有益的方法论启示。  相似文献   

13.
中国矿业税费制度改革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1994年税制改革以后,逐步形成了矿业税费制度。与国外主要矿业国家的矿业税费制度相比较,分析了我国现行矿业税费制度存在的问题,讨论我国现行的矿业税费制度改革的必要性,进而提出改革思路:吸收国外税费制度中合理的设计理念,简化税制,在区分金、税、费不同性质的基础上合理分类,从而建立清晰、科学的税费制度。  相似文献   

14.
一、劳动教养制度的立法概况我国的劳动教养制度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建立起来的,到现在已有四十多年的时间了。劳动教养制度是带有中国特色的法律制度。应当承认,劳动教养制度,自它建立以来,在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维护社会治安秩序,服务经济建设中心工作等方面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一、渐进式改革减小了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阻力 制度变迁有路径依赖性。建国以来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遵循了这一规律,采取了渐进式的改革方式(1966—1977年社会保障制度遭受破坏阶段除外)。社会保障制度渐进式改革有利于培养居民的社会保障意识和承受能力,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在社会保障改革实践中积累和总结经验,  相似文献   

16.
当债务人无可执行的财产,而债权人生活又相当贫困的情况下,执行救助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债权人的燃眉之急,保障了债权人的正常生活。执行救助制度本应是司法救助制度的应有之义,然而我国的司法救助制度内容十分狭隘,仅限于诉讼费用制度的缓交、减交和免交,因此要进一步从适用范围、执行救助的程序、救助基金管理、制度关联上来完善执行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17.
尽管我国的刑事一审审限制度立法规定相对全面,但该制度在实践中并没有得到不折不扣的执行,刑事超审限问题普遍存在并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危害。学术界对刑事一审审限制度的广泛讨论,引发了我国刑事一审审限制度的存废之争。刑事一审审限制度在我国有继续存在的必要性,应对该制度加以完善并建立综合配套制度,以适应司法实践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中国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改革开放30年间,中国政党制度经历了重新恢复、进一步发展和全面发展与完善,取得了重大成就。  相似文献   

19.
劳动教养制度作为我国的一项法律制度,从1955年诞生至今已近有50多年了,它在维护社会稳定,改造轻微犯罪人员等方面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今天,在建设“法治国”的进程中,人们开始以新的视角来审视它,并进而对涉及这一制度的许多根本性问题提出质疑,这对深化劳教制度的改革乃至推动国家的法制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劳动教养制度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了劳动教养制度改革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财产申报制度是防治腐败的科学机制之一,我国仿照西方也开始了建立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艰难探索。跟进性制度创新其实就是一种制度移植,基于此,本文以制度移植理论为研究工具,结合我国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化面临的诸多困境与难题,对官员财产申报制度构建进行前瞻性审视与思考,并提出相关对策以期带来制度绩效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