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的科学技术观具有深厚的人本意蕴,其理论出发点与旨归均体现了对人的深刻关怀。从现实的人出发,马克思指出科学技术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现实的人的实践决定了科学的本质与内涵。从科学技术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关系出发,他指出科学技术是对人的解放的有力促进。他还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科技异化现象进行了人本主义批判,指出科技对人的奴役其实是人对人的奴役,惟有扬弃私有制,才能克服科学技术的异化。马克思的人本科技观在科学技术成为人类主流生活方式的今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于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是马克思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巨著。马克思将生产关系当作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在研究资本主义的生产中,马克思对他所处时代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并形成了内容丰富的科学技术思想。马克思从生产力的发展逻辑说明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从资本的增值逻辑说明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从人的发展逻辑说明科学技术发展的价值导向。马克思对科学技术应用对生产的影响的分析仍然适用于今日。马克思的科学技术思想启示我们:科学技术的发展要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价值导向,要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根本任务,科学技术发展的世界历史性意义应是全人类的解放。  相似文献   

3.
"三形态说"是贯穿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的核心理论构架,以具体社会形态中的生产关系为研究视域,论述了三种社会形式下人们生活方式的不同样态。在前资本主义社会,人的依附性存在的生命政治表现为政治统治权对人的自然生命的惩戒,构成了传统社会政治治理的主导形式;在资本主义社会,以物的依赖性存在的生命政治呈现为资本权力对人的独立性的一种规训:既包含对种生命的惩戒也蕴含着对类生命的调节;在共产主义社会,自由个性的生命政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从属于他们的社会财富的基础上。究其实质而言,马克思"三形态说"从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视角勾勒出的正是一幅从"人的依附性"到"物的依赖性"再到"人的自由个性"的生命政治学图绘。  相似文献   

4.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当代资本主义产生了哪些深刻广泛影响 ?对传统社会主义体制提出了哪些严峻挑战 ?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 21世纪社会主义会发生哪些变化 ?本文拟就这些问题略加陈述。(一 )  当代世界,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生产力诸要素的主要因素,成为现代经济发展中最主要的驱动力。产业高科技化、高科技产业化,经济知识化、信息化、一体化、网络化,正在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对当代资本主义产生了极其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第一,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着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缓解了资本主义生…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了人的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这使得资本主义社会人的解放成为必要。并且,通过对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阶段社会分工对人的发展影响的分析,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在人的解放中的作用,从而阐释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解放的可能性问题。总之,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分工与人的发展等问题的分析,论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解放的必要性与可能性问题。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是对商品经济条件下人的社会生活异化的批判。从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对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解读,应将共产主义定位为人类的生活观。共产主义确立了人的类生活的理念和人的社会化生活方式。共产主义的类生活的态度是对人异化的生活态度的批判。共产主义的人的社会化生活方式是对商品经济条件下物化的生活方式的否定性超越。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批判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狭隘眼界,揭示了工人阶级在资本主义经济条件下所遭受的种种苦难,以异化劳动理论展开了他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人道价值批判.得出了共产主义革命的理论结论。但马克思在此阐释的是他从费尔巴哈“人的类本质”视角所阐发的社会发展理论,囿于研究视角的旧哲学形而上学思想局限,马克思此时还没有真正形成他科学的哲学思维方式和以唯物史观为基础的社会发展理论。马克思系统而科学的社会发展理论是他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哲晕的贫困》、《其产竞宣言》、《法兰西内战》、《哥达纲领批判》和《资本论》等著作中所逐步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节约是人类社会的一个重要命题,马克思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精辟的剖析,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资源的有限性,节约就等于发展生产力,揭露资本主义节约的异化本质是马克思研究节约理论的原因.资本主义条件下物化劳动的节约和活劳动的节约是马克思节约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公有制、发展适度的规模经营、发展科学技术、发展循环经济是马克思节约理论的中国启示.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在其经典著作中揭示并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悖论,马克思将这些悖论归纳为三个方面,即环境悖论、两极悖论、生存悖论。通过对三方面悖论的揭示,马克思得出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破坏是同一历史过程、富裕与贫困共生、人的独立性以对物的依赖为基础的结论,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提出正是这些悖论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会发展出否定其自身的感性力量。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及当代意义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包括劳动者和劳动产品的异化、劳动活动本身的异化、人同自己类本质的异化、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等四个方面,针对造成异化劳动的原因,马克思提出了消灭异化劳动必须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和从政治上解放工人阶级,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这一理论对于科学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劳动异化现象以及探讨社会主义劳动异化现象是否存在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时间是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重要范畴之一。在批判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时间观的基础上,马克思以人的实践活动为出发点,将时间理解为与人的生存发展、价值意义密切相关的社会时间。马克思的社会时间理论主要是在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中展现的,包括对"物化劳动时间"的批判与"自由时间"的揭示两重维度。透过这两方面,马克思向我们展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生存发展与时间的内在关联,并为实现人的自由个性提供了时间维度的确证。当下,理解马克思的社会时间理论,必须以主体性逻辑取代客体性逻辑、以生成性逻辑取代既定逻辑、以意义逻辑取代虚无逻辑,从而做到享受劳动时间、创造自由时间,并有效节约与合理利用自由时间。  相似文献   

12.
在马克思看来,以往对技术的工艺学角度的理解仅仅是对资本主义在历史上取得的成就的辩护,它不足以敲打资本主义的现实,事实上,自从蒸汽机工业革命推动的资本主义的技术应用即机器大工业时代的到来,技术已经成为现代性最为激烈和集中的表达,人类生活正在被技术不断的改写与重绘,在此之意,技术就是人的现实生活,也是现今时代的最大现象。《资本论》及其手稿作为马克思批判的武器,表现出了对技术的沉思。对马克思来说,技术获得成熟的形态表征着资本主义社会迈入了"现代",整个社会都处在技术引起的这一全新的秩序之中。在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就落脚为对"技术形而上"的批判,就此,马克思通过打破资本主义技术的"现代性"为人类设计和论证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3.
肖杨 《时事报告》2004,(5):46-48
资本主义制度有两种模式。“盎格鲁-撒克逊模式”——以美英为代表实行的以自由市场经济体制为特征的资本主义制度。“莱茵河模式”——以德法为代表的欧洲社会市场经济制度。两种模式孰优孰劣,人们各执一词。了解欧美模式的不同,将有助于评估欧美关系的性质和前景,有助于深刻理解我们所处的世界,也有助于把握多极化世界的发展进程。所谓模式,即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特定的生活场景中,也就是在自己特有的历史、经济、文化等背景下所形成的发展方向,以及在体制,结构,思维和行为方式等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所有制理论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之中,马克思以分工与所有制发展状况的不同将整个人类历史分为五种所有制时期,揭示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在此之后,随着对资本主义社会研究的深入和对东方社会探讨,马克思又提出了资本主义之前的三种所有制形式,对其早期提出的所有制理论进行了丰富和发展。前后两种资本主义之前的所有制形式所指的具体时期略有不同,但都是马克思对生产关系研究的具体的体现,是马克思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探索。两种所有制理论与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交相呼应,共同成为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5.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科学技术经历了一场以原子能利用、电子技术、空间技术为主要标志的巨大革命。这次科学技术革命,使资本主义国家的工农业生产获得了飞跃的发展,引起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结构的变化,同时,也带来了工人阶级的劳动条件和生活方式的某些改变。在这种新的情况下,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又纷起制造种种为资本主义剥削制度辩护的理论,叫嚷什么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对雇佣劳动的剥削正在被“消除”;通过“股票民主化”和“管理民主  相似文献   

16.
时间是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重要范畴之一。在批判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时间观的基础上,马克思以人的实践活动为出发点,将时间理解为与人的生存发展、价值意义密切相关的社会时间。马克思的社会时间理论主要是在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中展现的,包括对"物化劳动时间"的批判与"自由时间"的揭示两重维度。透过这两方面,马克思向我们展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生存发展与时间的内在关联,并为实现人的自由个性提供了时间维度的确证。当下,理解马克思的社会时间理论,必须以主体性逻辑取代客体性逻辑、以生成性逻辑取代既定逻辑、以意义逻辑取代虚无逻辑,从而做到享受劳动时间、创造自由时间,并有效节约与合理利用自由时间。  相似文献   

17.
陈国新 《思想战线》2001,27(6):21-24
自从资本主义产生以来,在科学技术方面已经发生了三次质的变革.科学技术每一次变革都推动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使生产力诸要素产生了不同于以往的质的飞跃,极大地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高科技革命迅速发展,它推动着延续了一个多世纪的工业经济正在转变为信息经济.以此为基础,整个社会也正在转变为信息社会.正确认识科学技术在资本主义生产中的二重作用,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科技发展,可以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与现代西方民主——专制体制论、法治——人治论、威权——民主政府优劣论、公民社会等所谓"普适"理论不同,马克思以鲜明的阶级立场提出了国家政权中无产阶级政党的核心地位,市场模式中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主体,社会领域以实现人的发展为根本价值,同时指出了社会主义国家治理形式的有条件性。马克思的国家治理思想对理解国家治理属性的本质,理解社会主义国家的治理结构、内涵、方式等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经济正义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正义是经济生活领域中的正义问题。马克思在形成和发展自己的经济正义思想过程中 ,无疑受到他所处时代的经济现实的影响。对国民经济学家的抽象经济正义观和资本主义的现实经济关系的双重批判是马克思经济正义思想形成的重要环节。诉求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经济正义思想的根本目标。扬弃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方式是马克思经济正义思想的核心。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是善用辩证法的大师。在批判省思黑格尔和蒲鲁东思想的基础上,马克思"合理运用"否定性原则揭示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全过程。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阶级结构和经济范畴的"内在否定"因素的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确证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生活所遭受的来自自然的、道德的、法律的和资本本身的限制,马克思为我们呈现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界域,也再次指认了"资本是一个活生生的矛盾";通过对"虚幻共同体"的勘察和"真正共同体"的畅想,马克思阐释了超越资本主义的方法和道路。以此来看,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实质性批判中践行着"改变世界"的承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