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族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旅游目的地营销有助于促进该地区旅游业发展。由于旅游目的地营销中存在着公共产品、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导致市场机制失灵,政府有必要介入旅游目的地营销,而且,实践表明旅游目的地营销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政府行为影响。政府行为模式及行为策略应与当前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状况相适应,才能使目的地营销取得较好的营销效果,进而促进民族地区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民族地区旅游目的地是贵州最具有特色的旅游资源,具有较好的经济利益价值。以贵州省黔东南为例,从顾客的需求特征视角出发,运用因子分析法构建一个可操作的指标体系,有效保证旅游营销战略研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黔东南旅游目的地的营销战略提供可行性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3.
国内旅游目的地品牌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晓贞 《思想战线》2013,(Z1):52-55
从1995年旅游目的地形象进入研究者的视线,到2002年发展到对旅游目的地品牌的研究,至今已有18年的历程,本文针对这18年的论文在概念界定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历程与研究内容的分析、评述,并提出关于旅游旅游目的地品牌未来研究的3大主题。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游客的视角,运用关键事件技术的方法对我国游客在旅游目的地与东道主的交往行为进行了分类,并探索了主客交往行为对游客产生的影响。文章的研究结论强调了东道主在目的地营销中的地位与作用,为促进旅游目的地营销效果,基于主客交往影响机制模型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松州》2010,(5)
旅游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旅游目的地之间的竞争,成功的旅游目的地离不开成功的营销。旅游产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旅游目的地营销必须走区域性整体营销之路。绿色生态、历史文化是赤峰市的特色和品牌,是赤峰旅游的文脉。要建立以政府为营销主体、旅游品牌形象为营销核心、旅游产品为营销内容的全新营销模式。在具体营销策略中,旅游产品创新是关键,旅游节庆活动是亮点,多元化、立体化宣传手段是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形象是旅游目的地的生命,也是形成竞争优势最有力的工具。关于目的地形象的定义很多,如何评价这些定义以及良好的目的形象是怎样形成的。具有哪些影响因素等都是旅游目的地研究中十分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陈洪波 《传承》2013,(10):105-107
旅游目的地品牌化日益受到理论界和业界的重视。目前,广西旅游形象定位准确、旅游形象传播方式多样化、营销方式灵活,品牌化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各地也存在品牌化意识不够强、新媒体整合传播方式不足、民族文化个性不够突出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陈洪波 《传承》2013,(8):105-107
旅游目的地品牌化日益受到理论界和业界的重视。目前,广西旅游形象定位准确、旅游形象传播方式多样化、营销方式灵活,品牌化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各地也存在品牌化意识不够强、新媒体整合传播方式不足、民族文化个性不够突出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文化旅游开发中的资源整合策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章怡芳 《思想战线》2003,29(6):58-61
目前我国不少省市地区都有开发文化旅游的意愿,但是由于资源利用的方法不当致使开发状况不佳。文化旅游开发中的资源整合,可运用组织生态学中的“密度依赖”理论和生物地理学中的“物种均衡理论”以及“竞争排斥理论”,对文化旅游目的地内部和区域间的资源整合策略进行分析,探讨多元整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牛海燕 《传承》2010,(12):116-117
"形象战略"在旅游地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旅游目的地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通过在进行大量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目前开封市旅游形象营销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希冀为开封市旅游形象营销战略的修正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形象战略"在旅游地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旅游目的地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通过在进行大量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目前开封市旅游形象营销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希冀为开封市旅游形象营销战略的修正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2.
陈祎波 《今日海南》2007,(12):32-33
加快海南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努力打造国际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把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打造成为支撑海南未来长远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意味着海南旅游业将大力增加“国际”元素,加速与国际接轨。因此,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的海南旅游市场营销战略,应当充分地结合海南旅游发展战略目标,进行有目的有策略的营销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冯学钢 《人民论坛》2023,(3):100-104
近年来,各类短视频平台的蓬勃发展为我国基层旅游目的地营销提供了新的思路,引得各地争相模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风险和挑战。“出圈”不应该成为基层旅游目的地营销的最终目的,如何优化资源转化效率,在未来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旅游才是最终目标指向。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部署,大力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在提升自身竞争力方面深耕细作。尊重市场规律,善用市场机制,培育壮大各类市场主体,加大政府有效制度供给,则是保障文旅深度融合目标实现的破局之策。  相似文献   

14.
黄勤慧 《重庆行政》2013,14(4):76-78
一、城市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概念及构成(一)城市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概念旅游业作为朝阳产业对城市竞争力的贡献愈来愈大,城市旅游目的地竞争力问题已引起专家学者广泛关注,陈兆昆研究了如何提高城市旅游竞争力,苏伟忠等对城市旅游竞争力的评价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还有不少学者选取北京、上海、西安、郑州等大城市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某一城市作了"城市旅游发展"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研究新进展与框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旅游影响研究是旅游研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一直被地理学家、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所关注。本文将重点集中在2000年后国内外关于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的研究取得的新进展上,分别按对目的地居民、社会、文化等研究内容进行总结,并探索性地提出现阶段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的研究框架,以期对未来的深入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旅游服务质量是指旅游服务的提供方满足服务接受方享受服务的水平或程度,服务质量水平的高低通过服务接受方的主观感受来评价。现有文献较多从游客单一主体感知角度来评价服务质量的高低,但是这一评价结论不能全面说明旅游目的地整体服务质量水平。游客评价固然重要,然而旅游目的地其他的利益相关者的主观感知同样不能忽视。旅游目的地的主要利益相关者除了游客以外,还应该包括当地政府、当地居民、旅游企业及员工等群体。从服务的来源看,政府是公共性服务的提供方,企业、居民、员工是盈利性服务的提供方,同时又是公共服务的接受方,而游客始终处于服务的接受方位置。从以上多维利益主体感知视角综合评价,更有利于目的地旅游服务质量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7.
随着旅游经济发展的竞争日趋激烈,如何使一个区域的旅游业知名度更大,吸引更多的人前来当地消费,从而带旺当地人气,成了各地政府关注的重要问题。政府旅游营销是实现这个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我国政府在区域旅游营销中还处于初级阶段,仍存在不少问题。树立区域旅游形象,打造区域旅游品牌;培养、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构建中国区域旅游信息联盟,推动区域旅游业发展;把握好政府与企业各自工作侧重点等,是当前我国政府旅游营销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8.
品牌化已成为当前旅游目的地市场竞争的必然趋势.品牌忠诚作为旅游目的地品牌效应的直接表现,是旅游品牌研究的重要内容.作为一种地理空间品牌,不同于实物品牌和服务品牌的显著特性使得旅游目的地品牌忠诚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企业营销模式分类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体鸿 《理论月刊》2008,(5):158-160
本文剖析了营销模式的重要性,探讨了竞争导向的营销模式、关系导向的营销模式、创新导向营销模式等3种营销模式的理论基础,揭示了3种营销模式的具体内涵与表征,比较分析了3种营销模式的共同点与差异性.  相似文献   

20.
《公安研究》2010,(2):94-94
田里、李柏文在《思想战线》2009年第5期撰文认为,旅游后现象是因旅游产业生命周期、旅游产业波动以及旅游运行规律等因素导致旅游业退出,进而对旅游目的地或旅游企业等旅游利益相关者产生一系列影响和伴生现象的综合表现。运用旅游后现象理论对后黄金周现象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彻底取消黄金周是不经济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