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神坛火警告急罗瑜权有人说,火是”人猿揖别””的分界。人类自从认识了火,就感受人给人类带来的光明和温暖,带来的幸福和智慧。但是,我们也不可回避,火的灾难性。人类一旦违背了火的规律,就将遭受到火的惩罚。近年来,在我国一些地区,特别是一些老少边穷的地区,求...  相似文献   

2.
在谈到中国古代军事成就时,人们自然会想到: 世界上最浩大完备的防御性军事工程是中国的万里长城; 世界上第一部独立的军事理论著作是中国的《孙子兵法》; 世界上最早发明火药和使用火药的国家是中国。然而除此之外,在谈到世界古代军事成就时,我们发现国外学者极少谈到中国的贡献。包括一些对中国持友好态度的人,也遗憾地认为:“在实践哲学方面,欧洲人实不如中国人”,不过,“在军事方面,中国亦不如欧洲。”其实后种说法是不符合实际的。我们只要对中国历史加以研究,就会发现,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还有许多迄今未被人们所重视或承认的、堪称为世界水平的辉煌成就。本文在此列举一二,以期引起同行们的兴趣和讨论。遥遥领先的军工军技军工军技的发达程度,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中国比其他文明古国较早地从使用石兵器、铜兵器过渡到铁兵器。大量的史料证明,我国早在公元前十四世纪的商代中期,已经  相似文献   

3.
文化与教养     
著名画家韩美林在参观上海世博会归来后感叹:“奏国歌时有人不站起来,有人乱扔杂物,有人搞特殊不排队,有人随便触摸展品,还有人嘲笑外国人不懂中国话……别看那些人衣着不错,似乎是文化人,但做起事来,太没教养了。”在这里,韩美林旋到了“教养”二字,并且与“文化”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恩格斯在谈到人的责任时曾指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责任体现了人的一种社会必然性,对于任何人来说责任都是“不可推卸的”。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人类社会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扩展健全了自身的主观精神世界。人类的劳动实践在为个人提供了自身生存条件和发展机会的同时,也使责任意识逐渐成为人性的精髓和特征。自觉听众责任的召唤,让我首先想起聂帅当年的一个选择。1956年10月,邓小平同志就领导同志分工问题征求聂帅意见,当时有三个方案:一是当北京市长;二是继…  相似文献   

5.
在过去的100年中,科技的狂飙突进深刻地改变了世界,20世纪也作为科学技术发展最为辉煌的时代而载入史册。 新世纪伊始,要想具体预测出未来科技会出现哪些突破,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科技的进步是如此神速。目前,人类的知识量每隔10年翻一番。在过去10年中,人类创造的科学知识超过了此前创造的总和。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在21世纪,科技将会继续以其神奇的力量,让人类更多的梦想成真,让世界变得更加精彩。 未来会“飞”的汽车能在空中盘旋停留,而会“飞”的火 车,能距地面几厘米沿着固定轨道行进。 一般人认为人的智…  相似文献   

6.
大山、卡尔罗、郝莲露、莫大伟、 郭安瑞近年来,一个又一个的外国人活跃在中国曲艺舞台上。 让高鼻子、蓝眼睛的外国人很“溜”地学会中国人都未必学得来的绕口令,在舞台上幽默地一层层抖着“包袱”,这实在是相声史上的新鲜事——这些来自异国的留学生是在中国煤矿文工团的一级相声演员了广泉的“调教”下,成为中国百姓喜爱的“洋笑星”的。 加米拉是丁广泉收的40多个洋弟子之一。她在北京医科大学学了6年西医又在中医学院进修过针灸。她的毕业于北京大学的妹妹阿玛尔也是丁老师的得意门生在舞台上比她还火。阿玛尔与丁老师合说的《…  相似文献   

7.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一个社会也要有自己的精神风貌。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赫尔岑在谈到新的世界观和信念在精神生活中的地位时说:“精神生活没有坚实的基础,人就没法生活”。同样,一个社会如果没有与之相适应的世界观为基础的精神文明,也就无法维系。自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每个  相似文献   

8.
有人说,我们如今是生活在“圆”的世界之中,也有人说,我们是挣扎在“网”的社会里,而我却说,每个人都是运转在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圈”中。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所发“城外的人想进来,城内的人想出去”的感叹,一个“围”字圈就了大千世界纷杂的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 社会生活是复杂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更为复杂,这种紧张的人际关系氛围的产生,皆为受制于社会上各种各类的“圈”。一日由地缘关系形成的宗族圈。在远古时代,人类按血缘划分人际关系,但当人类进入丁以地缘划分人际关系范围的时代,就产生了以  相似文献   

9.
火的使用是人类社会“有决定意义的进步”之一。火的使用提高了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同时火又是一把双刃剑,人类又常会遭到火灾的侵扰。先秦时期,在长期用火过程中,人们对火的认识不断加深,对火灾的防范能力也在不断增强。先秦时期的人们在防火救灾的实践中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对于我们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谈到社会的进步,总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有人认为进步是对过去的“扬弃”。有人认为进步是过去的东西一去不返。其实,依“见物又见人”原则,人的全面发展,人的潜能、积极性、爱美之心得到充分释放,才是社会的真正进步,正所谓“屋漏在下,止之在上”。  相似文献   

11.
中美两国因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的不同,生活在各自的“洞穴”中,因而可能习惯以自己的“心智模式”来观察对方。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焦虑、失望、恐惧等情绪开始在美国政界乃至社会中蔓延。之所以如此,同一些美国人对中国缺乏了解甚至误解有关。中国的经验证明,“洞穴假相”是能够消除的,“心智模式”是可以改善的,两个不同国家之间的战略互信是能够建立的。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倡导要“读懂中国”的原因即在此:不仅外国人要“读懂中国”,中国人也要“读懂中国”,同时也要“读懂世界”。  相似文献   

12.
火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原始人类茹毛饮血的生活、加快了人类与文明的发展。但是火既可以服从人们的意志、造福于人类.也会违反人们的意志、造成很大的危害。古人说得好“火善用之则为福,否之则为祸。”要做好消防工作.必须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这一方针就是要把同火灾作斗争的两个基本手段——预防和扑救有机地结合起来.它对于有效杜绝各类火灾事故发生、减少火灾损失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半个多世纪以来,爱泼斯坦一直是一位标志性的人物。他是从抗日战争之初就同情、帮助中国革命的外国人之一,也是今日中国杂志社的传奇人物。因为他的平易近人,老同事都亲切地叫他“艾培”,年轻一辈则称他为“爱老”。在爱老去世的前三天,他的病情牵动着杂志社里上上下下每个人的心。去过医院的人都被拉到大家中间,尽可能详细地叙述他所能听见看见的一切。“去世前几天,他还兴致勃勃地和我谈了一下午犹太人在中国的历史。”一直守候在爱老病床前的今日中国杂志社社长宫喜祥说,“他的思维很活跃,聊天的话题很广,他谈到这几年西藏的巨变,还谈到国亲两党的大陆之行。他说如果这次能健康地从医院走出去,他最大的心愿是去西藏和台湾看一看。在最后的几天,他一直对生活满怀激情、充满向往。”  相似文献   

14.
不久前,朱镕基总理在向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全体师生和清华其他院系学生代表作演讲时,谈到大家都非常关心的中美关系问题。朱镕基说:“目前中美处于一个比较敏感的时期,我们的观点是沉着应对,冷静观察。” “有人说,中国要靠美国,因为美国是中  相似文献   

15.
说说中国人     
你认识的中国人是怎么样的呢? 中国人的第一个嗜好是工作。世界上再没有比中国人更疯狂地喜欢工作的民族了。中国字里“男”人的男,是田和力,也就是“在田里的那种劳动力”;中国字的“妇”是女和帚,意思是指“拿着扫把的那种女人”;中国的“家”字是“屋顶下养着一窝猪”的意思(当然啦,并不是说屋子里没有人,只是说要有人有猪才成其为家)。总之,你要叫一个中国人不做事,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在山东考察时语重心长地谈到,“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这不仅是对两千多年前孔子等先贤以德治国、以德兴业、以德立人等传统政治伦理理念的现实回应,也是针对当今中国社会,具有现实关切和文化战略意义的深远洞见,它直接而积极地回答了两个相互关联且具有根本意义的社会问题:人类社会为什么需要道德?人为什么要有道德地生活?  相似文献   

17.
现代技术与“诗意地栖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意地栖居”是人类的一种理想生存状态,在追逐该理想的过程中,人类经常困惑于现代技术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有人甚至认为正是现代技术的无所不入使人类远离“诗意地栖居”。“诗意栖居”的实现需要人类走出对象性思维,有节制地利用现代技术,把审美维度纳入到人类的建造活动中,即不要对自然促逼太紧,而是要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  相似文献   

18.
用人的疑与不疑陈鸣达“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疑行无成,疑事无功”,这些古训名言,似成定律,无人提出异议。然而,近日有人在谈到如何加强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时,提出了“用人要疑,疑人要用”的观点,听后,不由引起我的深思。一段时间社会上存在着一种标新立...  相似文献   

19.
社会公正问题的观念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有些根深蒂固的观念在妨碍着我们促进社会公正问题的解决。要有效地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就必须对以下这些观念进行必要的反思。“原始积累不可避免”之说这种观念认为,欧洲早期的现代化进程是通过“火与血”的原始积累来实现的,而且这种原始积累的过程是任何一个从事现代化建设的国家都不可避免的。中国既然要搞现代化建设,在这样一个时期少数人迅速积累财富和多数人的利益受到损害是必然的事情。此说的误区在于:其一,与欧洲早期现代化建设时期有所不同的是,人权保护、平等、以人为本的观念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深入人心。其二,人类已经发…  相似文献   

20.
一八四○年,优秀的俄国作家菜蒙托夫向俄国文学和世界文学贡献出他的长篇小说《当代英雄》。这部作品在思想上艺术上都有很高的成就,竟成了十九世纪俄国文学一颗灿烂的明星。《当代英雄》对于研究俄国文学的最大价值,是成功地塑造了“多余人”的典型毕巧林。“多余的人”的形象在俄国文学中是一种常见的现象,是世界文学中罕见的、最重要的艺术成就之一。高尔基在谈到俄国文学的意义时指出:“俄国资产阶级文学的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