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访制度最多只能成为一个民意"上传"的管道,而不可能成为民意"表达"的渠道,重建信访制度的关键是把民意的"上达"转变为民意的"表达"信访制度是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参与制度和治理制度。近十年来,信访制度被过度政治化,产生了两个不容忽视的消极后果。第一,作为一种政治参与,信访应该培养依法维护权利的公民,增进从事信访的公民对各级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的信任。事实上,依法上  相似文献   

2.
网络时代政府与公民社会的沟通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传媒是一种公民参与的新载体和新途径,孕育着政府与公民社会之间的新型沟通模式.但是,网络信息的复杂性、网络文化的解构性、网络立法和网上身份认证技术的滞后性,容易导致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无序性;网络时代政府对信息集权控制的隐蔽性,可能导致"技术官僚为民做主";"数字鸿沟"现象、政府部门网络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不强等因素,制约了政府与公民社会的良性沟通.基于此,应积极构建政务公开的法制环境、公民网络有序参与的保障机制、"数字鸿沟"的技术防控机制,采取措施努力提高公务员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只有这样,政府才能充分地利用网络传媒与公民社会进行有效沟通,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3.
民族地区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政治沟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明旭 《思想战线》2006,32(5):74-80
民族地区特殊的区域环境、复杂的民族关系、多元的民族文化、普遍的宗教信仰、落后的社会经济等,决定了政治沟通对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特殊的意义。要加强政治沟通主体建设和公民政治社会化教育,疏通和拓宽政治沟通渠道,保证信息的有效性,加强和改进政治沟通,推进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4.
李宁  李浩 《传承》2007,(7):67-69
中国政治沟通体制已经不能很好地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适应,特别是不能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相适应,亟待完善。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政治沟通各项制度建设,注重制度创新,完善政治沟通制度体系;以人为本、加强公民政治社会化教育,培育公民意识,提高公民参与政治沟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完善当代中国政治沟通。  相似文献   

5.
庸政现象反映的是中国地方政府能力在某些方面强度不够的现状,治庸旨在通过单向度的治理行动提升能力。而政府能力整体性构建的提升途径则需要从政府-社会两个系统进行考察,由两个系统各自构建并在系统间进行边际调整与沟通,具体因素有公民文化的培育及公民社会的发展、政府职能范围从社会中的适度退缩及公众意愿表达渠道的落实与畅通、官僚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的完善与再建等等。  相似文献   

6.
信访是政府沟通公民的一条特殊渠道,同时,又是公民参与政治,寻求司法和行政救济的有效通道,在转型期,发挥着越来越不可或缺的作用,但它所面临的法理困境和现实困境,也使得信访制度成为人们关注和争议的焦点。当前因利益关系调整等因素引发的基层信访问题呈高发多发态势,如何更有效地推进基层信访体制改革,是实现经济转型、社会转型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事关基层稳定的全局性课题。  相似文献   

7.
服务是政府职能的理念意义上在总体体现和本质要求。从公民需求和利益表达来看,公民参与是任何阶级社会实施政治统治和政治管理的要求,更是建构强调"公民本位"的服务型政府的本质要求。从政治系统的角度看,公民参与服务型政府的建构表现为循环往复的过程:公众通过健全的利益和需求表达机制来向政治系统进行"输入";对政府所提供的公共服务即"输出"进行评价。这有利于形成政治管理中的动力机制与约束机制以及基于信任与合作的政治文化和政治心理,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服务型政府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逐步拓宽公民需求和利益表达机制,不断推进公共服务评价机制的科学化、制度化和法制化。  相似文献   

8.
行政信访制度的应然功能既应当以适切于我国社会政治生态的实然功能为基础,又应当以合理的法定功能为依据,是实然功能、法定功能与运行于其中的社会政治生态相互调适与相互匹配的结果,总体上可以定位于"双边代理-四向激励"功能。其中"双边代理"包括代理公民实现民意上达、政治参与、外部权力监督、诉求问题解决、诉求权利救济、提出意见建议,代理政府实现沟通宣传、民主治理、内部权力监督、化解社会矛盾、保护公民合法权益、辅助政府决策";四向激励"是"双边代理"的延伸,包括对政府行使公共权力的正、负向激励和对公民运用公民权利的正、负向激励。这种功能定位所包含的基本内容及其承担方式将随社会政治生态的不断变迁而持续调整。  相似文献   

9.
吕玥  米一 《浙江人大》2011,(5):25-27
简短文本(140个字)、即时发布(与手机联网)、裂变式传播(点—面—面)、自媒体(大众传播)、去中心化(草根与精英均可表达)等特征,让微博成为网络新贵。而政府部门和官员的加入,更是刷新了官民间的沟通方式。2010年被许多人称为"中国微博元年"。而2011年伊始,微博更是呈现出迅猛发展之势,上亿用户涌现各大网站。这其中,被称为"官博"的政府微博无疑是  相似文献   

10.
刘娟 《长白学刊》2014,(1):29-33
20世纪迅猛发展起来的互联网技术加速了公众与政治体系的互动。网络政治参与的虚拟化、非自主化和非制度化特点与政府过程研究所强调的"动态"、"过程"方法论特点高度契合。这就要求在构建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制度框架时考虑从网络意见表达、网络意见综合、行政决策和政策执行的各个环节入手,重新构建网络政治参与影响下的政府过程。在网络时代,"统合型网络信息传输模式"与"政务网络监督体系"将成为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和政府网络治理的"一体两翼"。"政府-网络-公民"三维良性互动将是政府应对网络政治参与无序挑战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1.
非正式网络政治参与具有扩散性和互动性交汇、理性和非理性交织、潜伏性和爆发性交替等特性,其正面效应有助于扩大政治参与的广度,推进政治参与的深度,增强政治参与的效度,而负面效应则会弱化政治认同和政治信任,造成信息不对称,危害公共利益以及侵害公民权利等。为此,需要采取建立完善的信息公开制度;保持畅通的网络民意表达渠道;科学引导,确立有效的政府回应机制;合理规范,健全相关法律保障;加强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素质培养等措施,保证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12.
政府信用的社会学本质与政府信用重建:新制度主义视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政府信用是一类特殊的制度信任,其本质是政治合法性.从社会学新制度主义角度看,政府信用缺失的直接原因是部分官员的腐败行为,根本原因是政府信用制度的缺乏;政府信用的重建必须坚持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3.
王永萍  孙秀伟 《人民论坛》2012,(36):250-251
作为城市基层组织形式存在的社区,如何实现其自身和谐建设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复杂社会现实问题;和谐社区建设与公民意识具有一定内联性,架构起社区成员-社区-政府之间的良好利益沟通渠道,要建立立体多维的社区公民教育体系,培育社区成员公民主体意识的形成,使和谐社区建设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先导。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政治沟通论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政治沟通是科学决策的前提之一,对政治稳定具有保障作用.我国已初步形成了政治沟通体系,但也有某些不足.我们应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拓宽政治沟通渠道,明确政治沟通主体的地位,增强可操作性及自我矫正能力,增加政治沟通的文化内涵,建构有效、完善的政治沟通体系.  相似文献   

15.
张纬东 《乡音》2012,(2):28-29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互联网已成为公民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重要渠道。网络问政,作为一种新型的民主形式,是广大群众参与政治的一个新型而有效的平台,也是政府电子政务平台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你是什么样的身份,只要你  相似文献   

16.
网络政治传播中的拟人化现象主要表现为两类:一是政治机构或媒体的拟人化形象;二是政治话语的拟人化表述。这一现象的实质是,通过数字技术对政治机构或政治话语的"人化",消除公民的政治冷漠,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使相对孤立的网民转变为参与协商的公民。适度拟人化使政治信息更贴近公众的日常生活,有助于提升政治传播的公众参与度。而过度拟人化则不免走向娱乐化,偏离政治传播的原本意图,弱化政治传播在生产、建构或反映特定国家与社会关系时的效能。  相似文献   

17.
王诺 《传承》2010,(3):142-143
群体性事件频发凸显了新时期加强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紧迫性和现实性,加强公民的政治参与有利于公平正义的社会秩序的形成,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更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实现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培育公民合理合法参政的意识;加强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完善新的政治参与渠道等将成为构建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8.
群体性事件频发凸显了新时期加强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紧迫性和现实性,加强公民的政治参与有利于公平正义的社会秩序的形成,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更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实现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培育公民合理合法参政的意识;加强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完善新的政治参与渠道等将成为构建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9.
喻国明 《人民论坛》2012,(30):34-36
官博如何走进人心?据相关数据统计,通过新浪微博认证的各领域政府机构官方微博,已超过4.5万家。今年上半年,每天都有100多家新"官博"诞生,但他们的"粉丝"反响却大有不同,受欢迎的"官博",动辄拥有上百万的粉丝;不受待见的,门前冷落鞍马稀。同是官方微博,何以冰火两重天?"官博"立驻人心的关键因素有哪些?任何想要起到社会舆论的说服和引导作用的语言,都必须是有温度的,讲温情的。只有在情感共振、关系认同的基础上,道理才会被广大人民群众"入耳入脑入心"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公民政治参与渠道日益多元,而网络政治参与便是其中一种较为高效、便捷的新型政治参与渠道。但就目前来看,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有序性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难以达到预期的参与效果。为了助力我国政治现代化建设,还需完善网络法治、构建电子政府、提升公民政治参与素养,加快提升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有序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