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审限,即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法定期限。虽然诉讼法对此有明确的规定,但在审判实践中,超期审理的现象大量存在。对刑事案件来说,亦不例外。基层法院由于可以适用简易程序,问题相对小些;中级法院由于受理重大案件多,超期审理问题相对突出。为解决这一问题,许多法院采取了诸多措施,但效果并非十分理想。笔者在对我院1998年第一季度47件刑事超审限案件逐一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以下分析与思考。一、超市限案件的原因分析影响案件超审限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多方面的,本文试按活原因中影响力和影响范围相对大小进行排列分析,以期引起应…  相似文献   

2.
我国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二大程序法均对案件的审理期限作了明确的规定。然而在审判实践中,违反审限制度,超期审理的情况时有发生,尤其是民事、经济案件的超审限现象更为突出。据统计,湖南怀化两级法院在1997年的执法大检查中查出的1197件有问题案件中,超审限的就有1147件,占95%。其中有的民事、经济案件四、五年没有结案,个别案件久拖不决达十年之久。为什么超期审理现象壮而不绝,禁而不止?笔者认为:根本的原因是法院系统中没有形成一套规范、统一、有效的超审限责任追究制度。为此笔者建议:法院系统在建立冤案…  相似文献   

3.
司法效率是现代诉讼法律目标体系的构成要素。全面提升司法效率的突破口在于缩短个案审理周期,提高审限内月结案率。和刑事、行政案件相比,民商事案件的法定审理期限较长,审判实践中申请延长审理期限的情况也较多(以福建省漳州市中级法院为例,一般占延期案件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加之近年来,人民法院民商事案件收案量一直呈上升趋势,民商事案件的审判效率高低已成为制约人民法院审判效率的瓶颈。本文从微观、实然的  相似文献   

4.
审理期限制度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翔  谷国艳 《时代法学》2006,4(2):53-59
长期以来,我国司法实践中存在的超审限问题严重影响了审判效率,损害了法院形象及人民利益,对之进行研究和治理,刻不容缓。文章对我国审理期限制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与国外的相关制度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超审限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严格按照审限机制操作,提升审判效率是人民法院司法公平的基本准则。随着审判管理考核的不断发展进步,不同地区的法院开始注重对于案件审判的审限控制,诉讼效率也出现了显著的提升。然而案件拖延时间过长,审判时限太长等相关问题仍然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诉诸法院的民事(经济)案件与日俱增。案多人少的异常矛盾突出,导致案件积压、超审限案件增多,审判效率不高,诉讼成本增加,甚至出现因诉讼时间过长而“赢了官司赔了钱”的不正常现象,影响法律制度、诉讼制度为社会公众的认同与信赖,司法的公正形象受到冲击。面对这种形势,如何适用简易程序,确保司法公正,不断提高诉讼效率,是摆在人民法院面前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为此,笔者对金华市两级法院民事审判中适用简易程序的状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一、简易程序的适用情况 (一)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数…  相似文献   

7.
案件的超审限不可先斩后奏张少春一些基层人民法院在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中,由于案件情况复杂,事实一时难以查清,案件超审限不可避免。但为数不少的超审限案件,往往不是按法定程序在期限内申请延长,而是在超过六个月或一年审限后,补办一下申请延长审理期限审...  相似文献   

8.
王志刚 《特区法坛》2004,(5):25-25,29
审限问题一直是人民法院坚持“公正、高效”主题及时审判各类案件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最高人民法院于2000年9月22日公布了《关于严格执行案件审理期限制度的若干规定》,2003年又部署了进一步清理超审限案件的专项活动。但是,人民法院案件超审限的问题仍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清旧出新问题更是不容乐观。笔者认为,在我们不断加强审限意识,严格审限责任制及其健全审限管理制度的同时,应当着重从源头上加强预防和管理措施,实现从“不得超审限”向“预防超审限”的管理目标转化。  相似文献   

9.
首先是各级法院领导要充分重视。现在有些法院领导对超审限问题重视不够,对超审限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导致对案件久拖不决超审限这一无法纠正的违法行为姑息迁就。这是超审限案件数量过多的主要原因。其次是上一级法院一旦发现超审限案件,要么发司法建议,要么进行通报,并及时发现和纠正这类案件中存在的其他问题。再次是要加强审限监督管理,尽早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建立超审限案件公示栏。对一审案件6个月内未审结,二审案件3个月内未审结的,由承办人自行及时公示,并注明超审限原因。二是审查有…  相似文献   

10.
民事诉讼法对民事案件的审理期限作了明确规定,而在审判实践中,却仍有大量的民事、经济案件实际上已严重地超过审限。超审限的情况和原因大体为以下几种: 1.案情复杂。有些案件情节确实复杂,承办人员难以在审限内查清事实,作出结论,或者当事人久传不  相似文献   

11.
论适时审判请求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红俊 《法律科学》2011,(5):134-142
适时审判请求权是诉权的重要组成部分。诉讼外纠纷解决方式的倡导、民事审限制度的规定和法院诉讼促进义务的强化皆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法院适时裁判。但若能基于案件性质和当事人需求等因素对某些案件予以优先审理,并对诉讼拖延提供事前预防和事后的救济措施,将会给当事人的适时审判请求权提供充分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
吕美丽 《法制与社会》2011,(23):117-119
公正与效率是人民法院在二十一世纪的工作主题。如何提高司法效率,树立司法权威更是法院当前工作的重点。本文通过对我国现行的民事诉讼解决纠纷机制的不足、审前程序的缺陷、隐性超审限现象的普遍存在等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了简化诉讼机制、多元化解决纠纷,完善民事诉讼审前程序,严格执行审限制度等措施,以期对我国民事诉讼程序的完善以及法院在民事诉讼中提高司法效率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审判效率要求法院迅速、快捷地解决当事人的纠纷,通过加速诉讼运作,减少案件拖延和积压现象。但长期以来,法院内部考核审判效率的指标以结案率为主,而当事人感受法院审判效率高低的判别视角却是个案的审理周期,这种认识上的差异造成了尽管法院工作报告中体现的结案数和结案率年年提高,当事人对审判效率的抱怨声仍然不绝于耳。为了弥合法院自我评价与民众评价出现的反差,本文以当前法院考核审判效率的评估指标为切入点,通过分析现状,查找不足,提出指标改进的建议和理由,目的在于促进法官参与案件效率管理,进而使民众真正感受到法院工作的高效。  相似文献   

1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执行案件审理期限制度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施行以来对法院内部规范案件审理、提高审判效率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并成为审判管理的一个重要规范和依据,但是经过多年的审判管理实践,我们对审判管理认识不断提高,以及法院对审判管理水平和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规定》中许多要求暴露出了与审判管理 ...  相似文献   

15.
目前,许多法院都忽视了一二审案件衔接过程的流程管理,原因之一在于一审案件提出上诉到二审法院立案这段时间不属于案件的审理期限。它既不属于一审期限,因为一审裁判作出并将裁判文书送达后一审程序已经结束;也不属于二审的审理期限,因为二审尚未立案。这样,许多针对超审限问题的管理和处罚规定并不能适用,是案件流程管理中  相似文献   

16.
提高办案效率维护审判尊严———评广东省法院知识产权审判本刊记者戴建志办案效率与办案质量一样都是衡量法院严肃执法的尺子,丢掉其中的哪一把,也不能说那里的审判工作搞好了,达到规定要求了。广东省法院在审理知识产权案件中,对此深有体会。提高办案效率的做法大抵...  相似文献   

17.
现行司法实务中,各地法院为提高审判效率普遍加强了对案件审限的管理,但是对下列两种期限却或多或少地有所忽视。一是案件一审和二审之间的期限,即从案件当事人提起上诉到案件正式进入二审之间的期限;二是案件一审结束到案件裁判生效之间的期限,即从案件当事人提起上诉到二审法  相似文献   

18.
郭毅 《山东审判》2001,(2):51-53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实行“三个分立”和建立科学的案件审理流程管理制度的改革要求,各地法院普遍推行了以立审分立和审限监督为核心的“大立案”改革,旨在确保程序公正的新的审判管理模式正由此得以建立。但由于流程管理改革涉及诉讼公正与效率的兼顾问题,且具有程序性和技术性的特点,对于诉讼及审判管理各阶段之间衔接的协调性方面要求较高,而目前一些法院在流程管理改革的探索上还只是  相似文献   

19.
济南市市中区法院为确保严肃执法,促进法庭及时审理各类案件,从健全群众监督和自我约束机制入手,决定对所辖各法庭的超审限案件实施督办制度。制度规定,法庭必须严格执行程序法和实体法,正确、及时、合法地处理各类案件。对确需延长审限的案件,必须按有关规定及时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全国法院受理的诉讼案件逐年大幅攀升,使得某些法院的诉讼容量受到极大的挑战.[1]一方面,收案数量无限制,法院不可能以无精力审理为由不受理案件;另一方面,结案时间又有要求,即在审限规定的时间内必须办结受理的案件.这在案件量不断大幅攀升的情况下,势必造成案件结案量与法官审判精力的巨大冲突和矛盾.[2]然而,各级法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