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平华 《人权》2012,(5):42-45
2004年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概括性条款写入宪法,此举被称为“人权入宪”。我国宪法首次对人权的明确宣示,是党的十五大、十六大所提出“尊重和保障人权”执政理念的法典化。从此,人权成为重要的宪法原则,上升为中国人民和国家的意志。“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既规定了实体内容,也对国家提出了义务要求,从而,“人权入宪”成为我国人权制度发展的新的里程碑。“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的确立,对我国的人权立法和完善司法过程中的人权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落实好宪法所确立的人权原则,笔者认为,应当采取以下几点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陈秀平  阿荣 《求索》2013,(5):202-204
和谐社会必然建立在尊重和保障人权基础之上,人权得不到真正的保障就无社会的和谐可言,人权入宪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一旦人权知识得以普及,将对以往不适应和谐社会构建的因素进行清扫;人权入宪是对人的科学发展的法治化诉求,是和谐社会权利的具体言说和生动体现:人权入宪将人权作为中国宪法的核心价值。是法治社会的价值基点;人权入宪与中国提出努力创造一个和谐世界的价值内涵之间存在着内在逻辑关联,强调国内人权保障、维护国家主权的同时,更是向国际和谐人权关系靠拢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对"人权入宪"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春红 《前沿》2004,(10):81-82
本文对宪法修改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人权入宪”做了理性的分析 ,认为 :“人权入宪”标志着我国人权发展进入新阶段 ,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必将对我国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并且对如何贯彻落实宪法的人权原则提出了自己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4.
焦勇 《前沿》2009,(12):49-54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人权入宪是各国宪法发展的必然,因为一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争取自由、争取自身权益的历史。白中世纪晚期,人权思想在西方国家就有着悠久的发展,人权在宪法中的规定也非常全面。而我国人权入宪却发生在21世纪初(2004年),其中的原因非常复杂,值得探究。纵观古今,我国人权入宪深受我国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文明、经济体制、法治发展和法制建设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5.
宪法修正案将“人权”写入宪法 ,标志着我们党的执政理念、执政方式向“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方向转变 ,从根本上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百姓的距离拉近。因此 ,“人权”入宪 ,不仅是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而且是我国政治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然而 ,面对“人权”入宪 ,人们在欣喜的同时也心存一些疑虑 :一是“人权”虽然入宪 ,但“人权”走出宪法 ,通过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权保护法 ,来保障实现人权 ,不知还需要多少时日 ;二是入宪后的“人权” ,仍然比较抽象 ,宪法既未对“人权”的概…  相似文献   

6.
制度伦理:人权保障的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颖 《人权》2010,(3):37-39
尊重和保护人权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一项事业。2004年,我国以修正案的方式在《宪法》第三十三条增加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人权入宪,不但消除了人们在思想观念上的种种顾虑,而且也有利于政府转变管理方式,促进人权保障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7.
朱穆之 《人权》2005,(2):2-2
“人权入宪与人权法制保障”,是当前人权研究工作者应该认真研究的大问题。我认为,中国的宪法和人权法制保障有其与众不同的特点。这应该是人权研究工作者着重研究的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所颁布的宪法,都从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保障人民的人权。2004年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这是更鲜明地表明我国宪法保障人权的实质。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必须遵守执行。中国人民尊重和保障的人权是全体人民的人权,不是只有少数人才能享有的人权。特别是尊重和保障工农…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的人权入宪与人权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4年的宪法修正案中增加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款项 ,这是中国全面进入现代社会的标志 ,也是我们进行现代化建设 2 0多年的重大成就。但是人权入宪与人权实现之间并不能划等号。当前我国人权入宪的政治意义大于现实意义。为缩短人权入宪与人权真正实现之间的距离 ,我们必须围绕唤醒公民的权利意识做大量基础性的工作 ,并以此推进政治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9.
人权入宪的价值--宪法修正案第二十四条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法修正案第二十四条“人权入宪”条款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从宪法发生史来看,人权是宪法的起点和归宿,宪法以人权保障为核心;以实证法分析,绝大多数国家的宪法都将人权作为最高价值目标和宪法的基本原则。我国修宪前存在着人权保障取得巨大进步和宪法文本不够协调等问题。“人权入宪”将在很大程度上使宪法价值目标更加明确、人权规范逻辑体系更加严密、权利内容体系变得开放完整,使宪法和人权满足了各自理想的价值诉求和制度表达,实现共同进步。同时,修正案第二十四条不能成为基本原则条款略显缺憾。以修宪为契机,研究解决由法律权利转化为实有权利中的各种问题是目前亟待完成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徐爽 《人权》2013,(4):21-24
人权是现代各国宪法的构成要素之一。2004年,"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中国宪法修正案,将原有的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统纳于"人权原则"之下,明确宣示实现人权是我们国家和人民共同追求的宪法目标,这一举措无疑是中国宪法发展与人权建设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2004年迄今,"人权入宪"已经跨越十个年头。十年间,执政党和政府为推进人权保障采取了哪些措施?我们的人权事业除了兼容国际标准以外,还具有什么样的自身特点?未来的人权建设又需注意哪些问题?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1.
宪法文本中“人权条款”的规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韩大元 《人权》2006,(1):23-26
2004年宪法修正案的亮点之一是“人权”入宪,突出了人权在国家生活中的价值与功能,使人权从一般的政治原则转变为统一的法律概念和宪法原则,预示着国家价值观的深刻变化。将“国家尊重与保障人权”写入宪法,给宪法实践,尤其是宪法解释学带来了许多值得研究的课题。从某种意义上  相似文献   

12.
没有生命,就没有一切。毫无疑问,生命权是一项最基本的人权。据笔者统计,在世界公认的193个主权国家中,目前至少有154个国家的宪法以各种方式规定了生命权,生命权人宪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潮流。我国理应像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一样,把生命权载人宪法,使之成为一项宪法上的基本权利。2004年我国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后,有的学者主张从“人权”一词推导出生命权,也有人建议在宪法上明确规定生命权。本文拟对我国生命权人宪的方式及内容进行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3.
谢维雁 《人权》2007,(3):18-20
2004年宪法修正案第24条增加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标志着人权保障原则从此成为我国一项重要的宪法原则。宪法修正案第22条还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  相似文献   

14.
齐延平 《人权》2005,(6):25-27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入宪的首要意义在于政府要承担更多的制度性责任,而建立国家人权保障的专门机构就是一个国家承担这一责任的具体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严重的环境危机日益威胁着生态系统的平衡、人类自身安全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下产生了环境权这一基本法学概念。环境权作为一个法学基本概念已得到大多数学者的认可,但环境权基本内涵的界定以及宪法是否应明确规定环境权仍然存在争议。目前,环境权入宪已成为许多国家立法的一种趋势,在普适性环境权理念背后隐藏着不同法律文化类型的冲突。了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环境权背后的人权理念,比较其与中国人权理念的异同,有利于在中国人权理念语境下寻求环境权入宪的思维基础。  相似文献   

16.
我国宪法规定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但由于尚没有一部具体的专门的人权保障法律,致使民警在执法过程中缺乏法律的规范。针对这一问题,借助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推出的《警察人权标准与实践·警察使用的人权袖珍手册增订本(2003年)》,通过基本法律精神和基本警学学理两个方面对其进行解读,为我国警察制度建设及公安人权保护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法制博览     
肖扬:坚决反对“有罪推定”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认为,“人权入宪”是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标志着中国通过宪法和法律保障人权的认识进一步得到深化,对人民法院的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肖扬指出“人权入宪”对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一是要求法院坚决贯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原则,努力实现“法庭面前人人平等”;二是要求法院在刑事诉讼中更加严格贯彻“罪刑法定”原则和“罪刑相适应”原则,坚决反对“有罪推定”;三是要求法院在民事诉讼中坚决贯彻当事人平等原则,防止司法领域的地  相似文献   

18.
隐私权属于基本人权。现代信息社会公权力是隐私权的最大侵犯主体。对隐私权的宪法保护已呈一种国际化发展趋势,我国对隐私权保护也应该入宪。目前我国人权保护对隐私权观念的缺乏造成其法律保护空缺。中国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可以站在宪法的高度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9.
云翔 《人权》2004,(2):29-30
刚刚结束的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对我国现行宪法进行了第四次修改,通过了14条宪法修正案,这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项重大事件。著名宪法学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许崇德近日在接受本刊记者的采访时指出:把“人权”这一概念明确地写入宪法,把尊重人权、保障人权提升到宪法的高度,将有利于社会主义人权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也便于我们在人权领域开展国际交流和合作,这是一个进步。  相似文献   

20.
我国宪法明确写入“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一新的条款,表明人权成为国家的价值观,明确国家权力的宗旨,规定国家应当对公民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在国家与公民的关系上,公民是享有人权的主体,国家是保障人权的主体,是义务的承担者。公共权力必须保护人权,否则,就是违宪。依法治国首先就是要以宪治国。这次宪法修改,为我国的政治文明,包括司法制度注入了新的内容,赋予了新的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