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代西方哲学有关正义问题的讨论,大概可以在以下三个方面对我们思考中国问题提供启发.首先是公平和效率的关系问题.当代西方政治哲学最重要著作当属约翰·罗尔斯的《正义论》,这本著作被介绍进中国并且引起中国学者注意的时候,正值"公平"和"效率"何者优先的问题成为中国公共讨论的中心话题.在罗尔斯的正义论中,汉语中通常译成"公平"的fairness,主要是一种程序性的或方法论的概念,用来论证justice,即汉语通常译为"正义"的原则.在这个意义上,汉语论者所说的"公平",更接近于在罗尔斯政治哲学中的justice而不是fairness,确切说更接近于罗尔斯正义观中占据核心地位的"平等"(equality)概念.对此种意义上的"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罗尔斯的回答可以简明扼要地概括为"公平优先,兼顾效率".在很大程度上,罗尔斯正义论的最重要价值,就是以相当精确的方式论证了"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命题.但有意思的是,罗尔斯正义理论对中国学界发生较大影响的上世纪90年代,恰恰是中国社会逐步把"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作为指导思想的时期.  相似文献   

2.
《新东方》2016,(1)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的"诚信",在中西历史上都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传统中国在思想领域、政治领域、商业领域里都有丰富的思想资源。西方传统里,诚信的思想资源主要蕴含在古希腊、罗马法和中世纪基督教的三大传统里,而西方近现代社会的诚信思想资源突出表现在商业活动之中,并逐步形成了现代的诚信制度。当代中国社会的诚信文化建设,就在于要充分吸收中西方文化传统里的诚信思想资源,以有效的制度化方式推进当代中国的诚信文化建设,进而促进当代文明中国之建设。  相似文献   

3.
李俊兰 《人民论坛》2015,(8):195-197
中国传统文化以群体为基础,而西方文化以个体为本位。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两种文化价值观不断碰撞交融。这种交融表现在:一是礼治与法治的交融,二是科举与选举的交融,三是五权分立,四是整体思维与个体思维的交融,五是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交融。  相似文献   

4.
陆梅 《求索》2007,(11):77-79
今日的印度和中国不仅仅代表古老文明的复兴和国际力量的崛起,还因为中国和印度的未来与发展显示着两种社会体制的不同安排、两种治理方式和两种政府管理模式的优劣,因为两国的现行体制典型地代表着两种不同的选择:印度推行的是西方式的民主政治体制。中国则选择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制。印度与中国何以会做出这种不同的选择?印度与中国的文化传统的差异是彼此选择不同的一个根本的原因。印度传统文化多样性的发展特征以及以拥有调和对立智慧的印度教传统文化使得印度的国情与西方式政治体制具有相亲之处:而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一体特征以及中国传统文化所体现出来的凝聚力,也使得社会主义体制在中国具有其特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吴根友 《新东方》2015,(3):28-31
当代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应当奠定在对自己民族文化特点的重新认知的基础之上。中华民族传统的主流文化特点是在真实的"气机"世界里寻求解决人生与社会问题的方法,具有特殊的"历史意识"与"慎终追远"的未来意识。所谓的传统文化应当包括近现代文化传统,尤其是中国共产党人所建立起来的现代中国文化传统。中华民族应当重省现代西方文明的价值及其两面性,勇敢地探索人类文明的未来新方向。  相似文献   

6.
产生于西方资本主义工业社会迅速发展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能够批判地继承生成于农耕社会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并生成新文化。这一历史进程本身说明了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之间,要么在形式上,要么在内容上,要么在思维方式上,抑或三者,总应有些关联。因为两种异质文化之间的批判继承,若没有"中介"是不可想象的。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部分概念"套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概念,不仅是早期的一种解读范式,即使在今天的解读中也是屡见不鲜的。正是这种"套解"的成立说明了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亲和性"。  相似文献   

7.
恢复性司法是传统刑事司法理念的转换,诞生于西方的法律文化之中,以基督教伦理和市民精神为支柱。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家族伦理、重刑轻民以及家国一体与西方法律文化形成鲜明对比,对恢复性司法在中国的实践带来了挑战。  相似文献   

8.
由于生长的社会文化背景不同,中西方诚信伦理在适用范围、价值取向及约束机制等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并表现出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当前中国的诚信建设,应积极谋求中西互补与融合创新,将中国传统重道德自律的"人格诚信"与西方社会重制度他律的"契约诚信"结合起来,从培育个人内在诚信品质、增强全社会的契约意识以及建立完备的制度规则等方面入手,打造现代诚信社会.  相似文献   

9.
梁超 《传承》2008,(14):10-11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个人收入分配方面都必须处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会导致平均主义或贫富两极分化。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效率与公平关系问题进行探索开始,历经了"公平优先、把平均主义视为公平"的思想过程,在当时的特定历史背景下我党在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问题上走了一定的弯路,但也为后来的社会改革奠定了经验基础。  相似文献   

10.
对第一代领导集体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问题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个人收入分配方面都必须处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会导致平均主义或贫富两极分化.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效率与公平关系问题进行探索开始,历经了"公平优先、把平均主义视为公平"的思想过程,在当时的特定历史背景下我党在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问题上走了一定的弯路,但也为后来的社会改革奠定了经验基础.  相似文献   

11.
传统义利观的主导性价值选择是重义轻利,由于忽略或否弃了利(效率),就最终使义(效率)的实现成为空想。本文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实现传统义利观由纯道德领域向道德——经济领域的现代转换,把义利关系问题具体地确立为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使之真正具有现实意义和时代意义。邓小平“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效率公平观是对传统义利观的扬弃。  相似文献   

12.
西方自由主义与中国传统政治价值取向的实质性差异在于:崇尚个人自由与注重公共权威;崇尚形式正义与注重实质正义;崇尚权力多元化与注重权力一元化;崇尚法治与注重德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需要我们以理性、审慎的态度对西方自由主义政治价值取向进行认真分析,从其机会平等、过程公正、法治观念中借鉴有益的成份;还需要我们以科学、求实的精神对中国传统政治价值取向进行合理选择,从其社会公平、结果正义、德治思想中汲取营养。  相似文献   

13.
王恒亮  尉天骄 《前沿》2011,(7):13-16
中国传统和合文化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资源,按照现代社会的要求对其实行现代转化既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客观需要。中国传统和合文化的现代转化关键是要处理好传统和合文化和中国当代文化的关系,即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与西方文化冲突融合的动态过程中和合为新文化。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强调道德在政治和管理中的作用,也不乏对诚信的推崇和研究.西方对"诚信"的研究和应用也有悠远的历史,并在目前的企业管理中有颇为成功的实践,从各自发展历史看,中国传统的道德诚信与西方文化中的道德诚信具有基本相同的内涵和要求,但由于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的差异,在具体的理解上,两者存在着实质性的区别,并由此影响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员诚信行为表现特征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中国梦"蕴涵着深刻的文化价值意蕴,体现了共同理想和人生理想的内在统一。这一文化价值意蕴,承继了中国传统文化将自我生命与群体生命"合二为一"的价值传统,从而决定了"中国梦"在当今时代所独有的精神特质,即"中国梦"是建立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基础之上,融"个人梦、国家梦、民族梦"为一体的理想信念与价值追求。这一时代特质深刻地体现在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不断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伟大历程中。中国共产党承继了中国传统文化"以天下为己任"的价值传统,为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进行了不屈不挠的革命斗争。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实现"中国梦"的坚强领导力量。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很多思想精华与马克思主义有着很多的共通之处。当众多的西方思潮流入中国之际,马克思主义能杀出重围,最终在中国大地生根发芽,中国传统文化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在21世纪也必定能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17.
《群众》2021,(15)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新的征程上,要"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特征和重要目标,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本质区别。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在现代化建设阶段,应该更加强调"效率与公平包容"的共享发展。作为东部沿海经济大省,江苏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全国前列。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理论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其逻辑演进表现在多个方面:从公平正义的地位看,由"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演进为"兼顾效率与公平"和"更加注重公平"。从公平正义的体制性特征看,由传统计划经济的公平正义演进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公平正义。从公平正义的内容看,由分配公平和共同富裕演进为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和共同富裕。从公平正义的范围和层次看,由较小范围、较低层次的公平正义演进为较大范围、较高层次的公平正义。我国社会的公平正义理论,已由改革开放之初的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理论逐步演进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理论。  相似文献   

19.
中西传统政治文化模式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传统政治文化的原初模式源于古希腊罗马时期,是经历多次转换具有多元结构和多重体系的法治文化的复合体,并在资本全球化扩张中率先实现现代化.与西方模式经历多次转换不同的是传统中国在两千多年里"一以贯之"的礼法文化模式,其表征是"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中华民族政治共同体,而价值取向则是"大一统"的政治文化心理、权威主义(专制主义)、民本主义和以"仁爱"为核心,礼乐教化在先,刑罚惩治在后的人文传统.它孕育了与古希腊罗马理性主义相辉映的源远流长的中华人文精神.顺应全球"一体化"趋势,凸显传统文化的"自我"认同,革故鼎新,成就中化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20.
论中国传统军事法律文化之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军事法律文化内存于中国法律文化传统中,是中华法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军事实践和中华法系文化的影响下,中国传统军事法律文化形成了一系列不同于西方军事法律文化的特点:兵农合一、奖励耕战的国防法制观和义战、慎战的国防法制原则;君主专权、法自君出的专制独裁;"制必先定"、"以治为胜"的以法治军思想;兼容礼刑、出礼入刑的法制方针,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