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1,(2):130-F0004
<正>为进一步提高期刊办刊水平、确保稿件质量、杜绝学术不端行为、净化学术研究环境,《湖北警官学院学报》编辑部从即日起将正式启用"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是一个以《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和大量  相似文献   

2.
借用托马斯·琼斯的伦理决策理论,通过对学术不端行为道德强度的分析,从一个被人们忽视的角度,即道德问题本身而非道德行为主体以及伦理决策环境特征出发,可以探讨学术不端现象屡禁不止的原因。要刹住学术不端愈演愈烈的歪风,通过各种管理措施提高学术不端这一行为的道德强度,应该是一个不错的切入点,即:引导主观感受、明确行为的直接受害者、明确行为后果、强化组织伦理氛围、提高社会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学术不端行为的法律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不端行为之所以在我国愈演愈烈,从法律经济学的角度进行分析,主要是由于社会和学术人员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学术不端行为的高收益和法律规范的缺失.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总结国内相关治理工作的得失,当前我国要有效地治理学术不端行为,应建立完善法律制度、设立学术不端行为的监督制度和新型的学术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4.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0,(2):F0004-F0004
<正>为进一步加强高校学风建设,惩治学术不端行为,教育部2009年3月19日发出《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通知列举了必须严肃处理的七种学术不端行为:一是抄袭、剽窃、侵吞他人学术成果;二是篡  相似文献   

5.
高校学报杜绝学术不端行为的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不端行为在当前学术界越来越受到关注。学报在杜绝学术不端行为中起着重要作用。针对学报学术不端行为的表现,提出以下对策建议:加大宣传力度,明确学报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态度和惩戒措施;学报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编辑团队;严格学报的审稿程序、编辑程序;重视学报的学术规范化;采用先进技术,坚持网上查重。  相似文献   

6.
目前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定义仍十分混乱。"反剽窃"软件的应用为学术期刊初审提供了巨大帮助,然而软件不能代替人工,"反剽窃"软件的应用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如"重合字数"问题、"过度引用"问题、"重复发表"问题等,在进行学术不端行为确认时,应加以仔细辨别。  相似文献   

7.
近日读到几家大报报道: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就如何看待学术不端行为,对北京等四大城市14所高校与研究所的1903名应届博士作调查。得到的回答耐人寻味:有59%的博士回答“值得同情”,25%表示“可以原谅”。那么,还有58%呢,报道没有说。以笔者推测,只能是不表态或表示批评。如果是不表态也就等于“同情”与“原谅”,因为他们知道周边的老师或同学有学术不端行为。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学报作者在投稿中屡有学术不端行为发生,如抄袭剽窃,篡改他人学术成果,伪造注释,伪造或篡改数据、文献,捏造事实等。这些无视学术道德与操守的不端行为,不仅违反了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而且给编辑工作造成极大困扰,损害了学报的学术声誉,  相似文献   

9.
学术不端败坏了学风和社会风气,降低了政府和高校的公信力。学术不端不断出现是由于学校、教师等各方面对其危害重视不够、个人私利影响、考核机制不健全、法制观念淡漠等原因造成的。高校要树立科学的学习观;明确学风建设的目标,加强制度建设;加强学风教育,净化环境,严惩学术不端行为。  相似文献   

10.
学术不端败坏了学风和社会风气,降低了政府和高校的公信力。学术不端不断出现是由于学校、教师等各方面对其危害重视不够、个人私利影响、考核机制不健全、法制观念淡漠等原因造成的。高校要树立科学的学习观;明确学风建设的目标,加强制度建设;加强学风教育,净化环境,严惩学术不端行为。  相似文献   

11.
学术不端屡屡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界的声誉。相关部门提出了一系列规范措施和应对方法,但学术不端还是愈演愈烈。因此,了解和借鉴国外应对学术不端的经验、方法和历史,对于净化中国的学术环境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2.
李蒙 《民主与法制》2010,(14):12-14
创造是学术的生命,离开了个人的独到创造,学术就丧失了它的魅力、它的灵魂、它存在的价值。剽窃、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伤害的不仅是学术的名誉,更是学术的根本。  相似文献   

13.
一种先进的学术评价方法,只要随着时间的流逝,就不可避免地被一些趋利虫寻找出漏洞,并以极快的速度加以利用和传播,这就像夏天的米要出虫子一样,学术创新工作产生了功利化行为之后尤其如此。事实上,学术不端行为与学术评价之间的博弈,从来都没有停止过。  相似文献   

14.
近五年来全国性学术不端行为以及各类社会失范现象屡屡发生(如近期的食品添加剂问题),社会运行质量大幅度下滑,各主管部门也纷纷宣誓要坚决采取零容忍政策,听起来很美,可是实际效果却是雷声大雨点小。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政策失灵与社会扭曲现象的呢?  相似文献   

15.
胡焕武 《前沿》2009,(13):100-102
高校学术生态是学术主体围绕着学术研究与学术生态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有机整体。由于学术主体的学术道德养成机制及学术管理机制不健全等因素,学术不端行为及学术腐败现象频繁发生,严重危害高校的学术活动的健康发展。治理高校学术危机,一方面要依赖于主体的自律,提倡学术道德;另一方面,在一整套事先预防机制尚未建立的情况下,事后的惩罚措施尤其是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高校学术生态危机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经本刊编辑部组织同行专家核查,我刊2019年第3期刊发的署名作者为卢云、李雪芹的论文《当代印度穆斯林妇女运动及其组织———以“穆斯林妇女权利网络”和“印度穆斯林妇女权益运动”的发展为例》,与印度学术期刊Contributions to Indian Sociology 2011年第1期刊发的署名作者为Nida Kirmani的论文“Beyond the Impasse:‘Muslim Feminism(s)’and the Indian Women’s Movement”高度相似,参考文献刻意回避Nida Kirmani的论文,剽窃、抄袭行为属实,严重违反了学术规范和学术诚信。为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环境,编辑部查实后立即向相关文献数据收录机构(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超星数据库、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数据库、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数据库)发去撤稿声明,在《妇女研究论丛》官方微信公众号删除相关论文。编辑部对这种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表示严正谴责,自认定之日起十年内不再受理上述两位作者提交的稿件。同时,编辑部对原文作者Nida Kirmani深表歉意,并将进一步加强论文审查工作,完善审核程序,严防类似学术不端事件再度发生。  相似文献   

17.
在科学哲学界,“科学”定义之争由来已久,流派很多,但只局限于学科内,影响不大。如果“伪科学”一词只指学术不端行为,那也未尝不可。严峻事实是“伪科学”一词已被滥用,已成为消灭中国传统文化,实现全盘西化,全面打击原创性科技成果和民间科学的工具。于是人们不得不呐喊、恳请,以遏制这种越演越烈的行为。  相似文献   

18.
在科学哲学界,“科学”定义之争由来已久,流派很多,但只局限于学科内,影响不大。如果“伪科学”一词只指学术不端行为,那也未尝不可。严峻事实是“伪科学”一词已被滥用,已成为消灭中国传统文化,实现全盘西化,全面打击原创性科技成果和民间科学的工具。于是人们不得不呐喊、恳请,以遏制这种越演越烈的行为。  相似文献   

19.
严正声明     
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并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学术不端文献检测中心合作,对每一期即将发表的文献进行检测和上报。本刊一再强调:希望作者保证自己稿件的原创性。  相似文献   

20.
何中华 《传承》2012,(15):67-67
学术批评是形成学术生态良序须臾不可离的前提。离开了学术批评,学术共同体就潜在着走向腐败和自我塌陷的危险。就学术内容方面而言,批评意味着对话。对话导致真理的发生,追求真理乃是学术的天职,这也正是学术的神圣性之所在,是学术之所以真正令人敬畏和向往的根本原因所在。依笔者看来,所谓学术批评,大致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术规范方面的,二是学术内容方面的。前者旨在捍卫学术规则,对种种学术不端行为加以揭露、谴责、鞭挞,以维系学术尊严;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