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郑丽萍 《清华法学》2012,6(5):30-40
构建侦查阶段实体性处分制度不仅具有合理性,也具有必要性.侦查阶段实体性处分制度的设立,不仅涉及现今实然的已经进入刑事诉讼程序的轻罪的处分问题,也涉及应然的本应进入刑事诉讼程序的轻罪的处分问题.为此,应该通过程序设置,把现今在程序之外被违法处分和事实分流的轻罪,也纳入实体性处分制度范畴.侦查阶段实体性处分制度之构建,在内容上应包括适用范围、适用条件、适用后果和监督机制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如何规范与控制侦查权,建立更加合理科学的侦查程序,从而保证那些被追诉地位公民最基本防御权的实现,是当前司法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西方国家侦查程序的发展趋势进行归纳解析,反思我国侦查程序中存在的缺陷,并以此为基础提出重构我国侦查程序的建议,进而使我国的侦查权更加正当化、合法化。  相似文献   

3.
正当程序作为指导刑事诉讼程序的核心性原则之一蕴含着丰富的机理。包括权利应当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保障、权力应当受到严格的制约和监督、程序本身应当符合人性的基本要求、程序运行过程应当有主体的参与、经由正当程序产生的结果具有广泛的可接受性、正当性的程序应当是符合社会整体发展水平的程序,等。在侦查讯问程序中引入和推广“三项制度”符合正当程序的有关基本原理,是侦查讯问程序正当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如何规范与控制侦查权,建立更加合理科学的侦查程序,从而保证那些被追诉地位公民最基本防御权的实现,是当前司法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西方国家侦查程序的发展趋势进行归纳解析,反思我国侦查程序中存在的缺陷,并以此为基础提出重构我国侦查程序的建议,进而使我国的侦查权更加正当化、合法化。  相似文献   

5.
在讨论我国刑事诉讼法再修改,特别是侦查程序改革时,有一个因素必须加以考虑:我国现有的侦查能力水平.不管是罔顾侦查能力现状,过于强调侦查程序的正当化及人权保障的优先:还是罔顾侦查能力在近年来的发展与进步,在侦查程序改革问题上畏葸不前,都会影响侦查程序改革的进展.因而,如何认识和评估我国现有的侦查能力,处理好侦查能力与侦查程序改革之间的相互关系,就成为我国刑事诉讼法再修改,特别是侦查程序改革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孙康 《河北法学》2011,29(9):129-138
刑事立案程序作为我国刑事诉讼启动程序,其程序设计的是否合理、运作是否顺畅,对后续的刑事诉讼活动乃至全部诉讼活动的进行以及刑事诉讼目标的实现均会产生重要影响。确定一正当化的刑事诉讼启动模式,需要分析一国法律传统因素、价值权衡取向、相关诉讼制度等。当前,我国可吸收随机型启动模式合理因素,改革我们现行程序性启动模式,明确启动程序的及时性原则、合法性原则、可救济性原则以及期限。  相似文献   

7.
秦策 《北方法学》2015,(6):77-84
在审判中心主义的改革背景下,我国刑事诉讼应改变以往的"程序宽容"做法,通过庭审功能的实质性发挥,来强化审判对于侦查、起诉的引导制约作用,严格贯彻落实疑罪从无原则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使法官敢于做出无罪判决、敢于排除非法证据,从而树立审判权威、提高司法公信、保障司法公正,实现从"程序宽容"到"程序倒逼"的转变,并最终逐步实现审判中心主义的改革目标。  相似文献   

8.
侦查程序是最能反映一国刑事诉讼控制犯罪能力和保障人权程度的阶段,而侦查程序构造又是侦查程序运行的基础。研究侦查程序中控、辩、裁三方的关系和结构,并改革、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侦查构造即是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江伟 《犯罪研究》2005,(4):24-27
刑事侦查作为刑事诉讼程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诉讼特征。但是,我国目前的刑事诉讼程序还存在着许多缺陷,基本上表现为侦查机关单方面的行政性活动。在学者提出的各种侦查程序改造方案中,“以审问式为主、对抗式为辅”虽然不是主流的观点,但是不乏其合理性。通过建立以司法制约为主的检警关系、构建本土化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强化辩护律师调查取证的权利、完善侦查程序中的救济制度和责任制度等一系列活动,使侦查程序回归诉讼程序,重塑我国刑事侦查程序。  相似文献   

10.
刑事审前法官是世界上主要法治国家均重点建制的法官序列,它对刑事诉讼的公正与效率、保障被追诉人的权利、制约侦查与公诉权力、过滤不当追诉特别是维护司法中立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近在眼前,趋同全球范围内民主、文明的刑事诉讼趋势,建立我国的刑事审前法官制度十分必要。刑事审前法官的权力构成是刑事审前法官制度的核心,对其进行比较研究,可为我国建构科学、合理的刑事审前法官制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对目的理性支配下的承运人责任基础立法的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绪雨 《现代法学》2007,29(5):153-159
国际海上货物运输承运人责任基础规则并非完全来自于实然,来自于基于效益的目的理性,若根本不以正义为目的,未经法律价值评价,纯粹基于效用与发展国际航运经济的目的理性,不可能得到一个国际航运秩序的"应然"法律规范,亦即表达一项"应然"的航运法律概念。而纯粹脱离国际航运实践效用目的,仅依凭法律价值的"应然"本身,亦不可能创造出能够有效调整国际航运实践的法律秩序。只有在价值与航运事实目的,应然与实然,彼此相互对应,且把基于效用的目的理性的构成同确保基于正义的价值理性的实现两方面协调起来,才能产生真正实际有效的和相对符合正义的国际海上货物承运人责任基础法律。  相似文献   

12.
13.
蒋鹏飞 《北方法学》2013,(2):89-102
侦查机关可以利用线人收集证据与信息,但是线人使用也可能带来伪造证据、诱惑犯罪等弊端,由违法犯罪人员充任的线人更是如此。可以利用侦查契约理论与正当程序理论、人权保障理论等对线人使用进行分析,为相关的法律规制奠定基础。线人使用的二元法律规制分别是以侦查契约理论为基础的"契约内"规制,与以正当程序理论、人权保障理论等为基础的"契约外"规制。  相似文献   

14.
司法鉴定在侦查中对案件事实证明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引发错误认定事实的风险。近年来,侦查中运用司法鉴定的比例有所提升,但刑事错案的背后揭示鉴定样本的收集过程在规范化、程序化方面做得还不够。鉴定意见随着案卷进入后续程序,并对案件事实的认定发挥证明作用。侦查中的司法鉴定存在运用尚不充分、样本的收集保管不够规范、司法人员迷信鉴定意见等问题。其进路在于进一步提高侦查中的鉴定技术含量,规范鉴定样本的收集程序,转变对鉴定意见迷信的观念。  相似文献   

15.
付立庆 《法律科学》2004,22(2):42-47
在我国刑法的适用过程之中存在着隐性不平等问题 ,并且 ,这一问题基本上脱离了学界的研究视野。面对刑法适用之中的隐性不平等问题 ,应当在刑法基本原则的整体框架内理解罪刑平等原则 ,并且要在制度创新和裁判者素养提高的双重规制下抑制刑法适用之中的隐性不平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李长城 《法律科学》2007,25(5):164-169
组成事故调查组是我国上级行政机构行使行政监督权的具体方式,具有一定合理性;但从法治的角度进行考察,具有重大缺陷:启动具有一定偶然性,不具备足够的中立性,调查和裁断能力值得怀疑,程序不公开,调查结论缺乏可救济性,容易导致避重就轻、以行政处分规避刑事责任,实际上造成行政权对司法权的排斥和侵占,违背了邓小平同志的刑事法制思想.应当在以下方面对我国的事故调查组机制进行改造:明确划分事故调查组的权限,确立事故调查的正当程序,实现司法最终解决.  相似文献   

17.
试论消费争议仲裁的价值和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争议仲裁是解决消费争议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探讨了发展消费争议仲裁对于消费者、经济社会及仲裁机构所具有的价值和其应有的定位。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法制现代化是一个从传统人治社会向现代法治社会的转型过程,是中华法律文明的成长与跃进过程。通过构建由地方立法、诉讼、律师和地方法学教育等4方面组成的中国省域法制现代化进程实证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与层次聚类分析相结合的综合集成评估方法,对中国省域法制现代化进程进行评估与比较,将中国31个省域的法制现代化进程分为领先型、挑战型、追赶型和后进型4个集团,并通过采用灰色相关度分析的方法,将4项法律指标分别与人均GDP、城市化、城乡差距、教育指数等4项社会指标进行灰色相关分析与比较。研究发现我国各省域的法制现代化进程在东中西部地区之间是极端不均衡的。在中国省域法制现代化进程各法律指标的相关社会影响中,影响的效果从强到弱的排序依次是人均GDP、城市化、城乡差距、教育指数。从各省域法制现代化进程的层面和影响省域法制现代化进程的各个因素层面出发,我们应采取缩小我国各省域法制现代化进程非均衡差异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Justice Quarterly》2012,29(4):497-512
The conventional wisdom of liberal due process maintains that it is the primary function of the judicial system to provide for incapacitation, punishment, and or treatment of offenders. However, the reality is that police officers perform all of these functions as a community-based institution. Despite administrative and legal due process, superficial professionalism, and constant exhortations which deny the validity of these functions, i.e., “street justice,” it remains an important and essential role of the police institution.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functional role of “street justice” and the related factors which require this kind of policing.  相似文献   

20.
“正当程序原则”源自美国宪法中的“正当程序”条款,这一原则在美国宪法中经历了一个从程序性条款到实质性条款的过程;在实质性含义中,又经历了一个从强调财产权到转向人身权的发展过程.适一过程明显受到社会经济政治条件、思想文化传统的制约,但对限制政府权力,保障经济自由和公民权利,都起到了十分重大的作用。研究美国的正当程序原则对中国依法行政建设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