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甬贸局流[2012]208号各县(市)区商务局,有关单位、企业:为充分发挥电子商务产业聚集优势,支撑城市、区域现代市场体系建设,整合社会服务资源、创新公共服务模式,促进电子商务企业做大做强,宁波市贸易局研究决定,将e点电子商务产业园等4家基地列为首批"宁波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现将名单予以公  相似文献   

2.
出版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变革。人才是决定出版社生存和发展的决定因素,出版业的竞争最终表现为对人才的竞争。然而目前,严重制约出版业发展速度的瓶颈正是人力资源,问题突出表现在: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尚未从传统的“人事管理”向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转变;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尚未完全摆脱行政机关的管理模式;人力资源配置,尚未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人才使用和培养,尚不能摆脱急功近利的思想束缚。笔者认为,实行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是改变这种落后的人力资源管理状态,提升核心价值,将…  相似文献   

3.
水泥工业是兴业县的支柱产业,兴旺时期水泥企业上缴税金 近2000万元/年,占全县税收的四分之一。兴业水泥工业要走可 持续发展的道路,做强做大,就必须调查和分析预测本地区水泥 市场的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理清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 一、水泥市场的基本情况及走势分析预测 (一)全国水泥市场的基本情况及走势分析预测 目前全国水泥行业存在着"总量供给过剩,结构性供给相对 不足"的特点,优质高标号旋窑水泥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我国有水泥企业5000多家,生产能力约8亿吨(熟料产能约 6亿吨),2000-2002年全国水泥产量分别为5.97亿吨、6.61亿 吨、7.25亿吨,产能发挥率逐步提高。水泥行业总体上仍处于供大 于求。  相似文献   

4.
刘振华 《前进》2003,(8):7-9,21
今后三年,是实现我省经济结构调整明显变化的关键时期。在这三年里,我们总体上要认真把握的基本要求,概括起来,就是按照一要深化二要提高的要求,努力实现“三个转变”,达到“三个提高”。“三个转变”:一是由产品切入到企业、产业、行业整体推进的转变;二是由政府扶持向企业依靠市场调节转变;三是由单个企业和以县市为单位向区域性主要产业、行业和发展工业园区的转变。“三个提高”:一是提高产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二是通过做大企业、做强产品,形成规模,提高经济总量;三是提高经济效益,走质量效益型的发展道路。今后三年的主要…  相似文献   

5.
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和现实需要。 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关键在于进一步革除制约文化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建立科学 合理、灵活高效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 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应坚持市场取向,优化资源配置,促 进多元经营,打造优势品牌。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强调要不 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通过深化文 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十六届五中  相似文献   

6.
正科技实力的快速提升,离不开金融体系的支撑。在创建科技创新中心的过程中,金融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必须想方设法让金融与科技实现共赢。目前,北京市在创建科技创新中心的过程中,金融服务科技创新方面仍存在一些的问题。一是对于轻资产的科技型小微企业,信贷产品供给不足,银行放贷额度小、期限短、利率高,投贷联动业务难以推进。二是股权融资是扶植科技企业做大做强的金融支持核心,但股权融资支持作用相对有限,耐心资本相对不足、市场退出通道不顺畅、税务成本较高。三是融资担保的增信作用薄弱,担保机构小而散,  相似文献   

7.
大健康产业横跨一二三产业,是复合型产业。大健康产业具有现实性、朝阳性和永恒性等特点。文章认为广西大石山区依托大健康产业实施脱贫攻坚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旅游资源优势,以及源远流长的健康长寿文化、多样的民族传统等文化优势。目前,广西大石山区大健康产业发展存在的制约瓶颈主要有:对大健康产业脱贫攻坚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大健康产业资源优势有待充分整合、大健康产业基础薄弱、医药产业优势发挥不够等。文章提出要做好大石山区大健康产业发展科学规划和定位;打造世界长寿之乡养生养老福寿带、大石山区民俗生态旅游带、大石山区中草药种植带、大石山区骆越文化休闲观光带等四个产业集群;发展大健康产业要坚持保护与开发相统一、高端产业与中低端产业开发相统一、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统一;推进大健康产业与工业、现代服务业、旅游业、生态乡村相融合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十一五"期间,宁波市坚定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积极做大做强外贸。特别是近两年,有关部门着力促进"宁波制造"向"宁波创造"和"宁波智造"转变,引导广大外贸企业重视出口产品的研发、设计和品牌创建。目前,全市外贸企业累计设立研发设计中心573家(不含三资企业),建立起26个研发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同时,宁波积极打造国际、国家、省、市及县(市、区)五级出口创牌体系,拥有商务部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20个,居全国各城市首位。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五金城位于“中国五金之都”浙江永康,总占地67公顷,建筑面积60余万平方米,商铺3000余间,主要经营日用五金、建筑五金、工具五金及机电设备、金属材料、装饰建材等上万种五金产品及相关产品,辐射全国各地及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一座以五金商贸为主,融科技服务、信息交流、博览展示、五金文化于一体的现代五金商贸名城。 中国科技五金城1992年创建以来,依托永康强大的五金产业基础,市场不断做大做强,商交业绩逐年攀升,2001-2004年市场成交额分别为100.61亿元、126亿元、151.3亿元、192.2亿元,成为国内最大的五金专业市场。名列全国百强工业品交易市场第4名,浙江省百强市场第3位,是国家经贸委重点联系批发市场、中国百家诚信建设示范市场、浙江省重点市场、浙江省质量达标市场、浙江省四星级文明规范市场、全国五金专业市场委员会会长单位、浙江省五金建材协会会长单位。中国科技五金城服务体系健全、市场功能完善,工商、技监、公安、水电、金融、酒店、学校等市场服务机构一应俱全,城内设有中国五金博物馆、永康五金名品展馆、国外五金产品展示馆、科技图书馆及进出口有限公司和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等机构和设施。从1996年开始,在中国科技五金城已成功举办九届中国五金博览会。一年一届的中国五金博览会吸引了来自国内各省市自治区及欧、美、亚、澳、非诸洲的数千家企业造万种产品参展。盛会期间,万商云集,国内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国内外五金企业和经销商竞相参展,商品和技术交易异常活跃,集五金产品展销、科技成果转让、信息技术交流、文化交往等功能于一体,为国内外参展企业和五金经销商创造了良好的合作机会,成为国际五金界的一大盛会。2004年中国五金博览会交易额达到43.2亿元。中国科  相似文献   

10.
金雯 《群众》2006,(12)
自主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更是决定企业盛衰存亡的生命力。大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选择,也是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迫切要求。胡锦涛同志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明确提出,“要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全面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应该说,近年来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已经有了明显提高,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从企业自身看,目前主要有三大难题影响和制约着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一是企业创新动力不足,尚未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企业是市场竞争的直接参与者,理应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因为只有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投资者和实施者时,自主创新才最有可能形成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但当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是,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并不明确,企业的自主创新意识不强、动力不足。很多企业即使开展了一些技术创新,也只是为了维持企业当前的生产经营活动,其核心技术主要还是依靠从外部引进,或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对产品和工艺进行很有限的开发和改进,真正意义上的自主研究开发活动仅仅在少数龙头企业和高技术企业中有所开展,而且投...  相似文献   

11.
直辖八年来,重庆市的工业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重庆工业经济呈现飞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但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一、重庆工业招商引资存在的问题(一)思想解放不够,开放意识不强。这是制约重庆市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的重要原因之一。部分区县和部门及企业的领导对利用外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制定发展思路、筹措建设资金、开发新项目和新产品时,对财政资金和银行贷款依赖性很强,“等、靠、要”思想严重,很少把招商引资和利用外资、拓宽融资渠道作为重要措施来统筹考虑。(二)民营企业引资不容乐观。一方面,由于重庆市的民营企业产业结构较传统,技术和管理比较落后,高级人才紧缺,“小、散、低”的格局普遍存在,可与境外大财团、大企业合资、合作嫁接改造的好项目不多。另一方面,多数企业主观念保守,缺乏协作精神和风险意识,对利用外资的热情不高,缺乏做大做强的意识。(三)重商、亲商意识不浓,全方位招商的氛围在全市还没有真正形成。虽然上上下下已经认识到招商引资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但是有些单位和部门对招商引资投入的精力不大,个别单位和干部甚至把招商引资工作看成是额外负担,态度  相似文献   

12.
处地滇中腹地的江川,貌似山水盆景,高原明珠抚仙湖、星云湖点缀其间,素有“高原水乡”、“滇中江南”的美誉。以国之瑰宝“牛虎铜案”为代表的辉煌灿烂的李家山青铜文化,是古滇文化的佼佼者,在世界青铜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使西南边陲的江川享誉中外。今天,面对国家开发大西南、云南省建立“民族文化大省”和“绿色经济强省”以及开辟国际大通道的机遇,选择“调结构,建支柱”的举措,无疑将激活江川县域经济的发展,并将为江川在西部大开发中赢得主动权。一、高度重视县域经济的产生结构调整江川县始终坚持“以发展为目的抓投入,打基础,调结构,建支柱;以效益为核心的兴科教,强管理,重环保,求转变”的发展思路,致力于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在基本解决了能源、交通、通讯的“瓶颈”制约之后,抓住“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发展”的契机,计划1998年至2002年投资12亿元,逐步实施高等级公路建设、城镇改造、经济实用住房、环境保护、农村电网改造、邮政通讯6大类共23个项目的基础设施建设,以进一步改善江川县的投资环境。同时,江川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产业结构调整,着力培育四大支柱产业:一是以农业开发为主的生物资源开发产业,二是以磷产品精...  相似文献   

13.
刘静  陈涛 《长白学刊》2006,(3):111-111
根据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点是指在一个经济系统中超越平均增长水平的具有潜力或现实较高经济增长率,并对整个经济增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的经济支撑点。吉林省经济要快速发展,应该把汽车产业作为未来的经济增长点。吉林省的汽车产业优与劣、强与弱不仅关系到其“工业省”建设的成败,而且主导着吉林省经济的未来。面对国内外汽车产业的新形势,同时结合吉林省汽车产业发展的现状,提出以下加快发展吉林省汽车产业的对策建议。1.抓住机会,用好政策,合资合作,占领先机。吉林省汽车相关生产企业要充分利用好政策,抓住国家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机遇,加快国有企业改制步伐,卸掉企业办社会、债务、人员包袱,增强对国外大集团、大企业的吸引力。利用国外汽车生产和资本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有力时机,把汽车零部件工业发展纳入开放带动战略的实施中,充分利用现有基础和有利条件,有目标、有重点地选择知识产权、生产体系相近的德国、美国、日本等企业和集团,进行大规模的招商引资活动。同时,把握住东北亚投资博览会这一机遇,促成吉林省汽车企业与跨国公司的全面合作,使整车制造进入最有实力的跨国公司全球化分工和资产重组体系,汽车零部件产业进入全球零部件制造商跨国联盟,使吉林省汽车产业在全国汽车市场饱和之前获得快速发展。2.提高自主研发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我们正面临着全球汽车制造业的转移和国内汽车消费市场的兴起。要“下地学走路”,奋发图强,精益求精,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零部件企业与整车企业加强技术合作,共建技术平台,共担风险、共事成果、同步开发、同步发展,结成长期稳定、相互信赖、互惠互利的研发伙伴关系。零部件企业要逐步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比重要由现在的不足1%提高到5%以上。鼓励和支持核心企业及优势企业成立技术开发中心,提高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加强与跨国公司的研发合作,在引进外国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加快消化吸收,走模仿创新之路,在核心技术和工艺方面取得突破,步人“引进——消化吸收——完善提高”的良性循环。3.采取企业集群化战略,创造吉林省汽车产业优势。吉林省的长春、吉林、四平、白城等地都有汽车企业,数量近几百家,却没有形成企业集群。远离汽车市场中心和汽车零部件供给中心的“一汽”,物流成本特别是采购成本在中国几大汽车厂中最高,由于孤悬东北,“一汽”的创新研发成本也必然比较高,获得同样的信息技术和市场信息,也要比那些处在汽车产业集聚区或接近汽车产业集聚区的企业高一些。加速发展吉林省汽车产业,就要调整产业结构,培育产业集聚,这是吉林省中小汽车企业成长、发展的必由之路。4.加快零部件企业结构调整、企业重组步伐,按系统和模块形成金字塔型的三级配套体系。积极参与一汽汽车零部件的系统整合,面向国内外市场,推动零部件企业加快结构调整兼并重组步伐,采取企业集团或虚拟企业的形式,形成按系统和模块划分的三级零部件组织体系。一是以一汽富奥、一汽四环等企业集团为龙头,以华众车门、旭阳座椅、长春滤清器三户企业为重点,形成一级模块配套体系。二是对技术相对先进、规模较大、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汽车电线束、盘式制动器、保险杠、发动机变速箱控制单元、车灯总成等产品的生产企业进行整合,重点培育30户左右专业性强的“小巨人”企业,组成二级部件层配套体系。三是其他各类企业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在系统内跟踪一二级模块产品,形成三级专业化零件  相似文献   

14.
玉树藏族自治州属欠发达的边远贫困地区。“十五”期间,玉树州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全面启动实施的历史性机遇,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社会政治稳定为保障,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增强综合州力为根本出发点,全面实施“生态立州、畜牧稳州、非公活州、旅游强州、项目建州、科教兴州、依法治州”七大战略,农牧业基础地位不断巩固,生态环境建设扎实推进,特色经济日益壮大,文教、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乡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呈现出全州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政治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各项事业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十五”末,全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96亿元,比“十五”计划提高6.14个百分点,年均增长14.14%;地区人均生产总值从2000年的2602元提高到2005年的4363.6元,年均增长10.8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05年完成2669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五年集计完成25.2亿元,年均增长19.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5.86亿元,年均增长19%,是“九五”期间的2.66倍。——农牧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农牧民收入稳步增长。“十五”以来,州委、州政府始终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全面实施了畜牧业防灾基地、农业综合开发、人畜饮水、农田水利、牧草良种基地、农牧业服务体系等建设工程和青稞、洋芋、中藏药材、蔬菜、饲草料、牛羊育肥、特种养殖等“七大”基地建设项目,五年内共建设围栏草场325.73万亩,畜棚49.04万平方米;解决了4.56万人、49.1万头只牲畜的饮水问题;有近16%的牧民搬出了帐篷,实现了定居,目前,全州定居牧户占总牧户的73%;农牧区教育、卫生、文化、广播电视等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乡村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农牧民生产经营观念发生重大转变,商品意识进一步增强,农村牧区经济结构由以农牧业为主开始向多元经济转变,农牧民收入中来自二、三产业的比重由“九五”末的7%上升至目前的10%,2005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793.9元,年均增长6.87%。——固定资产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十五”期间,全州各地各部门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实行扩大内需方针的机遇,牢固树立“不抓项目就是失职,不会抓项目就是不职称”的责任意识,把抓好项目建设,加大固定资产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强州富民的重要举措,制定措施,落实责任,加强管理,促进了全州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和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十五”期间累计开工建设637个重点项目,投资总额37.5亿元,是“九五”期间的近3倍。共建成了106条县乡村公路,修建99座乡村独立桥,公路总里程达6285公里。实现了州府到省会、州府到县城的路面黑色化,县城到乡的部分公路等级化,交通条件明显改善;拉贡、龙青峡、聂恰河、坎达水电站先后开工建设,农(城)网改造和乡镇光伏电源项目全面实施,全州45个乡(镇)、80个村已结束了无电的历史;共争取落实地勘项目168个,储备了一批优势矿产资源开发项目;旧城改造和小集镇建设全面启动,一批道路、给排水、垃圾处理场等市政设施建成或即将建成,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实施了六县危房改造工程和六县基层政权建设项目、公检法司办公用房项目,党政机关办公业务用房和千部职工个人住房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完成了州府及各县的电话扩窖改造,开通了互联网宽带业务,移动通讯覆盖全州主要城镇及45个乡(镇)政府所在地,电话交换机总容量已达商万门。——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紧紧抓住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启动实施的历史性机遇,狠抓递耕还林、退牧还草、生态移民等工程的组织实施,使生态立州战略得到进一步落实,全民生态环保意识进一步增强。“十五”期间,全州完成退耕还林及荒山造林种草42.5万亩;天保人工造林0.39万亩,封山育林234万亩,天然林管护573万亩;长防林工程累计完成人工造林1.9万亩,封山育林12.2万亩,育苗0.1万亩,全州森林覆盖率从2000年的2.9%增长到2005年的3.2%;完成了2003年度退牧还草工程,实现禁牧、休牧草场712.64万亩,减畜52.47万个羊单位,生态移民3003户;“消除白色污染专项治理”工作启动实施;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取得明显实效;自然保护区建设取得显著成绩。——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以市场为导向,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不断优化发展环境,使第三产业、非公有制经济和民族手工业得到快速发展。2005年,第三产业实现生产总值3亿元,比“九五”末增加2亿元;全州接待国内外游客达到51420人次,比“九五”末增长214%,实现旅游收入2570万元,比“九五”末增长425%;个体工商户达到2535户,注册资金3951.5万元,从业人员5016人,分别较2000年增长56.5%、69.2%和189.6%;私营企业达到67家,注册资金达到5514.8万元,从业人员近891人,分别较2000年增长204.6%、122.7%和185.3%;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亿元,年均增长9.1%;以宾馆、餐饮、运输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较快,以加工制作安冲腰刀、民族服饰、帐篷、藏毯、陶艺、佛教工艺品、嘛呢石刻为主的民族手工业有了新的发展,产品的市场占有量不断增加。——各项改革不断深入,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完成了党政群机关机构改革工作,保持了连续三年行政机关人员零增长的好势头;农牧区税费改革深入推进,部门预算、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乡财县管乡用、财政专项资金分级管理等财政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实施,财政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顺利完成了全州电力体制改革及上划工作,国土资源、药品监督、烟草专卖、编制等行业的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完成;坚持不懈地推进市场经济秩序整顿和规范工作,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十五”期间,共落实招商引资项目11个,资金达2.2亿元,是“九五”期间的6倍。——高度关注民生问题,群众利益得到维护。围绕大中专毕业生和下岗职工的就业,强化政府促进劳动力就业的政策引导和管理服务职能,多形式引导就业,多渠道增加就业,累计共安置城镇各类人员就业47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了2.9%以内;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637元,年均增长9.57%。城乡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以殛文化、教育、旅游、保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