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职务侵占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违法犯罪行为。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71条将职务侵占罪作为一种单独的犯罪,在刑法典中确定了下来。 一、职务侵占罪的立法沿革 在我国刑法典制定过程中,从1950年《刑法大纲(草案)》和1954年《刑法指导原则(初稿)》,直至196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草案)》(第32稿),都曾规定了侵占罪。后来立法者基于贪污罪之外其他性质的侵占行为数量有限、危害不会太大的考虑,在1979年刑法典最后定稿时删去了侵占罪的规定。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  相似文献   

2.
论侵占性质犯罪的立法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侵占性质的犯罪在我国刑法中包括侵占罪、职务侵占罪、贪污罪 ,实践表明存在立法界限模糊 ,罪刑关系失衡等问题 ,笔者从比较研究的角度 ,建议将刑法中具有侵占性质的侵占罪、职务侵占罪及贪污罪合三为一 ,以侵占罪予以概之 ,这样既符合市场经济进一步深化发展的要求 ,重要的是还可解决现行刑法在司法实践中的一系列疑难问题。  相似文献   

3.
职务侵占罪的立法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召刚 《河北法学》2001,19(2):81-84
职务侵占罪具有行为的职务性、侵占的非本义性和主体的特殊性三大本质特征。职务侵占罪与侵占罪有着貌合神离的关系 ,与贪污罪有着惊人的相似。由于法定最高刑偏低 ,造成了刑罚内部的不协调和司法实践中的束手无策。要解决这些问题 ,应从立法上完善职务侵占罪。  相似文献   

4.
台湾地区目前关于惩治贪污贿赂犯罪的刑事立法,主要集中在“刑法”和“贪污治罪条例”中。台湾地区“刑法”中没有关于贪污罪的专门规定,但对贪污性质的犯罪规定了三个条文,即第129条规定的违法征收罪和抑留或克扣款物罪、第131条规定的公务员图利罪及第336条规定的公务公益及业务上之侵占罪。  相似文献   

5.
受贿罪作为一种典型的读职罪在我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刑事法律中均有规定.台湾1935年刑法用王个条文(第121条至第123条)专门规定了受贿罪,为严惩贪污、澄清吏治,1992年7月台湾地区又颁行《贪污治罪条例》,该条例在总体上对1963年7月公布,1973年8月修正的同一内容的条例的内容进行了修正,因此,1973年条例实际上已经失效.最新条例与刑法典相比,在惩治受贿罪方面,由于后者有的内容并未被前者所涵括,根据最新条例第17条(“本条例未规定者适用其它法律之规定”)①的精神,可知:台湾目前惩治受贿罪的法律依据是1935年刑法典及1992…  相似文献   

6.
非法占有是绝大多数占有型侵犯财产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其中侵占罪、盗窃罪与职务侵占罪的客观要件均包括非法占有的行为,对于各罪的司法认定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中始终存在争议。对于"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认定,应当坚持主客观相统一的认定标准,并结合案情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7.
论侵占罪的犯罪对象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侵占罪,根据新刑法典规定和理论界的通说,是指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或者他人的遗忘物、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或者拒不交出的行为。①从法条规定和侵占罪的概念来看,侵占罪的犯罪对象似乎较为明确,即限于三种:一是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二是他人的遗...  相似文献   

8.
海峡两岸环境犯罪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各国各地区无不开始重视以刑罚手段惩治危害环境的行为。我国大陆刑法中规定了14 种环境犯罪, 而台湾地区则在刑事、经济、行政法律中共规定了18 种环境犯罪。对于这些犯罪, 大陆和台湾地区的法律规定在构成要件方面、处罚方式和程度方面, 均存在差异。本文在进行比较的基础上, 就完善我国大陆环境犯罪立法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9.
梁丽捡金行为被深圳警检方先后以盗窃罪、侵占罪定性,还有人认为梁丽构成职务侵占罪。运用犯罪构成理论分析,她既不构成盗窃罪、侵占罪,又不构成职务侵占罪。从实体和程序上检讨本案,对确保公民不被任意刑事追诉,有深远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0.
台湾地区于2002年在修改“刑事诉讼法”时,确立了缓起诉制度,该制度与大陆司法实践中的暂缓起诉制度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台湾地区将其规范化并通过近十年的司法检验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台湾地区在缓起诉的范围、缓起诉处分的撤销、声请再议等方面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规定,并具有自身独有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王伟 《法制与社会》2014,(1):295-296
《刑法》第271条规定将职务侵占罪的主体描述为"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人员",但对于司法实践中出现的"设立中的公司"能否成为职务侵占罪的主体,法律条文中并没有相关规定。本文认为应当从设立中的公司的性质以及员工与设立中的公司的关系两方面来判断行为主体是否适格。  相似文献   

12.
形式犯罪概念与实质犯罪概念的争论,只是在苏联刑法典中规定实质犯罪概念后出现的。欧洲大陆国家也有关于实质犯罪概念的论述,并提出立法层面与司法层面双重结构的犯罪概念,但并没有在刑法典中规定实质的犯罪概念,这是欧洲大陆国家实质犯罪概念与俄中实质犯罪概念的本质不同。俄中实质犯罪概念是法定犯罪概念。  相似文献   

13.
前言《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以下简称“关系条例”)包含台湾地区如何处理及如何保护大陆作者的版权(即著作权)问题。今后大陆作者有关权益在台湾是否能够得到保护将取决于这个条例的规定。这对于大陆作者(及其他版权人)则是个应当了解、应当研究的问题。在“关系条例”中,涉及版权问题的规定主要有如下几处:“第37条大陆地区出版品、电影片、录影节目及广播电视节目,非经主管机关许可,不得进入台湾地区,或在台湾地区发行、制作或播映。”这条涉及对某些大陆作品的发行权的限制问题。  相似文献   

14.
将信赖利益作为风险刑法理论与风险社会理论之间的连接点,是刑法理论主动应对风险社会的表现。可将我国《刑法》中的职务侵占罪保护的法益解读为“财产+信赖”型复合法益。以信赖利益重塑职务侵占罪的法益观,有助于解释职务侵占罪刑罚设置的合理性及解决本罪在司法认定上的疑难。基于“财产+信赖”型复合法益观,职务侵占行为的手段是复数的,职务侵占罪的刑罚设置具备合理性,职务侵占罪与盗窃罪、诈骗罪、侵占罪之间不存在法条竞合关系。“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指行为人利用非公有制单位给予自己的信赖,这里的职务既不具备管理性,也不具备持续性。相比于单一法益观和“财产+公权力”型复合法益观,“财产+信赖”型复合法益观具有实践上和理论上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我国大陆与台湾地区继承法都确立了遗赠制度,对遗赠人和受遗赠人的相关问题作出了规定。相对而言,我国台湾地区遗赠主体制度内容较为全面。我们可以借鉴台湾地区和世界有关国家的立法经验,扩大遗赠法律关系当事人的范围、建立遗赠义务人制度、增设转遗赠、替补遗赠和后位遗赠制度等,以期进一步完善我国大陆地区的《继承法》。  相似文献   

16.
我国澳门"刑法典"规定了详尽的保安处分制度,而我国大陆现行法律中尚无此明文规定,只有类似于保安处分的保安性措施。本文通过对澳门"刑法"中的保安处分制度和大陆法律、法规中的保安性措施进行比较探讨,以期对大陆刑法构建保安处分制度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7.
台湾刑法中的妨害司法活动犯罪的规定,分布于两大部分:一是台湾刑法典,二是台湾特别刑法。而特别刑法中的妨害司法活动犯罪的规定,主要是为了适应刑法典颁行后社会生活的变化带来的妨害司法活动犯罪情况的变化,作为刑法典妨害司法活动犯罪规定的补充或修改而制定的。从内容上看,包括三部分:一是增加了刑法典中所没有的新的犯罪C是将原属于刑法典中某些犯罪的内容独立出来,规定予以特别的处罚,相应地缩小了刑法典中某些犯罪规定的适用范围.;三是设立新的规定取代刑法典中原有的某种犯罪的规定,相应地刑法典中的某种犯罪的规定即…  相似文献   

18.
刑法中有十个罪名存在“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或“利用职务便利”的罪状表述,因主体、对象、行为方式及法益的差异,其含义呈现相对性;贪污罪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这一要件,相对于不同的贪污行为而言,具有不同的含义;主张职务侵占罪的客观行为方式同样包括“窃取、骗取”之通说,基本上是只有结论而没有论证;应该认为,我国刑法中的职务侵占罪相当于域外刑法中的业务侵占罪,仅限于狭义的侵占,故所谓利用职务之便窃取、骗取本单位财物的,应以盗窃、诈骗罪定罪处罚;贿赂罪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这一要件,旨在说明贿赂的职务关联性。  相似文献   

19.
略论侵占罪     
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1995年2月28日通过的《关于惩治违反公司法的犯罪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在我国刑事立法上创制了侵占罪的罪名,这是对刑法分则的重要发展。按《决定》第10条及第14条的规定,侵占罪是指公司的董事、监事及企业职工利用职务或工作上的便利,将数额较大的企业财物转为非法所有的行为。本文拟就该罪的立法背景、构成要件、认定界限及具体适用做一些探讨。一、上演背景侵占作为一种犯罪,在外国刑法中多有规定,一般分为单纯的侵占罪、业务上的侵占罪和侵占道失物罪三种。其中,业务上的侵占罪大抵相当于《决定仲…  相似文献   

20.
台湾地区在立法和司法中都已经认可大陆民商法的域内和域外效力,但大陆在解放初期已经废止了"六法全书",目前对于台湾地区法律的效力问题并无新的规定,这已经远远不能适应两岸交往的现状."六法全书"继续在台湾地区施行是一个事实问题,大陆对台湾地区民商事法律采取"事实承认"的方式来解决其在大陆的域外效力问题.在司法实践中,大陆法院的主流做法是通过参照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来处理涉台民商事争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