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流入城市,流动摊贩的管理已成为一个非常棘手的现实问题。目前,我们正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这就要求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树立和谐理念,实现流动摊贩的和谐管理。一、城市流动摊贩的现状流动摊贩的经营范围主要包括方便食品和快餐,如烤串、煎饼、油条、  相似文献   

2.
在漫长的城市化进程中,许多国家都探索出一整套适合于本国国情的城市管理制度,不断破解城市发展难题,以和谐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着城市健康、有序地发展。其中,不少有益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完善法律规范化管理在一些管理流动摊贩比较有经验的国家,大多都会制定相对完备的法律,对"谁来管理、如何管理"这些问题都有详细的规定,其城市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城市流动摊贩数量的增多,城管队员与小贩暴力冲突的案例并不鲜见,城管部门也随之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为什么城管部门为管理流动摊贩付出了巨大成本,但管理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本文从此问题出发,结合多年来从事市容工作的工作经验,对流动摊贩治理问题进行分析,尝试寻找一个流动摊贩基本权利与城市市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城管与城市流动摊贩冲突事件诸见报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的公共形象.实际上,在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大势下,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和失业下岗工人的增加,也造成了城市流动摊贩现象普遍存在.城市流动摊贩虽然是非正规就业的重要途径,但经营者大多是城市的下岗工人、失业人员、待业人员、外来务工人员以及残疾人等低收入弱势群体,这些人员受教育少、年龄偏大、无技能、无资金,难以稳定就业,家庭负担重,因此,城市流动摊贩的存在,不仅解决相当大的失业和低收人群体的就业问题,还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城市居民、特别是城市低收入人群的日常生活消费需求,并弥补了城市一些基本功能的缺失.  相似文献   

5.
从早些年的城管执法者和摊贩之间的暴力执法、暴力抗法到近几年出现的城管柔性执法摊贩柔性抗法,到这一两年又形成较为严重的冲突,城管执法者与流动摊贩间的互动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城管执法人员是在街头这一开放式空间与公众进行面对面、零距离互动的,其执法成效必然受街头空间治理的价值取向、制度要素、技术要素以及个体要素的影响与制约。  相似文献   

6.
正一、背景(一)无照经营游商之定义无照经营游商亦被称为无照商贩、小商贩、流动摊贩。国外对摊贩的研究始于上世纪60年代,从经济学、管理学和社会学等多个角度来认识和关注摊贩这一古老的社会现象,比如流动摊贩的经济活动对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非正规经济与经济发展模型;摊贩人员的构成、生存状况、摊贩的权益、空间诉求等与政策制定实施;非正式就业、身份认同与社会层级的博弈,等等。  相似文献   

7.
引车卖浆、贩夫走卒,古今中外皆有之,就连在美国白宫旁边也随处可见五花八门的小商贩。一个城市“走鬼”的称号足见摊贩谋生之艰难。因而,公共政策对城市流动摊贩的一举一动,很自然引发社会对“走鬼”谋生之道和生存状态的深度关注。  相似文献   

8.
城市摊贩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政府管理城市的难题。特别是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失业人口摊贩化、摊贩群体弱势化、摊贩经营非法化等问题愈加突出,如何对"摊贩经济"进行科学的管制和有效的治理,已经成为当前政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试图对国内外摊贩管制及治理的相关文献进行一次系统的梳理,探讨完善摊贩治理的路径走向。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代城市化的演进导致城市经济的多样化,摊贩作为城市中非正式经济和非正式就业的典型群体,给城市带来了快捷、便利的服务和生机勃勃的街头文化,但同时也带来了城市管理和治安控制等社会问题。晚清警察成立于城市近代化初期,对非正式就业人群管理经验显然不足。1908年的汉口摊贩罢市风潮群体性事件的直接起因便是摊贩与警察的冲突,风潮最终虽在官府和商绅的联合调解下得以平息,其间警政腐败、地方政府反应迟钝、处置手段生硬、舆论疏通不灵等问题反映出中国城市近代化初期市民社会的群体诉求与政府市政管理的矛盾。  相似文献   

10.
摊贩管理在人口拥挤的都市地区,向来都困难重重.即使在已经大致完成城市化的中国的港澳台地区,摊贩管理也依然问题丛生.不过,港澳台地区摊贩管理还是各有其长处,了解港澳台地区摊贩管理模式,对久为无证摊贩管理所苦的大陆城市管理部门,应当大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一、摊贩存在是市场和社会的客观要求 古今中外,不论是国际化的大都市还是小城小镇,都有摊贩(室外固定摊点和流动摊贩)的身影.我们可以从南宋张择端所绘的<清明上河图>中在找到当年的汴京(今开封城)的各类小摊,有卖刀、剪、杂货的,有卖茶水的,有看相算命的等,他们和其他景象一起组成这幅描写城乡生活的社会风俗画.  相似文献   

12.
正人们习惯性认为,城管工作就是管占道、治理流动摊贩,扫马路、搞环境卫生,城管能把这些工作做好就不错了,不需要更高的企求。这种看法虽不无道理,但这仅仅只能维护城市的基本容貌。一个城市要变得更文明、更自信、更舒适、更富生机、更具魅力、更有影响,还得从城市管理的内涵发掘途径,标新立异,解开城市上档的密码。  相似文献   

13.
婴儿车指标     
《时事报告》2011,(2):66-67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在不少大中型城市,“城市病”呈现集中爆发的态势。交通拥堵、环境污染是“城市病”中的焦点问题。如何去除“城市病”,创建一个和谐宜居的城市环境,是近来政府部门、媒体、专家探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4.
农村文化是实现农村生产发展、政治民主、社会和谐和农民自身素质提高的重要因素,但是当今农村文化在传统与现代、城市与农村之间面临着困境,出现了传统文化弱化、城市文化在农村嫁接和农村文化操作层面的不完善等问题,改变这一现状,重构农村文化,需要加强农民的主体性,客观对待传统和现代文化,从操作层面上去努力构建现代农村的田园文化.  相似文献   

15.
西安市城管执法局近日明确提出,将协调街道办事处在社区、宿舍区开辟场地,就近引导零散、无序的流动摊贩进入做买卖,既满足市民生活需要,又解决部分摊贩的谋生问题。无疑,这是一条显现曙光的  相似文献   

16.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融入与社会管理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作为城市流动人口的一部分,其社会融入和社会管理问题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目前,我国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逐年增加,不但给城市管理带来了难度,而且也给城市民族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我国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状况包括经济适应层面、社会适应层面和心理适应层面几层含义,我们要破除制度障碍、观念障碍和社会障碍等阻力,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高度认识和重视这一问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各项改革。  相似文献   

17.
《群众》2011,(7):53-54
如何创新基层社会管理,这是淮安市委、市政府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将精神文明建设融入基层社会管理全过程,这是淮安市创新社会管理开创的新思路。两者的有机结合,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谐,淮安市连续两年荣获“中国和谐管理城市”奖,2010年荣膺“全国城市管理人民满意城市”称号,涌现出“亲民淮安”、“平安淮安”、“和谐城管”、“阳光信访”等一批基层社会管理的创新亮点。精神文明建设为什么能融入、为什么要融入、怎么样融入基层社会管理,这里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作简要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18.
杨红 《桂海论丛》2006,22(1):5-9
无论从人与社会的关系看,还是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看,生态和谐问题都不仅是能否造福子孙后代的未来问题,而且已经成为我们这代人能否安然度过的现实问题。生态问题的沉重,尤其是生态问题在我国的凸显,已经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焦点,需要我们深入地去进行研究、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9.
刘瑶 《人大论坛》2010,(5):36-37
“以前大吉巷到处都是坑坑洼洼的,下雨天出门回来满裤脚泥巴满鞋水,平时路边经营的摊贩也不少,垃圾到处都是,交通也拥堵得厉害。这次路面改造后,摊贩不在路边经营,道路宽敞了,交通畅通了,居民也不乱扔垃圾了,出门心情都好多了。”  相似文献   

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解决好三个基本层面的和谐问题,一是人与人关系的和谐,二是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三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人际道德、社会道德、环境道德可以从精神道德领域为这三个层面的和谐关系提供强有力的道义支持和精神保障,从而有助于解决好人际和谐、社会和谐、生态和谐问题。本文在此三个层面上探讨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