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3 毫秒
1.
徐艳红  伍小乐 《求索》2010,(12):77-79
现代各国政府追求的行政目标之一,便是建设服务型政府。以人为本的服务型政府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理想政府模式。服务型政府的本质特征是以公民为本位,而以公民为本位也是以民为本思想在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的一种理论体现。以民为本思想是儒家政治伦理思想的核心,它作为我国历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政治思想,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研究儒家政治伦理思想中的"以民为本"思想、"修身正己"思想及"礼法并用"思想对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启示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殷丹 《求索》2011,(7):101-103
关注"人"是中西方文化及政治理念的一个重要而可贵的共同点。儒家文化关于人的思想是丰富的,它集人的内在修为、外在处世于一体。在历史的进程中,"人本"思想不断内化于中国的德性文化之中,但它并未在社会主义体制建立之前成为中国传统政治体制的理论依托;相比之下,西方在"人性恶"和"政治恶"的前设之下,却进行了政体反制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陈秀平  陈继雄 《前沿》2010,(20):28-31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治国理论的核心,是影响中国治国安邦大业达几千年之久的政治法律思想。先秦时期君民关系理论(主要是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的理论)中蕴含着丰富的古代民本思想。西周时期就出现了"敬德保民"思想,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法家从不同阶级、阶层利益出发,提出了不同内容的君民关系理论,但都是提醒君主要重视民众,以民为根本,这些思想是当今"以民为本"理论的重要源头。  相似文献   

4.
政治思想是政治学研究的基本内容,用政治学理论重新梳理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是当下政治思想史研究的重要课题。反帝反封建或"救亡"与"启蒙"只是中华民族争取国家独立、政治民主的手段,不是中国政治发展的最终目标。中国近现代政治发展的最终目标是构建现代民族—民主国家。在政治发展背景下构建民族—民主国家的思想历程应是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发展的主轴,更是研究近代中国政治思想史以及政治发展史的全新视角。  相似文献   

5.
韩剑锋  郭尉超 《前沿》2011,(18):128-131
中国传统"均平"思想是在个体小生产基础上形成的反对贫富分化,要求改善贫民生活,抑制豪强地主,促使社会和谐稳定和政治统治巩固的社会政治思想观念。这种思想具有重要的社会进步意义和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平均主义的思想因素。因此,"均平"思想存在自身难以克服的理论困境。孙中山民生主义继承了"均平"思想的精华,剔除了平均主义的思想糟粕,实现了对传统"均平"思想困境的突破。  相似文献   

6.
"审美无区分"是伽达默尔诠释学哲学与美学的基础性思想。"审美无区分"思想渊源之一是柏拉图的审美意识理论。柏拉图的审美意识理论主要有两点:其一,认为艺术模仿是虚假的主要来源,因此艺术不能达成对真理的认识;其二,坚持艺术与审美的政治和道德标准,艺术应该为理想的人格教育服务。伽达默尔肯定并吸收了柏拉图的艺术和审美的道德原则、政治原则,认为艺术的标准不是纯粹审美的。同时,伽达默尔对柏拉图的艺术模仿理论进行了反思,认为艺术也是认识真理的必然之途。伽达默尔对柏拉图审美意识理论的扬与弃,是形成其"审美无区分"思想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7.
卢国琪 《求索》2011,(2):102-104
科学发展观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它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思想的中国化的新概括,它遵循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发扬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发展中形成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8.
杨先保 《理论月刊》2007,(5):159-161
近代政府契约理论成为霍布斯、洛克等启蒙思想家构建其反封建主义理论基础,也是他们论证国家和政府起源和政治合法性的重要理论武器;但这种理论的思想和社会实践的渊源却来自中世纪,它是中世纪政治思想和制度、城市自治运动、罗马法及宗教改革等多方面影响和演变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冯建辉 《前沿》2010,(13):34-37
当代中国政府正面临着由传统的管制型政府向现代的服务型政府的转型。这需要当代中国政治哲学予以学理性关注。社会层级结构理论是把握马克思哲学本性而面向中国问题的当代中国政治哲学新范式。"权力至上"的传统社会层级结构对当代中国政治实践具有深刻影响,因此,需要从改造深层社会结构入手,逐步改造传统社会层级结构,把自上而下的"金字塔式"社会层级结构转变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市场经济、服务型政府和公民社会所构成的三维制约的社会结构,以推进当代中国政府转型。  相似文献   

10.
吕稚知 《前沿》2010,(14):116-118
提高地方政府服务能力是公共管理学科的重要研究课题,但要研究这一课题首先要把握的即是"政府服务能力"的概念界定。从公共管理学科的建立,到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再到世界各国开展的"政府再造"活动等,政府组织及学术界一直研究政府能力尤其是政府服务能力。因此,本文以中国实际为背景,借鉴、参考学术界已有的相关研究,试就"政府服务能力"进行较为科学客观的概念界定,希望能为以后对地方政府服务能力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帮助。  相似文献   

11.
服务型政府一般是指在民主政治框架下,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以为公民服务为宗旨,实现服务职能并承担着服务责任的政府。服务型政府坚持的是"公民本位、社会本位",强调的是为市场主体服务、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我党的性质决定了其执政的政府是"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12.
王蔚 《湖湘论坛》2006,19(3):26-27,30
最近20多年中国政治学发展的主题是学科建设和学术发展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解决和开拓了许多新的理论问题和研究领域。从宏观角度来看,中国政治学研究的前沿问题主要集中在政治理论、国家理论、民族理论、政党理论、政治制度、政治文化、政治行为、政治思想、民主理论和政府理论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王娟  余仰涛 《理论月刊》2010,(4):183-185
在思想政治工作学中,要研究思想之间相互作用的原理,就要研究思想政治工作机理。所谓思想政治工作机理研究方法论,是指研究思想政治工作机理的方法理论,是人们做这方面学问的方法理论。研究思想政治工作机理的方法论问题,是思想政治工作学研究方法论中的重要问题。思想政治工作机理研究方法论主要包括"机理"特征衡量法、因果分析法和假说思考法等。  相似文献   

14.
"党内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个专有概念,孕育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建设、改革过程,它的演变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虽然没有完整的"党内思想政治工作"概念的说法,却能通过对与党内思想政治工作同等意义上的"党内教育"、"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概念来考证、演绎。  相似文献   

15.
服务型政府建设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操作问题,更是一个中国特色政治发展的过程。它从管理和服务入手,却是以管理和服务促进统治的过程;它在党的领导下实施,是党在转型期实现自身的历史性转变的过程;它本身就是政治发展的内容,从内部推动中国政治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郑孟望 《求索》2010,(6):158-159,47
美国警务民营化改革的理论依据主要包括公共选择理论、公共物品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外部性理论和治理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是政府服务民营化改革的最主要的理论依据,公共物品理论是一种物品或者服务应该由政府提供还是通过非政府以外的其它方式提供的理论依据,新公共管理理论是"小政府、大社会"的重要理论基石,交易成本理论是决定警察服务民营化考量的理论指导,外部性理论是警察服务间接社会化的理论依据,治理理论是转变政府职能、推进警察服务社会化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17.
吕偲 《前沿》2011,(8):22-2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其具体的理论名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属性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四个划清"从指导思想、经济制度、政治民主、思想文化等四个维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了科学的定位,实质上就是要求我们准确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8.
何国英 《今日浙江》2010,(23):58-59
近年来,嵊州市牢牢把握舆论主导权,积极适应互联网发展趋势,借助嵊州新闻网平台,扎实开展网上"市民论坛"活动,把政府部门的工作平台延伸到网络,在网上宣讲理论政策、解答百姓疑惑、凝聚思想共识、服务基层群众,说政府要说的、做政府该做的,讲百姓关心的、解百姓困惑的,以群众的视角来解决群众的问题,从而使"市民论坛"活动真正成了"民意的广场、思想的门户"。  相似文献   

19.
朱建明 《传承》2013,(5):94-95
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的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政治目标,构成了廉洁政治的完整系统,是实现廉洁政治的主要途径。为实现廉洁政治,必须从加强党性教育、实施阳光公开、坚持民主法制等三方面力促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进一步夯实廉洁政治的思想基础,健全廉洁政治的制度保障,营造廉洁政治的政治环境。  相似文献   

20.
于战明 《传承》2009,(12):66-6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意识形态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它对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它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选取和教育方式的创新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