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的乐与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飞舟 《法律科学》2005,23(4):24-28
在中国古代,乐本身也是一种法,而且是一种“根本大法”。乐与中国古代另一“根本大法”礼属于并列、交叉关系。此二者一起成为中国古代治国平天下的重要工具。以乐治国是中国古代独有的最富特色的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2.
修身,齐家,才能治国,平天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风敦厚尤显重要。因此,古往今来。中国文人留下了不少“家教联”,今晚辈耳濡目染,成为“言传”和“身教”的典范。  相似文献   

3.
杨陈 《中外法学》2023,(1):106-124
当代学者倾向于将传统中国的政治模式形容为“儒法国家”,即以儒家意识形态正当化法家化的国家体制。这种“德法合治”有效地降低了统治成本,实现了长治久安。然而,这种纯粹基于国家能力视角的解释却从侧面呼应了“中国古代专制论”,进而使得从传统中发掘出“依宪治国”资源变得不再可能。事实上,在“德法合治”之外,儒家德治理念有其自主性,这一理念经由法家化的国家体制,形成了一种清流主义的政治文化与心态,其内容大致包括道统与政统的分离、反绩效主义的治理观以及反形式主义的法律传统。这样的文化与心态虽未能固化为制度性传统,但却在历史上起到了一定的规范公权力尤其是主权性权力的作用,而这正可作为当代“依宪治国”事业的传统资源。  相似文献   

4.
2006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下称《公务员法》)是中国现代文官制度的一次空前变革,对于弘扬“治国先治吏”的法治理念,推进我国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进程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两年来,各地在实施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谐之音——  相似文献   

5.
公务员法研究的一部力作──《国家公务员法比较研究》评介朱新力西方文官制度源于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而建立崭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公务员制度又需要借鉴外国的公务员制度特别是西方文官制度。我国《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虽已于1993年10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6.
《大学》是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是儒家教育的纲领性论著,是中国古代论述修身治国的佳作。它充满了中国古代的政治观和伦理观,洋溢着古代儒家学者治学修身的教育思想。《大学》的正心修身教育为罪犯矫正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石;《大学》的“三纲领”教育为罪犯矫正教育提供了重要标的;《大学》的“八条目”教育为罪犯矫正教育提供了运作流程。《大学》所阐述“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对罪犯心理矫正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小说诗性,是指小说在叙事中体现的体特性、审美特性以及整个叙事所显现的精神特性的总和。中国古典、现代小说中自然景物描写的诗性意义在于:从诗语杂糅到诗性的叙事融合,小说艰难的诗性生成伴随着体递嬗和叙事的精神变迁。古典小说自然景物描写的融入表现了小说的体演变,现代小说的自然景物叙写则在“五四”后进化为叙写主体意识现代化的考察标本,表现为一种现代审美精神的初步确立,人们可以从中获悉现代小说审美的生命意识、悲剧意蕴。它们都成为中国当代小说诗性考察的历时参照。  相似文献   

8.
文字狱,多因文官或文人一篇奏折、文章,一首诗引起杀身之祸,倘若说官员因一字引起杀身之祸,闻之就更觉荒谬之至了,但偏偏就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相似文献   

9.
唐代对于民间复仇,仍然承继着传统法律中对此问题的两难处境。从实质上而言,复仇问题涉及到了中国古代“礼”与“法”之间的冲突。“礼”与“法”是中国古代治国的两种手段,帝王们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达到礼与法的和谐,可是礼与法毕竟不是同一范畴的事物,两者在具体个案中导致  相似文献   

10.
法治漫谈     
“法治”(Ruleof Law)是什么?古今中外,概莫一是。中文“法治”一词最早见于先秦诸子文献。《管子·明法》中有:“以法治国,则举措而已”。《商君书·任法》中有:“任法而治国”。在中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曾经有过“儒”“法”两家关于“人治”与“法治”之外辩。梁启超在1922年出版的《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分别用“人治主义”和“法治主义”来概括儒、法两家的主张。  相似文献   

11.
明辉 《政府法制》2008,(23):59-59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基于民情、风俗、习惯等本土化传统,对于纠纷甚至狱讼的解决与裁断,古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行为方式、态度和相应的司法实践,其间蕴含着丰富且耐人寻味的古代传统司法理念。我国商周时期的西伯、召公等都因善于治国而受到百姓爱戴,他们的做法折射出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令人深思的悠长韵味。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行政法中的“壳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利 《行政法学研究》2003,(4):63-67,92
如同对“借壳上市”公司意义重大的“壳” ,中国古代行政法中蕴涵着许多对今天仍有价值的“壳资源” ,如文官考试制度、职官编制法、行政法典的制定方法等。它曾经被西方世界所利用 ,也可以对中国的现代行政法制建设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13.
“情理”是中国传统诉讼申极具特色而又颇为重要的因素。笔者在对中国传统司法文化“同情理解”的基础上,发现.美国司法中的“公平正义”与我国古代“情理”的内在相似性。笔者试图通过时这两种看似完全不同、具有巨大时空距离的司法价值内核的比较,发现传统资源中一些与当代司法中暗合的有益成分,借以反思中国古代的“情理”在现代法治中价值。  相似文献   

14.
唐代宫怨诗盛行,其原因首先是唐代宫女多及宫禁森严,其次又与继承六朝宫体诗写“人”传统及唐代文禁松驰有关。唐代宫怨诗主旨有三:1.表达宫女的哀怨;2.寄托文人自身感遇;3.安史之乱后又增加历史反思的意韵。唐代宫怨诗在艺术上总以含而微露为原则,具有独特的意象结构群,擅长曲折多致的比兴衬托以及细致入微的心理刻画  相似文献   

15.
逸民 《政府法制》2011,(21):11-11
很多人将高考比为古代的"科举",民间乃至媒体也将各地高考的第一名誉为"文科状元"、"理科状元"。科举不是考学,而是考官,是古代国家的文官考试,更类似今天的公务员考试,而不是高考。 自隋唐以来,科举考试的科目、内容、形式等,历代有所不同,所同者,考试面前人人平等。此前朝廷选官,实行“九品中正制”,各地负责考察发现人才的“中正官”,将本地人才分为九个品级,向朝廷推荐,朝廷量才录用。这种选官制度,貌似很全面很客观,但在重门第讲关系的中国,只要是地方推荐,  相似文献   

16.
一、法官自身应保持清正廉洁 法官的清正廉洁,洁白于自身是维护司法公正,树立司法权威的重要保障,也是应当具备的价值观念和品质。也就是法官最起码的职业道德。在古代中国,历代统治者都将保持清正廉洁作为整饬吏治的重要内容,以严刑惩处官员的贪赃枉法行为。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基础,是最重要的,不修身不足以齐家,治国,平天下。  相似文献   

17.
任平 《公民与法治》2014,(17):48-49
凡是仔细阅读中国历史的人大抵都会发现,国人的性格是会变的。这种变化的程度有时还很大。首先说尚武。有一句诗,曰:“幽并重骑射,少年好驰逐。”这句诗形象地说明了古代中国北方的幽州(今北京)、并州(今太原)地区因为重骑射,少年就爱好骑马角逐的情况。还有一句诗,曰:“骏马秋风冀北,杏化春雨江南。”这句诗也透露出些许北方人的尚武气氛,和杏花春雨的江南是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18.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的治国理念,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我国社会经济迈入新的发展时期所提出的重要治国方略,是我国传统治国精髓与现代治国理念相结合而得出的科学论断。检察官职业道德建设是我国“以德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司法改革的重点内容。研究检察官职业道德及养成途径,对于提升检察公信力,实现法治,具有重要意义。一、“以德治国”与法治的关系在商代甲骨文中,“德”字的原始含义是“以弓缚首,牵之以祭”,与战争有关,指以绳索牵系俘虏以归,祭祀祖先神。自周以后,在甲骨文德字下方加了一个“心”…  相似文献   

19.
《公民与法治》2013,(12):41-41
通观一部《资治通鉴》可以发现,司马光对选官用人问题给予了突出关注,并以“臣光日”形式的议论,对中国古代的选官用人原则进行了高度的总结。这些原则是他站在治国理政高度上对用人之道的总结,是对历史的总结。  相似文献   

20.
张文珍在2004年12月6日在《学习时报》撰文认为,和谐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是以“和”的范畴出现的。较早的记载见于《国语·郑语》。史伯认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与史伯相同的是晏子,他也是用举例来说理,而晏子的针对性更强,就是君主的治国理政如何才能更合理更科学。君臣之间在更高水平上达到和谐的状态。这一思想被孔子归纳提升为衡量君子与小人的标准:“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