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世平  魏建  金朝 《法制与社会》2011,(33):279-281
在对青少年犯罪嫌疑人教育保护方面,应考虑建立专门的办案机构,严格把握逮捕条件,强化相对不起诉和量刑建议,完善法律援助,构建谈话和亲情会见制度,进一步推进社会帮教和社区矫正。在对青少年被害人的教育保护方面,应强化对其的隐私保护、法律援助、国家救助以及适当的心理康复治疗。在对社会青少年方面,主要应通过调查研究推进青少年被害预防和犯罪预防。  相似文献   

2.
《法庭内外》2006,(7):55-55
为进一步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律保护,减少和预防犯罪,北京市朝阳区法院于4月21日正式开通85998038——青少年法律咨询热线。  相似文献   

3.
2011年1月1日,《青少年媒介保护国家条约》最新修改版本将在德国正式生效,成为保护青少年免受网络不良信息侵害的又一道坚实壁垒。德国,这个出台了世界上第一部规范互联网传播法律——《多媒体法》的国家,  相似文献   

4.
情系青少年     
多年来,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检察院十分重视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始终把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教育挽救失足青少年作为检察工作的重要内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规定》等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充分发挥检察职能,积极探索并总结出了一套较为科学的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教育挽救失足青少年的工作方法,为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作出了突出贡献,同时也使无数失足青少年告别过去,改过自新,成为社会有用之人。该院先后获得团中央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授予的“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团中央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等九部委授予的“为了明天——全国青少年自我保护教育基地”、共青团重庆市委和市检察院授予的“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共青团沙坪坝区委授予的“青年文明号”、沙坪坝区文明办和区妇联授予的“巾帼文明岗”等多项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5.
康宇 《法制与经济》2010,(11):77-78
闲散青少牟犯罪在我国呈上升趋势,他们也是预防青少牟犯罪的重.点对象。研究社区与闲散青少年犯罪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从新思路发现切实可行的预防对策,社区应从保护闲散青少年的权利出发,做好预防闲散青少年的违法犯罪工作。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青少年保护条例》、《福建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和《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相继问世,是我国青少年法学领域具有开拓意义的大事,标志着我国青少年教育保护工作有了新的突破。目前,湖南、江西、四川等也在酝酿制定本地区的青少年法,由团中央牵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起草工作也揭开序幕。社会在呼唤青少年法,我国保障青少年合法权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工作已开始  相似文献   

7.
<正> 一、青少年保护青少年保护系指国家对18岁以下的儿童和未成年人在身心、思想、智力和社会方面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危险所进行的防御。青少年保护同国家的青少年救护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每个德国儿童(包括青年)在身心和社会才干方面所享有的受教育权,只有通过青少年保护才能得到保障。迄今为止,法律对青少年保护仅仅作出了一些支离破碎的规定,而且只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被誉为“祖国明天”.然而据有关的调查统计显示,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呈逐年上升趋势.有的地区青少年犯罪已占到全社会犯罪的50%以上,且有专家分析,90%的青少年犯罪与上网成瘾有关。这表明,网络已成为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第一杀手”。强化“网吧”(包括电子游戏厅、话吧等)监管,保护“祖国明天”的成长环境,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9.
高洋 《法律与监督》2006,(12):25-26
在重庆市綦江县人民检察院,有一位和蔼可亲的老领导。他就是高级检察官、该院的副检察长樊树林同志。近十年中,他以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为己任,辛勤耕耘,被重庆市委市政府表彰为未成年人保护先进个人,所分管的青少年维权工作获得“全国优秀青少年维权岗”的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0.
撑起绿荫     
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检察院充分认识到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作为检察机关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自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十分关心和高度重视青少年的成长。我国青少年教育和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青少年犯罪率在世界上一直是比较低的。但是,由于各种消极因素和不良环境的影响,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率日渐突出,不仅严重危害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也给青少年自身和家庭带来灾难和不幸,这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为此,我们对青少年犯罪的成因、特点进行了调查,对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一些对策 一、青少年犯罪的特点 当前,青少年…  相似文献   

12.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是一部统一的、比较完备的刑法典。这次修订,进一步完善了我国刑事法律制度和司法制度,对于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关心下一代、教育和保护青少年,是关系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大事。做好这项工作,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政法机关责任重大。为了关心、教育好青少年一代,依法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把他们培养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新刑法以大量的条款规定了对青少年、儿童进行教育和保护的内容。新刑法关心、教育和保护下一代的…  相似文献   

13.
在19世纪之前,美国的青少年犯罪现象较少,个别人犯罪后所受到的法律制裁则与成人一样。自19世纪初期以来,美国的社会结构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生变化,城市化、工业化步伐的加快和外来移民的大量涌入,青少年犯罪问题变得日益严重。为应对这一棘手社会问题,改革者们创造性地提出了“青少年犯罪”的全新概念,当局则结合未成年犯人的身心特点设计出一些相对特别的司法制度。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之后又创设了青少年法庭,而且给予青少年犯人的司法程序保护也通过司法判例的形式逐渐趋于完善,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现行青少年犯罪的司法制度。  相似文献   

14.
社会转型期。由于地区性的经济差异。大量外来青少年涌入大城市,成为“城市边缘青少年”,而城市的基础管理能力弱化,公共文化建设、教育资源不能满足每个青少年的需求,以及外来青少年的家庭教育的缺失,城市就业困难等因素,使一部分追求物质享受的外来青少年违法犯罪。然而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育法》中保护未成年人权益、预防朱成年人犯罪的条款是否适用“城市边缘青少年”?我国的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措施针对“城市边缘青少年”是否有效、可行?笔者建议:首先政府应当建立专门的预防犯罪机构,组织、协调“城市边缘青少年”预防犯罪问题;其次增强基层社会营控力度和广度,将“城市边缘青少年”纳入所在地社区管理。同时政府投入资金。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保障基础教育,解决“城市边缘青少年”的教育问题;再是加强城市人口调控,优化城市人口结构和素质等措施,预防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15.
雍自元 《法学杂志》2008,29(2):134-136
青少年被害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社会对于青少年被害预防宣传不到位、保护力量有限、立法存在缺陷、救助机制不健全、学校和家庭对青少年被害预防教育不重视、个人缺乏被害预防意识等。预防青少年被害,需要国家加强宣传和保护,完善立法,建立救助机制;需要学校和家庭加强对青少年被害预防的教育;更需要个人提高被害预防的意识。  相似文献   

16.
薛艺 《法制与社会》2010,(10):36-37
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游戏也伴随着互联网的广泛传播而疯狂的滋长,产生了诸多的亿万富豪,也产生了很多迷恋网络的亿万青少年。沉迷于网络,给青少年尚未发育完全的身心带来极其严重的影响。本文将通过考察已有的调查报告,国内外的法学和社会学的文献以及实地的调查走访等途径以及通过比较法、实证法等法律方法的分析,目的是研究我国网络游戏业中对于未成年人利益保护的不足以及提出相关的对策。如何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保护网络游戏中未成年人的利益?徐了建立有效的法律监管体制之外,还需要建立多层次的责任机制。通过法律的保护,加之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的责任机制的有效运行,网络游戏中来成年人的利益才能得到真正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事业的接班人。近些年来青少年犯罪情况却在不断增加而且出现了犯罪趋向低龄化、新型犯罪增多、犯罪方式团伙化、暴力犯罪增多等一系列的新情况。对此,我们有必要找出原因和预防政策。以便更好的规范,引导青少年的成长状况,更充分地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实现保护制度的科学化、合理化、人性化,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正> 一、青少年立法回顾我们党和政府一向重视运用法律手段教育和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早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制定的《宪法大纲》、《劳动法》、《婚姻法》等法律中,就有保护青少年生存、劳动、学习等项权利的规定。新中国成立后,在一系列有关法律、法冷、条例、指示、通令、通告中,都有大量教育和保护青少年的专门条款。  相似文献   

19.
浅谈青少年犯罪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犯罪往往始于心理问题,相对成熟的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形成,缺乏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家庭因素导致青少年心理失衡,社会不良现象对青少年心理造成污染,教育的漠视导致青少年逆反心理的产生。  相似文献   

20.
3月25日,由共青团安徽省委、省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办公室主办的第六届“2010年度安徽省未成年人保护十大事件”评选暨新闻发布会在合肥举行。省未保委部分成员单位代表、青少年工作者代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