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东亚货币基金的创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亚洲金融危机使得东亚地区的货币合作提上日程。《清迈协议》的达成 ,即“10 +3”(东盟 10国加中、日、韩 )框架下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的陆续签定 ,标志着东亚区域货币合作迈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第 1步。然而 ,货币互换只是货币合作的最初形态 ,随着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展 ,货币互换合作必将向更高层次的货币基金合作的方向发展。东亚货币基金的创建不仅是必要的 ,也是可行的。不久的将来EAMF一定会展现在世界人民面前  相似文献   

2.
2008年的全球金融风暴对东亚国家的货币金融稳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并促使东亚国家加强区域货币金融领域的合作.东亚"10+3"的财长们于2009年12月发表了有关"清迈倡议多边化"(CMIM)的联合声明,决定成立采取自我管理的区域外汇储备库安排(SRPA)作为"清迈协议多边化"的具体形式.从2000年以双边货币互换为特征的"清迈倡议"(CMI)到以自我管理的区域外汇库安排为特征的"清迈倡议多边化"过渡与发展,表明了东亚"10+3"货币金融合作进一步走向深化.  相似文献   

3.
熊岚 《现代国际关系》2023,(7):104-123+145-146
在东盟和中日韩的共同努力下,东亚金融合作取得丰硕成果。近年来,受到中美贸易战、新冠疫情、乌克兰危机、美国滥用金融制裁等因素影响,东亚金融合作呈现出积极适应外部变化的新趋势,特别是“10+3”成员国开始推动本地货币在跨境交易中的使用。东亚金融合作新动向主要受到国际货币体系变动和地缘政治博弈两方面的影响,东亚国家在外汇储备库、地区债券资本市场和本地货币上的合作,意在持续降低自身和地区的脆弱性,并非主要是内生驱动的金融一体化努力。鉴于现有制度安排为美国与东亚国家之间、中国和日本之间以及东盟与中日之间三组关系相互作用下的平衡选择,为维护地区金融稳定,中国应积极发挥引领作用,深化东亚金融合作、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为地区金融稳定创造良好的外部制度环境,同时积极谋划亚洲货币基金方案,为解决地区金融治理赤字贡献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4.
东亚货币合作及中国货币政策的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7年对于许多亚洲国家来说是一段痛苦的回忆,一场金融风暴席卷东南亚大地。顿时,俗有“亚洲奇迹”之称的东南亚国家变得满目创伤。痛定思痛,许多亚洲国家认识到单靠一个国家的力量是难以抵挡住金融危机的,区域经济金融合作是它们的最好选择。近年来,亚洲金融合作步伐在不断加快,许多国家政府领导人在不同场合提出了许多构想。特别是东亚货币合作问题被许多国家提上了议事日程,从而进一步加速了东亚货币合作的进程。一、东亚货币合作的背景与动因1997年7月,首先在泰国爆发的金融危机很快在亚洲的许多国家蔓延开来,随后又波及到俄罗斯、巴西…  相似文献   

5.
陈虹 《亚非纵横》2007,(1):30-34
目前,日本活跃在东亚区域经济金融合作领域内的各个方面,亚洲货物贸易、货币互换协议以及金融合作中已经实现或提出合作倡议的项目,实际的“原创构想”多为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合作模式,但将欧洲模式转化为亚洲模式的首倡者,往往多为日本,并在区域合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区域合作对日本的意义:它是日本实现双重目的的最佳突破口:既有利于调整国内经济结构,又能够争取区域经济合作事务中的主导地位。日本的出牌顺序:依赖在亚洲的货物贸易和直接投资的商圈,以信息网络建设为开端,输出在亚洲区域内金融业的比较优势,最终确立区域经济的主…  相似文献   

6.
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在世界经济中占有比较重要的位置,是世界上三大经济区之一,各种形式的经济合作也在不同的层面上不同程度地有所发展.在金融领域,东亚国家政府和学术界提出了各种合作倡议和构想,在有的方面取得了进展.但总的看,东亚地区货币、金融合作相对滞后,迄未形成较高层次的制度化合作安排.这对东亚国家规避金融风险、防止金融危机及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都不利.  相似文献   

7.
熊洁敏 《东南亚》2005,(2):5-9,45
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和区域货币一体化的潮流使东亚货币合作成为东亚各国和地区讨论的热点。1999年东盟10+3会议签署的《东亚合作宣言》及2002年5月的签署《清迈倡议》将东亚货币合作提上了议事日程。2003年8月的东亚合作财长会议决定建立东亚金融合作基金,成立专家组对深化金融合作进行研究。本文结合最优货币区理论对东亚货币合作的可行性进行一些分析,并试图提出一些中国参与东亚货币合作的对策。一、最优货币区理论及其发展“最优货币区”在《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中的定义是:“在此区域内,一般的支付手段或是一种单一的共同货币,…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发展,世界范围内的区域金融合作也深入开展起来。欧元的成功实践为东亚国家(地区)开展货币合作提供了良好的示范,最优货币区理论的提出及发展为东亚货币合作提供了理论指导。东亚国家货币合作的经济基础有了很大的提高,为进一步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提供了保证。东亚国家可以根据各自的不同情况,选择最优合作伙伴,逐步推进次区域货币合作,最后通过长期的努力建立欧盟那样的货币联盟。  相似文献   

9.
2007年爆发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已扩散和转化为全球性的金融动荡.金融动荡对世界各国、包括中日韩等东亚国家的影响,尤其是短期影响,已有大量研究论及,本文不再重点讨论,而是拟从中日韩合作及东亚一体化的意义上,分析此次金融动荡的效应①.金融动荡、中日韩合作、东亚一体化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如下:首先,在当前国际环境下,国家维护经济安全必须通过国际合作实现,维护经济安全的紧迫性加快了国际合作的步伐,包括中日韩3国在内的东亚国家亦然;其次,不论是从欧盟的经验还是从当前东亚合作的现状来看,东亚一体化必然从经济领域起步,而维护经济安全的国际合作(主要是金融货币合作)能够提升经济合作层次,为一体化提供政治动力,推动合作的机制化;最后,中日韩3国的合作对东亚地区金融安全起着决定性作用,在现有的东亚合作框架下,中日韩合作也必然扩展为整个地区的合作.  相似文献   

10.
货币合作是当今国际金融领域的热点议题。从已有的货币合作实践看,基于经济高度一体化的欧洲形成了单一货币形式,即欧元产生;相应的在拉美国家也出现了美元化趋势。而按照Mundell金融稳定性三岛的预言,作为世界经济发展重要一极的亚洲并没有出现单一的货币形式。在面对有缺陷的现行国际货币制度之下,东亚国家需要在现实的经济合作基础之上,选择合适的货币合作模式,推动东亚经济和货币一体化进程。这既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区域经济安全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东亚合作目前主要包括东盟10国、东北亚中日韩3国、东盟与中日韩(10+3),东盟分别与中、日、韩之间的合作(10+1),其中10+3合作是东亚合作的核心部分。1997年以来,10+3合作共举行了4次首脑非正式会议、3次部长级会议、3次副部长级会议和1次高官会议;确定了东亚合作的重点为经贸投资、货币金融、科技发展、人力资源开发、政治安全和跨国问题等8个领域;签定了双边货币互换协定等合作协议,决定在管制金融活动  相似文献   

12.
东亚货币金融合作机制及其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爆发至今的约14年里,东亚的货币:金融合作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现今的东亚货币金融合作机制是在传承和发展原先的金融合作安排,并加入了新元素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方面,原先的合作机制仍在发挥作用,并从“松散”和“非正式”的基础上向较为“紧密”和“正式”的方向发展,有的还扩大了规模并增强了功能。另一方面,新的合作机制不断涌现,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以“10+3”为核心的相关机制,取得了较大和具有实质性的进展。本文还讨论了东亚现有的货币金融合作机制的特点,并对东亚货币金融合作先于贸易投资合作的合理性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3.
金融危机暴露出亚洲金融脆弱性:经济基本面未脱钩、私人资本主体区外流动、外汇储备管理陷入困境、汇率制度选择依赖美元、区域货币基金缺乏、金融市场欠发达。为应对上述金融风险,东亚国家需要加强区域金融合作。  相似文献   

14.
东亚合作要受到美国、中日关系、东盟等因素影响;针对建立“东亚经济共同体”,中、日、韩、印等国家分别提出了不同的构想.亚洲区域经贸合作的加强以及最后实现4+10的构想,将是亚洲国家在21世纪上半期势必实现的宏愿。  相似文献   

15.
金融动荡背景下的中日韩合作及东亚一体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威威 《和平与发展》2009,(2):60-64,54
全球金融动荡加快了东亚经济安全共同体的形成,中日韩三国的合作将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长期以来东亚一体化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政治活力不足,而金融经济是以制度化为必然要求的。因此,维护经济安全的紧迫性能够增强东亚国家政治合作的动力。中日韩主导的货币金融合作应成为东亚一体化的第一根支柱。  相似文献   

16.
10+3(ASEAN Plus Three,简称APT)是东盟10国与中、日、韩3国建立的一种对话合作机制,是目前唯一只有东亚国家参加的合作机制。它是由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提出的“东亚经济论坛”演变而来的。1990年,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提出包括东盟与中日韩的“东亚经济集团”(East Asia Economic Group-EAEG)设想(后改称“东亚经济论坛”East A-sia Economic Caucus-EAEG),当时,由于该论坛排斥美国参加,遭到美国反对,东亚国家也  相似文献   

17.
东亚区域合作中的美国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近年来,东亚区域合作发展迅速,引人瞩目。 以APT(东盟 中日韩)为核心,从次区域的ASEAN(东盟)、MRC(湄公河委员会),到跨区域的APEC(亚太经合组织)、ARF(东盟地区论坛)、ACD(亚洲合作对话)、ASEM(亚欧会议)、FELAC(东亚拉美论坛),各种区域合作组织如百花齐放,百舸争流。合作的领域从经济、科技到政治、安全,不断深入、扩展,取得了一系列具体的实际成果,如:推动区域内自由贸易、实行投资便利化措施、签署区域货币互换协定、打击跨国犯  相似文献   

18.
“清迈倡议”当前进展以及后续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介绍了"清迈倡议"的主要内容,并总结了"清迈倡议"的当前进展。清迈倡议的实现及其拓展表明了亚洲国家在货币和金融合作方面的信心,极大地鼓舞了各方参与合作的热情。虽然"清迈倡议"表示东亚货币金融合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但是该协议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和后续问题,有待于各方协调解决。  相似文献   

19.
一.前言通过亚洲金融危机,人们已经认识到东亚金融合作的必要性,在2000年的东盟+3(中日韩)财长会议上,签署了清迈协议(Chiang Mai Initiative:CMI)。其目的是通过建立在  相似文献   

20.
东亚合作的进展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东亚合作的进展近一年多来,随着东亚国家从金融危机中复苏,东亚出现加强地区合作的势头,并取得一定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东亚各国积极要求加强东亚合作,并提出许多建议。东亚各国普遍认为:要恢复和发展东亚经济,迎接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挑战,必须加强东亚国家的团结、自主和合作。菲律宾提议建立“东亚论坛”,由东盟和中日韩定期举行首脑和部长级会议,讨论东亚政治、安全保障和经济合作问题。马来西亚重提建立“东亚经济论坛”。韩国在1999年东盟—中日韩领导人非正式会晤上提议成立东亚展望小组,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