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6 毫秒
1.
当前我国的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制度尚处于起步阶段,法律制度和政策尚难以满足环境保护社会实践的现实需要。本文通过对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的发展和环境保护发达国家在环境保护立法与执法中公众参与制度的相对成熟的表现进行梳理,分析我国现阶段环境保护立法与执法中公众参与制度的现状和存在的不足,对环境保护立法与执法中公众参与模式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构建和完善我国环境保护立法与执法中公众参与的具体制度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我国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中的公众参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公众参与是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我国环境保护立法中关于公众参与的规定过于原则和抽象,没有形成一系列的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不利于公众全过程参与环境保护。要改变公众参与的原则性规定,从国情出发,借鉴国外先进制度,通过立法建立和完善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保证公众对环境保护事务的有效参与。  相似文献   

3.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环境保护任务艰巨,公众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成为解决环境问题的迫切需要。我国法律中作出了关于公众参与的相关规定,从总体上来说,还存在着不足。本文在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的产生和发展基础上,分析了公众参与的现状及完善的必要性,并对此提出完善我国公众参与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浅析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是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手段。随着环境法的不断完善及公众环境意识的不断提高,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必将成为我国重要的环境法律制度。本文阐述了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的内涵,借鉴国外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经验,分析了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健全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环境保护立法关于公众参与的规定过于原则和抽象,没有形成一系列的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不利于公众对环境保护事务的有效参与。要改变公众参与的原则性规定,建立和完善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必须完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建立以公众权利为本位的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法律制度,实现公众参与国家环境保护的全过程管理,建立公众参与和政府行政管理相结合的环境保护制衡机制,建立和完善环境诉讼机制。  相似文献   

6.
海洋环境保护是全球范围内人们的共同责任,公众成为海洋环境保护的主要力量,因此,公众参与制度成为现代民主国家海洋保护环境的重要制度。近年来,南海周边各国都加快了对南海的开发利用,导致了南海海洋环境的恶化。我国南海海洋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的完善有助于南海海洋环境的保护。针对目前我国海洋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制度还存在参与范围狭窄、公众参与的权利不明确、参与的程序没保障等问题,应在南海海洋环境保护中先行试验,以完善我国海洋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  相似文献   

7.
环境问题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而如何治理好湘江流域的环境问题更是与湖南的民众幸福指数息息相关.本文通过对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法理分析,明确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重大意义,并提出完善我国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的建议和措施,推动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8.
郭文  刘南 《法制与社会》2010,(4):170-171
自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揭开了新的篇章以来,公众参与在环境保护中重要性得到大多数国家的认可。社区是社会学中的概念,我国这几年社区建设也取得了一定成绩。本文从社区与公众参与的关系开始分析,说明社区在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过程中起到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在新《环境保护法》中主要体现在环境公益诉讼主体资格、举报人保护等方面。由于当前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实践中仍存在事后参与、被动参与等诸多问题,因此,新《环境保护法》中"公众参与"条款的有效实施面临诸多障碍。为克服障碍,实现积极、有效的公众参与,可借鉴加拿大的相关实践经验。通过政府治理与公众自治的良性互动以实现公众主动参与;通过专业性环保社会组织提高公众参与的可信度以实现公众有效参与;通过实现举报法治化以保护公众对环境违法行为的举报权;我国应实行"民行刑三位一体"的环境公益诉讼,以确保公众对损害环境公共利益行为享有的司法救济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公众参与制度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制度之一,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对弥补国家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不足,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的理论基础出发,借鉴国外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立法特点,从公众参与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出发,对健全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协商民主相对于参与民主而言,通过理性的协商对话消除冲突等不和谐因素,实现公共利益,更强调参与的深度。加拿大特有的国情为协商民主的实现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公众参与环境法律实施是其环境法制革新的民主化方向,公众以政府与公民社会新型关系的参与路径确保协商主体的平等性;公众以环保专业知识、传统生态知识参与路径促进理性协商;公众以环保社团参与路径为主确保协商的团体优势;公众的全方位救济途径确保协商民主的有效性。当前我国在协商民主大环境下,公众参与环境法律实施路径应该变"被动参与"为"主动实施";变"松散参与"为"社团参与";变"无为参与"为"专业参与";变"单一救济"为"多元救济",从而实现积极、有序和有效的公众参与环境法律实施。  相似文献   

12.
论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桂琴 《河北法学》2004,22(1):55-58
公众参与是我国环境法的一项重要原则。但是由于公众参与环保的法律机制没有较好地形成,使环境保护法的社会性大打折扣。从我国环境保护现状出发,借鉴外国环境法的有效制度,实现公众全方位参与环境保护,是立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论环境利益“双轨”保护制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环境利益属于公共利益。传统法律理论认为,公共利益的保护是政府的职权和责任,只有政府是公共利益的代言人。本文认为,除了政府可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外,也应当允许社会公众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直接参与公共利益的维护,即建立环境公益的政府和公众的双轨保护制度。为此,特别应在环境保护立法中建立和完善公众参与制度,赋予公众独立的环境保护主体资格和相应的权利义务。  相似文献   

14.
环境正义注重社会成员之间环境利益和负担的公平分配。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制度从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两个方面实现了环境正义价值。由于当前我国环境保护价值观念的滞后。公众参与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法律实践还存在立法模糊、配套制度不完善、公众与行政机关之间地位不平等等缺陷。因此,公众参与制度应当建立以环境正义价值为主导的价值体系,并在此基础之上转变法律价值观念,提高立法层次,完善参与要素,搭建配套的法律制度。以推动环境民主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15.
刘超 《政法论丛》2013,(2):28-34
环境公众参与被定位为实现环境民主的具体制度,对其制度现状的审视与制度完善的建议应纳入民主理论框架内。协商民主理论与环境公众参与具有内在关联,完整的协商民主程序应包括公众参与结构性的社会学习和政策制定这两个阶段构成的“二元协商”框架模型,该模型对于完善环境公众参与制度具有借鉴意义。社会学习阶段的审慎民意调查、网络公共论坛和民主恳谈会等形式为公众真正参与环境公共事务进行知识准备和程序训练;公众可以通过公民陪审团和社区环境活动等形式正式参与环境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  相似文献   

16.
王鹏祥 《行政与法》2008,(4):102-104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作为环境法的一项重要制度,对于维护公众自身生存环境,弥补国家在环境保护中的不足,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现行公众参与制度存在公众参与的范围较窄,公众参与的方式和内容在立法中原则而抽象,缺乏环境公共利益受损的救济方式,非政府组织(NGO)的力量比较薄弱等缺陷。而保障公民环境知情权.拓宽公众参与的途径与范围,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促进非政府组织的进一步发展是完善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树立以人为本的生态法理念--从公众参与制度出发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彰显“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生态法必须完成的任务之一应是建立和完善公众参与制度。本文从公众参与制度的法理依据、目前我国公众参与制度现状以及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路径设计等几个方面对公众参与制度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18.
当前,频发的环境群体性事件已成为社会关注度极高、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环境群体性事件高发的主要原因在于公众环保意识迅速增强但环保知识缺乏,公众环境参与程度不足,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存在诸多局限,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效果甚微等.本文认为,要通过实现维稳方式由“堵”到“疏”、环境行政治理模式由“压制型”到“回应型”、公众环境参与由“叶公好龙”到“与龙共舞”的三个转变为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化解寻求法治路径.  相似文献   

19.
刘长兴 《法学论坛》2021,36(2):36-45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法治建设明确了生态化方向,习近平法治思想是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建设的基本指引,从中总结生态文明法治的基本原则,可以将生态文明建设和法治建设的要求与法律制度联结起来。生态文明法治的基本原则一方面反映生态文明法治理念,另一方面为生态文明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提供明确的指引。综合考虑相关因素,并参考学理上总结的环境法基本原则,进一步明确生态文明法治的环境公平、绿色发展、风险防范和公众参与原则。环境公平建立在良好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是人与自然之间和谐、人与人关系协调的保障;绿色发展和生态安全是生态文明最基本的两项要求,分别从发展的限定和风险的防范两个角度为人的行为提供指引;公众参与是彰显人之主体性的基本方式,可以从形式和实质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20.
程序行政行为,原则上不能单独对其提起行政诉讼。何种程序行政行为例外可诉,需要结合个案,对维护行政效能、保障公民程序权利和实体权益等因素综合考量才能确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公众能否参与以及参与的形式和内容都取决于相关行政主体的程序行政行为。对于此种程序行政行为,在法政策的层面,有许可对其单独提起行政诉讼的必要性;在法解释的层面,对其提起行政诉讼不存在受案范围和原告资格方面的制度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