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透视日本小泉首相的第2次访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首相小泉闪电般地进行第 2次访朝 ,虽然有“内病外治”的作秀成分 ,未必会有助于其国内困境的解决 ,但是在打破朝日关系僵局、解决长期困扰双方的“绑架问题”方面 ,还是取得了积极的成果。同时 ,在重新确认《朝日平壤宣言》精神、重开朝日邦交正常化谈判方面 ,也并非乏善可陈。  相似文献   

2.
《朝日平壤宣言》的签署取得了重要成果,但是宣言签署后,因朝鲜公开承认“浓缩铀”计划及公开承认“绑架问题”,使朝日关系再次陷入紧张僵持的局面。但是双方对《朝日平壤宣言》所体现出来的对话解决问题的基本精神依然认同。绑架问题依然是日本对朝关系的首要课题,对话解决悬案问题依然是日本对朝政策的主流,早日实现邦交正常化仍是其基本的对朝政策。  相似文献   

3.
日本虽然不是朝核问题的主要当事国,但却是对朝核问题最为敏感、最为关注的国家.自日朝邦交正常化谈判启动以来,朝核问题始终与谈判的进程"相伴相随",并业已成为影响这一进程的主要障碍之一.在日本看来,朝核问题不但是对本国安全的严重挑战,同时又是直接参与东北亚安全事务、进而实现其"政治大国化"战略的机遇.为此,日本极为关注朝核危机的发展趋势,试图把"绑架、安保、建交"三大课题"捆绑解决",使得原本就困难重重的朝鲜半岛无核化之路又增添了不确定因素.显然,正确认识日朝关系发展的症结,不仅有助于人们深刻理解和把握日朝双方在朝核问题上博弈的本质,也有助于最终实现半岛无核化和日朝邦交正常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今年5月22日日本首相小泉访朝,以25万吨粮食援助和价值1000万美元的医药物资和人道援助,换回5名日本原被绑架者子女,并公开表示愿意在自己的任期内实现两国邦交正常化。缘何小泉选择此时访朝?日本政局受其影响的程度又有多大?  相似文献   

5.
通过两国间的积极接触,日朝关系近期出现了松动。朝鲜成立"特别调查委员会"以重启对"绑架问题"的全面调查。与此同时,日本以部分解除对朝鲜制裁的方式予以回应。然而这一变化并不意味着两国关系将会出现根本性的转变,也不会改变日朝关系在战后日本国家战略中独特而重要的地位。无论是"一揽子计划",还是被置于独立的优先地位,"绑架问题"及其解决都已经成为日本推进其战后国家战略的手段。安倍第二任期对朝政策的调整,实际上是在内政压力与外交困境下的选择,并没有摆脱冷战后日朝关系的内在逻辑。受制于日美同盟关系和美日韩三边协调机制,当前日朝关系的松动是脆弱的,其再进一步实现突破的可能性有限。  相似文献   

6.
鲁义 《东北亚论坛》2008,17(1):8-13
最近几年,由于日本和朝鲜在绑架日本人问题上严重对立,使得原本紧张的两国关系更是雪上加霜。日朝两国在绑架问题上坚持各自立场,最根本的分歧在于双方在政治、安全和战略利益方面的巨大差异。日本方面热炒绑架问题,可谓是一石两鸟。日本以防范"来自朝鲜的威胁"为由,不断强化日美同盟和增加军事实力,使军事能力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位置和作用不断提升。同时,绑架问题还是日方手中最为重要的筹码,在日朝关系正常化谈判中可以与朝方抗衡,甚至可以对冲朝方提出的"清算殖民统治的历史,进行赔偿"的要求,争取谈判主导权。  相似文献   

7.
实现朝日关系正常化,是目前朝鲜外交战略的重要选择之一。在长达10年的岁月里,朝日邦交正常化谈判之所以能断断续续地进行下来,但又未能最终解决问题,主要是由于朝日双方都出于解决燃眉之急问题的实用主义考虑而在重大问题上未能达成一致。从目前情况看,朝日关系正常化仍将是一个长期化的过程;在可以预见的近2年内,朝日关系仍难以有实质性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绑架问题”虽然发生在20世纪70-80年代,但其提出和演变始终与日朝邦交正常化谈判进程相伴随,并成为两国建交谈判的主要障碍之一。日朝间虽然就“绑架问题”进行了多次交涉,但在事件的处理上双方却存在严重的认识分歧。日本热炒“绑架问题”的背后隐藏着深刻的战略利益,“绑架问题”不仅是日本与朝鲜博弈的重要筹码,也是日本介入朝鲜半岛事务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9.
日本首相小泉首次访朝,双方在一系列重大难题上达成原则性的一致,可谓两国关系的历史性突破。最近,由于受两国国内外各种问题和因素的制约,两国关系未能在已有的基础上继续向前,从而出现了不确定的局面。目前,朝美关系也未见切实改善的前景。国际社会认为,由于朝日关系的发展牵动着包括朝、日、韩、中、俄、美等国在内的许多双边和多边关系的发展和互动,因而热切期望朝日关系进一步改善以及在将来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以促进消除冷战阴影,维护朝鲜半岛和整个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相似文献   

10.
二战结束至今,日朝之间仍未建立外交关系,因此,两国又被称作“近而远的国家”。目前,战争赔偿问题、日本人绑架问题、导弹发射及出售问题已成为日朝恢复邦交关系的一些障碍因素。尤其是朝核问题成为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影响日朝关系的一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中韩建交15年:外交史上的奇迹 和平共处的典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生 《东北亚论坛》2007,16(4):45-49
2007年是中韩建交15周年,也是中韩交流年。短短的15年中,两国关系不论在政治上、经济上还是文化上,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可以说是中国外交史上的一个奇迹,堪称和平共处的典范。中韩关系发展的前景是极其光明的,但也不能忽视可能影响中韩关系继续发展的问题。中韩友好局面需要双方共同呵护,实现"繁荣共赢"。  相似文献   

12.
试析岸信介内阁时期的日台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岸信介内阁执政时期是战后日台关系密切的阶段。这一时期 ,日台双方政治、经济、文化与“外交”等出现密切化的趋势。从本质上说 ,岸信介内阁的对台政策带有浓厚的冷战意识形态的特点 ,受当时东西方冷战对峙总体格局的制约。岸信介在对台政策上采取敌视中国的政策 ,与美国签订新《日美安全保障条约》 ,插入了所谓的“远东条款” ,使中日关系恶化到战后两国关系的最低点。  相似文献   

13.
日本的关东大地震虐杀华工案和"王希天事件"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日本政府曾极力掩盖虐杀中国劳工的真相,严格控制封锁相关的档案资料,致使这一事件的真相迟迟不能大白于天下。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日本国内具有正义感的专家学者,在反思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罪行的同时,开始了对关东大地震前后虐杀王希天及滞日华工个案的研究,先后出版了一些具有史实意义和学术价值的著述,为国内的王希天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助力。  相似文献   

14.
论1990年以来越南与日本的经济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越南与日本的经济关系快速发展,其主要体现在两国的贸易、日本对越南的投资以及日对越ODA为主的经济援助等方面。两国经济关系的快速发展,反映了两国在追求各自国家利益上的一致。一方面,越南为发展国内经济,争取更大的国际市场、国外投资以及外国经济援助,积极同日本发展经济关系;另一方面,日本为逐步扩大对越的影响力,通过贸易、投资以及经济援助等方式推进对越经济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15.
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文莱是东南亚石油与天然气等能源储藏量较为丰富的国家,而日本是石油与天然气等能源资源极为缺乏的国家。长期以来,东南亚是日本开展对外经济关系的重点地区。为减少能源进口来源地过度集中的风险,日本在已有与东南亚国家传统关系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对东南亚地区能源富产国的外交。  相似文献   

16.
韩日间贸易长期不平衡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韩日建交以来,韩日间的贸易始终韩方逆差,一次也未出现顺差。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根本性的原因是韩国产业结构依赖于日本。核心技术、核心零部件依赖于日本,是结构性的。韩国为了摆脱对日贸易长期处于逆差的局面,应增强商品品质的竞争力、零部件的竞争力、开拓中间市场、继续维持和扩大对日出口良好品种的市场、努力扩大发达工业国市场、维持适合韩国国情的汇率水平、努力使日本缓和非贸易壁垒和积极吸引日本企业的投资等。  相似文献   

17.
日朝关系是东北亚地区国际关系中的重要方面之一,在战后半个世纪的历史进程中,日朝关系发展历程经过了“五起四落”。值此新世纪到来之际,与朝鲜半岛北南和平统一进程加速化相伴随,日本虽然有可能加大对朝关系正常化的谈判力度,但若不把以往对朝政策做一番战略调整,其对朝关系发展仍很难摆脱“起起伏伏”的局面,其邦交正常化目标亦很难尽快实现。  相似文献   

18.
黄大慧 《东北亚论坛》2007,16(3):117-122
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政治过程,是一个显示日本对外政策与国内政治相互关系的典型事例。在这一过程中,包括公明党在内的日本各在野党发挥了非常重要的独特的“补充外交”作用。特别是公明党领导人竹入义胜等非政府人士的访华,为日本政府摸清中方意图、沟通两国领导人之间的看法、形成复交文件等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当然,中国政府也充分认识到日本在野党在日本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积极开展对日本在野党的工作,从而推动日本执政党转变对华政策。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中苏关系的恶化不仅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对中国的外交也产生了重大影响。中苏关系恶化,首先导致了中国外交的战略调整;其次使中国外交日趋激进,并于60年代后期发展到极端;再次,促使中国发展与亚、非、拉国家的关系;最后,促使中国领导人下决心改善中美关系,联美反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