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氧化碳中毒死亡并不少见,尤其在北方地区的冬季较多见。此类死亡的法医学检验除了依据现场勘查和死者的体表及解剖所特有的尸体现象外,定性主要依据死者心脏血中检出碳氧血红蛋白(COHb)。对于新鲜死亡的尸体在死者的心脏中提取血液较容易,而对于高度腐败尸体由于腐败造成大量的腐败气体使心血管内压力增高腐败血液渗出心血管壁,  相似文献   

2.
目的使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对交通事故的致伤特征进行观察和分析,探讨MSCT在分析交通事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例交通事故为对象,运用MSCT平扫、三维重建技术以及心脏穿刺造影技术对尸体进行全面检查,结合尸表检查分析交通伤形成机制等特点。结果案例1 MSCT结合心脏穿刺造影,发现死者右心破裂,死亡原因为交通事故挤压胸部致右心破裂、心脏压塞。案例2 MSCT发现左侧躯干部损伤引起脾破裂、腹腔出血,死亡原因为失血合并创伤性休克。结论 MSCT对于骨骼损伤、软组织损伤、血液改变均具有良好的观察效果,MSCT平扫结合心脏造影有助于诊断心血管系统的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早期死亡时间(PMI)与血液红细胞ATP含量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具有确切死亡时间的尸体30例,在死亡后6、8、10、12、14、16、18、20、22、24h分别于第4肋间进行心脏穿刺取血,利用生物发光法检测血液样本红细胞ATP含量(μmol/g Hb),并观察红细胞ATP含量变化与死亡时间的关系。结果尸体心血红细胞ATP含量在死亡后1~24h之内呈现非匀速下降趋势,与死亡时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971(P=0.000);尸体心血红细胞ATP含量与死亡时间的回归方程及R2值为:Y=-0.096X+2.872(X为死亡时间),R2=0.936,P=0.000。结论尸体心血红细胞ATP含量在死后1~24h之内的变化与死亡时间具有相关关系,可以作为法医学死亡时间推断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早期死亡时间(PMI)与血液红细胞ATP含量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具有确切死亡时间的尸体30例,在死亡后6、8、10、12、14、16、18、20、22、24h分别于第4肋间进行心脏穿刺取血,利用生物发光法检测血液样本红细胞ATP含量(μmol/gHb),并观察红细胞ATP含量变化与死亡时间的关系。结果尸体心血红细胞ATP含量在死亡后1~24h之内呈现非匀速下降趋势,与死亡时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971(P=0.000);尸体心血红细胞ATP含量与死亡时间的回归方程及尺。值为:Y=-0.096X+2.872(x为死亡时间),R2=0.936,P=0.000。结论尸体心血红细胞ATP含量在死后1—24h之内的变化与死亡时间具有相关关系,可以作为法医学死亡时间推断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5.
在交通事故频发的今天,法医学作为对伤残评定和尸体的检验、鉴定在交通事故处理中占有重要环节,作为一名合格的法医也要做到与时俱进,不能照本宣科的应用书本里的东西,但也不能脱离书本的知识,要学会灵活应用,在国内,每年发生的交通事故不计其数,死亡人数也逐年增加,作为法医,在对尸体进行检验的同时,除常规的尸表损伤检查,死因判断外,还要考虑尸体体表损伤是否符合交通事故致人死亡的一般表现,是否存在不合理性,从而,更加准确推断致伤机制。本文通过三个案例进行分析,对法医学在交通事故处理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正>虚拟解剖技术作为传统尸检的重要辅助手段,以其无创性、精确性、高效性等独特优势,在法医学死因鉴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3]。因交通事故导致死亡的案件通过尸体解剖检验可明确死因,但实践中因多种原因导致交通事故死亡案件的尸体解剖率并不高,虚拟解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交通事故死亡案件的鉴定提供了一种无创便捷的辅助或者替代手段。本文通过介绍2例因交通事故导致死亡后经死后尸体CT(Postmortem Computed Tomography,PMCT)确定死因的案例,探讨了虚拟解剖技术在道路交通事故死亡案件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尸体解剖在交通事故案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因交通事故死亡的尸体,法医工作者必须对现场进行勘查,对尸体进行全面系统地解剖。其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是否为事故有的行人在车辆从身旁经过时,可因突发疾病而死亡。这时单凭尸表检验难以认定,既不全面又无说服力,必须进行尸体解剖和病理检验方能结论。如一老年男性在约鱼回家途中,当一辆车从其身旁经过时,倒地死亡。司机被人拦住,但司机否认自己的车撞了老人。尸体解剖发现,老年人心脏冠状动脉硬化2~3级,结合衣服上无擦划痕,尸表未见外伤,认定老人为突发冠心病死亡,与车辆无关,不属交通事故。2确定车辆是…  相似文献   

8.
<正> 在交通事故、意外工伤事故、斗殴和高坠等死亡案件的法医尸体剖中,颅内损伤致死是极为常见的。在本文中,颅内损伤的尸体剖验情况将主要从法医神经病理学及临床神经病理学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1案例 1.1案情 某日15:00,在某市发生一起交通事故,张某与其儿子在事故中受伤。甲医院救护车接报后于16:22到达车祸现场,出诊医生检查后判定张某已经死亡.将其尸体送往该市殡仪馆停放。张某家属赶到殡仪馆  相似文献   

10.
本文收集2004-2008年间火车碾压死亡案件53例,探讨火车碾轧人体方式与损伤部位间的关系,以及铁路交通事故卧位被碾轧尸体损伤类型在各部位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相关专业及多年的工作经验,通过对交通事故的案例分析对道路交通事故的概念、道路交通中尸体检验与司法鉴定的内容和方法,以及法医学尸体检验与法医学鉴定在道路交通事故中的重要作用等问题展开分析与讨论,为交通事故的调查和处理以及相关的尸体检验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道路交通死亡事故12853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郭万里  杨重林 《法医学杂志》1999,15(2):97-97,99
因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日益增加,现对本省交警总队统计的12853例交通死亡事故(文中不含铁路,简称交通事故)进行分析,拟找出该类尸体检验的一般规律特征供同仁参考。1资料见表1~表5。表1发生时间、次数、人数及上升率统计时间次数死亡人数年上升率(%)1...  相似文献   

13.
<正> 1 案情介绍 2002年6月,北京市某网吧发生纵火案,造成24人死亡。因尸体严重炭化,失去外貌辨认条件,均需进行DNA检验确定尸源。 取24具尸体的心血和寻找亲人的24对父母静脉血进行亲源认定。应用凝集试验检测ABO血型,用  相似文献   

14.
姚恒江 《法医学杂志》2017,(6):640-641,644
<正>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大众法制意识的提升,国家和群众对证据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在交通事故司法鉴定中,通过尸表检查确定死亡原因的方式越来越受到大众的质疑。同时,随着机动车和驾驶人的持续增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居高不下,法医学鉴定的任务还将不断加重。采用CT扫描结合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和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技术进行交通事故尸体检验,可以在  相似文献   

15.
吴德清 《法医学杂志》2003,19(2):111-111
1 案例 某男,74岁,在乘车过程中被其他乘客发现其面色苍白、昏迷,即送当地医院抢救治疗后死亡,死者家属怀疑是交通事故所受的损伤致死,要求对尸体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16.
关于目行车行驶中的事故死亡案例[日]/菱田繁//日本法医学杂志。-1992,46(1),-84 在法医解剖时,对自行车在行驶中死亡的尸体,必须区别是交通事故致死或自己跌倒致死。作者就自行车行驶中的交通事故致死23例和自行车在行驶中自己跌倒致死8例及步行中的交通事故致死33例,分别对尸体外表、损伤部位、骨折位置及内脏损伤等进行了比较探讨。 结果:①自行车在行驶中的交通事故,主要是躯干胸部等受到强力打击,导致肋骨及脊椎等骨折,脑、延髓及内脏易受损伤。②自行车在行驶中自己跌倒时,躯干部、上下肢等损伤较少,主要是冲击头部及面部等,多发生头盖骨折及脑损伤。③步行中的交通事故,主要是腰部及臀部受强力打击,多发生骨盆及大腿骨折,跌倒后会产生头盖骨骨折和脑损伤,内脏损伤较少。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学者在利用长骨,牙齿等推断尸体的年龄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成果。但在碎尸案,爆炸案,交通事故及飞机失事案件中,利用仅有的残留皮肤推断年龄,只在日本有所报道[1]。本文就164例尸体胸部皮肤的组织切片观察测量,建立回归方程,其计算结果对年龄的推断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1.标本来源与制备收集收集吉林地区命案尸体及非正常死尸体的皮肤标本164例。取材于胸部正中线右侧第2~3助间皮肤,纵行切取约4cmX2cm且带有少许皮下组织并标记姓名,年龄、性别、死因、死亡时间及提取时间。放入IO%甲醛溶液中固定一周…  相似文献   

18.
<正>1案例1.1简要案情案例1:2016年2月某日零时许,杨某驾车在某地与赵某发生交通事故,抽取杨某静脉血,对乙醇含量进行检测。案例2:2016年2月某日7时许,某村发现一具男性尸体,提取死者心血进行乙醇含量检测。两个案例中血液均保存于抗凝管中,无血凝块,未腐败。1.2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9.
<正>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状是机械性窒息死亡的内部主要征象之一。但有些机械性窒息死亡者,心血有凝血块。对此,笔者进行了探讨。资料来源及分析收集1975年至1989年6月间经全面剖验证实为机械性窒息死亡的尸体211例。其中男性96例,女性105例;年龄最大90岁,最小15月,211例尸体,其心腔内有大小不等的暗红色凝血块18  相似文献   

20.
交通事故损伤的法医学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九八五年上海市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共7121件,死亡688人,受伤5725人,(其中重伤4756人,轻伤969人),死伤比例为1∶8.3.交通事故损伤已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常与刑事责任和损伤赔偿问题有关,少数混杂着利用车辆进行他杀或自杀,以及将人害死后,把尸体置于公路上伪装交通事故.因此,交通事故损伤的鉴定已成为现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