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宗教是人类的一种文化现象。宗教与犯罪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宗教可以成为犯罪产生的原因,即宗教犯罪化;宗教可以是犯罪预防对策,即宗教信仰道德化;宗教亦可用作矫正犯罪的辅助手段。宗教具有规范控制社会思想行为的功能,在一些国家,宗教仍是主要的社会控制力量。宗教教化的功效有其局限性,但其作用的范围却比一般教育广泛。  相似文献   

2.
农民犯罪对城乡治安的影响日益严重 ,其原因是 :不良文化包括落后的地缘文化、封建的宗族宗教文化 ,以及封建行帮帮会文化的影响作用。为抑制不良文化对社会成员的影响 ,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加强农村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加大对农民团伙犯罪的整治力度 ,遏制和减少农民进城团伙犯罪的行为 ,重视对城郊结合部农民的管理。  相似文献   

3.
台湾少数民族的宗教行为与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分散性与原始性的 特色,其所体现的宗教文化功能,更对台湾少数民族的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反映了宗教 行为与活动,不仅是精神活动,也是民族物质运动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4.
李锡伟 《公安研究》2010,(7):44-48,60
新生代农民工队伍不断壮大,目前已成为我国城市犯罪的主要问题之一。由于社会、经济、心理、文化冲突等方面的因素,促使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产生。公安机关应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行为特征、团伙作案特征、文化程度和年龄特征及犯罪目的性特征,加强社会面的治安管理,提高动态环境下治安控制能力,防范新生代农民工犯罪。  相似文献   

5.
李金 《公安教育》2002,(2):29-32
近年来,带有黑社会性质有组织犯罪(以下简称“带黑犯罪”),在吉林省发展日趋严重,对全省经济建设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已构成威胁,因此对这类犯罪的打击和防范,已成为目前刑事侦查工作的重点。黑社会性质有组织犯罪是指组织团伙犯罪和黑社会性质犯罪。在实施新刑法的同时,要求我们必须分析和研究这类犯罪成因和对策,为有效地打击犯罪做好工作。一、“带黑犯罪”形成的主要原因(一)不良文化的传播、封建帮派意识的滋生是产生“带黑犯罪”的思想基础。文化、意识形态对于犯罪有着直接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有预防和遏制犯罪作用一面,又有…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阶段犯罪现象的存在和发展,除了有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和历史的、国外的等多方面因素外,大量的人民内部矛盾(指未构成犯罪的人民内部矛盾)也已成为犯罪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从我国现阶段阶级矛盾对抗相对弱化了的特定意义上讲,人民内部矛盾的加深和发展,已成为犯罪的主要发生源。因此,研究现阶段人民内部矛盾的表现和特点以及与犯罪之间的联系和影响,对于预测、预防、控制和减少犯罪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就此试作粗略论述。  相似文献   

7.
有组织犯罪问题已成为我国司法机关高度重视的犯罪问题。对有组织犯罪进行科学分类以及探讨产生的原因,有助于加深对有组织犯罪本质的认识。本文从犯罪活动的范围、犯罪主体、活动性质、行为方式、组织发育程度等五个方面对有组织犯罪进行了分类,并从社会、经济、文化和心理四个方面探寻了产生有组织犯罪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实地调查显示,新疆暴力恐怖犯罪组织具有以下主要特征:组织形态不成熟,以暴力为工具积累经费,境内外相结合。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暴力恐怖犯罪组织生成的原因,主要是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引起的不公平感和挫折感,共同的宗教与民族因素强化的群体凝聚力,语言障碍导致的沟通障碍和文化荒漠化,以及极端宗教宣传产生的认知失调等。针对暴力恐怖犯罪组织形成的社会心理原因,解决问题的重点应当包括强化对未成年人的思想教育及双语教学、关注民族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以及调整宗教政策等。  相似文献   

9.
在思想文化领域多元、多变、多样的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宗教对当代大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调查分析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特征及其原因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大学生宗教信仰特点、宗教行为及价值取向,并就宗教向高校渗透的方式、特点进行了阐述,提出了一些相关的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0.
社会思潮与大学生之关系探析雍自成/《山东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第6期提要:社会思潮作为社会范围中具有相当影响力的思想意识,它必然对社会成员产生重大影响,而其中青年大学生所受的影响又必然是巨大的。与之相联系,青年大学生对于社会思潮的形成与发展也具有其他社会成员不可替代的作用。二十一世纪面临的十大犯罪挑战李贤华/《青少年犯罪问题》2000年第3期提要:二十一世纪,世界将面临以下的犯罪挑战:毒品泛滥、跨国犯罪、生化恐怖、网络恐怖主义、绑架勒赎、海盗横行、贩卖难民、宗教狂热、克隆技术滥用、腐败。美国对违法…  相似文献   

11.
潜在犯罪成本、现实犯罪成本、被刑罚时间是影响犯罪效用的基本因素 ,它们彼此间的可替代性 ,满足遏制犯罪刑罚效用的基本特征。因此 ,现实犯罪成本与潜在犯罪成本以及被刑罚时间彼此间不同形式和规模的组合 ,可以产生相同的刑罚效用。遏制犯罪的策略思想就是在满足既定刑罚效用的前提下 ,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佳配置 ,使社会遏制成本达到最低。  相似文献   

12.
在国内外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具有强烈政治意图的宗教极端思想在我国西北地区不断蔓延,严重威胁着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通过倡导"族教分离",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宗教观;加强公民教育,树立国家观念,增强文化认同;深化区域反恐合作,打击境内外宗教极端势力;加强宗教教职人员的教育、培养和管理等措施,可以有效防治西北地区的宗教极端思想,维护当地的社会稳定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一大毒瘤。以聚法案例网中的裁判文书为样本,从犯罪人情况、组织状况、行为状况、经济特征及保护伞状况四个方面分析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现状和特征,从犯罪人个体、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角度分析黑社会性质组织产生的原因,可以更清晰地厘清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根本特征,并结合其特点进一步提出打击、预防该类犯罪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吴长燕 《传承》2014,(10):72-73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在宗教传播过程中,贴近实际的宗教文化、行之有效的传播技巧、通俗易懂的宗教典籍等因素是宗教传播取得明显效果的重要原因。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金融犯罪除了具备一般刑事犯罪的基本特征外,还表现出其专业性、隐蔽性、欺诈性和犯罪结果发生的延续性和滞后性等特点。金融犯罪的产生因素是多方面的,社会控制的弱化、社会分配不公导致的拜权主义和拜金主义是其社会因素;行为人的贪婪心理和缺乏道德观念是其主观因素;金融部门管理松弛、监督不力和放松思想教育是其诱发因素,立法滞后、打击不力助长了金融犯罪。预防和控制金融犯罪,可以加强全社会预防、行业预防、专门预防、立法预防和技术预防。  相似文献   

16.
张畅 《长江论坛》2010,(2):86-90
作为当今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针对当时阿拉伯半岛种种不平等的现象,提出了具有强烈平等思想的教义,建立了具有平等思想的宗教制度。这种平等的思想不仅在伊斯兰教的教规、仪轨和习俗中得到充分反映,在宗教实践中得到认真推行,而且通过伊斯兰国家进入社会生活,通过政治、文化、经济等途径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穆罕默德所主张的平等思想对于伊斯兰教的创立和传播以及缓解当时和现在的社会危机和矛盾,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魏猛 《公安学刊》2014,(1):72-76
弱势群体犯罪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影响我国治安秩序和社会稳定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本文通过社会排斥理论来分析弱势群体犯罪问题,指出了弱势群体犯罪不仅要从个体微观方面寻找原因,社会因素在当前弱势群体犯罪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因此,从根本上化解弱势群体犯罪对治安秩序和社会稳定带来的影响,需要从完善社会经济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促进社会参与,提高社会赋权的有效性;破除制度性排斥障碍,增强社会融入度;加强价值观培育,提高社会文化凝聚力等多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8.
闫峰 《前沿》2008,(7):85-87
佛教之于大理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巨大影响。一方面,佛教依附于大理统治者,与云南多民族复杂的社会政治体制相结合,形成了政教密切联系的政治体制,并成为大理国统治的精神武器和思想基础;同时,由佛教为主体宗教内容而衍生出来的寺院经济和庙会,则是西南民族经济中最有典型意义的经济形态。另一方面,佛教与云南固有的丰富的巫教、本主和土主崇拜等原始宗教与文化相融合,成为云南多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云南各民族的文化、教育、习俗以及社会生活起到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舆论导向是社会行动的指示器,对社会成员的行为发生重要的影响。如果舆论导向发生偏差,不仅会使社会行动误入歧途,同时也能成为引发一些社会成员犯罪的原因。1989年6月北京发生的反革命暴乱,不能不说由于舆论导向的偏差,对一部分社会成员的行为起了相当的影响作用。所以,对舆论导向的研究,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也是我们研究产生犯罪原因的一个重要方面。舆论导向是社会导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李方菁  马艳朝 《人民论坛》2012,(11):184-186
美国外交的历史具有独特的宗教特征,尤其是在人权外交方面。人权概念的产生是宗教历史积淀的产物,而人权外交可以理解为通过外交、经济甚至军事干预在国际上追求人权的行为。人权外交倡导的平等、自由有其鲜明的宗教性特征。宗教之所以能够影响人权外交的倾向,在于它作为一种普遍的价值观存在于美国的社会当中,成为显性的社会意识形态,从而影响国家的政策行为。当然,从根本上说,美国的人权外交政策是为美国的国家利益服务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