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正>要充分保障公民有效参与城乡规划的监督,还需要细化相关的程序设定。城乡规划法已获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将于2008年1月1日起实施。该法明确赋予公民都有参与规定和监督的权利。中青报社调中心与新浪网进行了一项调查,2218名参与者中,93.6%的人表示对当地  相似文献   

2.
公共领域是现代民主社会中公民从事政治活动、处理公共事务的场域,而公共领域中公民参与的实现必须要在一定制度环境中运行。公民既是一个法律概念也是一个政治概念;从法律上看,公民就是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依据该国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人;从政治上看,公民所拥有的法定权利集中表现为参与公共事务并担任公职的正当资格。公民是公共领域中的参与主体,而要实现公共领域中公民的有序参与,不仅需要公民具有公共精神,而且还要为公民参与提供制度化的通道。  相似文献   

3.
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基本目标是民主政治。民主政治的实现,和公民政治参与息息相关。中国政治现代化的过程离不开公民的政治参与。公民政治参与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动力,是加强执政党能力建设的重要基础,是实现公民各项权利的重要基础。在中国政治现代化的过程中,需要规范公民政治参与,促进国家政治体制改革;推动公民政治参与,促进党的执政能力;保障公民政治参与,实现公民的各项权利。  相似文献   

4.
廉政政策执行是指廉政政策方案被采纳后,由政策执行机关把政策方案转变为现实的过程。公民有序参与有利于政府行政诚信的构建,提升廉政政策执行的认同,增进廉政政策执行的协调,消减廉政政策执行的偏差,强化廉政政策执行的监督。加强政府行政诚信建设,促进公民有序参与廉政政策执行的策略包括:塑造参与型政治文化,培育公民的参与意识;完善参与制度,保障公民的参与权利;实行阳光行政,拓宽公民的参与渠道;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参与能力。  相似文献   

5.
政治参与程度的高低是衡量公民对该国政治参与“冷”和“热”的分界点,也是公民应有的权利,华人作为所在国公民,争取作为公民应有的权利是理所当然的事。这个过程却经历了由漠视到热情的转变,究其原因,是华人所在国的客观有利的环境起到了促进作用,与此不和谐的音符是也有不利的环境因素。但归根结底,政治参与是华人应有的权利。  相似文献   

6.
葛峰  金博 《人民论坛》2014,(12):109-111
网络时代的公民都依法享有网络政治参与权。要促进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就需将公民网络政治参与行为法治化,以实现对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权利的规范与保障。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法治化的基本原则包括:依法保障公民网络参政权原则、网络言论自由原则、依法参与原则、禁止传播有害信息原则、适度管制原则,这些原则为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法的立法、执法、司法救济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判断准则。  相似文献   

7.
大数据时代,自媒体的高度自由性及即时性为公民参与司法提供了更广泛的渠道。司法的"公民参与性"已经成为自媒体时代不可逆的事实,在揭露事实、维护权利、监督司法公正的同时,影响了司法的公正审判。典型案例揭示了自媒体介入司法审判的特征,公民参与司法活动具有正负效应,对司法权运行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当下我国司法领域面临着深刻的信任危机,公民通过网络参与司法运作是实现公民参与权等相关权利的重要路径,也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前提条件,具有正当性。但公民参与司法运作的权利也要受到一定的限制,因为公民的言论自由与司法权存在着冲突,公众的知情权与个人的隐私权也存在着冲突。公民的网络参与一方面增强了司法的民主性,另一方面网络舆论所形成的压力还影响着司法权威的生成。因此,司法机关也应建立起理性的回应机制,对网络舆论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引导和应对网络舆论。  相似文献   

9.
网络时代的公民都依法享有网络政治参与权。要促进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就需将公民网络政治参与行为法治化,以实现对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权利的规范与保障。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法治化的基本原则包括:依法保障公民网络参政权原则、网络言论自由原则、依法参与原则、禁止传播有害信息原则、适度管制原则,这些原则为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法的立法、执法、司法救济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判断准则。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经济转型加速进行,社会结构“同质性”快速消解,而“异质性”不断增加,这正是人民内部矛盾大量涌现的历史背景~因此,政府必须建立起满足各方面利益诉求的平衡机制。对强势集团,政府在对其特权加以限制的同时,应该通过准入政策和产业组织政策,引入有效的竞争机制、对于弱势群体,一方面要尽可能创造条件来培养、扶持;另一方面要建立利益补偿机制,提高弱势群体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的社会地位和博弈能力。另外,应明确公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等权利的范围、具体实现路径与程序保障、权利救济等规范.尤其是在弱势群体参与公共政策、参与行政执法监督、参与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