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正>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相似文献   

2.
段尧刚 《前进》2014,(12):37-38
<正>推进依法治国,关键在于培养党员干部有法治思维、能依法办事,在于建设一支带头遵守法律、带头依法办事的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从组织部门来讲,落实依法治国,就是要运用党内法规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要求落到实处,促进党员干部带头增强法治思维,带头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带头把从严治党贯穿干部队伍建设全过程,从严培养、从严考核、从严选拔、从严管理、从严监督干部,引导干部敬法畏纪、遵规守矩,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政  相似文献   

3.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深入贯彻落实四中全会精神,要从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入手,全力推动法治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并不断完善的前提下,如何形成一个健全、完备的法治文化氛围,进而建立法治社会下有效的法律实施机制,保障公民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中的权利得以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引导全体人民遵守法律、有问题依靠法律来解决,形成守法光荣的良好氛围。"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贯彻实施,必须有全社会的法治精神作保障。而法治精神的树立,离不开法治文化的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主题,全面勾画法治中国建设宏伟蓝图,标注了社会主义法治的新高度,开启了法治中国建设的新征程。统一战线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6.
肖华 《群众》2014,(11):74-74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从根本上说,就是要让法律成为全社会的共同信仰。坚定法律信仰,执政党必须依法执政。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  相似文献   

7.
声音     
《中国民政》2015,(3):6
<正>领导干部要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带头遵守法律、执行法律,带头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谋划工作要运用法治思维,处理问题要运用法治方式,说话做事要先考虑一下是不是合法。——2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一方面要增加老百姓的物质财富,另一方面还要增加他们的  相似文献   

8.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正确目标。党领导人民制定法律,自己必须带头遵守法律,带头维护法律的权威。党领导政府和人民进行立法和执法,如果党组织自己不带头遵守法律,那么,国家的法律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权威。宪法是在党的领导下制定的,体现了党的根本主张。  相似文献   

9.
正法制宣传教育是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也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重大任务。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遵法守法用法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引导全体人民遵守法律、有问题依靠法律来解决,形成守法光  相似文献   

10.
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一部婚姻法起步,到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既让人们感慨数千年的"人治"社会已经脱胎换骨,又带来了"有法可依"以后的新思考。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初期就提出,建立社会主义法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循着这样的法治建设路径,习近平同志提出,"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引导全体人民遵守法律、有问题依靠法律来解决,形成守法光荣的良好氛围",凸显了法治精神在依法治国新阶段中的重要作用。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法治建设也是如此。没有精神的法治,犹  相似文献   

11.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揭开了法治中国建设的新篇章,为中国法治建设绘就了新的蓝图。作为铁路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法律思维在铁路企业管理中的价值,养成法律思维的习惯,带头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实现铁路规范化管理目标。一、法律思维的解读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多种思维方式,如政治思维、经济思维、道德思维和法律思维等。企业发展的差异在一定意义上是思维方式的差异,与企业管理制度相结合,在企业管理中渗入法  相似文献   

12.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其中明确提出要形成"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并部署了新形势下加强法治监督、确保宪法法律实施的重大任务。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法治监督就是对宪法和法律实施的全过程进行监督,确保法律文本真正变成社会规范和人们的行为规范。在此意义上,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是依法治国方略得到落实的根本保障。而法治监督  相似文献   

13.
论法律信仰的培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有公民对法律的信仰作为理念的基础.在我国,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公民对法律的信仰还没有建立起来.在法治化过程中,我们要高度重视法律信仰的培植.要通过完善立法,改革司法,建立起法律的权威;要通过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为法律信仰的形成提供必要的基础和条件.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吹响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号角,强调全党同志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法治保障,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也需要深化改革。“中国梦”是我们共同的梦想,“法治中国”是实现中国梦的保障。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一大特征就是系统观,善于发现不同事物之间的有...  相似文献   

15.
王太高 《群众》2014,(12):8-9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提出,反映我们党在治国理政上认识的突破和手段的创新,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超越和突破。如果说法律体系是静态的制度体系的话,那么法治体系则是一个立体的、动态的、有机统一的体系,体现了法治的整体  相似文献   

16.
陈新 《政策瞭望》2015,(2):24-26
一、全面深化法治衢州建设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开启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新里程。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对全面深化法治浙江建设作出系统部署,为全省法治建设指明了方向。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全面深化法治衢州建设,为打造生态屏障、建设幸福衢州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17.
作为推进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法治思想融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红色法治文化、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国外优秀法治文化为一体,既充分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法治特质,又切实体现了人类法治文明的精髓要旨。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习近平法治思想清晰阐明了其基本含义、代表性内容和时代价值,也结合时代需要对其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对于红色法治文化,习近平法治思想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了赓续和传承,法治原则、策略、举措、方法等都存在鲜明的红色印迹。对于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其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新的法治基本方略、法治基本原则、法治基本方针。对于国外优秀法治文化,习近平法治思想予以充分借鉴,从国外优秀法律名言、法律制度以及法治发展模式中汲取养分,将之转化为中国法治元素。对内外多种类型的法文化资源的聚合、融贯与创新,践行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双重旨要,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原创性贡献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8.
陶爱萍 《前沿》2006,(4):144-147
社会主义法治是法治发展到现代以后产生的一种历史形态。社会主义法治不仅是一种“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还包含着人们对某种由法律所统治的理想社会境界的向往和追求,它具有特定的价值目标和深刻的社会主义本质,它是一系列理性的原则、是坚持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9.
树立社会主义法律权威,对法治化进程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司法公正对公民树立法律权威的观念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在一个法治国家里,法律能否发挥作用、能否被严格地执行和积极地遵守,重要的是看它能否为人们所接受和拥护,取决于公民对法律的拥护、认同和归依等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20.
何震欣 《传承》2010,(36):92-93
近年来,随着国内法学界对前沿法学研究的转向,法律方法在我国法治实践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法律方法在社会主义法治视野下的研究逐渐走向深入,在从总体上关注法律方法对社会主义法治的意义的同时,逐步开展了对具体的法律方法的研究,形成了多种法律方法的方法体系。法律方法对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