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西方法治思维的基本趋势是通过法律增进人民的自由、民主、幸福、公共福利,消除不平等、歧视、贫困,保障生命权、人身权、财产权等基本权利。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报告均提出要建设法治中国,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这表明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应以史为鉴,为运用法治思维解决社会转型中的矛盾和问题,为建设法治中国、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提供启迪。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对于当今的法治建设和改革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实际上是对改革与法治关系的重新确认,是其新近形成的法治改革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理解"重大改革于法有据"有两个方面值得注意:一是什么是重大改革?二是于法有据之法究竟是指什么?前者是政治学的问题,而后者是作为法学问题是本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认为,对作为改革依据之法的理解不能过于狭窄,不能把"于法有据"之法简单地认定为现行的法律条款,而应该运用法律思维或法律方法进行符合法治方式的确定,只有这样才能使法治中国建设沿着法治方式向前迈进,推进法治中国建设需要法律方法论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法律的自治性、司法与民主的纠葛以及精英主义思想,造就了法律人思维与大众思维的不同。其差异主要体现于思维焦点、思维背景和思维方式等方面。但当前学界夸大了两者的区别,使得其失真。这些差异并不当然意味着两者的不可共存。事实上,在法治社会里,它们在诸多方面是相互联系和融通的。就中国当下情形而言,须还原法律思维与大众思维的本相,并在尊重两者区别的基础上,以法律程序来沟通彼此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律师思维在方法论层面具有双向规范性、商谈说理性、应用广域性、智识综合性等特征,这些特征蕴含了丰富的法治要素。受到来自法律职业制度结构、权力资源分配以及职业特性和发展水平等多方因素的影响,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律师思维的研究和关注普遍不足,中国语境下的"像律师那样思考"面临着律师思维缺位的困境。法律思维研究中的"混沌主义""法官中心主义"和"碎片主义"等现象遮蔽了律师思维的方法论特征与法治内涵,会对律师职业发展、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形成以及国家法治建设产生诸多消极后果。实现"像律师那样思考"需要从法律方法与法律思维规则层面、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制度完善层面以及在国家与社会治理领域层面构建、培育和拓展规范意义和方法论意义上的律师思维。  相似文献   

5.
丁艳红 《前沿》2014,(7):112-114
本文通过介绍法治思维的内涵,分析法治思维在企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与负面影响,引导企业在法治建设不断加强的今天,在企业管理中全面引入法治思维,让法治思维在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中彰显出保驾护航之作用。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建设与法治建设具有相同的精神内涵,都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将新型的理性观念贯穿始终。生态文明建设是充实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在理论领域推动了法治观念的更新,使法治建设更加尊重和遵守客观规律;在实践领域凸显了生态法律制度的重要性,并提高了法律的质量。法治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保障:在理念层面树立法治思维,审视和引导生态文明建设;在制度层面构建制度体系,规范和调整生态文明建设;在方法层面运用法治方式,处理和解决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生态文明建设和法治建设具有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关系。二者融合而成的生态文明法治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亮点和特色之一。  相似文献   

7.
正当前,依法治国已成为一种社会共识。对于各级领导干部来说,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首先需要让法治成为一种思维方式。法治思维,就是按照法治的观念和逻辑来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它要求思维主体崇尚法治、尊重法律,自觉将法律付诸实践,善于运用法律手段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8.
提高党员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关键环节,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和保障。全面认识和把握党员干部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基本特质与要求,是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的前提条件。提升党员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要从营造政治氛围、健全法治制度、完善党内法规建设、加强理论培养和宣传等多个维度综合推进。  相似文献   

9.
梁太波 《当代广西》2013,(19):29-30
强化领导干部法治思维是治国之需 国因法而治,因法治而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报告首次将法治思维作为对领导干部的一项基本能力要求写入其中,充分显示出法治思维在建设法治中国、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意义。这也表明,不仅法律学者、法律工作者需要具备法治思维,各级领导干部也都应该自觉运用法治凝聚改革共识、规范发展行为、促进矛盾化解、保障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0.
法治思维是领导干部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思维方式,没有法治思维,也就没有法治方式,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也就只能是一句空话。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养成的基本路径有三个,即加强法律学习,通过法律知识的储备和法治理念的树立,实现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自我养成;强化制度控权,通过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的健全,促成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自律养成;坚持法治导向,通过法治政绩考核和选拔任用机制的完善,引导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自觉养成。  相似文献   

11.
正《公民导刊》第181期《法治、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及运用》一文,深入剖析了法治、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关系,认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建设法治国家必须外修立法、执法、司法等形式建设,内修法律与政治、权力与责任、权力与权利等理念培育。作为公务人员,应该将法治内化于心、外践于形,依法行政,服务群众,维护实体正义的同时保障程序正义,用制度限制权力和保护权利,这样才能为建设法治中国出力。  相似文献   

12.
李中元 《前进》2014,(10):16-18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必须坚持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不断把法治中国建设推向前进"。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党的领导是根本,领导干部是关键,而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发展前进中的问题,则是必须要面对和解决好的关键问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  相似文献   

13.
孔祥林 《桂海论丛》2002,18(2):91-93
在推进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 ,应当把法律文化的建设放在与制度变革同等重要的地位。文章分析了中国法律文化缺乏法治因素的原因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对依法治国进程的负面影响 ;并对如何建设顺应建设法治国家目标的法律文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法治思维"、"法治方式"的概念,要求"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法治思维对领导干部的思考和行事提出的要求应当包括以下内容:是否合法的合法性思维;探究权利义务的主线思维;清晰的法律位阶思维;现代契约思维;程序既法的法定程序思维;区分不同关系的分轨思维。  相似文献   

15.
理念是执法的第一要素,文章提出构建法治中国需要检察机关深入思考自己的法律监督理念,阐述了在推进司法改革中,牢固树立与法治中国相协调的法律监督理念,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对法治中国建设提供坚强司法保障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其中内蕴着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质。习近平法治思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何以必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等思想,继承发展了传统法治思想的相应内容,赋予自身以浓厚的传统法治理论底蕴;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彰显了传统民本思想关于尊民爱民、惠民安民的价值旨趣;习近平法治思想吸收借鉴了传统廉政思想关于为官者从政能力和道德修养的精髓要义,对领导干部能力素养提出了新的法治素质要求;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宏观逻辑布展和微观具体建设上,折射出中国哲学的整体思维方式、辩证思维方式和创新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南开区人大常委会作为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更应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各项工作上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切实建设成为全面担负起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的工作机关,为促进宪法和法律的有效实施、推进依法治国做出积极贡献。一、牢固树立法治意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的治国方略。具备法治思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法律思维分类与概念论述的基础上,借助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提出了法治社会需要的总体性思维方式。总体性思维,首先是一种思维方法,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即总体性思维方法是总体性思维中的核心方法论。总体性思维应以法律思维方式为主导,突出体现法治的重要价值。总体性思维还应是法律思维方式为主,其它思维方式为辅的有机联系统一体。  相似文献   

19.
法治公信力的建构及其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中国能在根本上保证实现"中国梦"的凝聚力。通过公信力的视角,省察转型期的中国法治建设具有重要价值。法治公信力的系统结构涵盖法律权威、信号传递与信任机制三个相互作用的方面。法治方式可分立法方式、执法方式和司法方式,法治方式的优化有助于法治公信力的提升。法治公信力也存在一定的缺陷。  相似文献   

20.
十八大指出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决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什么是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简单地说,就是指严格按照法律精神和原则,去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价值取向、行为习惯和行为模式。在现实生活中,一些领导干部不习惯运用法治思维,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一个基本原因,就是一种“惯性思维”,认为严格依法办事、走法律程序,办事速度慢、效率低,甚至办不成事。事实上,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去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看似程序多一点,速度慢一点,但能从源头上防止社会矛盾和群体性事件发酵发生,从而降低维稳的成本,有效化解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