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李虹 《学习月刊》2012,(18):24-26
“道”毋庸置疑是道家哲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最早提出道论的是老子,老子哲学是围绕“道”来展开,庄子以老子哲学思想为基础,对“道”进行了大量的描述,作为道家哲学的代表性人物,学术界多数将老庄并称,将老庄思想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但是由于两者的社会背景的不同,对“道”的阐述也不尽相同,本文试图对老子与庄子的“道”进行比较,以求埘老庄的道论有更加系统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2.
陈旭 《廉政瞭望》2005,(9):27-27
6月10日下午,中国社科院哲学所中国哲学研究室主任郑家栋在前往北京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办理出国手续时被警方刑拘,在被拘留7天后又被移交北京市公安局相关部门拘留。在此拘留期间,公安部门将对郑家栋进行侦查。据《京华时报》报道称,郑家栋利用访问美国的机会,几乎每次都同时申请一个“妻子”同往,然后“妻子”滞留美国不归,先后有6个“妻子”之多。读了这则报道,让人有点瞠目结舌。真不敢相信一个头上顶着诸多光环的“儒学大师”、哲学教授竟然“妻妾成群”,其“妻子”达6个之多。作为学者,作为国家权威学术机构的一个研究室主任的郑家栋教授,无论是从伦理道德上还是法律的角度,对一些常识性的东西,不可能说不知道或者不懂,怎么会利用出国的机会以权谋  相似文献   

3.
王腾 《唯实》2009,(1):33-37
在卢梭看来,政治哲学问题优先于道德哲学或者伦理学问题,甚至可以说,道德哲学或者伦理学问题决定于政治哲学问题。“孤独的野蛮人”的“自然状态”理论在古希腊和近代都有深刻的理论与实践历史渊源。卢梭之所以把“人”作为政治哲学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主要是想借助于人的概念和人的知识来建构其“孤独的野蛮人”的“自然状态”理论。卢梭的自然状态理论从“人的形象”、“人的本性”和“人的道德”三个层面加以概括与描述。  相似文献   

4.
“道”是《老子》中的核心范畴。老子正是通过这一范畴,建立了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完整的哲学体系。然而,老子创造出具有哲学形上意义的“道”’的概念,并不是凭空的臆造,而是有其客观的条件及其内在根据的,也就是说,老子的“道”的提出,正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必然结果。 一、“道”的文字学根源 孙希国先生曾著文从文字学根源上考察了“道”所以能够上升和抽象成为哲学范畴的内在根据。(参见孙希国:(“道”的哲学抽象历程”,载《文史哲》, 1992年第 6期)这里,仅结合该文对这一问题作一阐发。 迄今出…  相似文献   

5.
蒋楼 《实事求是》2012,(6):12-16
文本研究和经典著作解读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要范式之一。《〈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一文蕴含的“现实批判”维度的革命观,不但实现了马克思革命观的历史性变革,而且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奠定了“现实批判”的思想维度和“以人为根本”的核心价值理念。这不管是对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还是对于当代中国社会的重大现实问题的解决,都具有重要的理念支撑和方法参照意义。  相似文献   

6.
赵国勇 《世纪桥》2011,(23):47-48
老子哲学中蕴涵着丰富的生态智慧。深入挖掘老子哲学思想中的生态伦理意蕴对于生态伦理学的理论探索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道"是世界万物的本原、道生万物与万物平等、道法自然、道的规律性意义几个方面,对老子哲学中的核心概念"道"所蕴涵的生态伦理意蕴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7.
孙亮 《唯实》2009,(4):13-17
国内哲学界在“论坛哲学”的个性化过程中,研究范式发生了深刻的转型,对其追问,“论坛哲学”自身仍旧存在着合法性问题。以“论坛哲学”的个性化直接转接到“讲坛哲学”中使其个性化,越来越成为国内高校哲学导论课程设置的特点,但由于作为根基的“论坛哲学”合法性存在问题,必然导致“讲坛哲学”个性化遮蔽掉马克思主义本质的问题。重新思考“论坛哲学”与“讲坛哲学”的辩证关系,试图在马克思主义的内涵中促进“讲坛哲学”的个性化。  相似文献   

8.
沈鹏 《求是》1994,(22)
有朋友问:最早的书法是什么样子,比如彩陶上的“划道”能否归入书法?我想,从事物本源的意义上说,彩陶上“划道”若是代表文字的雏形,表现着人的本质的一种外化,也就可以视为书法的“存在”。然而我们分析书法本体的历史发展,不能不从文字的完备的形态谈起。学术界一般认为,三千多年前的殷商甲骨文是最早的文字,以后历经大小篆、隶、楷、行、草的演变,笔法和结体相应丰富起来,可以说,书法的历史同文字演变是不可分离的。没有文字即无所谓书法;没有文字演  相似文献   

9.
“机体论”(organicism)或“有机体哲学”(philosophy of organism)在西洋哲学中是存在的,但却始终只是一个潜流,没有上升到主流地位.中国哲学与之不同,中国哲学之全体均是“有机论”,均是一种“有机体”哲学或曰“机体论”哲学.“机体论”哲学强调天地万物之间之“内在关系”,认为天地万物互依互靠,互致影响于对方,牵一发而动全身.宇宙是一有机体,宇宙各部分通体相关,其相关性或至为显明,或隐而不彰,但无一不相互关联.在中国哲学之“机体论”背景下,我们找不到任何“中心”,既找不到“自我中心”,更找不到“人类中心”.中国哲学家眼中之世界,不过就是一大大小小之“人体”的世界,这世界没有“中心”,只有“限于所分”与“不能相为”之职司、功能.各个别、各部分,各尽其天赋之职司、功能,就构成和谐完美之整体.  相似文献   

10.
“学习”范畴的层次性及其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要义是“学习”,然而“学习”概念已日益泛化。为厘清严重泛化的“学习”范畴,借助哲学提供的工具,依据概念框架的不同“性质”和“层次”,将“学习”划分为常识性学习、科学性学习和哲学性学习。常识性学习、科学性学习和哲学性学习具有不同的属性,对此,作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建设者不可不察。  相似文献   

11.
回答“哲学有什么用”这个问题,蕴含两个可能的思路,一个是反驳对哲学本性的质疑,另一个是增强哲学的问题意识。前者驳斥了人们对哲学的误解和矮视,后者饱含着对哲学的现实价值的期待,两者都涉及对哲学社会功能的理解。当代哲学“应用”反映了人们思考生活“是怎样”与“应当怎样”的智慧积淀.关注与时俱进的日常生活实践,融于生活又超越生活。当代哲学“应用”从应然角度确立追求的“路标”,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为我们提供了观察世界的“爱智慧”的方式。  相似文献   

12.
在“回归马克思”的过程中,与对“生产哲学”的研究一样,人们也开始关注“生活哲学”领域的问题。而且,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视野下所进行的生活哲学研究还日益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一个新学术生长点。十余年来,国内对马克思主义生活哲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马克思主义的“生活观”、马克思主义生活哲学与日常生活世界理论的关系,以及“生活哲学”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个方面。对已往马克思主义生活哲学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与评价,将有助于研究向“学理性”和“现实性”的双向度深化。  相似文献   

13.
有学者认为马浮思想守旧而封闭,只能称作“当代儒家”;又有学者认为马浮的哲学是陆王一路,或程朱、陆王的融合;这都是有待讨论、澄清的地方。本文在探究马浮的理气论、心性论和修养工夫论的基础上指出,马浮的哲学基本上是朱子理学的立场。他据此融摄佛学、陆王心学以及历代经学、子学。他主张“六艺之道即是此性德中自然流出的”、“六艺实统摄于一心,即是一心之全体大用”,并且就用这六艺之教的概念来作成儒家判教,来撰述《复性书院讲录》。他又强调六艺是国学的最佳代表,可以统摄诸子与四部,可以统摄中西一切学术。总之,他对儒学传统及其当代意义有一个整体的、创造性的洞见,可以归为“当代新儒家”的第一代。  相似文献   

14.
张岱年先生在理论上的重大贡献是,为中国哲学更新、转型探索出一条新路,并建立了一个新的哲学模式,为中国文化更新、转型探索出一条新路,并建立了新的文化模式,提出了新的哲学范畴“兼和”。“兼和”是中国传统的辩证思维与西方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古代辩证思维的现代化和西方辩证法的中国化,既弥补了“中庸”思想的不足,又丰富了西方辩证法。“兼和”准确表述了矛盾的对立、斗争(“两”)与统一、和谐(“一”)的关系。“兼和”范畴的提出,是对辩证法的重大贡献,为中国的和平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为世界的和平、人类的幸福提供了一种创新性的哲学思维,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两山”理论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山”理论缘起于浙江,践行于全国,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思想指引和实践遵循。因此,从生态价值的复归、历史与现实的辩证统一、人与生态的终极指向三层维度展开对“两山”理论的深入剖析,从哲学境域探析“两山”理论的理论价值,对于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构建中国“新实学”,既是中国人“文化自觉”意识的充分表现,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复兴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展望21世纪,只有在“返本开新”(或“推陈出新”)的基础上,中国实学才能逐步地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新的哲学体系。“新实学”主要新在两点上:一是必须准确地全面地把握时代精神,从哲学价值观高度,回答与解决时代提出的各种新问题;二是必须超越“旧实学”的理论架构,吸纳人类各种新的哲学思维成果和新的研究范式,构建中国“新实学”。构建中国“新实学”必须坚持三条基本原则:准确地把握时代精神。提高“文化自觉”意识,走哲学“综合创新”之路。坚持多元诠释学方法。构建中国“新实学”,是“提高国家软势力”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中国现代化的精神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17.
项平 《新湘评论》2008,(3):63-63
我们这代后辈,读到了哲学教科书,记得“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问”。可是,冯友兰先生说:“哲学是人类精神的反思”。他严格地区分了哲学与科学的区别在于“前者求好,而后者求真”。从“哲学在于求好”的认识,才悟到了冯友兰先生为哲学下的定义:“哲学是人类精神的反思”的道理,才悟出了冯先生这个定义的更高的概括性。从这个观点看,他说,求“最后一般规律”乃是科学的事,“超越规律,注重人的精神价值,才是哲学的事”。这一点就非常了不起。他指出:“中国哲学对人生方面特别给以注重,因此其中包含有人生论和人生方法,是西洋哲学还未详细讨论之外的”。  相似文献   

18.
项平 《学习导报》2008,(3):63-63
我们这代后辈,读到了哲学教科书,记得“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问”。可是,冯友兰先生说:“哲学是人类精神的反思”。他严格地区分了哲学与科学的区别在于“前者求好,而后者求真”。从“哲学在于求好”的认识,才悟到了冯友兰先生为哲学下的定义:“哲学是人类精神的反思”的道理,才悟出了冯先生这个定义的更高的概括性。从这个观点看,他说,求“最后一般规律”乃是科学的事,“超越规律,注重人的精神价值,才是哲学的事”。这一点就非常了不起。他指出:“中国哲学对人生方面特别给以注重,因此其中包含有人生论和人生方法,是西洋哲学还未详细讨论之外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现代西方哲学之所以高度重视从哲学上研究语言,并被称之为哲学史上的“语言转向”,其主要根据与意义有四个方面:一是从语言出发去反省人与世界之间的关系;二是试图通过对语言的反省而“治疗”传统哲学;三是通过语言而深化对人自身的理解;四是通过语言而扩展和深化哲学的反思。文章比较集中地考察了第四个方面,并在“语言”与“观念”的对比中,深入地阐述了“语言转向”的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晓华 《探索》2000,1(5):40-43
共产主义是一个开放的概念,具有丰富的意义空间,在不同的哲学视野中呈现出多元的图景。本文作为呈现共产主义概念多义性的尝试,在从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个维度上对共产主义概念进行新的理论考察后认为1、在人与人关系的维度上,共产主义社会是“自由人的联合体”即个体主义社会;2、在人与社会关系的维度上,共产主义是公共主义社会;3、在人与自然关系的维度上,共产主义社会是人与自然实现了和解的社会即生态主义社会,因此,共产主义社会是个性主义社会、公共主义社会、生态主义社会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