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一、审判执法行为不规范是影响严肃执法的重要环节法制系统是调整社会关系的功能系统,由立法、执法和法律文化三个子系统构成。在法制系统的运转过程中,三个系统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影响,都有自己特定的功能。子系统的协调发展是法制系统最佳运转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立足于法律与道德关系理论的基础之上,从法治与道德建设的相互作用入手,深入研究了法治推进道德建设的基本途径。文中指出法治推进道德建设的基本途径主要在于法律运行的四个基本环节,即立法、执法、守法与司法。假设国家(政府)能够做到立法的公平、执法的正义、守法的道德使命与司法的道德保障,就能够实现法治对道德建设的推进。  相似文献   

3.
法制研究不外两大方面:一是对静态的“法”的研究;二是对动态的“制”的研究。动态研究方面,依角度不同,有几种研究方法:一是从法律职能的角度,把法制看成社会关系的动态调整过程,对法律的立、改、废及其实现进行研究;二是从法律实施的角度,把法制看成是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的有机统一,对法律实施的各个环节进行研究;三是以法律的本位为角度把法律看成是社会的神经系统,对法律的控制机理进行研究。目前,第三种研究相对落后,尤其是近两年来,有人错误地把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和活跃学术研究对立起来,一度兴起的法律控制论消声匿迹。为了繁荣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研究,本文抛砖引玉,用上述第三种方法试探法制的机理。  相似文献   

4.
陈伯礼  余俊 《法律科学》2009,27(6):51-58
环境权概念体现着西方个人权利文化与中华法系和谐文化的合壁,它分为环境伦理权利、环境法律权利、环境现实权利三个层面,这三个层面之间的衔接和循环是环境权的运行之道。环境权的宪法化,是环境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的逻辑起点。大陆法系主要通过立法手段实现环境权,英美法系则主要通过司法手段促进环境权的发展,在不同语境中环境权宪法化的路径选择与运行之道虽有所不同,但可相互借鉴和移植。  相似文献   

5.
一方面,法律是有其局限性的,法律体系的形成不等于立法工作已大功告成,还有新的立法任务有待完成;还有司法、执法、守法方面的艰巨任务有待付出更多的努力,克服更大的困难。另一方面,法律不是万能的,在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络中,还有契约、伦理、道德、审美情趣、公民意识、科学理性、家庭文化等等,都是法治建设的文化环境,影响着立法、司法、执法、守法。这些调节手段互相依存、互相制约,既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从而相得益彰;也可能相互抵牾、相互掣肘从而相消相殒。欲推动我国当代社会主义法治的发展。十分重要的便是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养,营造有益于法治发展的文化环境,使外在的法律以及整个法律体系“内化”为内心的信念与要求,从而“外化”为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6.
法律要得以顺利运行,既离不开完善的立法,更离不开立法、守法、执法之人,法律移植带来的文化断层使得在培养立法、守法、执法之人时必须借鉴传统法中的合理因素。  相似文献   

7.
环境保护法律制度是现代法律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环境立法为依据,以调整因保护和改善环境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为主要内容,是环境立法、司法、守法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8.
我国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劳动立法、守法和执法所遵循的指导思想和行为准则。它是我国长期劳动立法、守法和执法的经验总结,反映了我国劳动法的社会主义本质和特征,对劳动立法、守法和执法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劳动法的基本原则体现在各种劳动法律规范之中,它是劳动立法必须遵循的指  相似文献   

9.
于龙刚 《法商研究》2023,(4):144-159
乡村基层执法受到社会生态的影响和塑造,理解乡村基层执法的实践逻辑,探讨执法的优化路径,需要结合其所处的社会生态。社会生态具体包括生产生活模式、社会关系和空间形态。乡村非正规化的生产生活模式会对执法产生压力,乡村特有的社会关系和空间形态也会制约执法目标的充分实现。执法一线的策略和机制创新具有疏解生态压力、消除生态制约的现实功能,是执法部门和人员面对社会生态影响所做的能动调适,但也存在诱发执法不规范现象、损伤法律权威等风险。优化乡村基层执法,既需要加强对一线执法的规制,也需要改善执法所处的社会生态,减少和消除个体达致守法状态的限制因素,营造普遍守法的舆论和氛围。  相似文献   

10.
(一)守法,就是法律的遵守,指的是组织和个人依照法律规定进行或不进行某一行为的活动。前者指作为的守法,后者指不作为的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5条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第5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这是根本大法对组织和个人守法的原则性规定。立法的目的,就是要使法律变成社会生活的现实。根据法治原则的要求,立法之后,法律必须付诸实施,否则,法律的权威性和尊严将荡然无存,立法的目的也无从实现。而在法律实施的诸环节中,守法是…  相似文献   

11.
权力制度化的问题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大局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是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全面依法治国、全面深化改革及加快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需要.权力制度化的场域由三个层次组成,即法律体系、权力结构和民族性格.这三个层次在现实中呈现出非常复杂的情况,给实现权力制度化造成困难.应通过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普遍守法以及法律监督等法律途径,保证权力制度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王玉庆 《中国律师》2001,(12):76-77
中国的环境保护需要环境律师 从法律的角度分析,环境保护法律实务包括环境立法、环境守法、环境执法、司法和执法监督等不同环节。据我们了解,同其他许多领域的法律实务(如经济合同、项目投资、金融债券等)相比较,中国律师对环境法律实务参与的广度和深度,都是十分有限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我相信,随着全社会环境意识和环境法制观念的进一步提高,无论是环境立法、守法、执法、司法,都需要律师更多地参与其中。 ——在立法环节,根据《立法法》第34条的规定,在法律草案的审议过程,应当通过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多种形…  相似文献   

13.
潘燕玲 《中国司法》2005,(8):107-107
所谓“纲举目张”。立法、执法和守法都是依法治国不可或缺的环节。那么,在诸多的环节中,哪一个是“纲”,哪一个是“目”呢?在依法治国已经取得一定成效,积累了一定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就这一问题的探讨对于确立、坚持和推进依法治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笔者认为,每个环节虽然都很重要,但立法在实现和坚持依法治国的过程中更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堪称是依法治国之“纲”。其理由如下:首先,有法可依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有法律才有法治,一个国家没有健全的法律体系来谈依法治国绝对是一种奢谈。我国的立法在改革开放前一直滞后,长…  相似文献   

14.
《劳动合同法》从法领域看是社会法;从法本位看是社会本位法;从法对社会的反映视角看是回应型法。《劳动合同法》的法律效益受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因素以及法治境界的影响,可以通过贯彻回应性,落实主体保和发挥机制作用来实现。  相似文献   

15.
论互联网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带来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与信息传播方式的巨大变化。互联网法应根据社会关系的变化和互联网本身的规律,进行整体结构设计。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互联网服务提供商与互联网信息构成互联网法的三个主要调整对象。在这三个不同领域,互联网法的立法宗旨、法律原则、治理手段、执法机制等均有差别,应分层处理。只有尊重互联网规律,才能充分发挥互联网法的不同作用,处理好互联网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实现自由、安全、创新、秩序等不同价值。  相似文献   

16.
我国法制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等方面,从“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总体要求来看,可以说立法和司法是其中两个最为关键的环节,这是因为立法是整个法制建设的重要前提和牢固基础,没有良好而健全的立法则很难有法制建设的开启和推行,而司法则是法制建设的保障,设想如果没有严格而有力的司法作为后盾,  相似文献   

17.
律,即法律、规则,其任务是规范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实现公平正义。法律、规则规范人们行为的方式有二:一为自律,二为他律。自律,是针对全体社会成员而言,指的是约束自我,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事。他律,既包括执法者对社会成员的守法监督,也包括执法者接受法律规制。执法者应当严格执法,公正行使他律权力,同时也要接受他律义务,这是毋庸置疑的。与此同时,执法者更要自觉守法,加强自律,这是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中,绝大部分执法者都能严格自律,秉公执法,捍卫公平正义。但是,由于历史上糟粕法律文化的…  相似文献   

18.
庞正 《法治研究》2010,42(6):39-45
法律关系的本原是社会关系.是经由法律手段确认和调整各种社会关系的结果。法律关系的“物质性”是指客观实在性、必然性.该客观物质性并不因意志因素的存在而改变。应当将法律关系的物质性与法律关系客体的物质性区分开来.不能以法律关系的客体是物还是精神财富为标准来区分法律关系。规范意义的法律关系是法律关系的应然形态、制度形态,它以社会关系的制度面相出现,是立法对普遍而正当的社会关系模式的确认:事实意义的法律关系是法律关系的实然形态、具体形态,它以社会关系的事实面相出现,是现实社会主体相互交往的关系缔结,是法律调整的对象。法律规范是抽象法律关系的前提,法律规范将某些社会关系设定为制度形态的法律关系模式:法律事实是具体法律关系的前提,是抽象法律关系现实化为具体法律关系的中介桥梁。  相似文献   

19.
一、各级政府领导及行政执法部门领导要充分认识加强行政执法工作的重要性。众所周知,社会主义法制是立法、执法和守法的高度统一。在这三者之中,执法则是法制实现的关键环节。从行政机关执行的法律、法规的数量来看,我国80%的法律和所有的行政法规都是由政府来执行的,政府行政机关的执法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法律、法规的实施效果,甚至影响法律、法规的尊严和权威。从一定意义上说,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如何、行政执法的状况如何,是直接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成败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因  相似文献   

20.
刘杨 《法学研究》2010,(2):3-22
“恶法命题”是处理道德-法律关系的静态法哲学的核心命题,由于预设了不同的法律观,两个恶法命题非但不构成形式逻辑意义上的反对关系,反而在理论功能、实践效果上具有统一性。恶法命题的真实意义存在于广义的守法环节。守法义务理论既是恶法命题在动态的守法领域的延伸、拓展和应用,又是对恶法命题的呼应、落实和证成。具有耦合关系的恶法命题和守法义务命题在自然法学和法律实证主义的理论体系中,分别构成了前后相继的两个“道德命题”和两个“分离命题”,由此形成的“道德-法律-守法义务之间的系统性理论”,既从理论上说明了两大法学派“不同而相通”是如何实现的,也解释了二者共同维护正义、自由、法治是如何可能的。这一理论实现了法哲学从静态到动态的跃迁,是两大法学派相互争辩、借鉴并彼此补充、深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