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对33日龄健康罗曼公鸡口服接种1.5×105个柔嫩艾美球虫孢子化卵囊,分别于感染0、2、4、6和8 d扑杀,检测其血清、心、肝、脾、肺和肾组织NO含量.结果表明,试验鸡血清NO水平在感染第4 d显著低于对照鸡(P<0.05),至感染第8 d显著高于对照鸡(P<0.05);心、肺NO水平与对照鸡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肝NO水平在感染第6 d极显著高于对照鸡(P<0.01),其他时间与对照鸡无显著差异(P>0.05);脾NO)水平在感染第2 d和第8 d均显著低于对照鸡(P<0.05);肾NO水平在感染第2 d极显著高于对照鸡(P<0.01),自第4 d到试验结束与对照鸡相比差异不显著.提示在鸡柔嫩艾美球虫感染过程中NO)可能通过介导机体免疫而参与抗病作用.  相似文献   

2.
对某奶牛场16头乳牛产前10 d至产后56 d血样的瘦素、酮体、葡萄糖、脂肪水平及其动态特征和相关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血浆瘦素、血酮、血脂含量在不同乳牛和不同时间点之间均有显著差异。酮体在产后14~49 d出现高峰,瘦素和血脂从产后第0 d到产后第56 d内逐渐升高。瘦素水平与血脂水平呈极显著正相关,血酮与血糖呈极显著负相关。亚临床酮病组乳牛的瘦素和血脂水平分别极显著或显著低于血酮正常组,其瘦素、血酮和血糖在试验期内的波动频率明显减少,跨度变长,瘦素在试验期内仅出现一个两端接近0、波峰不超过1.5 ng/mL的波。证实,产后乳牛瘦素、血酮、血糖含量的低频率波动变化和产后8周内血浆瘦素跨时持久的单峰动态变化与乳牛亚临床酮病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3.
随机选取某奶牛场10头患临床酮病乳牛和10头同期健康对照组乳牛,检测了2组乳牛血液10项指标,阐明了酮病对泌乳早期乳牛体内代谢和内分泌的影响。结果显示,酮病乳牛血糖浓度极显著降低(P<0.01),血浆NEFA和BHBA的浓度明显增高(P<0.01);酮病乳牛血浆Ins、LP、NPY、E2的浓度和Ins/Gn比值均明显降低(P<0.05),而血浆Gn浓度未明显升高,P4未明显降低(P>0.05)。表明,酮病乳牛体内某些激素协调作用紊乱会妨碍酮病乳牛能量负平衡的缓解,并将对产后生殖机能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4.
将30头健康、经产、处于围产期的黑白花乳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头。从产前28 d开始,低能量组乳牛饲喂《中国奶牛饲养标准(2000)》减少20%日粮(能量摄入80%),对照组乳牛饲喂《标准》日粮(能量摄入100%),高能量组乳牛饲喂《标准》增加20%日粮(能量摄入120%),产后各组乳牛均饲喂标准日粮,至产后第56 d结束试验;采用内对照RT-PCR方法检测摄入不同能量的围产期乳牛肝活体组织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mRNA丰度。结果,不同能量组乳牛肝LDLR mRNA丰度产前至产后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100%和120%能量组肝LDLRmRNA丰度在产后14 d达最大值,且产后均高于产前(产后56 d除外,P<0.01或P<0.05);而80%能量组产后1 d即达到最大值,产前14 d至产后14 d,LDLR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100%和120%能量组;产后28~56 d,120%能量组显著高于80%和100%能量组(P<0.01)。表明围产期乳牛能量摄入水平对肝LDLR mRNA丰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将围产期健康乳牛30头随机分为3组,分别于产前第28 d开始饲喂标准日粮(能量摄入100%组)、标准日粮增加20%的日粮(能量摄入120%组)和标准日粮减少20%的日粮(能量摄入80%组),产后各组乳牛均饲喂标准泌乳日粮,至产后第56 d结束,观察干奶期不同能量摄入水平对围产期健康乳牛血液葡萄糖、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产前低能饲喂可以增加围产期乳牛血浆葡萄糖浓度,干奶期不同能量摄入水平对围产期健康乳牛血液葡萄糖、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浓度起重要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选择铜缺乏症高发区具有明显摇摆症状的乳牛6头,用PAGE电泳法分离脑脊液乙酰胆碱酯酶(ACHE),经特异性酶化学染色后以双波长扫描法测定ACHE同工酶的活性,同时采集6头健康乳牛的脑脊液样品作为对照.结果表明,90 mL/L聚丙烯酰胺凝胶可将脑脊液胆碱酯酶分成4条区带;发病组乳牛脑脊液ACHE同工酶ACHEⅡ、ACHEⅢ、ACHEⅣ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ACHE Ⅰ及ACHEⅢ/ACHE Ⅰ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乳牛脑脊液ACHE同工酶活性的改变与体内铜缺乏有关,并能够反映神经系统的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7.
随机选取健康兰角马10例、白斑脸羚28例,采用保定药物保定2号制动,按受驱赶和安静处置2种方法分组,从诱导、保定、苏醒、血液学及血液生化学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结果驱赶组动物体温均显著升高(P<0.05),驱赶组兰角马的呼吸频率显著加快(P<0.05);白斑脸羚苏醒后的复睡反应剧烈(P<0.05);兰角马中性白细胞显著增多,淋巴细胞显著减少(P<0.05);驱赶组兰角马和白斑脸羚被击倒时间比安静组均有所缩短,血液生化指标虽有变化,但两者均无差异(P>0.05).  相似文献   

8.
将60只实验性肥胖大鼠随机分为Ⅰ、Ⅱ、Ⅲ和Ⅳ共4组,分别注射含0、0.1、0.5和1.0 mg抗脂肪细胞膜蛋白抗体的生理盐水1.0 m L,注射后第0、1、2、3、4周分别测定血清中血清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的含量。结果表明,注射抗体后各组CHO、TG含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其中Ⅱ、Ⅲ和Ⅳ组CHO含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Ⅱ、Ⅲ组TG含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Ⅰ、Ⅱ、Ⅳ组HDL含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第Ⅲ组则有相反趋势,各个时段Ⅱ、Ⅲ和Ⅳ均高于Ⅰ组,且Ⅱ、Ⅲ组与Ⅰ组差异显著(P0.05);Ⅰ、Ⅱ组LDL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Ⅲ、Ⅳ组与其相反,Ⅱ、Ⅲ和Ⅳ组均高于Ⅰ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表明,抗脂肪细胞膜蛋白抗体注射剂量显著影响实验性肥胖大鼠血清CHO、TG、HDL含量。  相似文献   

9.
根据鸡新城疫Ⅰ系疫苗(ND Ⅰ)免疫剂量将2周龄健康雏鸡200只随机分成4组,检测血液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动态变化.结果免疫接种后ACTH从第1 d开始上升,第5 d达到高峰,此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第7 d开始下降,第21 d仍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相似文献   

10.
将 3 6只 2 4日龄AA鸡分为 3组 ,Ⅰ组每只鸡感染堆形艾美球虫 (Eimeriaacervulina)孢子化卵囊 70万个 ,Ⅱ组每只鸡感染 2 0万个 ,Ⅲ组为不感染对照组。对 3组试验鸡分别在感染前和感染后 4d、7d采心血 ,分离血清后检测 10项生化指标。结果 ,血清葡萄糖含量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在感染前后没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甘油三酯含量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在 4d和 7d均显著下降 (P <0 .0 5 ) ,其中Ⅱ组鸡的甘油三酯含量在 4d所降的幅度显著大于Ⅰ组 (P <0 .0 5 ) ;球蛋白、尿酸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在 4d都显著升高 (P <0 .0 5 ) ,7d时Ⅰ组鸡的碱性磷酸酶活性仍显著高于感染前测定值 (P <0 .0 5 ) ,而球蛋白和尿酸含量均出现回落 ;Ⅰ组鸡的胆碱酯酶活性在 7d显著升高 (P <0 .0 5 ) ,Ⅱ组的胆碱酯酶活性在 4d和 7d均显著升高 (P <0 .0 5 )。  相似文献   

11.
采用间接荧光标记及胶体金标记方法通过流式细胞仪和低压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测了L-选择素在健康泌乳中期乳牛(A组)及患金黄色葡萄球菌型临床型(B组)和亚临床型乳腺炎乳牛(C组)中性粒细胞上表达的基本规律。结果表明:三者表达L-选择素的中性粒细胞阳性率分别为97.90%、97.69%和96.67%(收集5 000个细胞),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患亚临床型乳腺炎乳牛的阳性率从3次测定的结果看是逐渐增加的;L-选择素表达的间接荧光强度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而患亚临床型乳腺炎的乳牛组内差异也极显著(P<0.01);扫描电镜观察到的中性粒细胞表面脊样结构的分布及形态与流式细胞仪检测的结果具有相似性。  相似文献   

12.
在急性毒性试验中,给予试验组罗曼雏鸡不同浓度的酸枣仁口服液来测定酸枣仁口服液的半数致死量和最大耐受量;在亚慢性毒性试验中,试验组雏鸡以10、5、2.5g/(kg.d)不同剂量连续经口给药28d,并另设灌服生理盐水对照组,在给药第28d和第42d,观察雏鸡的生长发育、血液学、生化、脏器指数的变化。结果显示,急性毒性试验没能测出酸枣仁口服液的半数致死量;雏鸡经口灌服受试物的最大耐受量高于20g/(kg.d);在亚慢性毒性试验期间,高剂量组在第7d的体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而第28d差异不显著;给药后各剂量组的红细胞、白细胞数量无显著性差异;高剂量组中肌酐低于对照组(P0.05);中剂量组中肌酐、总蛋白、肝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低剂量组中谷丙转氨酶(P0.01)和总蛋白(P0.05)低于对照组。停药14d后,中剂量组肝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急性毒性试验表明酸枣仁口服液无急性毒性;亚慢性毒性试验表明,酸枣仁口服液对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是可逆的,连续口服给药较安全。  相似文献   

13.
采用机械筛网结合酶消化法建立了大鼠原代肾小管上皮细胞培养模型,在传代细胞增殖活性最强时间段进行铅、镉单独染毒或联合染毒.通过CCK-8还原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时间铅、镉对细胞存活率和凋亡率的影响.结果显示,铅、镉单独染毒高剂量组从第6 h开始、低剂量组从第12 h开始,其细胞存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铅、镉联合染毒组从第3 h开始,细胞存活率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低于对照组,且存活率的降低幅度与剂量呈正相关;染毒后第12 h,各组的凋亡率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铅、镉联合染毒组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各相关单独染毒组(P<0.05),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4.
用“白点病”病毒人工感染雏番鸭 ,于感染后第 1、3、5、7、10和 14d测定了雏番鸭血浆中丙二醛 (MDA)的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的活性。结果 ,雏番鸭感染“白点病”病毒后血浆中MDA的含量、SOD和GSH Px活性发生明显变化 ,其中攻毒组雏番鸭在攻毒后第 3dMDA含量开始升高 ,第 5和第 10d显著高于对照组 ;攻毒组雏番鸭SOD活性在攻毒后第 3d开始显著低于对照组 ,随后在低于或显著低于对照组的范围内波动 ;GSH Px的活性在攻毒后第 7d开始下降 ,攻毒后第 10d攻毒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 ,自由基可能在雏番鸭“白点病”的发病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5.
抗氧化酶在硝基苯中毒小鼠睾丸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将10周龄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硝基苯染毒组(26 mg/kg、52 mg/kg、105 mg/kg)、花生油溶剂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对各组试验小鼠进行处理后,于第30 d检测小鼠血清和睾丸中SOD、GSH~Px、CAT的活性及MDA含量,并通过DNA Ladder条带和透射电镜检测睾丸细胞的凋亡.结果,染毒组血清及睾丸中SOD、GSH-Px、CAT的活性显著或极显著(P<0.01或P<0.05)低于溶剂对照组,MDA含量显著或极显著(P<0.01或P<0.05)高于溶剂对照组,染毒组均显示DNA Ladder条带;电镜下细胞核皱缩,异染色质边聚,呈现典型凋亡现象.结果表明,硝基苯中毒能够诱使睾丸发生氧化应激,进而导致睾丸细胞发生凋亡,抗氧化酶在睾丸细胞凋亡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将18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家兔随机分为3个组,即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3个组每天分别按每千克体重1、5、10 g剂量饲喂甘肃棘豆,连续饲喂120 d,试验前和试验期间每2周测定一次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的含量,并进行血清蛋白电泳分析。结果显示,各试验组家兔的血清总蛋白和α球蛋白均无明显变化(P0.05);球蛋白在试验开始后第14天起各试验组有升高的趋势(P0.05),第84天时Ⅱ、Ⅲ组与试验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β球蛋白从试验的第14天起升高(P0.05),第70~98天与试验前比较显著升高(P0.01);γ球蛋白从试验开始后第14天起出现升高现象(P0.05),而白蛋白在试验开始后第42天出现降低趋势(P0.05);白蛋白与球蛋白含量的比值在整个试验期间3个组均有降低的趋势(P0.05)。结果表明,试验家兔的肝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害。  相似文献   

17.
消炎醌是从甘西鼠尾草中提取其生物活性成分而制备的兽用抗菌、消炎新药,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对不同剂量消炎醌分别用小白鼠进行了肌肉注射(im)、腹腔注射(IP)和灌胃(IG)的急性毒性试验;用小白鼠和大白鼠进行灌胃蓄积中毒试验;用大白鼠经口服(PO)进行亚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im的LD50为902 mg/kg体重;IP的LD50为763mg/kg体重;按最高剂量(2000 mg/kg体重)IG给药,试验小白鼠未出现中毒症状.对小白鼠和大白鼠按500mg/kg体重连续15 d给药,未出现中毒症状.按不同剂量给大白鼠口服,经10、20和30 d采血检测,其中红细胞数(RBC)、血红蛋白(Hb)、白细胞数(WBC)及分类均在正常值范围内;生化指标中血清尿素氮(BUN)无显著差异(P>0.05),10 d时高、中剂量组及20 d时高、中、低3个剂量组的白蛋白(ALB)含量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而30 d无显著差异(P>0.05),而高剂量组谷丙转氨酶(GPT)含量在20 d和30 d明显低于其他组(P<0.01).结果提示,消炎醌毒性小、对动物血象基本无影响,且有一定的保肝、护肝功能.  相似文献   

18.
替来他明对大鼠不同脑区NO-cGMP信号转导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D大鼠80只,随机均分为两组,一组测定脑NOS活性、NO产量,另一组测定脑cGMP含量.每组又随机均分为对照组、麻醉组、恢复Ⅰ组和恢复Ⅱ组等4个亚组.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脑NOS活性和NO产量,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脑cGMP舍量.结果显示,在麻醉组不但大脑皮层、海马和丘脑的NOS活性受到明显抑制,而且显著(P<0.05)减少上述脑区NO产量和cGMP含量.在恢复Ⅰ组上述脑区NOS活性、NO产量、cGMP含量大体呈恢复趋势,在恢复Ⅱ组呈现明显恢复.在替来他明麻醉过程中脑干、小脑的NOS活性、NO产量和cGMP含量未发生明显的变化.结果表明,替来他明麻醉作用可能与抑制大脑皮层,丘脑和海马等脑区NO-cGMP信号转导系统相关.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溶菌酶对围产期(产前第21天到产后第21天,表示为-21st~21st d,下同)奶牛免疫抑制的缓解作用及其相关机制,选择18头围产期奶牛,分为3组,每组6头,Ⅰ组:每头奶牛每日饲喂基础日粮+2g溶菌酶,Ⅱ组:每头奶牛每日饲喂基础日粮+4g溶菌酶,Ⅲ组作为对照组,只饲喂基础日粮,试验期为45d。应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试验牛血清中C3、C4及IFN-γ、TNF-α、IL-6的质量浓度。结果显示,Ⅰ、Ⅱ组奶牛在-10th~7th d阶段,血清中C3、C4的质量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Ⅱ组血清中IFN-γ、TNF-α和IL-6的质量浓度均低于对照组,即IL-6的质量浓度从-14th到21st d与对照组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TNF-α的质量浓度从0到21st d与对照组差异均极显著(P0.01),IFN-γ的质量浓度虽然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其含量也明显低于对照组;而Ⅰ组IFN-γ、TNF-α和IL-6的质量浓度与对照组均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溶菌酶对围产期奶牛的免疫抑制有缓解作用,且Ⅱ组的缓解作用明显优于Ⅰ组,这可能与溶菌酶能增加血清中C3、C4的质量浓度和降低IFN-γ、TNF-α和IL-6的质量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索提高乳牛产后期免疫状态的新方法,对试验乳牛分4组(产前第30 d至产前第1 d灌喂组、产前第15 d至产后第15 d灌喂组、产后第1 d至第30 d灌喂组、不灌喂中药对照组)灌喂中药八珍汤,检测产后期淋巴细胞及其亚群数量和淋巴细胞增殖活化功能。结果发现,产前组CD3细胞数量在产后第1 d升高;产前产后组CD3、CD4和CD8细胞数量在产后第1 d和第15 d升高;产后组CD3细胞数量在产后第15 d和第30 d升高,CD4细胞数量也在产后第30 d升高。淋巴细胞对ConA的反应能力,产前产后组在产后第1~30 d明显提高,产后组在产后第15 d和第30 d明显提高。各组乳牛产后期CD21细胞数量的变化相近。结果表明,从产前第15 d开始到产后第15 d每日喂八珍汤,能明显提高乳牛产后期T细胞及其亚群数量和增加淋巴细胞增殖活化功能,而对B细胞数量增加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