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杜君 《理论学刊》2004,(4):77-79
“五四”以后30年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中国现代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的如下特点和规律:首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的社会性质虽然仍属于旧民主主义,但是,革命的部分内容和目标及它同世界革命的关系比旧时期发展了;其次,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资产阶级民主运动完全是进步的,推动历史的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比旧时期复杂多了;再次,中国现代资产阶级民主运动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关系及它的新归宿,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所没有,而为新时期所特有的事物。  相似文献   

2.
《党课》2011,(3):35-35
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政党,它为什么会应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需要而产生?这是由于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到了尽头,历史重任需要一个新型的政党来承担。中国的民主革命开始于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之初,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康有为领导的戊戌变法运动,都对中国民主革命起到促进作用,但是,由于农民和资产阶级的局限性,使这两次运动均以失败而告终。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无神论思想的形成,既是对中国历代无神论思想与有神论思想斗争的继承与发展,同时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无神论思想的发展,先后经历了近代启蒙思想家,即地主阶级开明知识分子向工商资产阶级过渡要求的无神论思想,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无神论思想和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无神论思想等几个发展阶段,特别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革命派无神论思想为推翻几千年封建专制的辛亥革命造了舆论,为破除几千年来“君权神授”和“假天以治人”的封建专制精神支柱提供了批判的武器和理论依据;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无神论思想与辛亥革命问题,对于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4.
20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日。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辛亥革命的胜利是无数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在这众多的革命英烈当中,陆皓东被孙中山誉为“中国有史以来为共和革命而牺牲者之第一人”。  相似文献   

5.
《当代贵州》2012,(35):59-59
为了认真总结大革命失败以来的经验教训,确定革命斗争的路线和任务,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国共产党在苏联莫斯科召开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代表142人,其中有表决权的84人。大会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集中解决了当时困扰党的两大问题:一是在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问题上,指出现阶段的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引起中国革命的基本矛盾一个也没有解决,现阶段的中国革命依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主义革命。  相似文献   

6.
贾广增  林彬 《党的建设》2001,(11):40-41
(一)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的一次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这次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定了资产阶级民主性质的临时约法,建立了民主共和国,奠定了民主主义的思想基础,给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为此后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开阔了道路,功绩是辉煌的,意义是重大的.  相似文献   

7.
包仕国 《党史纵览》2010,(12):47-49
陈独秀因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倡导“民主与科学”而成为中国思想界的“明星”。这一时期.陈独秀是一个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他极其推崇“法兰西式民主”.他的思想深处有着浓厚的法兰西文明情结.  相似文献   

8.
金怡顺 《党史纵览》2005,(12):40-41
陈独秀出生于1879年。青年时代的陈独秀即接触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系统地研究了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力求以法、美为师,实现中国的民主共和,而且几乎参加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全过程。诸如拒俄运动、辛亥革命、反袁斗争等等;参加过励志会、青年会、暗杀团(光复会的前身)、亚洲和亲会、欧事研究会等资产阶级革命小团体和宣传民主主义思想的刊物《国民日报》、《甲寅杂志》等的编写;  相似文献   

9.
辛亥革命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革命,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对整个中国近代社会历史发展进程起到了巨大作用.但最终没能够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状况.辛亥革命的失败告诉我们,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救中国.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民主党派史是中国革命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内容极为丰富。 建国以来,史学界对民主革命时期民主党派的研究大体情况如下: 一、民主党派的政治纲领是否带有新民主主义性质 这个问题关系到对各民主党派在民主革命时期性质的认识。很多有关民主党派的论著都认为,民主党派政纲是要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属于旧民主主义范畴。主要依据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无论哪个政党,只要在纲领中承认接受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前途,那就是新民主主义性质,否则就未超出旧民主主义范畴。各民主党派的政纲没有反…  相似文献   

11.
五四运动后中国革命 (下简称中国革命 )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这是长期以来国内普遍认同、广泛使用的一个重要提法 ,并且认为这是毛泽东同志一贯的基本观点。其实 ,只要认真研读党的文献和毛泽东著作 ,就会发现 ,其中对中国民主革命的性质先后有两种表述 :一种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另一种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2 。那么 ,两种提法的区别何在 ,哪一种是正确的 ,重新认定中国民主革命性质有何意义 ?这就是本文试图探讨 ,以就教各位专家、学者的问题。一在中共历史上 ,“二大”最早把中国革命定性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此后到 1 939年 ,毛泽东也…  相似文献   

12.
湘潭师范学院郭世佑认为辛亥革命史研究有两个问题亟待解决。一是基本概念,二是“正统”史观。就概念说,什么叫革命?什么叫辛亥革命?还缺少认真思考。辛亥革命不能局限于孙中山等人的武装反清,把资产阶级立宪运动排除在外。其实,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方案都曾是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尝试过并分別获得成功的革命方案。法国大革命中君主立宪派  相似文献   

13.
罗平汉 《党史文苑》2014,(10):27-34
在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中.曾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所谓“教育革命”。这年的“教育革命”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强调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开展红专大辩论,用当时流行的“插红旗”“拔白旗”的方式.在批判所谓资产阶级学术思想的同时,组织学生编教材、编讲义;  相似文献   

14.
关于“二次革命论”与“革命两步走”理论,学术界已经作了不少有益的探讨。但将两者进行比较研究的文章尚不多见。本文拟在这方面作一初步尝试,以求教于史学界同仁。 一、两种理论内容的三要素及其不可相容性 “二次革命论”与“革命两步走”是关于中国革命发展阶段和社会发展规律的两种理论,它们在内容上具有不可相容性。前者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三个要素:(一)中国革命的第一阶段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阶段是社会主义革命,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起来的是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社会;(二)资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国民党是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三)等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高度发达,财富大量积累之后,无产阶级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以建立社会主义社  相似文献   

15.
徐姝丽 《世纪桥》2009,(18):119-120
辛亥革命在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梦想,是近代中国人为探索国家出路所写下的辉煌的一笔。本文主要解决了辛亥革命教学中的三个难点问题.即如何正确认识改良与革命、如何理解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和如何看待辛亥革命的失败或者说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为什么在中国行不通。  相似文献   

16.
1911年.中国大地爆发了埋葬清王朝和几千年封建专制统治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在这次革命中,皖人率先传播革命思想.率先发起革命起义.率先组织革命武装.率先发动讨袁,无数革命党人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为革命胜利视死如归.义无反顾。正如孙中山所说:“直可惊天地.泣鬼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  相似文献   

17.
民主思想是贯穿陈独秀一生思想的一条主线。民主不仅是他在新文化运动中高举的大旗.也是他一生奋斗追求的目标之一。但是,随着时势的变化,陈独秀的民主思想在其一生中并非一成不变,而有数次转折与变化。这个变化,大致可以划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15年秋至1920年春,即“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此时他是一位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推崇资产阶级民主: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到今年已经90周年了,吴玉章是辛亥革命运动的主要领导成员之一,是我们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的教育家、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和语言学家。早在上个世纪40年代,他就和董必武、林伯渠、徐特立、谢觉哉一起,被誉为“中央五老”。吴老的一生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1906年,他加入同盟会,积极追随孙中山先生从事推翻清王朝的斗争,是同盟会早期重要的成员。当辛亥革命胜利的果实被袁世凯篡夺后,他仍矢志不渝地从事反袁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中,他逐渐接受了马…  相似文献   

19.
一我认为 ,中共党史人物早期思想的发展 ,一般经历了三个阶段。在辛亥革命前大都受到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辛亥革命后 ,又受到西方“自由、平等、博爱”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和安那其主义、工读互助主义、新村主义等思想的影响;五四运动以后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经过实践和比较 ,他们才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在阐释这一思想发展轨迹时 ,论者往往忽略了第一个思想阶段 ,没有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对他们的影响予以足够的重视。近读《中共党史人物传》精选本第1卷 ,《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陈云》、《…  相似文献   

20.
(一) 所谓“二次革命论”,它的基本思想就是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分两步走,分阶段进行。在学术界,有人将“二次革命论”等同于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理论。这一理论在我国是由陈独秀最早提出的,它源于马克思恩格斯的不断革命论。 不断革命沦,就是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凡是认为:革命过程须划分为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阶段;民主革命同社会主义革命二者性质不同,但又要由前者转变为后者的思想,都可以叫做不断革命论。这个理论是由马克思恩格斯提出来的。恩格斯在1847年写的《共产主义原理》中第一次提出不断革命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