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建林 《台声》2013,(7):64-64
鼓浪屿,一个美丽迷人而浪漫的海岛,一个文人墨客吟诗作词的好去处。那些透着历史沧桑至今留在石头上的诗词字,诉说不尽当时文人到此游玩时的喜怒哀乐。在那儿,有个独具特色的石洞,石洞顶部的那块飞来巨石上刻着“古避暑洞”四个字。这四个字,印记着历史上一位诗人的足迹。他就是在诗文中常以“台湾的苏轼自比”的施士洁。  相似文献   

2.
所谓“无题诗”,从字面上看就是没有题目的诗。有些诗人待诗情来了就先将诗写好,题目芝加不上就不加了。还有一种情况,诗人的意思不想或是很难用一个题目概括,索性便不加囹目了。除了用“无题”作题目的,有的诗用第一句诗开头的两个字作题目。实际上也是无题诗。还有的诗用“古风”、“拟古”、“咏怀”、“救遇”这类字眼作题目,但这些题目意思太笼统,所以电等于是无题诗c其实,中国最早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以第一句的前两字为题.就可算是无题诗。但习惯上仍是*那些标出“无题”二字的诗当作】题诗。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集里¥…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以人类性关怀为出发点,以共产主义为价值导向,以科学社会主义为实践道路。把“中国式现代化”作为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重大范畴来理解会看到,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先行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本质规定,这一本质规定使中国式现代化不仅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价值导向,同时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更高的价值导向。这一价值导向体现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相对于“中国式现代化”所具有的逻辑先在性。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历史意义便不是“后天”加给它的;相反,它的世界历史意义是“先行”进驻中国式现代化的。  相似文献   

4.
苏武被匈奴拘禁多年,“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被视作坚守忠节,“不辱君命”的典范。苏武又“以勇武显闻”,成为英雄主义的象征。唐人多有歌咏苏武的诗句,赞誉颂美,可以理解为对班固“苏武”评价之文化基调的继承,所体现的崇尚“忠义”“全节”的心理倾向,有长久的历史文化影响。由唐诗所见对于苏武悲剧人生的同情,也多可体会诗人自怜心态表露。苏武在对仗句中往往与正面人物排比。苏武和李陵并说的情形,则反映了唐时文化人对于历史人物评价并不简单化绝对化的合理倾向。  相似文献   

5.
马年到了,马的各种话题又热闹起来。与现在不同的是,马在古代不仅是重要的战略物资、交通工具,也是人类朝夕相处、生死与共的好伙伴。唐代大诗人孟郊在诗中写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骑马疾驰,四蹄生风,诗人心中的抱负抒发得淋漓尽致。诗人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写道:“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西湖美景与风情可谓水乳交融、相映生辉。马因为速度快、耐力好,还广泛活跃在中国历史的各个战场上。  相似文献   

6.
刘进军 《青年论坛》2009,(3):131-133
新时期的古代历史题材小说完美地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融合起来,达到了历史的本质真实和艺术形象真实的内在统一,焕发出“真实”的光芒。首先,新时期古代历史题材小说以重大的历史真实事件来结构小说;其次,新时期古代历史题材小说塑造了一批真实的历史人物;最后,新时期古代历史题材小说在文本中营造了真实、浓厚的历史氛围。  相似文献   

7.
杨燕  张杰 《文明大观》2003,(1):14-15
十六大召开之际,龙岩连城县姑田镇文化中心热闹非凡,人头攒动。台上诗声朗朗.台下掌声如潮,姑田农民诗社的11位“农民诗人”和一批农民文化人纷纷登台题诗作画,以独特的方式来抒发对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的喜悦之情。  相似文献   

8.
高原:昌耀诗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诗人昌耀用“高原”意象 ,表达了对高原生命和高原灵魂的赞美与仰慕 ,也表达了对高原历史和高原现实的追索与反思。“高原”这一美丽的精神幻象 ,包含着诗人的人生追求和艺术理想 ,寄寓了诗人自我以及人类社会一种永远的心灵向往  相似文献   

9.
“恶搞”是当前网络上流行的,以文字、图片和动画为手段表达个人思想的一种方式.完全以颠覆的、滑稽的、莫名其妙的无厘头表达来解构所谓“正常”,说白了,就是不好好说话.是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虚无厘头表达来解构所谓“正常”,  相似文献   

10.
央联 《黄埔》2007,(4):4-5
“香港回归十年来的实践证明,‘一国两制’是切实可行的。抚今追昔,邓小平先生在香港回归关键时刻做出的关键性指示,依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原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诗人外交家”周南,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相似文献   

11.
肖妮 《人权》2010,(4):45-47
中国当代诗人顾城曾说过这样一句话:“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相似文献   

12.
陈斌华 《两岸关系》2009,(12):42-44
正如诗人普希金的诗歌所吟:“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念。”今日之新闻,乃明日之历史;新闻工作者们,及时报道和评论了刚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一切,更是历史的叙述者,记录者与瞭望者。  相似文献   

13.
知识纵横     
知识纵横“华侨”一词始于何时最早使用“华侨”一饲的人是清末诗人、外交家黄遵宪。1882年黄遵宪调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见美国“逮华侨满狱”,他当即前往交涉,使美国当局不得不释放华侨。后来历史上公认黄遵宪是一位保护华侨的外交官。“华侨”词真正广泛使用,是...  相似文献   

14.
“平民”与“贵族”的分化“第三代”诗人的心理文化特征■陈旭光谭五昌“第三代”诗人作为一种群体的特殊性是相对于“朦胧诗”群体而言的。从社会地位来看,“第三代”诗人总体上属于平民阶层,他们中绝大多数出身于普通的市民家庭,不象“朦胧诗”群体中的许多成员出身...  相似文献   

15.
毕小君 《前沿》2009,(6):189-191
“美国梦”是激励人们奋进实现个人目标的动力。对于历史上苦难深重的美国黑人。自由平等一直是他们的“美国梦”,而残酷的现实仿佛是一场“美国番梦”。美国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的黑人诗人兰斯顿·休斯创作了许多以梦想为主题的诗歌。他用梦想唤醒黑人的自我意识、歌颂黑人的美、激励人们为民族解放而斗争。他还用黑人的噩梦警示世人:美国黑人的梦不能延迟。他的诗歌语言简洁,比喻生动,意向丰富,乐感强烈,深受广大黑人民众的喜爱。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掌握管理国家的权力,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这个论断,深刻地揭示了科学社会主义与人权的内在联系,有力地驳斥了国际敌对势力攻击“共产党执政是集权、专制、压制人权”的谬论,也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最革命的人权理论“人权”是历史的产物。“人权”一词是欧洲中世纪后期意大利诗人但丁第一个提出来的。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17.
谢遂联 《求索》2007,(4):176-178
唐代主要诗人几乎都与都市有着紧密的联系,反映诗人都市经历及情感的唐代都市诗自有其研究之价值。本文以唐代涉及都市的诗歌为切入点,对唐代诗人的都市心态做一番梳理和研究。都市作为一个名利场,往往使诗人于其中感受到多重苦闷并由此导致了诗人山林田园情结的产生。但是,对于个人社会价值的追求又使诗人难以彻底逃离“衣冠所聚,身名所出”的都市。最终他们只能沿着佛、道两务途径以平衡内心紧张状态。  相似文献   

18.
<正>古人云:“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高山流水,绝世知音。余光中生前有很多知音。2023年重阳节,是余光中诞辰95周年,特汇聚诗人生前知音“一个班”,以寄托追思和怀念,借以告慰诗人在天之灵。梁实秋先生,余光中恩师。梁先生盛赞余光中:“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  相似文献   

19.
落日余晖中,我又一次站在民族英雄于谦的祠前,感受他“社稷为重君为轻”的铮铮铁骨,体味他“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磊落胸怀,怀想他那“清风两袖朝天去”的清白人生。六百多年的时光已凝缩成一段历史,但历史不会忘记这位力挽狂澜拯救国家于危难之中的“救时宰相”,不会忘记这位两袖清风的清官,也不会忘记这位以社稷为重却终遭不测的悲壮人物。《明史》写下了“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的赞语,给予于谦很高的评价;清朝诗人袁枚写下了“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西湖重”的诗句,传颂着人们对岳飞、对于谦的敬重。如今杭州人民重修了于谦祠和于谦墓,树起了一座精神的丰碑。于谦,是杭州人民的脊梁,杭州人民的骄傲。  相似文献   

20.
广西称“桂”、“八桂”由来已久。据有关资料介绍,“八桂”之美称是从古代《山海经》中“桂林八树,在贲禺东”演变而来。晋代文学郭璞说:“八树成林,言其大也。”孙绰在撰写《游天台赋》有“八桂森挺以凌霜”的诗句。六朝梁代诗人也有“南中有八桂,繁华元四时”记载。在民间,诗人正式与广西挂钩定位的则始于唐朝韩愈。韩愈在《送桂州严大夫》诗中云:“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湖南称“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